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出口导向战略和进口替代战略是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实行的两种有代表性的经济发展战略。20世纪60—70年代,分别实行出口导向和进口替代战略的“亚洲四小龙”和拉丁美洲国家都赢得了较快的经济增长。在这一时期,与进口替代战略相比,出口  相似文献   

2.
1973年智利军人政府执政后,放弃了进口替代模式,实行以初级产品出口为导向的发展模式。由进口替代模式向出口导向模式的转变,实际上是经济增长方式由“内向发展”到“外向发展”的转变。在进口替代模式下,政府实行关税和非关税保护政策,进口替代工业可以在没有国...  相似文献   

3.
一、设区的经过和东盟其他国家一样,泰国在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的工业化方向主要是发展农产品出口加工工业和替代进口工业,到了六十年代后半期,泰国的进口替代工业发展已经受到国内市场规模狭小的限制,于是泰国工业化的方向在七十年代初便转向发展面向出口工业。为了鼓励发展面向出口工业,泰国政府于1972年颁布了《奖励投资条例(修订案)》,鼓励本国和外国资本投资发展泰国的面向出口的工业,1974年2月又规定了可以亨受优惠待遇的奖励企业必须是出口能力大的企业,有利于开发国内资源的企业,使  相似文献   

4.
前言 80年代,亚洲各国和地区取得了迅速的经济增长。能够取得如此迅速的经济增长,是因为这些国家和地区自60年代至70年代实行了从进口替代型到面向出口型的工业化战略的转换。尤其是亚洲新兴工业化经济体与中南美各国等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其国内市场规模较小,经济增长能力也有限。而且没有什么天然资源,因此必须获得用于进口原材料的外汇。为此,韩国、台湾60年代中期开始将以往的进口替代工业化政策转变为实行以出口为中心的面向出口工业化政策。面向出口工业化首先从亚洲新兴工业化经济体的比较优势产业、即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进行。亚洲各国和地区属于相对劳动过剩经济,廉价的劳动成本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价格竞争力。另一方面,这一时期发达国家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因劳动成本提高和国内产业的高度化而不断衰退,为了取得廉价劳动力,趋于将生产据点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相似文献   

5.
80年代初蒙特总统执政以来,哥斯达黎加将“增加生产、扩大出口”定为基本国策,经济有较快发展。在促进出口创汇,尤其是促进非传统产品的出口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就。自70年代初以来,哥斯达黎加同拉美许多国家一样,采取进口替代的发展模式。这个模式造成国家外汇严重短缺,国内被保护的工业由于缺乏竞争力,生产效率低,产品质量差,加上政府有关机构和部门工作效率低,从而阻碍了民族工业在与国际市场竞争中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哥斯达黎加政府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放弃了进口替代模式,开始进行出口替代的尝试。为了换取国家急需的外汇,政府采取了大力促进出口的措施,对非传统产品的出口给予特殊鼓励与支持。1983年,政府成立出口部后不久,又成立了“出口和投资发展促进中  相似文献   

6.
从殖民地初期到本世纪三十年代咖啡繁荣周期结束的四个世纪里,巴西经济一直是建立在少数几种农产品的交替种植和出口基础上的。现代工业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才获得一定的发展。三十年代世界经济危机和二次大战推动了巴西“进口替代”工业化  相似文献   

7.
90年代智利经济模式的运作汤小棣70年代中期,智利在拉美最早实施从进口替代发展模式向出口导向发展模式的过渡。1974~1995年的22年来,智利的经济形势明显好于其他拉美国家。智利年均经济增长率为4.2%,出口累计增长近10倍,年通胀率从369%降至...  相似文献   

8.
拉美国家关于新工业化道路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世纪30年代,拉美一些国家开始走上进口替代工业化道路;60年代,在将进口替代工业化进一步向纵深推进的同时,相继开展地区经济一体化和奉行促进制成品出口的方针,但未脱离内向工业化的道路;70年代中期,又走上“负债发展”的道路,最终陷入深重的债务危机并进行大规模的经济改革。拉美国家的经济改革是受新自由主义支配的。改革的目标是提高竞争力,使工业能积极地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并探索一条新的、外向型的工业化道路。自改革以来,拉关地区已形成两种新的“生产专门化模式”:以发展资源加工工业为主的模式和以发展出口加工装配工业为主的模式。改革后,拉美国家的工业部门、特别是制造业部门确实出现了某些积极的变化,但同时也留下一些深刻的教训并带来一些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简析1982~2003年墨西哥的经济改革和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 2 0世纪 80年代中期起 ,墨西哥历届政府进行了深刻的经济改革。墨西哥的经济改革使经济发展模式实现了重要的转换 ,从进口替代工业化的内向型发展模式转换成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外向型发展模式 ,宏观经济状况明显好转 ,投资环境得到改善 ,墨西哥成为发展中国家中吸收外资最多的国家之一。然而 ,墨西哥的经济改革也有不少失误和教训 :改革未能缩小贫富差距 ,反而加大 ;贸易自由化使国内生产体系逐步瓦解 ,从美国进口大量粮食 ;不少原来从事进口替代工业的中小企业破产 ,取而代之的是从事出口加工的客户工业 ;墨西哥经济越来越依赖美国经济  相似文献   

10.
战后以来,东盟国家[1]外贸的发展从战略指向上可分为三个阶段,即:进口替代工业化阶段、出口导向阶段和调整阶段。在这三个阶段中,由于国际经济环境的不同、政策的差异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同,这些国家对外贸易的发展也相应有不同的表现。一、进口替代工业化阶段二战以后,东盟各国先后获得政治独立。在独立初期,旧的单一经济结构使东盟国家经济高度依赖国际市场。这种倚重于初级产品出口的经济易受外界影响和制约是十分突出的。为了发展民族经济,60年代起东盟国家均制定了以加速工业化来带动经济多元化和高速增长的经济发展战略。在…  相似文献   

11.
90年代智利的对外贸易新战略杨西智利是拉美最早实行对外开放的国家。早在70年代它就开始改革进口替代模式,单方面大幅度降低关税,取消非关税壁垒,积极促进出口。20多年来,智利对外开放的政策不断巩固和完善,外贸成为本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进入90年代后,...  相似文献   

12.
哥伦比亚是拉丁美洲较早地参加国际分工,向国际市场出口初级农产品的国家。从19世纪中期起,烟草、金鸡纳霜、靛青和棉花等农产品,先后是国家的主要出口产品。19世纪末,咖啡逐渐发展为哥伦比亚的主要出口产品和国家的经济支柱。从20世纪30年代起,咖啡出口占国家出口总收入的50%以上,之后经常保持在70%以上。哥伦比亚成为咖啡单一生产和出口国。战后,随着进口替代工业化的实施,工业发展给国家带来新的活力。哥伦比亚政府逐渐认识到农业落后的严重性,制订了农村经济发展多样化的方针。特别是近30年来,为了适应工业发展的需要,政府积极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的多样化经营,并取得显著成绩。农村经济多样化发展对国家走出80年代初的国际收支困境,实现国内稳定起了重要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60~70年代,主要实行进口替代发展战略的拉美国家和以出口为导向的亚洲“四小龙”。都取得了较快的经济增长。进入80年代后,二者却呈现出截然不同的趋势:在债务危机印通货膨胀的困扰下,80年代成为拉美国家“失去的10年”;而亚洲“四小龙”则保持了原有的发展势头,对国  相似文献   

14.
论拉美国家的发展模式转型与发展困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拉美国家独立后主要经历了初级产品出口、进口替代工业化、20世纪80年代的债务危机和90年代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改革四个发展阶段。进口替代工业化时期,拉美的经济发展成绩显著,但是债务危机的爆发推动了拉美国家从进口替代的内向型发展模式向外向型发展模式转换。虽然90年代的经济改革使拉美经济实现了恢复性增长,但是面对全球化的冲击,拉美经济依然显得脆弱。拉美国家不断调整发展路径,对制度选择进行“校准”,但仍没有摆脱发展困境。  相似文献   

15.
前言 发展中国家经济开发的最大目的是缩小贫困差距和使收入分配公平化,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政府总是以持续的经济增长作为目标。而工业化政策是实现该目标的手段。 菲律宾自1946年独立后,在较早的时期就实行了工业化政策,至60年代已与日本一起领先于其他亚洲国家。但在菲律宾,工业所必需的资本货物和中间货物却一直依赖进口,而且国内市场规模极小,因此贸易赤字不断扩大,60年代后,便试图从进口替代  相似文献   

16.
墨西哥贸易自由化及其对制造业、就业和工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贸易自由化是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主题 ,有力地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如何在应对全球范围的贸易自由化浪潮所带来的挑战中寻求发展机遇已成为许多国家必须面对的严峻现实。自 80年代以来 ,许多发展中国家放弃了实行多年的进口替代战略 ,转向以出口为导向的发展模式 ,就是在贸易  相似文献   

17.
正一、绪论东盟10国虽然开始实施出口导向型战略的时间不同,但均通过吸引外商投资,将出口导向工业化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中心。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相对起步较早,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引进欧美的电子产业,特别是半导体产业。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国家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才开始从进口替代工业化转向出口导向工业化发展。特别是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从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中期,很少关注外商投资。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80年代以来,拉美国家普遍向外向型发展模式转型,强调由出口拉动经济增长.在这种发展模式下,拉美地区开放度和国际影响力都有所提高,经济发展水平也呈较大幅度的上升.但与此同时.这一模式也对拉美国家的经济发展产生了一些负面作用,引发甚至加剧一系列社会问题,影响了其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和社会稳定.与拉美相似,中国也经历从进口替代向出口导向转变的发展模式的调整过程,当前经济具有较明显的外向型特征.本文通过分析拉关发展模式转型以及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产生的经济成效和社会成效,总结其近30年发展历程中的经验与教训,为中国当前建设和谐社会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独立后至20世纪30年代巴西经济实行初级产品出口型发展模式,虽然它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巴西经济的发展,但并没有使巴西摆脱"外围国家"(不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的地位;至70年代巴西根据世界经济发展形势采取了进口替代工业化发展模式,同样也没有缩小与"中心国家"(西方工业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仍然处于第三世界。而同时期的美国在独立后开始实行保护主义进口替代,有效地保护了国内工业,美国也由此在20世纪初期迅速成为"中心国家";至20世纪70年代全面自由对外贸易进一步巩固了美国"中心国家"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60年代中期以后,巴西经济发展战略由进口替代转为出口导向。这次重要转轨对巴西经济发展具有特殊意义:不仅使国民经济各项指标大幅度增长,国民生产总值由原来居资本主义世界第15位上升到第8位;而且还部分实现了经济结构方面质的转化,工业、农业产值之比例关系由1960年的0.9∶1发展为1975年的2.69∶1,1974年重工业产值占制造业产值的比重比1960年提高了26%。当前,我国正在实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国民经济结构面临重大调整。我们作为发展中国家,大体分析一下20多年前巴西经济发展战略转轨的前因后果及其经验教训,也许还能得到某些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