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清遗民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代遗民,因其身历"千年未有之变局",独特的历史境遇赋予了他们特殊的遗民性格。从清遗民的遗民立场、文化取向以及民族观念三个方面展开清遗民独特性分析。  相似文献   

2.
知青文学作为知青运动及与之有关的社会生活的反映,是知青一代思想情感、文化心理、精神特征外在化、艺术化的表现,是知青一代的心灵史。知青文学既有对农民和乡村的由衷赞美,也有对传统乡村文化和农民身上的历史积淀物进行批判性的审视,体现出知青作家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3.
长安文化对杜诗的形成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杜诗对长安文化的多维透视主要表现为对其宫廷文化、士文化和市俗文化的生动反映,其显示出全面性、犀利性以及重在对士文化展现的特征。长安文化的浪漫、世俗、执著的精神在杜诗中得到凝聚和升华,成为杜诗具有盛世气象、深沉的忧患意识和为国为民锲而不舍精神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战后,西方发达国家随着物质财富的迅速积累,出现了极为严重的社会和道德危机。在美国,人们把20世纪的青年称为“不负责任的一代”或“漠不关心的一代”。在英国,有三分之二的青年人道德观念模糊,分不清对错,不知道该相信谁或把谁作为榜样。法国的青年被人称为“被牺牲的一代”。德国的青年被称为“迂菲士”,即不成器的人,或被称为“一代未知数”等等。发达国家对道德危机的反思,最终演化  相似文献   

5.
晚唐作家裴铏的文言小说集《传奇》是一部在中国小说史上有着重要影响的著作。书中多写神仙诙谲之事,具有浓郁的仙道色彩,从仙道方面论述了成仙人物的各种类型:豪侠之士;崇道之士;痴情之士。  相似文献   

6.
儒家"义利之辩"是儒学的核心学说之一。从孔孟延续至明代,对士和士大夫阶层而言,一直奉行"重义轻利"、"见利思义"的义利相对立的"义利离"之思想宗旨。林东城的"义利观"从"道殊相济,趋利义行"出发,遵循"尚义好礼,以义主利"的原则,进而认为"义利之辩"是"君子进德之几",若能"知止之几",足以"励世廉贪"。林东城是明代新"义利说"的重要代表,突破了传统义利观"义利离"之旧说,由以"士和士大夫"为立教对象转向对"四民"立教,由"义利离"转向"义利合"。士商"异业而同道",士与商社会阶层的交互影响,促进了新的价值观念的产生,对明清儒学的内在转向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谔谔,形容直话直说.今年三月在京城举行的全国人大、政协会议上,代表、委员们畅所欲言,直言谈国是,谔谔之士何其多.纵观两会上的发言,不乏切中时弊的有识之言,我们从中选录一部分供读者参考.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中国,将更加欢迎为国家强盛,为民族团结、为人民幸福而鼓与呼的谔谔之士.  相似文献   

8.
金满楼 《各界》2014,(12):2-3
乾隆皇帝一向好大喜功,气量却并不宏伟。1743年,清廷设“阳城马周”科挑取直士(马周为唐朝监察御史,以敢于直谏闻名),此举本为博“善于纳谏”之誉,不料一向以戆直闻名的江南名士杭世骏提出,大清一统多年,朝廷用人当不分满汉,满洲才俊虽多,但比起汉人不过十之三四,天下巡抚满汉各半,各省总督却无一汉人,这未免重满轻汉,难道汉人就无一人堪任总督?  相似文献   

9.
唐德中 《团结》2003,6(6):28-30
一代伟人孙中山先生,从青年起就发奋寻求救国富民之道,其“始决倾复清廷、创建民国之志”,早年就是“以学堂为鼓吹之地,借医术为人世之媒”而萌发的。他以政治家的头脑和革命家的眼光,十分关注青年  相似文献   

10.
封建王朝建立之时,它就面临如何处理皇帝与开国功臣之间关系的问题。开国之君大多采取所谓的"狗烹定律"。这样做固然可以快速解决功臣对皇权的威胁,但不可避免的造成动荡不安。相比而言,宋太祖的"杯酒士兵权"就显的更为理性和艺术性,在历史的长河中给人以清凉的感觉。那么"杯酒释兵权"是在何种深层次的环境下进行的呢?  相似文献   

11.
文正 《学理论》2008,(13):85-85
在回答凤凰卫视记者提问时,温家宝总理引用了三处古语和古诗句:一处是“行事见于当时,是非公于后世”,出自《明太祖宝训》朱元璋语。原文为“自古有天下国家者,行事见于当时,是非公于后世。故一代之兴衰,必有一代之史以载之”;一处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的名句;  相似文献   

12.
河北省新乐县县委书记张宏志,外表“憨”得象个未染城市风尘的老农,行动迟缓,口音很重。然而,和他一交谈便可以发现,他对全县工农业生产之熟悉,对那一串串有关生产、经营的数字之清楚,简直有如一代精明的企业家。 一 谁也不会想到,张宏志当县委书记时间并不长。 那是1982年底的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相似文献   

13.
正在君主专制政体下,君主最怕大权旁落,历代政治制度的设计,都有防止大臣专擅的机制。朱元璋对此考虑尤深,他曾谈到:"上下相维,大小相制,防耳目之壅蔽,谨威福之下移,则无权臣之患。"朱元璋发动了"胡惟庸案"和"蓝玉案",大肆诛戮功臣宿将。胡、蓝玉成为首犯,原因很多,其中之一就是违犯了不能"擅权"的"政治规矩"。明代因"擅权"而得祸的最著名事例,当属一代改革家张居正。张居正出任首辅时,明  相似文献   

14.
赵煌 《学理论》2009,(18):148-149
封建王朝建立之时,它就面临如何处理皇帝与开国功臣之间关系的问题。开国之君大多采取所谓的“狗烹定律”。这样做固然可以快速解决功臣对皇权的威胁,但不可避免的造成动荡不安。相比而言,宋太祖的“杯酒士兵权”就显的更为理性和艺术性,在历史的长河中给人以清凉的感觉。那么“杯酒释兵权”是在何种深层次的环境下进行的呢?  相似文献   

15.
中国梦,人民的梦,民族的梦,中华儿女梦寐以求。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90多年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为之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英勇奋斗,谱写了一曲曲气壮山河、惊天动地的乐章。方志敏及其《可爱的中国》,就是爱国救国、追寻中国梦的一座丰碑。  相似文献   

16.
巴黎——法兰西民族两千年文化的大博物馆。面对一座座伟观杰构、一处处名景胜迹,我举着照像机目不暇接,刹那间便“粮尽弹绝”了。巴黎,有以17世纪为时间界限的历史巴黎与近代巴黎之分,又有分别以凯旋门与大门塔为中心标志的老区巴黎与新区巴黎之别。千百年来,法国设计家、建筑家、雕塑家、艺术家的天才发挥,经过一代一代  相似文献   

17.
看似繁华的时代背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正在悄悄流逝,这一现象已受到了国学拥护者的关注。语文教育工作者承载着民族文化复兴的重任。让传统文化回归语文教学,让祖国的灿烂文化一代一代地延续,是语文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18.
王国维是影响中外的大学者,其文学理论"境界说"、"一代又一代之文学"说都在文学艺术领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后人应对王国维的理论予以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刘向上 《侨园》2009,(2):57-59
20世纪50年代,有国际共产主义战士之称的罗盛教,作为与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等齐名的英雄,成为新中国一代又一代年轻人学习的榜样,这位普通志愿军战士的名字永远地镌刻在后人的心中,曾经教育和激励了一代年轻人.……  相似文献   

20.
田军  秦颖慧 《学理论》2015,(8):91-92,101
清代康熙朝一代名臣陈鹏年自幼聪颖好学,不到三十岁就涉入官场,为官清廉,有"陈青天"之称。曾两度被诬陷入狱,最后为水利以身殉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