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漫画与幽默     
纠正 老师:“沃尔持,你为什么不洗脸?我看得出今天早饭你吃了什么。” 沃尔持:“吃的什么?” 老师:“鸡蛋。” 沃尔特:“您错了,老师,鸡蛋是昨天吃的。” 时机 孩子:“快!警察,我爸爸和邻居打起来了,打了一个小时了。” 警察:“那你为什么不早来叫我?” 孩子:“本来一直是我爸爸占便宜,可现在他有点不行了。” 夸耀 两个孩子各自夸耀自己的父亲。 “我爸爸是一个工程师,他什么都会造。你知道阿尔卑斯山吗?”一个小孩问。 “知道。”另一个说。 “那就是我爸爸造的。” 另一个小孩说: “你知道死海吗?” “知道。” “那…  相似文献   

2.
周洁 《人民公安》2013,(20):6-10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问过自己受教育的意义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要上学?为什么要学习各种科目?为什么参加考试,和同学比得分高低?所谓的教育究竟含有什么意义?它涵盖了什么?这实在是一个非常重要也难以一言以蔽之的问题。我们不只是为学生质疑这个问题,我们也在为自己思考,并共同探究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备课卡片     
涵养与智慧成功的秘诀有学生问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怎样才能修学到他那般博大精深的学问。苏格拉底听了并未直接作答,只是说:“今天我们只学一件最简单也是最容易的事,每个人把胳膊尽量往前甩,然后再尽量往后甩。”苏格拉底示范了一遍,说:“从今天起,每天做300下,大家能做到吗?”学生们都笑了,这么简单的事有什么做不到的?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问学生们:“哪些同学坚持了?”有九成同学骄傲地举起了手。一年过后,苏格拉底再一次问大家:“请告诉我,最简单的甩手动作,还有哪几位同学坚持了?”这时整个教室里,只有一人举了…  相似文献   

4.
漫画与幽默     
~~怕没听清楚毕业典礼上,校长宣布全年级第一名的同学上台领奖,可是连续叫了好几声之后,那位学生才慢慢地走上台来。老师问那位学生说:“怎么了?是不是生病了?还是刚才没听清楚?”学生答:“不是的,我是怕其他同学没听清楚。”问路一位新兵刚到部队不久,一次去磨房磨玉米,因路不熟便问路边的老汉,老汉为其指明道路。几日后,新兵又接到任务再去磨房,偏他记忆不好,又在老地方迷了路,正巧又碰到了上次的老汉,于是再问路,老汉大惊:“同志,你还没找到啊?”一只不幸的蚂蚁一名男子被判刑12年,在狱中颇为无聊,有一天他发现…  相似文献   

5.
漫画与幽默     
非洲野猪 生物老师正兴致勃勃在台上描述非洲野猪的长相,偶尔眼光一扫台下,竞发现多数学生在打瞌睡。于是大为光火,喝道:“你们要看着我啊!不看我,你们怎么知道非洲野猪长的是什么样子?” 爱哭的小弟弟 “为什么你的小弟弟总是整天哭个不停?”一个小朋友问另一个小朋友。 “这有什么奇怪的呢?要是你也没有牙齿,没有头发,又不会走路,不会讲话,连大小便都要人家帮忙,你也会整天哭个不停的。” 挑花了眼 一位醉心于抽象派和立体派绘画的美术学院学生,在画展中花了一小时选画。他终于对一幅白底黑点镶铜边框的作品大为倾倒。他问…  相似文献   

6.
青年社会调查见闻录──比问卷生动的人和事杜锡建1992年10、11月间,我去广西北海市搞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组织的问卷调查,接触了许多基层团干、团员和青年,他们所反映出来的和我亲身经历的一些人和事,觉得远比在问卷上打“√”来的实在和生动。现选录几个小事例,并就其反映出来的这些“新问题”,提出我的见解。“牛仔”学校服装代表着一个人的审美情趣及精神面貌。从服装上也能比较直观地从一个侧面表现出青年人的心理状态。对此,我问一位基层团干:现在你们这里的青年人喜欢上什么新的服装款式没有?他笑着跟我说了这么一件事:有一所中学,在一次开学典礼的时候,校长便抓住时机进行政治思想教育。他在大会上慷慨陈词:“现在有些同学喜欢穿‘牛仔’裤,其实你们不懂,人家外国穿‘牛仔’裤的都是那些家里寒酸,或者是那些打工佬才穿的。有学问、有身份、家里有钱的人是不穿‘牛仔’裤的。你们从电视里看不是很清楚吗?其实穿‘牛仔’裤也并不好看,把屁股包得紧紧的,光看到屁股一扭一扭的,你们自己说说看,这有什么好看的……我们学校就要自己做漂亮的校服了。到时候比比看,到底是‘牛仔’裤好看,还是校服好看?同学们回去告诉家长准备好60块钱……”学生们各个哑雀无声。可是  相似文献   

7.
例1.2002年金华市试卷第28题同学甲:真倒霉,才穿了两天的球鞋就坏掉了,又得再买一双。同学乙:我也一样,刚买的园珠笔就写不出字了……这是不是一种普遍现象呢?赵老师指导学生开展了一次校内调查。(1)同学们准备进行问卷调查,请你帮助设计两个调查题目。(2)调查发现:83%的同学有类似的经历,78%的同学采取了“自认倒霉”的方式处理。这些情况说明了什么问题?假如遇到类似问题,你应通过哪些合法途径来解决?(至少写出两个途径)(3)进行社会调查也是一种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有什么好处?参考答案(1)你…  相似文献   

8.
引用学生们熟悉的诗文解释某些经济学道理,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功效。笔者在引导学生学习了价值规律的内容及表现形式后,让学生思考第27页小栏目“想一想:有人认为夏天购买皮衣冬天卖,冬天购买空调夏天卖可以赚大钱,你认为如何?”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这种观点仿佛借用了一个古人的著名言论,同学们能说出出处来吗?“能。《勾践灭吴》中大夫文种对勾践说的一席话。‘臣闻之,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一个同学回答说。接着,我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讨论:(1)文种这段话体现了什么经济学观点…  相似文献   

9.
和大家分享一个关于梦想的小故事。有一天,建筑老板到工地上去,看到了有趣的一幕:两个工人在搬砖块,一个工人表情呆板、动作机械;另一个工人吹着口哨、干得起劲。他就上去问他们同一个问题“你在做什么?”,头一个没好气地说:“我还能干什么?我在搬砖头啊。”  相似文献   

10.
在上《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公开课时,我出示了这样一则问题情境:小王买回一双皮鞋后,发现标签上的产地和厂家与营业员提供的不符。当时想算了,可是穿了不到一个月,皮鞋就脱胶了。如果你是小王,你会怎么办经学生短暂的思考并讨论后,学生形成了如下结论:要通过有效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可以选择与经营者协商解决,可以向当地消费者协会投诉,还可以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向新闻媒体曝光。正当师生沉醉于刚才的情境并准备转入另一话题时,一位学生忽然举手提问:消费者知道某商场卖的是假货,故意去买假货,然后又根据…  相似文献   

11.
每天早上踏着晨露而来,傍晚休着晚霞而归;上课时听讲,课后完成作业。每个学生都这么做,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明白这么做是为了什么。到底为了什么而读书呢?这个问题有些同学可能想都没想过。问他们,有人回答:“在这个年纪,大家都上学校念书,我也就去念书呗。不读书,干什么呢?”可悲呀,整天忙忙碌碌,却又不知道忙忙碌碌到底为了什么。但是,这样的人毕竟是少数,十七八岁的我们已经开始更多地思考人生。很多人读书只是为了能考上大学,将来谋个好工作。记得有一次,有一位老师问我们:“假如以后取消高考制度,你们还会不会来上学,…  相似文献   

12.
漫画与幽默     
拔牙两个小孩子在路上相遇,一个对另一个说:“我刚拔掉一颗坏牙。”“那还痛不痛?”“我不知道。”“这怎么能不知道呢?”“因为痛的牙留在医生那里了。”扣钮扣军区的上校总督察特别在乎士兵的仪表是否整齐。一日他见到一个士兵犯规,立即吼道:“过来。上衣口袋没扣上该怎么办?”受惊的士兵说:“报告长官,应该把钮扣扣上。”“那还不立即行动?”“是,长官。”士兵战战兢兢地走上前,把上校的上衣口袋的钮扣扣上了。安全证据有一人乘飞机去看望自己的女儿。他突然发现,邻座一位乘客紧张得哆嗦起来,于是他决定安慰邻座。“你为什…  相似文献   

13.
漫画与幽默     
自作聪明   一个警察押送一个犯人去监狱。忽然他的帽子被风吹掉了。   “我去替您捡帽子,行吗?”犯人讨好地问。   “你以为我那么愚蠢吗?”警官气愤地,“你站在这儿,我自己去捡。” 独特的思维方式   有个人赶着一辆毛驴车要过桥。桥头的拱门显得不够高,他担心毛驴车过不去,就从车上拿出榔头,非常小心地把拱顶的石块一点一点敲掉。   警察看见了就告诉他:“世上竟有这样的傻瓜!你把拱门底下的土刨去一层岂不省事?”   赶车人不服气:“你才是傻瓜哩!又不是因为驴腿太长了过不去。是驴耳朵太长了嘛。” 笑话   一位名作家访问日本时应邀在一所大学讲学。由于大多数学生的英语听力不行,因此,请人翻译。在课堂上,他讲述了一个又长又有趣的故事,讲到最后,他停下来让翻译将故事译成日语。那人几秒钟就翻译完了,接着满场哄堂大笑起来。课后,这位作家向翻译表示感谢,并问他:“请告诉我,你是怎样把我那么长的故事用日语翻得那么短呢?”   翻译笑着答道:“我根本就没有译故事,我只是说:‘尊敬的先生刚才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请诸位都放声大笑。’” 开得太深   主任医师大发雷霆:“这已是你这个月里损坏的第三个手术台了,史密斯先生!请你以后不要开...  相似文献   

14.
刘聪玲 《台声》2011,(7):38-38
在我新浪的微博上,前一阵子忽然加入了一个大牌粉丝:台湾李国修。 这一惊非同小可,国修老师什么时候也开始“围脖”了?怎么会看到我的呢?最有趣的是,我刚刚写了一篇名日“‘台湾莫里哀’李国修”的文章,还没来得及告诉他呢。  相似文献   

15.
1978年,我应美国一个美术馆的邀请,去做驻馆艺术家。刚去的时候,每次坐美国朋友的车,下车常会看到奇怪的眼神。起先我不知道为什么,直到有一天碰到一位比较心直口快的朋友问我:“刚才你是不是有什么不高兴,是不是我说什么话,你误会了?”  相似文献   

16.
檀国柱 《台声》2013,(7):46-48
“假如拥有三天的光明,会如何利用好自己的眼睛?当然,在我设想这一点的时候,你不妨也随着思考一下,假如你也仅剩三天光明,你最渴望用眼睛看些什么?什么是最能够吸引你眼球的东西呢?”这是盲人志愿者董丽娜在第五届海峡论坛·两岸公益论坛闭幕晚宴上朗诵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那一刻200多人的宴会厅一下子陷入了沉寂,仿佛每一个人都在沉思这个简单而又深邃问题的答案。  相似文献   

17.
当年陶行知先生任育才学校校长。一天他看到一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遂将其制止,并责令他到校长室等候。陶先生回到办公室,见男生已在等候。陶先生掏出一块糖递给他:“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按时到了。”接着又掏出一块糖给他:“这也是奖励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说明你很尊重我。”男生将信将疑地接过糖果。陶先生又说:“据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有正义感。”陶先生遂掏出第三块糖给他。这时男生哭了:“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陶先生又拿出第四块糖说:“你已经认错,…  相似文献   

18.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四块糖果”的故事。陶先生任育才小学校长时,有一天发现学生王友用泥块砸自己的同学,他当即制止了王友,并让他放学后到校长办公室。放学后陶先生来到校长室,见王友已等在门口。陶先生立即掏出了一块糖果送给他:“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我却迟到了。”当王友怀疑地接过糖果后,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果放到他手里:“这也是奖给你的,因为当我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即就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块糖果塞进王友手里:“我调查过了,你砸他们,是因为他们欺负女学生。这说明你…  相似文献   

19.
“生活以另一种形式向我展示它的意义和内涵找工作将茫然和无助推向了极至。从来不知户口有什么用。在招聘会上,每到一个展示台却要问:“解决户口吗?” ──摘自毕业生唐锦的日记“我希望我能考上研究生,如果万一考不上,我会想办法挂到一个单位,哪怕找一个郊区单位,先把户口落下来,再到另一个地方去打工。”唐锦就读于北大,班里66人中有60人来自北京之外的其他省市,其中持这种想法的人有很多。“班上同学最怕的就是打回原籍,尤其是来自西部地区的,像陕西、青海,也有像东中部的安徽、福建地区的,都不愿回去。”唐锦说着说…  相似文献   

20.
红娟  彩云 《民主与法制》2008,(15):51-51
今年4月14日下午,辽宁大连市沙河口公安分局五一广场派出所两位民警到辖区一家网吧清查,看到几个年轻人在争吵,便走过去想看看他们争吵什么。这时,刚才还带头争吵的一个男青年低着头急匆匆地往外走,民警觉得此人可能是逃避什么,遂将其拦住。男青年见民警不放他走,提高嗓音说:“民警叔叔不务正业,那边吵架你不管,拦我干啥呀?”民警料定此人有问题,一位民警将男青年带回派出所审查,另一名民警处理吵架事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