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6 毫秒
1.
互联网技术引领了传播方式的飞跃,网络舆论成为一种新型的舆论方式,是公众监督公共权力的重要形式之一.网络舆论监督对公共权力运行有着积极影响.在研究公众与政府的互动关系的基础上,创新性地构建模型探析网络舆论监督倒逼机制,并从公众与政府两个角度具体分析其内在运行机制.面对越来越多的网络舆情,政府必须加强廉政体系的建设,深化公共权力运行体制改革,更新网络舆论监督应对理念,构建网络舆论监督利用体系.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技术引领了传播方式的飞跃,网络舆论作为一种全新的社会舆论,是公众监督公共权力的重要方式。网络舆论监督对公共权力运行具有三大积极影响,有助于促进公众与政府的互动关系。面对越来越多的网络舆情,政府必须加强廉政体系的建设,深化公共权力运行体制改革,更新网络舆论监督应对理念,构建网络舆论监督利用体系。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6,(4)
公共领域是哈贝马斯民主思想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范畴,它是调节国家和社会(市民社会)的独立领域。公民以平等的身份加入,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形成公共舆论进而和公共权力相抗衡。作为公共领域的主体,公民的参与意识与参与能力对公共领域的建构是非常重要的,现代公共领域要注重通过培育公民文化,加强制度建设和健全大众媒介组织加强公民的参与意识和批判能力,实现二者的双向互动。  相似文献   

4.
微博设置大众议程及对公共领域建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立足于新的媒介生态环境,从微博在设置大众之议程方面所表现出的强大影响力这一事实出发,探讨微博对公共领域建构的可能性。由于传统媒体受制于单向传播的局限性,其议程设置功能相对于新媒体在逐渐减弱,而微博在设置大众议程上的功效则日益突出。议程设置作为舆论导向的第一个阶段,最终造就了公众舆论,而公共领域就是独立于政治权利之外的公共交往和公共舆论。所以说,微博所表现出的社会公器职能和权力制衡作用使得其具有重新建构哈贝马斯所言之公共领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监督舆论与舆论监督是话语干涉的两种形式,存在主体性、结果性、立场性、技术性的权力差异。监督舆论形成公共权力的积极进制、消极进制、无效进制,引导舆论朝着积极正向的方向发展,但也易造成舆论的说教化与虚假化。舆论监督形成公共权力的强制化、主动化、圈层化、边缘化的退制,适应公意的变化,提倡公民权利约束公共权力,保证权力运行的合法化与公开化,存在舆论控制权力的风险,出现群体审判与群氓政治的现象。监督舆论与舆论监督应达到有限性平衡、动态性平衡、有效性平衡、竞争性平衡,保证公共权力与公民权利的相互制衡,达到善治的目的,进而实现公共权力与舆论机制的优化,促进社会现代化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
西方经济理论中的经济成长论 ,公共需求增长、公共机构膨胀论与公共选择论 ,以及非市场缺陷论 ,对公共供给膨胀均有着极强的解释力。而同时蕴涵在公共供给膨胀理论中的政治行为人是社会福利 (公众福利 )代言人和个人理性经济人的两种假定 ,对现代公共供给选择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针对“极端冲突论”的传统政治观 ,论述了政治的“公共权力”性质 ,用文明一元论与文化多元论相统一的价值观 ,分析了政治文明的人类性、世界性 ,以“公共论”、“代表论”、“法治论”简明地构筑了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规范性、理想性逻辑框架  相似文献   

8.
陈永章 《行政论坛》2006,6(3):92-94
威尔逊的公共舆论监督思想之主要观点是树立公共舆论的权威及统治地位;公共舆论只能是先以公众开始,结束于公众;公共舆论有层次之分;公共舆论监督必须有一支良好的文官队伍,有赖于公共信息公开。建立在有关法律基础上的言论自由构成了舆论监督合法性的基础。我国在实现舆论监督上应加快立法步伐,坚持舆论监督“量”与“度”的统一,上层舆论与下层舆论的统一,坚持公共舆论监督三个层次的统一,要有一支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坚持政务公开。  相似文献   

9.
简论“突发公共事件”中的媒体角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新闻媒体在“突发公共事件”中应该担当怎样的角色,本文对此做出初步的探讨和阐释,认为新闻媒体应该是“准确信息的报道者”、“正确舆论的引导者”、“不当言行的监督者”和“公众利益的维护者”。  相似文献   

10.
公共危机管理考量政府公共关系能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共危机管理是我国政府要面对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 ,也是政府能力的具体体现。政府与公众在公共危机管理的环境中形成了特殊的公共关系 ,公共危机的特性不断地挑战政府的公共关系能力 ,考量政府的行政能力。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公关策略是必不可少的手段 ,它应在信息、舆论的沟通、协调和引导上 ,在政府形象的修复和塑造上发挥自身的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11.
In January 2012, Beijing began releasing air quality report of PM 2.5. The move has been credited as a major breakthrough in China’s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as it is argued that online environmental activists in China were the major driving force behind it. Since then, the issue of air pollution has reemerged as one of the hottest issues and a series of new policies addressing air pollution have been adopted. Facing a relatively new phenomenon (wumai) and heightened public concerns, to what extent is the state still capable of guiding the pubic perception and opinions about the issue? By analyzing the discourse of air pollution in People’s Daily and comparing it with public opinion survey data, the paper finds that the state’s ability to guide public opinion is rather limited, indicating that opportunities do exist for civil society to play a bigger role in China’s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相似文献   

12.
公共管理学:定位与使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共管理学由行政学、公共行政学发展而来,其最初源头在政治学。所以,政治学对于公共行政学的意义,犹如经济学对工商管理学的意义。但是,公共管理学有自己特定的研究对象、学科体系和指导原则,因为,公共管理是一项独立的管理活动,其对象就是公共资源,其主体就是以政府为核心所形成的政府、市场、社会多元统一的公共治理体系;而其原则就是公共性、公正性和效益性的有机统一。在中国,公共管理学要走向成熟,实现科学化,关键是要关注中国公共管理的实践,创造中国公共管理理论。为此,中国公共管理学应该在3个方面作出努力:一是确立公共管理学特有的问题意识;二是确立中国公共管理的规范性价值体系;三是形成理论与实践能够相互转化的研究能力。  相似文献   

13.
描述和分析了1990年末期以来由传媒参与、促进公共政策议程的个案。在该个案中,社会意见表达得以实现,促成了公共讨论,并导致了政府对在公共讨论基础上形成之民意的政策回应。对这一进程的发生及促成因素进行了分析和解释,研究表明:传媒、民意与公共决策的互动过程有三个重要关节点:民意表达、公共讨论、政府回应。在这个过程中,传媒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它充当了形成公共意见的"公共领域"的角色与功能。除了探讨传媒、民意与公共决策的互动过程与机制之外,对本个案中表现出的遗憾与局限也做了讨论。通过本个案研究,希望为当代中国传媒、民意与公共决策互动问题提供一个微观视角。  相似文献   

14.
知识公务人:政府官员角色跃迁的新愿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识经济与全球化并称为20世纪中期以后人类社会所经历和正在经历的两场大革命。传统的政府管理因之受到挑战,知识密集型治理正在成为各国政府改革的新选项。作为公共事务管理的重要主体,政府官员必须回应时代要求,实现其角色转换。长期以来曾先后产生过很大影响的行政人、官僚人和经济人等三种关于政府官员行为方式和特征的分析框架,已在不同程度上凸显种种弊端。知识公务人理应成为政府官员角色跃迁的新愿景。探讨知识公务人的内涵、特征和再造途径及其意义,有助于推进我国重塑政府官员角色、优化公共管理与建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5.
国家公职人员中存在的腐败现象有着深刻的历史文化背景。中国社会几千年封建专制历史所形成的"差序格局"中的熟人社会交往方式,对当前的公职人员的工作与处事方式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西方社会中影响深远广泛的是"契约论"精神,形成了分权制衡的格局,有利于公民权力空间的成长。当前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促成了公民社会的逐步形成,中国传统的伦理观念已难以适应公共交往领域,治理公职人员的腐败行为要大力培养民众的公民意识,尤其公职人员自身的公民意识和公民伦理道德观念,从而保障国家和政府职能的正当行使和公民权益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当代公共管理的根本诉求在于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维护和增进社会的公共利益,不应为了实现效率和生产率价值而过多地或仅仅追寻管理趋向的公共管理模式;可以寻求另外一种公共管理模式,即法律趋向的公共管理模式,以开辟一条新的现实研究法。历史地看,管理趋向的公共管理,由于其行政权有不断扩张的倾向,容易造成公民权利受损和公共利益被政府的自我利益所侵占等不良后果。因而,从法律维度考量当代公共管理现象及其本质规律不但具有必然性而且具有可行性。需要从法律维度考察的公共管理的主要问题是:公共管理的宪法渊源问题、公共管理的程序性正当和法律程序问题、公共管理的司法审查问题以及公共管理的行政法治化问题。  相似文献   

17.
Abstract

The difficulty Israel has making peace with the Palestinians, which became evident with the failure of the 1993 Oslo Agreements, can be explained through the internal relationships and historical dynamics within the Israeli public sphere, and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public sphere and the state. Using the terms ‘civil society’ and ‘uncivil society’ as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the article examines both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se two binary representations within the public sphere and the ability of each of them to influence state policy through two analytical tools: cultural politics and instrumental politics. The contention is that the Oslo Agreements failed in part because while both the civil and uncivil societies arose as a cultural innovation and alternative collective identities in neo-liberal Israel, the uncivil society succeeded in translating its collective representations into effective instrumental politics that influenced the Israeli state, while the civil society failed to do so.  相似文献   

18.
近代以来直至当前的和谐社会之诉求,现代化始终是萦绕在中国人心目中的一个实质性问题.然而,现代化又是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系统工程,公共行政现代化是其应然维度之一.现代化从"器物"到"政制"直至社会精神文化和伦理价值观念这一结构性的深化历程,更昭示了公共精神正是公共行政现代化须臾不可"缺场"的价值向度.实际上,从公共行政自身发展的认识论与方法论双重维度去探究和反思公共行政的现代化现象,我们也发现公共精神不断地从边缘向中心位移,从"遮蔽"状态走向"解蔽".其中,公共行政现代化所涵摄的民主理念、公正理念、契约精神、公共服务精神以及和谐、科学的发展理念等公共精神既是公共行政现代化本身,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骨核与价值引擎.一种多元宽容、诚信友爱、公平正义、和谐有序的社会公共生活能够得以形成和延续必须以发育良好的公共精神为其基本精神质料和社会价值支撑.我们需要从不断健全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开新传统公共精神资源,大力培育公民社会、拓展公共治理的实践参与,加强公共意识教育、提升公共理性水平等几个方面努力来促进公共精神的化育与养成.  相似文献   

19.
行政吸纳服务——中国大陆国家与社会关系的一种新诠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关于中国大陆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在学术界主要形成了三种权威解释模式,即公民社会、合作主义与行政吸纳社会。本文通过对一个乡镇基层文联成立与运作的个案研究,发现了当前中国大陆国家与社会之间的一种新的关系形态。对此,提出了“行政吸纳服务”的新解释模式,并把它与“公民社会”、“合作主义”以及“行政吸纳社会”分别开来。“行政吸纳服务”强调国家与社会之间的融合,其核心互动机制是“支持”与“配合”。在国家与社会的权力分配格局中,国家占据主导性地位,社会依附于国家。“行政吸纳服务”的主要价值目标在于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与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