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乡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乡村振兴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在乡土文化的传承中,乡土人才发挥着关键作用。乡土文化传承,必须实施乡土人才开发利用战略,从乡土文化创新性发展、乡土人才教育培训、乡土文化与人才培养制度保障等方面重点发力,让乡土人才成为乡土文化传承建设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于十九大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实现振兴乡村的最重要前提是培育“两爱一懂”农村人才.然而,近代已降的城市本位的现代教育使乡村读书人日益“走出大山”,造成乡土建设人才匮乏,百年来越是救济乡村而乡村越发落后的境地.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潘光旦提出乡土教育而避免乡村人才流失.重读潘光旦乡土教育思想可知,乡村建设须超越自外而内或自上而下的“到乡村去”地改造乡村的旧路,而要从文化自觉意识指导下,寻求乡村本位建设.乡土教育培育的人才是振兴乡村之最主要条件.进而言之,乡土教育有益于形成乡土归宿感,热爱农村与农民,当其接受现代教育后能“回乡村去”,成为亲和乡村的建设人才.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访谈,运用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来探究影响乡村振兴示范村人才振兴的影响因素。识别并提炼出村领导重视人才开发、外部人才帮扶、示范村人才内生需求、示范村人才培养机制这四个主范畴,对乡村振兴示范村人才振兴存在巨大的影响,且作用方式各不相同。本研究可以为乡村人才振兴战略在乡村实施提供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4.
乡村振兴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内容,乡村文化是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和重要保障。乡村振兴需要切实加强乡村文化建设,准确把握乡村文化振兴的科学内涵、价值向度和现实困境,从"护住乡风、抓住乡情、守住乡土、汇聚乡贤"四个方面思考创新路径,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5.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我国民族地区由于历史、自然、社会等原因,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所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更要重视广大民族地区的少数民族群众。在辽宁省民族地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既有全国各民族地区普遍存在的优、劣势,又有其特色的资源、文化的优势及环境制约、人才制约的劣势。因此,辽宁省民族地区要根据党中央的决策部署结合自身优势情况,探索符合本地区乡村振兴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乡土人才是我国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当前的乡土人才开发面临着现代教育和乡村发展需求脱节、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的消极影响与意识延续、过度规模化和机械化加剧部分地区传统农业人才流失、缺乏人才评价机制和上升通道等现实困境。乡村振兴背景下开发乡土人才,推动人才振兴,应坚持乡土、实践、质量、经济的原则,同时加强与农业职业技术类院校的合作,加强乡土人才开发的宣传,以人才基地建设促进传统农业人才转化,并完善乡土人才评价机制,拓宽人才上升通道。  相似文献   

7.
农村空心化是中国社会转型的必然结果,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四川农村由于资源配置、城乡二元制度以及乡土文化缺失等原因出现了人口、房屋、土地、产业发展、公共资源等多方面的空心化现象,这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健全人才引进培育机制、加强城乡制度改革以及开展乡村环境整治,是治理四川农村空心化问题、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8.
乡村振兴战略下人才“回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人才已经成为乡村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然而目前乡村人才流失问题却日趋严重,严重制约了乡村发展。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其中,人才振兴更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五大路径之一,充分说明人才的重要性。运用文献法、归纳法,分析了乡村人才流失问题的原因即城乡二元化结构、教育体制的局限以及乡村人才价值的偏差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此为大力推行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乡村人才回流扫清障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做出的重大决策。近代以来,传统文化体系在乡村解体,乡村开始走上衰败之路,农民也在苦苦找寻美好生活的"幸福源"。而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却在乡土文化上呈现出传统生活方式"消失殆尽"、乡村乡风民俗"日渐凋零"、乡间伦理价值"土崩瓦解"、乡村文化主体"远离乡土"的"现实域"等现象。在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本文主张通过确立强化乡土社会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价值新导向,搭建"农民、乡贤、社会组织"多元参与的文化建设主体格局,构建乡村文化与工业、农业、旅游业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体系,以此激活乡村发展因子,提升乡村文化的内驱力。  相似文献   

10.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部署,要科学有效推进济南乡村振兴发展,需要确定乡村振兴的目标任务和指标体系,构建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协同振兴模式。在宏观决策层面,要深刻认识新时代乡村建设的地位作用,确立乡村发展的主体性,构建政府-市场-社会一体的支农惠农机制,深入持续开展乡村文明建设行动,推进济南城乡融合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11.
在中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甘肃乡土特色文化产业要紧紧抓住这个机遇,在变化中求发展,在提质中寻突破。本文通过调查、分析甘肃乡土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发展甘肃乡土特色文化产业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要振兴,乡村善治的环境是基础,一个兼容乡土气息的司法制度则是必要保障。而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正描述了中国特有的乡土伦理体系与基层权力结构。虽然时代不断发展变化,中国农村也发生巨大变迁,但笔者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在当下",差序格局""礼治无讼"等传统思想,依然对乡土社会影响深远。因此,完善新时代农村司法制度需要在法治原则下兼顾礼治影响。  相似文献   

13.
村民自治作为基层秩序规范机制之一,深刻影响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推进。一方面,村民自治的积极品质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乡土支持;另一方面,村民自治的消极陋习给乡村振兴战略带来内部阻碍。在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村民自治必然要借乡村振兴战略的东风破解困境:破解自治化与行政化的冲突、程序与功效的缺陷、自我治理疲力难题。为此,要积极探索村民自治的有效实现路径,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主心骨作用,合理发挥政府作用,主动完善村民自治机制,充分利用发展窗口,充分发挥社会各界作用。  相似文献   

14.
处理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全国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振兴被视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五大路径之一。这就表明,人才已成为乡村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然而乡村人才流失问题却日趋严重。立足于乡村振兴战略,来探究现代特色农业区的产业状况和就业机制中存在的阻碍人才回乡、回村就业的困境,并提出可供参考的对策建议。通过分析恭城县的经济发展的状况以及人才回流的困境,寻找相对应的措施召回人才,使人才返乡创业就业改善乡村面貌,通过政府、企业以及劳动者等多方面采取相关措施,引导更多的人才回流,为乡村振兴注入动力。  相似文献   

15.
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当前,以贵州省兴仁县新寨村为例,实现乡村振兴战略难题主要体现在党建弱化、产业薄弱、人才凋零、生态破坏、乡俗变淡、生活贫困等方面,要实现乡村振兴,必须加强党建引领,大力实施脱贫攻坚战略,培育新产业,保护生态环境,重振乡风文明,从而实现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6.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云南省澄江市成立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为双组长的澄江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和督查工作6个专项工作组。实行"千名领导挂千村.  相似文献   

17.
实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与乡村振兴战略是相互促进、融合发展的。近年来,广西蒙山县把以民族团结促进乡村振兴作为工作思路,以精准脱贫作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重点,取得了一定成效。要进一步实现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乡村振兴同发展共促进,应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过程中贯彻民族团结进步理念,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必须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中国现代化以来形成的农业、农民和农村问题(三农问题)的总体方案,是新时代指导乡村发展的指南。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了从"农村改革"到"乡村发展"的主题转换。产业振兴、乡村文化复兴、农民社会保障和农业生态建设是乡村振兴的主题。内生动力和外部动力构成乡村振兴战略的动力机制。学界普遍认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在体制机制创新、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产业融合发展及城乡一体化发展等四个方面着力。  相似文献   

19.
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建设和谐辽宁,这是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的关键.要提高人才强省、建设和谐辽宁的战略认识;必须把人才战略上升为发展振兴战略,维护人才安全;要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才文化理念,改革人才管理体制,创新用人机制;实施我省人才回流工程,完善人才回流机制;重视人才环境建设,完善激励机制,创造条件,留住人才.  相似文献   

20.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统一战线是党的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具有凝聚人心、服务发展、人才荟萃、促进和谐的独特优势,可强化乡村振兴的共识基础、产业支撑、智力支持、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