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高级知识分子的楷模——中科院院士、哈工大教授、我国的激光专家马祖光,按他的造诣和学术水平当选为中科院院士是理所当然、名正言顺的。但1997年,学校推荐时,他不让上报,1999年第二次推荐,他给中科院写信说“不够条件”,要求退回材料;2001年,第三次推荐,是在校党委书记做了工  相似文献   

2.
最近从一份杂志上读到这么一条消息:中科院院士、哈工大教授、激光专家马祖光,按他的理论功底和学术水平,当选为中科院院士是名正言顺,理所当然的。但1997年学校推荐时,他不让上报;1999年第二次推荐时,他居然写信给中科院说自己“不够条件”,要求退回材料;2001年第三次推荐,校党委书记专门做他的思想工作,他才“听从党的安排”签字上报。学校分房子给他,他拒绝了。他说:“给我是锦上添花,给别人是雪中送炭。”他出席国际会议,大会发给500美元补助,他给实验室买了一套设备带回来,而他的儿子报考托福需要30美元,却四处去借。他的学生说:“知识…  相似文献   

3.
激光专家马祖光,按造诣和学术水平,当选为中科院院士是理所当然、名正言顺的,可1997年学校推荐他时,他不让上报;1999年第二次推荐,他又给中科院写信说自己“不够条件”,要求退回材料;2001年第三次的推荐材料,还是在校党委书记亲自出面做工作后,才听从“党的安排”,签字同意上报的。他将自己的实验成果指导学生写成论文,不让署自己的名字,最后拗不过才把名字放在最后,说  相似文献   

4.
羊年岁末。省会长沙数家媒体先后报道了一条消息:中南大学的金展鹏教授当选为中科院院士。而且是湖南省2003年唯一增选的中科院院士。报道说:金教授数十年献身于材料学和相图学,硕果累累,在学术界声名卓著;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他拖着重病之躯,以惊人的毅力,在病床上、在轮椅上创造着一个又一个奇迹。带着崇敬的心情,记者来到岳麓山下,走近了这位新科院士。  相似文献   

5.
LED即发光二极管,是一种既节能、又耐用的新型光源,被在重庆工作的中科院院士黄尚廉誉为“光电产业的第二次革命”。  相似文献   

6.
胡译戈  刘福全 《湘潮》2014,(4):34-37
他在中国农业科研领域奋斗了30多年,拥有中国当代科技精英之一、中科院二级研究员等诸多荣誉;他坚决放弃国外高薪,毅然回到国内投身养殖行业;他带领科研团队打开了中国饲料工业和养猪业的领域之门……他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九三学社社员、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首席科学家、动物营养学专家印遇龙。  相似文献   

7.
刘盛纲小档案:博士生导师,中科院院士。1933年12月出生于安徽省合肥市,1953年毕业于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曾任电子科技大学校长,安徽省人民政策科技专家委员会主任,四川省科技顾问团副主席,兼任国内外十余所著名大学客座教授。曾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和“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获国际国内重要学术奖励数十项,出版专著4部。采访刘盛纲院士不容易,我们之次预约都因“没有时间”而被婉拒。“刘院士已年逾七旬,还那么忙吗?”我们不解。“确实,近两周他的时间安排得满满的。”他的爱不释手一边解释一边给了我们一份刘院士近期活动,包括一些晚上时间。  相似文献   

8.
李代刚  周科际 《湘潮》2004,(5):43-46
2003年11月24日,一个喜讯从北京传到长沙:凭借顽强毅力已经在轮椅上坚持教学科研工作6年的中南大学金展鹏教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他是当年度我国中科院新增院士中唯一的湖南院士。11月26日,湖南省副省长许云昭、甘霖等先后前往医院看望金展鹏教授,为他当选中科院院士表示热烈的祝贺。  相似文献   

9.
收入有多少? 铁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并不介意“晒”出他的收入。他1995年当选院士,当时每月的“院士津贴”是200元,几年后上调至每月1000元。迄今为止,1000元仍是全体两院院士享受的月度津贴标准。80岁以后的两院院士成为“资深院士”,不再拥有院士选举的投票权,但另外领取“资深院士津贴”,每年1万元。  相似文献   

10.
他虽已84岁高龄,却依然奋斗在肝胆外科手术一线上;他的手术技巧被晚辈的医生们称为“魔鬼级”——闭着眼睛就能摸出肿瘤的占位和其它脏器的移位;在50年的肝胆外科生涯里,他创造了无数个辉煌和神奇;他倾心培养的学生,已经成为我国肝胆外科领域的中坚力量。他就是2005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我国医学界获此殊荣的第一人,中科院院士、中国肝胆外科的开拓者吴孟超教授。  相似文献   

11.
刘维民,男,汉族,1962年9月生,1999年6月入党,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和“中国摩擦学最高成就奖”等荣誉. 1990年,刘维民以优异成绩获得中科院兰州化物所物理化学专业博士学位.在那个“孔雀东南飞”的年代,他选择了留下来. “刘所长,你要帮我们.”2003年6月,时任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副所长的刘维民接到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陈桂林院士的求助电话.在上海的实验室,陈桂林给刘维民看了风云二号卫星的核心探测器.这颗当时我国唯一的气象卫星出了故障,问题就出在润滑油上.这位62岁大院士对41岁研究员的求助,给刘维民很大触动,“航天中不仅需要固体润滑,液体润滑脂同样重要,而这正是我们忽视的短板.”  相似文献   

12.
《求贤》2014,(8):22-23
2013年10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说:“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渴求人才。”2014年6月9日,他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学院十二次院士大会上还说“千秋基业,人才为为先。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博贺雪枫照片上这位身体矍铄、面容慈祥的长者,便是名闻遐迩的中国科学院院士、生态学家李博教授。从大学教师到中科院院士,李博教授走的是一条充满激情和毅力的人生之路。早年他就读于北京农业大学,1953年毕业后分配到北大任教,做著名科学家...  相似文献   

14.
在200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中,甘肃永昌籍科技工作者、中科院大连化物所李灿研究员以其卓越的成绩当选,是新增选院士中较为年轻的一位。一“李灿思想活跃,学风严谨,尊重老科学家;他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努力创造互相尊重、促进和合作的良好学风;他在科研中兢兢业业,既勇于创新,又严格把关。”谈起李灿,同事们无不竖起大拇指。李灿优秀的品质缘于少时苦难的  相似文献   

15.
肖健 《学习导报》2012,(4):43-43
对于89岁高龄的中科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院长吴孟超来说,除了吃饭不挑食、生活有规律之外,似乎也找不出更多养生秘诀。但从他“人,都会变老的。有的人年龄不老,精神状态已经老掉了。有的人年龄老了,精神上却保持着年轻。我觉得后一种人是幸福的”从这句话中,我们能感悟出他“精神年轻人不老”的长寿奥秘。  相似文献   

16.
刘志宏 《党史文苑》2007,(11):54-55
2007年10月24日下午6时05分。随着“嫦娥一号”升空,国人为之振奋。“嫦娥工程”令世人瞩目,与此项工程相联系的一位科学家成为了科技界关注的焦点,他便是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国家天文台高级顾问、中科院院士欧阳自远。欧阳白远出生于江西吉安,从小在永新长大.后来成为中国绕月探测工程应用科学首席科学家,是我国提出探月工程计划的第一人。他对故乡的绵绵深情令笔者动容,笔者特采撷几则鲜为人知的故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7.
对于89岁高龄的中科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院长吴孟超来说,除了吃饭不挑食、生活有规律之外,似乎也找不出更多养生秘诀。但从他“人,都会变老的。有的人年龄不老,精神状态已经老掉了。有的人年龄老了,精神上却保持着年轻。我觉得后一种人是幸福的”从这句话中,我们能感悟出他“精神年轻人不老”...  相似文献   

18.
孜孜不倦的“淘金人”──记中科院院士、著名选矿专家王淀佐教授罗剑平1991年10月2日,大洋彼岸的美国纽约,国家工程院礼堂内灯光辉煌,该院新院士就职仪式正在这里隆重举行。主席台前悬挂着26面院士所在国国旗,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熠熠生辉,格外光彩夺目。当...  相似文献   

19.
贺伟 《世纪风采》2008,(11):23-24,25
“胡先骕”这个名字,已令今天的很多人感到陌生。中共党史出版社199921E出版的《陆定一传》中,记载有1956年4月27日陆定一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与毛泽东说到胡先骕的事。陆定一说胡先骕批评李森科的观点,看来还是对的。毛泽东问胡先骕是中科院学部委员(现称院士)吗?陆定一说:“不是,没有给。”毛泽东说:“恐怕还是要给,他是中国生物学界的老祖宗。”然而,在1957年增补学部委员的名单中,还是没有胡先骕。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画坛,他的名字是一个闪光的坐标,标志着成就、勇气、个性、超越。他曾创下中国当代画家的历次之最:水墨画《高昌遗址》在1989年的拍卖中,以197万港币售出,创中国在世画家国际画价最高纪录;1992年,大英博物馆推出他的个人画展,这是该博物馆第一次为中国画家举办展览;2002年,他入选法兰西学院艺术院通讯院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