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到“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时,有这样的表述:“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不少,泰山无疑是中华文明重要的精神标识之一。  相似文献   

2.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讲好地方史上的清廉故事,是加强清廉文化建设、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3.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国际传播工作,大力推动国际传播守正创新,我国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得到显著提升。党的二十大对“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作出全面部署,为新时代新征程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近年来,广西立足实际、深耕东盟,切实以“广西之窗”展示“中国之治”,  相似文献   

4.
宫吉成 《前线》2023,(3):75-77
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提升中华文明影响力,需要文艺先行,让文艺成为传播载体,丰富对外传播内容,拓宽传播途径,增强文化影响的持久性。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华文明的过程中,国家大剧院扎根于中华优秀文化沃土,积极创作反映现实主义题材和“三精”作品,同各国媒体和文化平台合作传播优秀中国文艺作品,同时举办国际论坛、发起成立世界剧院联盟,搭建多边交流平台,走出了传播中华文明和展现中国精神的“大剧院步伐”。  相似文献   

5.
纪志耿  黄维 《前线》2023,(2):21-24
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密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影响力,必须提炼展示好中华文明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精神标识。必须坚持守正与创新相统一、个性与共性相融洽、历史与现实相贯通、当前与长远相统筹,提炼展示好中华文明中蕴藏的天下为公的思想智慧和革故鼎新的重要方法,增加交流互鉴,增进自信自强,让中华文化和中华文明以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屹立于世,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6.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是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有效传播中华文明的重要途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要从青年做起。”当前,青年在讲好中国故事方面还存在着主动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  相似文献   

7.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这是我们党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作出的战略部署。作为中央主要宣传文化单位和国际传播主力军,中国日报社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发挥数十年积累的青少年“教育+传媒”品牌优势、平台优势、人才优势、话语优势,打造国际传播未来工程,努力提高中国青年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水平,  相似文献   

8.
在当今国际社会,国际话语权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是国家软实力、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的体现,是维护国家形象、国家利益的需要。中国国际话语权还须进一步提升,且与中国国际经济地位相得益彰。中国国际话语权还存在不同领域差异明显,不同媒介平台国际传播力不够,不同国家认知各异的现状。增强中华文化软实力,讲好中国故事,打造传播矩阵,不断加强中国国际话语权的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增强国际话语权、提升国家形象、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成为新时代文化"走出去"战略的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中共中央统筹推动对外文化传播、文化交流和文化贸易,加快了中华文化发扬光大和走出去的历史进程。中国在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对外文化交流和对外文化贸易等领域都取得重大成就,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话语权、中华文化影响力、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国家形象。同时也应看到,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建设还需要在传播中华文化核心价值观和当代中国价值观,展现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中国精神、中国力量等核心实力上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0.
赵义良 《前线》2022,(11):108-111
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是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基本前提。对文化的继承、借鉴、发展和弘扬进行理性思考,才能把握住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的核心要义。继承传统文化,要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要求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借鉴外来文化贵在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不能囫囵吞枣、盲目搬用。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既要尊重民族文化传统,又要不断进行文化创新创造。弘扬中华文化,对内需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对外需要增强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影响力,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1.
正5月31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进行第三十次集体学习。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发表了讲话。他指出,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对外传播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大力推动国际传播守正创新,理顺内宣外宣体制,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媒体集群,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有效开展国际舆论引导和舆论斗争,初步构建起多主体、立体式的大外宣格局,我国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显著提升,同时也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和研究布局,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战略传播体系,着力提高国际传播影响力、中华文化感召力、中国形象亲和力、中国话语说服力、国际舆论引导力。  相似文献   

12.
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感召力。然而,我国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力度不够、文化产业结构不合理、文化对外传播交流薄弱,使得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缺乏动力源泉、有效载体和国际影响力,并且面临文化霸权主义扩张的严峻挑战。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推进中华文化改革创新,夯实文化软实力提升的根基;推动文化产业科学发展,增强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建设宏大文化人才队伍,满足文化软实力提升的人才保障;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和感召力;积极构建国际文化新秩序,有效抵御文化霸权主义扩张等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13.
王斌 《党建》2022,(10):16-19
<正>“展形象”是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使命任务之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展形象,就是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考察时提出,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让海南成为新时代中国改革开放的示范,把海南自由贸易港打造成展示中国风范的靓丽名片。  相似文献   

14.
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党利用各种有效途径和灵活形式,加强党的对外信息传播工作,通过建立宣传机构开展国际交往,拓宽对外宣传的国际视野;通过国际友人架设传播桥梁,增强对外宣传的国际传播力;利用各种渠道开展对外宣传,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5.
在当前我国着力提升国家综合实力和积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背景下,如何推动当代中华文化国际传播,进而逐步构建新的传播体系,已成为我国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毋庸置疑,儒家文化作为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其成功传播对提升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力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以传播学领域著名的拉斯韦尔模式为理论框架,探析儒家文化传播的主要历史经验,对于进一步探究当代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策略,推动其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增强我国话语权均具有独特价值和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党的文献》2020,(1):3-11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习近平总书记站在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的高度,围绕做好宣传思想工作、坚定文化自信、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增强国际话语权、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等问题,就讲好中国故事这一主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认真学习领会这些重要论述,对我们把握时代大势,不断提升国际传播能力和水平,更好向世界介绍新时代的中国,更好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为中国走向世界、世界读懂中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具有重大意义。本刊特摘编了一组习近平关于讲好中国故事重要论述,供学习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7.
正主持人:当今世界文化交流越来越密切,随之产生的文化碰撞也越来越强烈。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承载的期待都多,责任都大。本期讲坛邀请到了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院长黄会林,她的思考和实践会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呢?主持人:首先祝贺您刚刚度过80华诞。您在77岁高龄创办了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咱们今天的讲座就从为什么创办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谈起吧。  相似文献   

18.
根据哈罗德·拉斯韦尔的5W模式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当前中华文化对外传播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在传播者上,媒体的传播力大幅提升,同时也应注意建构多元化的传播队伍,增强传播意识;在传播内容上,在继续推广汉语教学的同时,应更加重视加强思想文化内涵的提炼与传播;在传播途径上,要重视孔子学院文化传播平台的建设,同时关注图书出版翻译工作;当前尤其需要加强对传播受众和效果分析的研究,以此推动建立和发展全方位、多层次的现代传播体系,提高中华文化传播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9.
正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多次讲到国家文化软实力问题,把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作为发展的重要目标,把国际传播能力作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比如,在总结思想文化建设成就中,提出"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大幅提升";在确定"第二个一百年"目标第一阶段任务目标时,明确"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是重要目标之一;在对文化建设进行战略部署时,从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  相似文献   

20.
《求实》2013,(7)
文化是国家软实力的核心。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既是提升我国国际地位、建设现代文化的需要,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和世界文化和谐发展的内在需求。在新的历史时期,要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不仅要形成和完善有利于文化发展的体制机制,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企业,还应不断创造具有民族文化活力的新成果,加快构建覆盖广泛的文化传播体系,发挥非国家行为体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