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诉讼俗称"打官司",是国家司法机关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为裁判或以其他方式解决案件而进行的活动。根据案件的不同性质,诉讼一般可分为刑事诉讼、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三个诉讼法中都规定有独立审判、公开审判、两审终审、合议制、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回避、审判监督等原则、制度,但它们又是有区别的,主要表现在:第一,概念不同。刑事诉讼是国家执法机关为追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刑事责任而进行的诉讼活动;民事诉讼是在当事人和其它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人民法院依照法定程序审理民事案件,解决民事纠纷的活动;行政…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诉讼制度,既包括刑事和民事诉讼,也包括行政诉讼。刑事诉讼是指与犯罪和刑罚相联系的,处理刑事案件的诉讼;民事诉讼是指与民事权利和义务纠纷相联系的,处理民事案件的诉讼的;行政诉讼是指与行政争议相联系的,处理行政案件的诉讼。另外,在民事诉讼所处理的案件中,还包括“非讼案件”,这一类案件与一般的民事案件不同,它不是民事原告人与被告人之间因民事  相似文献   

3.
检察机关需要通过调查取证获取支持公益诉讼程序的证据材料。但是,法律仅规定了检察机关民事行政诉讼监督的调查核实权,该项权力是检察机关在审查民事行政诉讼监督案件中的特定调查职权,无法直接推定为法律对检察机关公益诉讼调查权的赋予。需要根据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的法律特征、法律价值、法律程序等,建构保障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工作的调查取证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4.
在行政诉讼被告无正当理由逾期举证的情况下,合理有效的法律后果有助于规制被告的违法诉讼行为。但是,相关立法混淆了损益行政行为与授益行政行为的差异性。两类性质不同的行政行为在被告违反举证期限的法律后果上理应有所区别。《关于审理行政许可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八条只对行政许可诉讼作出了不同的安排,亟待完善。  相似文献   

5.
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计珍 《前沿》2005,(4):114-115
行政公益诉讼是相对于行政私益诉讼由非法律上利害关系人提起的、直接以公共利益为目的的行政诉讼。在我国这仍是一司法盲区,但西方国家已经建立了一套卓有成效的行政公益诉讼制度。本文通过对国外行政公益诉讼的简要介绍,论证了我国建立行政公益诉讼的必要性,并对我国应采用的行政公益诉讼模式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奇涛 《民主与法制》2010,(24):71-71
一般来言,从诉讼的性质来说,诉讼有三种类型,即民事诉讼、刑事诉讼,还有俗称"民告官"的行政诉讼。笔者深知,作为中华全国律师协会民事专业委员会委员的杨培国律师,承办的不仅有各种类型的民商案件,还有众多的刑事案件,以及众多的行政案件。以往的访谈中,杨培国律师谈论最多的是民商案件的代理谋略,以及刑事案件的辩护方略,因此,笔者一直想了解杨培国律师承办行政诉讼的代理谋略。  相似文献   

7.
附带诉讼:行政、民事争议交织案件的解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行政主体的具体行政行为影响着行政相对人的民事权益,导致行政争议与民事争议交织在一起产生.采用附带诉讼的方式来解决行政、民事争议交织案件,既减少了当事人的诉累,又符合诉讼经济的原则,还可以避免法院就同一事实作出相互矛盾的判决.行政诉讼可以附带民事诉讼,民事诉讼也可以附带行政诉讼,在具体适用方式上采用具有预决力的诉讼作为主诉,优先审理.  相似文献   

8.
按照行政诉讼法第二十七条之规定,同被提起诉讼的具体行政行为具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均能够作为第三人参加诉讼。行政诉讼中的第三人制度的设立,对于维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和保证行政审判的司法公正均具有重要的法律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司法实践中,经常出现民事争议与行政争议相互交叉重叠的案件,如何审理尚无明确具体的规定,各地法院的做法不统一,理论界对此争论不休。行政附带民事诉讼制度、民事附带行政诉讼制度、当事人诉讼制度和直接移送审查制度都有其局限性,惟建立和完善行民平行诉讼制度才能解决好此类案件。  相似文献   

10.
杜承秀 《前沿》2007,(4):112-116
法理上分析民事与行政争议交叉案件,是正确构建该类案件处理机制的前提,学界对该问题的研究有待深入。民事与行政争议交叉案件应定位为两大争议在法律事实上有一定的关联,处理结果互为因果关系或者互为前提条件的一种案件形式且不以相互影响为必要;交叉案件可类型化为以民事争议为主涉及行政争议的交叉案件、以行政争议为主涉及民事争议的交叉案件、民事与行政争议并重且存在法律事实关联但判决结果相互不影响的案件三种;交叉案件的正确解决应当充分考虑两种诉讼机制的特征、诉讼目的及价值功能、司法权的性质等出发点,然后根据我国的国情和宪政体制,适当借鉴域外经验构建该类案件的妥当处理机制。  相似文献   

11.
房屋所有权纠纷民行交叉案件主要有房产买卖纠纷、继承纠纷、抵押纠纷和侵权纠纷,形成原因包括行政权力的扩张、行政法对民法权利的渗透以及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的目的区别。该类案件的处理原则包括分步处理原则与并行处理原则。  相似文献   

12.
行政强制措施检察监督可以弥补其他法律监督的不足,本身具有很强的制度优势,可以有效预防公务人员的不法行为。对法定情形下涉嫌职务犯罪的行政强制措施执法人员立案侦查和提起公诉、对行政强制措施相对人提起的行政诉讼案件进行抗诉、提出完善行政强制措施执法的检察建议是行政强制措施检察监督的主要方式。在现行宪政框架内,应该从建立重大行政强制措施案件的报告制、备案制,建立贯彻落实行政强制措施检察建议的联席会议制,将相对人数量众多的行政强制措施纳入法定公益诉讼案件的范围等方面进行检察监督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3.
作为保证法律统一正确实施的“监督者“,人民检察院负有对立案、侦查、审判和刑罚执行等刑事诉讼活动以及民事审判、行政诉讼活动进行法律监督的重要职责。“监督者“同样必须受到监督,宪法和法律赋予了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这样的监督权。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民告官”一直是传统行政诉讼模式的经典概括,如今,发生在河南省一起由镇政府状告市政府的行政诉讼案,却似乎为这一经典概括平添了一缕“异调之音”。与行政机关作为一个静态概念相对,行政主体是一个动态概念。当行政机关实施不同行为,参与不同法律关系时,会出现不同的  相似文献   

15.
行政公益诉讼发展到今天.在全球基本已形成两种典型的模式,即英美法系模式和大陆法系模式。两大行政公益诉讼模式很难说孰优孰劣.他们都是从自己的法律制度中演化出来的新型诉讼,对传统的行政诉讼制度构成一定的挑战。尽管各国(地区)行政公益诉讼的表现形式和称谓不尽一致,但却有许多共同特征:  相似文献   

16.
2013年以来,我国雾霾频发,石家庄市民李贵欣向该市环保局提起了行政诉讼。为保护环境公共利益,如何为环境行政争议提供适当的法律救济已经成为紧迫而现实的问题。在我国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构建过程中,面临着原告诉权缺失、起诉资格不明确、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窄等问题,对此,应采取有效对策克服障碍,从制度改革和制度创新方面具体构建中国特色环境行政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17.
蔡小娥 《理论月刊》2005,1(10):112-114
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产生有其必然性,建立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对于推动我国的行政诉讼制度的发展和行政法治的进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建立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必须做到:扩大受案范围;修改原告的资格范围;改进费用的承担方式等。  相似文献   

18.
修改《行政诉讼法》之际,我们应当检视行政诉讼的功能定位问题。当前,我国以主观诉讼为中心的功能定位的局限性在实践中越来越明显,实践中又呈现出"主观诉讼、客观裁判"的现象。以"民告官"为形式仅对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查的一元诉讼模式,不仅缺失了行政诉讼在维护公法秩序方面的制度价值,而且落后于行政诉讼类型化、标准化的发展趋势。在分析上述缺陷成因的基础上,主张区分主观诉讼与客观诉讼的不同功能诉求,进而建立相应的行政诉讼类型制度。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检察机关既可以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也可以提起环境行政公益诉讼。检察机关在环境公益诉讼中的角色定位也直接影响着其诉讼权利和诉讼义务,继而会影响环境公益诉讼工作的进展。当前,检察机关"公益诉讼起诉人"的角色定位应当与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的目的保持一致,需要在两类环境公益诉讼中各有侧重。在环境行政公益诉讼中更加突出"法律监督机关"的角色,在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中侧重于诉讼"原告"。  相似文献   

20.
翟啸林 《人民论坛》2012,(11):76-77
公正与效率是现代刑事诉讼制度所追求的基本价值目标,二者在本质上是统一的。但是,在具体的案件审理中往往存在着公正与效率的矛盾冲突。原因在于案件审理虽然是法律制度运行及运用的结果,但制度的选择却取决于对价值目标的选择。在公正与效率的选择中,要以诉讼效益作为二者的平衡点,即实现诉讼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