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缓说"盛世"     
中国人爱说"盛世",这多半是为了恭维皇帝。所以中国历史上的"盛世"往往经不住检验。那些臣子们方才唱罢"盛世"便蘧然覆灭的王朝不去说它,就是文景、贞观、开元、康乾,到底"盛"得如何,也经不住认真的追问。  相似文献   

2.
如雪 《民主》2007,(8):48-48
吴子牛拍摄的历史剧《贞观长歌》在央视播出,该剧记述唐太宗李世民"贞观之治"开创唐朝盛世的故事。而吴导又马不停蹄地接了另外一部皇帝戏《光绪皇帝》(见2007  相似文献   

3.
历史的警示作用实在微乎其微,数千年连绵不绝的苦难历程常被后人漠视,而数千年中偶尔出现的一丁点"辉煌"却让擅长"厚古薄今"的人们念念不忘.比如,一提起所谓"大唐盛世"就有人兴奋不已,尤其是关中帝王之都,更是期盼"唐风久煽",恍恍乎就要回归大唐天下,重做天子臣民了.  相似文献   

4.
《资治通鉴》载:贞观九年,唐朝已成盛世.国库里积蓄了五、六年所用的粮食,老百姓家中也存余了三、四年的粮食.一年之中全国的监狱里,仅关押了二十九名犯罪的人,对此昇平景象,举国上下一片拥戴赞颂之声.是时,齐州有个叫段元冲的青年人,却大肆攻击唐太宗,指责他把国家还没有治理好.这个举动,引起朝廷文武百官的极大愤怒,上疏请旨立斩.太宗御案批曰:  相似文献   

5.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也是中国古代帝王中能任贤致治的佼佼者。在他统治的23年中,使社会经济由恢复而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出现这种升平盛世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他善于聚才。本文拟对他的聚才方法做一论述。(一)善于观察发现。“贞观之初,求贤如渴,善人所举,信而任之。”(《贞观政要》卷10《慎终》)求贤如渴,善于观察发现是唐太宗聚才有方的重要方面,在破格擢用马周一事上就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6.
某地生产冒充名牌的劣质产品,曾发了一笔数量可观的不义之财,后因东窗事发,断了财路.举报此案的一位当地干部,竟因之而受到冷嘲热讽,业已评选上报的"先进工作者"和"优势共产党员"也被卡了.举报者何错之有?众口一词:"不顾大局." "要顾全大局",斯言无谬.然何为"大局",县领导可以视一县为"大局",乡领导可以视一乡为"大局",甚至连仅有几十个人的小单位负责人,也可以视咫尺天地为"大局",实言之,以上诸公所"顾"者,乃"小局"也.他们既以"小局"为"大局",就必然要颠倒是非,对真正顾大局者以"不顾大局"论处.国内有些地区近年来所产假冒商品不少,假药害人、假肥坑农之类恶性案件时有所闻.  相似文献   

7.
记得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让学生"乐学",一直是我们教育工作者追求的教学境界之一.  相似文献   

8.
“盛世”不惧“危言”周明荣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曾出现过如“文景之治”、“贞观之治”一类的“盛世”,尽管这些时期的政治比较清明,社会秩序相对安定,经济得到了发展,一些明察耿介之士,依然从“盛世”的繁华,看到潜在其背后的一些危机因素。贾谊在呈给汉文帝的奏章...  相似文献   

9.
唐双宁 《侨园》2012,(1):17
回顾历史不难发现,主权债务危机由来已久,而今西方重蹈覆辙.到2010年,无论是接"公共债务与国内生产总值(GDP)比例为60%"的警戒线,还是"财政赤字与GDP比例为3%"的警戒线,希腊、爱尔兰、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法国、德国、英国、美国、日本均已超标.从技术上看,希腊已经"破产",意大利、西班牙主权债务评级又被下调,进一步增加了欧债危机救援的难度.一系列危机中,十大矛盾如同十连环一样死死锁定西方债务危机.一,超高福利与政治体制的矛盾.西方政治体制表面看核心是"三权分立",真功夫是竞选.二战以来西方普遍实行超高福利政策,形成超高福利文化,民众的胃口被越吊越高,人的私欲极度膨胀.  相似文献   

10.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强调,要自觉讲政治,对"国之大者"要心中有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的经济界委员时,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对"国之大者"要心中有数,强化责任担当,不折不扣抓好中共中央决策部署和政策措施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近期讲话中连续强调"国之大者",内涵深刻,用意高远。"国之大者"是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高度概括和凝练表达,是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所系。作为党员干部,我们要认清"国之大者",胸怀"国之大者",以铁的担当践行政治责任、领导责任、工作责任,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在天津落地落实。  相似文献   

11.
为官如水     
管子曰:"水者,地之血脉,如筋脉之通流者也。"古今中外,多少文人墨客、才子佳人把自己的喜悦之情幽怨之绪寄托于山水。老子有一句名言:"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可谓把对水的称颂推向了极致。  相似文献   

12.
乾隆时期为云南封建社会发展之盛世时期,亦为云南吏治腐败滋生的重要时期.乾隆朝惩处了相当多的一批云南渎职官吏,其中不乏封疆大吏.为澄清吏治,乾隆朝还先后采取了诸多整饬吏治的措施,但收效甚微.乾隆朝对云南渎职官吏的惩处从侧面反映出清王朝在中国的统治开始由盛转衰,云南社会已经开始危机暗伏.  相似文献   

13.
韩玉玲 《民主》2007,(12):45-45
云南省政府推出"诤言奖"后,引起了社会的广泛议论,说多此一举者有之,说一场作秀者有之,担心评奖能否公正者亦有之。总之,贬多褒少。政府该不该设立"诤言奖",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都有权发表自己的看法,一些人对"诤言奖"有异议本身就是一种诤言,无可指责。  相似文献   

14.
《求知》2016,(11)
正以网络媒体为代表的新兴媒体受到全社会前所未有的关注,尤其在突发事件面前,新媒体发挥着巨大作用。然而,新媒体犹如一把"双刃剑",在极大地满足社会公众信息需求的同时,也给政府的危机管理能力和应急能力提出了严峻考验。今天的新兴媒体不再是政府的"解释者"和"鼓吹者",更不是政府独掌的"传播者",它有自己的政治目标和客观立场。本文对新媒体时代政府正确处理突发事件提出几点建议措施,并试图在两者之间构建良性互动关系,使两者更好地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和危机问题。  相似文献   

15.
孔子的收入     
关心孔子的人,未必关注钱包;关心钱包的人,未必关注孔子.有朋友突然想到孔子的钱包,我觉得很有趣. 孔子一生,主张富民.他说:"富之.既富,乃教之也.此治国之本也",又认为"薄赋敛则民富",但孔子的富民主张未能付诸实施.他曾一针见血地说:"今鲁国富者寡而贫者众."换句话说,鲁国国君并没有接受孔子"薄赋敛"的治国方略.鲁国如此,当时其他的诸侯国也大多如此.  相似文献   

16.
当代资本主义在坚守资本主义根本制度的前提下进行了多次自我调整.凯恩斯主义"挽救"了资本主义,也给资本主义带来"滞胀"危机;新自由主义克服了"滞胀"危机,却加剧了贫富两极分化,引发了社会危机和次贷危机.当代资本主义两难困局表明,资本主义的自我调整不可能"医治"资本主义的"病症",社会根本制度的变革是解决问题的唯一路径;调整不是在强化"正统"资本主义的"元素",而是在为"新社会因素"的产生发挥着催生作用.  相似文献   

17.
胡祖铨 《瞭望》2022,(10):34-35
家家都有小,人人都会老. "一老一小"同是"国之大者",是关系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国家长治久安、增强大国发展韧性的大事."一老一小"同是民之关切,是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生动体现."一老一小"同源于家庭发展,适合发挥政策合力,切实减轻家庭负担."一老一小"问题解决方案有共通之处,都需要高度重视、一...  相似文献   

18.
正在纠正"四风"、加强作风建设上,必须牢牢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治一治助长"四风"气焰的"五官",形成以上率下、率先垂范的示范带动效应。一治"混世官"。为官不为,在岗不在状态,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对于"混世官",一方面要加强思想教育,补足"精神之钙",教育引导他们在状态、有作为。另一方面要以"零容忍"的态度,敢于"亮剑",向一切为官不为者说"不"。  相似文献   

19.
《求知》2015,(8)
<正>一、巡视制度的主要任务和运行机制巡视是"利剑",这里的利剑是达摩克利斯之剑,或称"悬顶之剑",指令人处于一种危机状态,随时有危机意识。巡视是党章赋予的重要职责,是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举措,是从严治党、维护党纪的重要手段,是加强党内监督的重要形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巡视工作要发挥巡视的震慑、遏制、治本作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纪委书记王岐山同志也多次强调,"巡视要强化震慑,发挥利剑作用,坚决遏制腐败蔓延势头"。巡视工  相似文献   

20.
<周易>的"象",是以符号为表征的天人之道.一部<周易>,就是以阴阳两爻所形成的"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符号体系.它是我们远古祖先为后人留下的"心灵与宇宙玄机互动"的符号系统.<周易>之"象",蕴涵着宇宙的创生与演进的逻辑过程,万事万物的生灭兴衰之道,天地人"三才"的互动之理,人生祸福的交变之机,吉凶判断和人性教化之本.这种"象",通过"文化之象"、"心理之象"、"思维之象"、"伦理之象"、"数理之象"、"占卜之象"与人的心灵互动,能给后人以无尽的启迪和人性进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