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国斯坦福大学国际发展中心于2005年9月29日至10月1日举办了以“中国的政策改革:进展与挑战”为主题的学术会议,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关注不同研究领域的学者和专家就当代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问题展开了深入的探讨。其中,很多学者关注中国的农村问题,并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我们从中选登了两篇文章——《农村改革的新视野:资源、产权与消费主义》与《农村社会保障的现状与趋势》,以便广大读者了解国外学者是如何看待中国的农村问题、对此又提出了何种解决方案的。  相似文献   

2.
21世纪以来,中国国际关系学界对"英国学派"国际社会理论给予了较多关注。目前,对这一议题的国内研究已超越初期的译介与评述,正进一步深化,并尝试结合中国与国际社会的互动实践及思想资源进行创新思考。因此,有必要对国内相关研究情况进行阶段总结,例如,"英国学派"国际社会理论在中国的兴起背景是怎样的?国内研究的主要代表人物及不同侧重点有哪些?已有研究存在哪些不足?如何看待此研究的发展前景?为此,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生刘毅专访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张小明教授。张教授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英国学派"国际社会理论、美国与东亚关系、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等,著有《国际关系英国学派:历史、理论与中国观》《美国与东亚关系导论》《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分析》等;译有《无政府社会:世界政治中的秩序研究》《理解全球冲突与合作:历史与理论》等。  相似文献   

3.
英国《中国季刊》2004年6月号刊登了一系列从不同角度论述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文章,这里我们介绍来自德国亚洲事务研究所的黑克·霍贝格所著的题为《西部大开发运动:思想形成、中央决策制定和各省的角色》的文章。该文论述了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形成和相关的中央决策,尤其提出了这一战略在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对我们有启示作用。文章主要内容如下。“西部大开发”政策是江泽民在1999年下半年提出的。这项中国内陆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旨在缩小内陆和富裕沿海地区的差距,但是我们进一步审视这一政策就会发现,它并不像看起来那么现实。…  相似文献   

4.
英刊《世界经济》2007年第2期发表了英国兰开斯特大学管理学院阿拉斯戴尔.麦克比恩(Alasdair Mac Bean)教授所撰写的题为《中国的环境:问题与政策》的文章。文章指出了中国所存在的一系列环境问题及其严重性,分析了中国在环境保护上所存在的各种障碍和问题,并对中国的环境保护提出了改进的建议。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5.
新闻眼中国     
《南风窗》2008,(5):8-8
奥运政治化又发醇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海外版2月20日在封面刊登该报高级编辑丁刚的署名文章《"奥运政治化"不得人心》,指责西方"某些人士或团体"把苏丹达尔富尔问题与北京奥运挂钩,一是拿西方的标准来看中国的对非政策,二是借达尔富尔问题来宣泄他们对中国的不满。随着奥运会的临近,西方社会的奥运会政治也开始处于一个全面动员状态。从社会名人到国会议员到政府部长  相似文献   

6.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中俄关系问题专家伊丽莎白·威什尼克在美国亚洲研究局主办的《分析》杂志2002年第3期上发表《俄罗斯的亚洲政策:一个还是两个——莫斯科及其远东地区在亚洲政策上的分歧》一文,提出目前在俄罗斯国内在亚洲政策上有两种观点。一种以莫斯科即中央政府为代表,主张以中俄关系为重心逐步融入亚洲。另一种则以远东地区为代表,强调发展与美、日、韩的关系,以取代同中国的关系。莫斯科及其远东的三个地区: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滨海边疆区、萨哈林州产生分歧的原因在于对外经济关系中的战略地位不同。俄罗斯国内在亚洲政策上的分歧,直接影响其对美国和亚洲的具体政策方针。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7.
意见与媒体     
美国《政策评论》05年12月/06年1月号文章:《中国在亚洲的追求》美国传统基金会亚洲问题研究中心高级政策分析员达纳·狄龙与小约翰·特卡奇克合写道:中国正在迅速成为东南亚地区的主导力量,将与日俱增的经济实力有效地转化成了政治影响力。它提议与东盟国家建立自由贸易区,并加强在外交和安  相似文献   

8.
英刊《亚太商务评论》2007年第7期刊登了执教于香港大学社会科学系的埃里克·巴尔克题为《中国的知识创新:历史遗产与制度变迁》的文章。该文分析了中国进行知识创新的社会结构,论述了中国的历史遗产与当代的价值观念对创新实践的影响。现将文章主要内容介绍如下。一、引言胡锦  相似文献   

9.
禾刀 《南风窗》2013,(21):96-96
在中国以及"中国学"盛行之地,"费正清"(John King Fairbank,1907~1991)这一名字远较他的英文名字更具知名度。这至少说明两个问题:费正清的"中国学"影响非凡,费正清与中国人交往极深。蒋介石为什么会丢掉中国大陆?毛泽东有着什么样的缺憾?为什么"延安访问团"没能扭转美国对中共的政策?中国人口将来是否倍增?邓小平领导的中国变革将会走向何方?中国将如何走向公民社会……在《费正清中国回忆录》中,费正清记录了他  相似文献   

10.
几年前我在《公民社会与中国外交》一文里(见《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第3期),已经注意到这一相关性的重要意义,以及中国学术界在这方面研究的缺失。我在那篇论文里提出,中国外交必然会受到公民社会日益增大的影响,而后者的成长是市场经济和公民意识在中国发展的必然。文章引证了  相似文献   

11.
通过探讨美国儿童福利理论和福利政策的变迁轨迹,可以知悉美国社会保障与儿童福利制度的基本特征,对中国在社会结构转型期如何处理至关重要的儿童少年问题,对建立中国特色“儿童福利局”、《儿童福利法》、儿童福利制度框架和推进福利制度创新,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理论与政策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熊培云 《南风窗》2008,(15):90-92
"中国向何处去?"一直是世界关注的焦点。在有答案之前,必先对中国社会的隐性与显性特点有一个通盘了解。为更好理解转型期中国的种种时代疑难,并窥视未来前景,本刊访问了著名学者、中国游民问题研究专家王学泰先生。"小说教"与中国人《南风窗》:您的《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  相似文献   

13.
在俄罗斯第七届总统选举前夕,普京从2012年1月16日开始在俄罗斯各家重要的全国性报纸上先后发表文章《俄罗斯在努力———我们要面对的挑战》、《俄罗斯:民族问题》、《我们的经济任务》、《民主与国家的本质》、《俄罗斯的社会政策:建设公正社会》、《强大是俄罗斯国家安全的保证》、《俄罗斯与变革中的世界》,分别就俄罗斯当前面临的形势、民族、经济、民主、社会、安全等方面问题进行了阐述。本刊分两期刊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4.
正《变量2》作者:何帆出版社:中信出版社《变量:推演中国经济基本盘》是作者何帆在2019年对中国社会细致观察的总结。在过去的一年中,何帆团队奔赴30多个城市,采访了200多位各行各业的人,把发生在中  相似文献   

15.
意见与媒体     
美国《国家利益》季刊2004年春季号文章:《死魂灵》 著名学者亨廷顿撰文称:美国的民主已日益成为一种没有代表性的民主。民众的偏好和政府政策之间的分歧正日益扩大,造成了三种趋势:首先,从60年代至90年代,民众对政府和美国社会那些重要私营机构的  相似文献   

16.
菲律宾《当代亚洲》杂志第36卷第4期(2006年)刊登了美国著名左翼学者詹姆斯.彼得拉斯题为《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从半殖民地到世界大国?》的文章,认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对中国的政策未来十年中将迎来一次质变:为了防止全球贸易体系的重大危机、中国的社会动荡以及美国的严重衰退或中美的军事对抗,跨国公司将从局部控制中国转向通过发动一场全方位的经济进攻全面控制中国:控制银行和金融体系;控制关键的生产资料部门;控制中高端的国内消费市场;增加文化、娱乐、宣传和商业市场的份额。这样中国成为一个“世界大国”的努力将会遭遇失败…  相似文献   

17.
正王帆教授的新著《大国外交》是近年来第一部系统性、多维度展现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研究的成果。这是继他的上一部著作《新开局:复杂系统思维与中国外交战略规划》之后,关于中国外交理论发展与政策阐释的又一部力作。同时,也是学界、政界、媒体全面了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有益参考书。由于作者对中国外交领域重要问题保持长期的研究并积极为中国外交政策建言献策,因此,该书的出版问世有助于从专业化的视角向世界阐释中国的和平发展主张和大国外交的核心理念。  相似文献   

18.
1979年中美建交至今,“一个中国”的政策是维系中美关系正常发展的政治基础。30年来,国际局势和两岸关系大幅变迁,美国历届政府虽宣称奉行“一个中国”政策,但构成这一政策的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和《与台湾关系法》在实际运作过程中的固有矛盾始终无法调和,甚至屡屡发生《与台湾关系法》凌驾于三个公报,  相似文献   

19.
一个中国还是两个中国?1989年3月15日晚,国际关系研究所的郑永平谈了他正在撰写的硕士论文《一个中国还是两个中国——看第一次台海危机中的美国对华政策思想》之基本构思。与会者就此进行了讨论。讨论集中在:①"两个中国"政策是中国批评美国在台湾问题上割裂中国而概括出来的提法还是美国自身明确提出的政策?饶戈平提出是前者而非后者。论文的作者和大多数与  相似文献   

20.
引玉 《工会博览》2003,(7):41-44
俄罗斯工会界的资深学者莫亚耶夫在他发表的《我们正在选择的国家:社会、社会国家及其模式》一文中,提出了当前世界上基本存在着美国、欧洲、日本及中国等几类社会模式和与此相关的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