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命利益的立法定位需要承认生命的安全机制.生命利益的法律化,应走出“好人好命”“坏人坏命”的文化误区,将其结构化区分为:一级形态“生活或生存”以“生存权”规定,二级形态属于生命“安全或安宁”利益作为“生命维持1”层面,三级形态“健康或无病”的健康利益作为“生命维持2”层面,与四级形态“生命权侵害”救济利益作为“生命维持3”层面,构成各类生命安全层面“生命安全权”范畴,并与五级形态“生命权处断”选择利益构成完整的生命权立法思路.以生存权、生命受保护权、生命安全权、生命安宁利益权、生命健康权、禁止侵害他人生命利益、生命损害求偿权、生命处断权和生命利益交易权等体系化思维,完善生命权立法.  相似文献   

2.
“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是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形成的有机的“四位一体”。坚持“以人为本”,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为了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作为国家主人的根本经济利益;坚持“以人为本”,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为了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作为国家主人的根本政治利益;坚持“以人为本”,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为了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作为国家主人的根本文化利益;坚持“以人为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为了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作为国家主人的根本社会利益。  相似文献   

3.
一、儒家伦理观对生命神圣、个人自决观的特别视角 (一)西方赞成和反对安乐死合法化的主要伦理价值观。 1.生命神圣、至上观念源于犹太教和基督教,在西方国家是人们据以否定自杀、反对安乐死的基础理念。代表人物,康德曾强调“人并不因为痛苦而获得处置自己生命的权利。”在中国,有的人也赞同这种观点,并常引用儒家《孝经?开宗明义章第一》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他们认为,中国传统文化观点是好死不如赖活,人的生命是神圣的、宝贵的和无条件的。这种文化要求人们热爱生命、珍惜生命、保护生命,尽可能延长生命,这些共同点构成了传统文  相似文献   

4.
郭洪平  李春丽  宋春雨 《方圆》2023,(18):52-55
<正>数字检察是推进检察工作现代化、提升法律监督能力的必由之路。数字检察,前提在于“建”,重点在于“用”,建了就得让它发挥作用,不能当摆设两汉文化看徐州,徐州历史看云龙。江苏省徐州市云龙区文化历史厚重,是徐州市行政、商务、金融、文旅、居住“五大中心”,也是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  相似文献   

5.
《公民与法治》2005,(8):53-53
高邑县大营乡东邱村村庄规划整齐.街道硬化,实现了绿化、亮化、净化,村民居住环境大为改善。2004年实现人均纯收入3920元,村集体收入20万元。该村被评为“市级文明村”、“安全村”、“红旗党支部”、“河北省文化宣传示范工程”示范村。  相似文献   

6.
煤炭企业在我国大多数人民的眼中,往往被定义为高危险.工作环境艰苦,工人素质低,矿区居住条件差,煤炭企业文化粗陋,煤炭企业文化建设水平低等等.随着我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局面的全面展开,我国的煤炭企业文化建设也迎来了历史性的春天,煤炭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以人为本”,更是彰显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题中之义,更坚决表现了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行之举.本文主要从构建“以人为本”的煤炭企业文化对我国煤炭企业发展的作用和如何推进“以人为本”的煤炭企业文化建设的问题思考等两个方面论述煤炭企业文化建设中“以人为本”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7.
《法律与监督》2009,(6):1-1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在市委三届五次全会上强调:“先进文化是社会前进的主心骨、精气神,发动机”,“唱红歌,读经典,讲故事,传箴言,就是帮助大家吸取文化精华,醒脑益智,提高生命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在闽南地区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语:“千金难买好厝边。”其中,“好厝边”是“好邻居”的意思。早在2007年,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人民法院就探索创建“无讼社区”,建立“好厝边会所”,开始了将闽南邻里友好传统文化与现代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相结合的早期探索。2017年,在“好厝边会所”的基础上,“好厝边”多元解纷平台上线。  相似文献   

9.
宋蓓娜 《河北法学》2024,(3):165-182
数字化时代为传统工艺的保护与传承创造了机遇,同时也使其面临着诸多法律挑战。知识产权侵权行为频发,反映了立法指导性与司法适用性的缺陷与不足。传统工艺作为一种传统知识与知识产权具有一致性。由于传统工艺历史悠久、品类繁多,且具有文化性与经济性的双重属性,以及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的双重关系,这决定了传统工艺的法律保护必然呈现出复杂性与多样性。因此,从文化进化论的角度提出传统工艺的“文化模因”分类标准,即“物态器物模因”“行为实践模因”以及“无形精神模因”,为传统工艺的立法完善与司法适用提出针对性的分类保护思路与对应策略:以著作权为主的“物态模因保护”、以专利权或商业秘密为主的“行为模因保护”、以商标权或地理标志为主的“精神模因保护”,以期更加有效地保护传统工艺及其相关智力成果,防止侵权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论犯罪发生的文化原因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李锡海 《法学论坛》2007,22(2):42-48
人是动物性和文化性的统一.人的行为,包括犯罪行为,必然受到文化的影响.人的动物性是诱发犯罪的重要因素,人的文化性是控制犯罪的重要因素.文化对犯罪的影响表现为:能影响犯罪观,能诱发犯罪的发生,能促进犯罪手段发展.在所有影响犯罪发生的文化现象中,文化冲突最引人注目,它是犯罪发生的最深刻的根源.  相似文献   

11.
崔永东 《北方法学》2010,4(6):133-139
“仁道”精神与“教化”精神构成了中国古代狱政文化的基本精神,并且在尊重人的生命价值、以同情和怜悯的态度对待监狱行刑及罪犯改造等方面与现代的“人道主义”也有相通之处。这对我们今天建构一种体现人道主义精神的狱政文化也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于同良 《法制与社会》2012,(14):228-230
大学校园文化是高校师生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积淀形成的学校精神、学校传统、价值标准.教育理念、育人模式、行为规范等的高度概括,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来看,各高校普遍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大学校园文化的重要性似乎已得到认同.然而各高校在普遍重视文化建设的同时,却相应地体现出物质文化建设“空心化”、制度文化建设“随意化”、行为文化建设“低俗化”,精神文化建设“迷失化”这样的倾向,形成两者嘴离”现象.必须有针时性地予以纠正与填充,以恢复大学校园文化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3.
在各类执行案件中,被执行人是农民的占较大比例。由于这类案件具有地域广、路途远,被执行人居住松散、收入不固定、其财产状况相对难以掌握等特点,给执行工作造成了一定的难度。能否处理好这类案件,对于搞好整个执行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笔者认为,执行此类案件,应处理好五个方面的关系:点与面的关系。由于历史、文化和风俗等诸多原因,我国农村的一些地区,尤其是偏远、闭塞的村屯,一般都有一个或几个族长、领袖式的人物,公众的行为常自觉不自觉地受到这些特殊人物的约束或影响。也有些人是当地名符其实的“刺头”、“钉子户”,对这…  相似文献   

14.
《政府法制》2012,(5):10-10
全民的创造精神怎样发挥,这是文化自觉一个要重要的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好,文化创新、文化《荣的目标就难以达到。 “文化自觉”是费孝通先生晚年一个重要的思垦贡献。这是学者的文化自觉。中央高层的文化自觉,是以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提出的“两大一斤”为标志。“两大一新”即“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摹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  相似文献   

15.
犯罪是一种法律规定,更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人是动物性和文化性的统一,犯罪行为深深的受到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鼓楼——侗族习惯法规范订立与实施的文化场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湘黔桂三省居住的侗族几乎每村都有鼓楼,它建筑华美,秀丽多姿。鼓楼从形态上可以从“树居”中窥其源头,后来修建杉树形状的鼓楼,作为公共活动场所。更重要的是鼓楼作为民主议事和制定“约法款”的场所以及寨老处理民事纠纷,当众评判是非,裁夺断案的场所,在鼓楼这种侗族文化场域中建构了本民族独特的口承法律文化系统,这种建筑文化与制度文化的完美结合在西南少数民族中极为罕见。  相似文献   

17.
有人说,在中国,有一个名词可能无法对外翻译,那就是:“暂住证”。虽然,对于多数离开过家乡在外走动过的中国人来说,这个词可能太平常不过了,不就是“暂时居住”的意思吗?是的,我们从字面上很容易理解,但对于那些民主法治化程度高的国家的人们而言,在自己的国度只能“暂时居住”或者“临时居住”,那是怎么也想不明白的事情。因此,如果将这个词生硬地翻译成“临时地居住”,有些国家的人会觉得莫名其妙。也许正是意识到了“暂时居住”的荒唐性,曾经有人在互联网上发表一篇文章,题为《我为什么只能在我的祖国暂住?》,这篇文章的点击数据说超过了…  相似文献   

18.
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思考(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了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极端重要性,提出要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胡锦涛总书记用“一新两大”,即“新高潮”、“大发展”、“大繁荣”,充分表达了中央对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用“两个更加”,即“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充分反映了国家对文化发展的深切期待。贯彻落实好党中央的这一重大战略部署,必须深刻领会和把握这样三个问题:一是为什么特别强调文化发展,二是要实现什么样的文化发展,三是怎样去推动文化发展?  相似文献   

19.
《伊凡·伊里奇之死》通过追踪一个濒死之人的心理历程来追问“生”,具有深刻的存在论意义。在托尔斯泰笔下 ,伊凡的“死”被展现为颇有现代感的“个人之死”。上帝远去了 ,他人远去了 ,除了赤裸裸的孤独 ,一切皆无。而另一方面 ,在死亡的威逼下 ,伊凡对生命意义的领悟却又呈现为传统文化语境下的“他人之爱”。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矛盾与纠结构成了这部小说的深层文化结构 ,而作品对“死亡主题”的独特处理实际上也反映了处于世纪之交的托尔斯泰所面临的文化选择困境。  相似文献   

20.
梁祝故事主题在文人文化和民俗文化这两大文化形态中,体现出两极对立的趋向。前者将其纳入封建“轶序化”的轨道;后者则更多表现了对生命激情的讴歌和对爱情自由的向往。在共同的地域环境和历史文化传统中,对立的两极不断发生碰撞与影响,终于摒弃极端化因素而以情、理统一的形式得以调和,使梁祝爱情故事呈现出“怨而不怒,哀而不伤”的理性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