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理论与当代》2008,(2):54-55
据2007年12月27日的《中国网》报道: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主编的2008年国际形势黄皮书《全球政治与安全报告(2008)》指出,当前紊乱动荡又充满活力的世界秩序正在孕育新的因素与特质,冷战结束之后“一超多强”的国际力量格局不知不觉地发生着深刻的衍变,其中“金砖四国”、“远眺五国”等新兴力量显露头角。形成对现有全球秩序的深刻冲击。所谓“金砖四国”包括巴西(人口1.84g)、俄罗斯(人口1.54g)、印度(人口11亿)和中国(人口13亿)。2007年中国经济保持了两位数以上的高增长速度,印度和俄罗斯也有6%-8%的不错业绩,巴西国内生产总值已达一万亿美元。近几年国际社会热议的“权势转移”,很大程度上与上述“金砖四国”的杰出表现有关。  相似文献   

2.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发生影响了国际力量的分布,使得关于世界格局的议题成为国际政治研究的焦点,并由此形成了六种世界格局学说.“单极”说强调美国霸权的自我调适能力和独特优势,认为美国仍是世界格局的主导者;“一超多强”说和“多强一超”说均强调美国的相对优势和其他强国实力不断增强两类因素的交互作用,认为它们共同塑造了世界格局,而对两类因素影响力优先次序的不同判断,构成两种学说的区别;“多极化格局”说和“多极格局”说都强调国际力量分布的相对均衡,但前者将这种均衡理解为一种动态趋势,后者则视其为当今世界的现实状态;“无极说”强调国际力量的分散化特征,体现了对“极”化世界格局观的反思.六种学说从不同视角对全球金融危机后的世界格局作出阐释,但在研究视角、认知框架、对权力内涵理解、对新的体系因素带来影响的预估等方面仍然存在不足,有待学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冷战结束后,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但是世界出现了“一超多强”的多极化政治新格局。因此,清醒认识当代国际政治格局走向,正确应对国际政治斗争的复杂形势,是争取持久世界和平的前提,是贯彻党的一系列战略部署和战略决策,形成我国在国际政治斗争中的主动地位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4.
数字新闻漫画具有超文本性、交互性、评论思想性以及绘画艺术性等特征。作为一种新型的政治新闻话语载体,数字新闻漫画在互联网政治传播过程中表现出政治信息交换、认知及评论,交际、舆论引导及操纵,左右受众“善恶审美”及促进网络舆论团体和文化圈层形成四个维度的功能。随着中国国际传播格局向“多极化”“综合化”发展,数字新闻漫画不仅带来了多元的政治信息、催生了多样化政治传播内容、实现了新闻漫画传播主体和时代青年间的新型有效互动,还在传达大量的跨文化和社会政治议程、引导国际舆论风向、增强国际传播议程设置能力、增强东西方民众的政治沟通方面具有独特的价值。因此,应该注重数字新闻漫画的网络政治传播价值,关注数字政治空间中“数字原住民”政治交流的偏好、使用“政治公关”策略对数字新闻漫画的传播环节“保驾护航”、使用“冲突”互动策略打破当代西方社会民众对其政治生活的固有认知的网络政治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5.
西方国际政治关系理论三大派别之间争论的焦点是国际政治关系中的冲突与合作问题。分析与研究各派别的观点,对我们认清国际形势,发展本国国际政治关系理论,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国际格局的走向与中国外交战略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国际格局是由欧洲中心向欧洲以外推进的过程,先后形成了威斯特伐里亚体系、维也纳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和“一超多强”,现在正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在这样的国际格局走向下,为更好维护国家利益,我国在外交领域应坚持和平崛起战略、实施伙伴战略、推行多边外交战略、实行大国外交战略、继续推进睦邻友好战略,并一以贯之地维护和发展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国际政治社会化是全球化背景下西方政治文明的新扩张模式。在已经过去的全球化进程中,由于西方在经济、军事等方面的主导地位,事实上形成了以西方政治文化为内容的国际政治社会化。国际政治社会化的基本模式是:以经济全球化为主要途径,以间接的政治社会化为特征,以普世主义理论为指导推行西方自由民主的价值观。国际政治社会化在一定程度上冲击和塑造了非西方国家的政治文化,同时也遭到了顽强的抵抗。  相似文献   

8.
这些年,西方在国际政治中推动实现所谓的“普世价值”,引起巨大争议。西方一些国家把自己单方面界定的某砦价值说成是“普世”的,并通过种种手段进行推销,  相似文献   

9.
《党课》2014,(7):20-21
·教学参考之三· 目前通用的“治理”一词于20世纪最后10年在西方开始流行。西方意义上的“治理”可概括为:治理的对象是发展中国家的“治理危机”;治理的目标是推动非西方国家的政治变革;治理的价值取向是西方民主;治理的样板是西方发达国家;治理的政治经济基础是多党制、三权分立、私有化;治理的典型形式是多中心平等共治。可见,西方意义上的治理,是一种典型的政治活动,具有特定的政治背景,富含完整的政治价值,拥有清晰的政治目标,承载特殊的政治使命。  相似文献   

10.
宣传思想工作是我们党的一大政治优势。在新的历史时期,把握宣传思想工作的着力点,切实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必须认真分析宣传思想工作面临的形势和挑战,明确方针目标和主要任务,树立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在工作布局上和关键环节上有所突破。一 当前,意识形态领域面临新的形势,宣传思想工作面临新的挑战。从国际上看,我们仍然面临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的图谋。政治上 “一超多强”、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态势愈益明显,由此引发的意识形态、文化背景上的冲突持续不断。特别是由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功能的广播、电…  相似文献   

11.
田一枫 《学习月刊》2010,(11):44-44
今年以来,动荡不已的泰国政局,引起国际社会普遍关注。透过复杂的政治乱象.人们不难看到.在泰国政治舞台上轮番登场的政治力量.都是打着“民主”旗号。通过“街头政治”来表达自己的诉求.其结果却是造成无休止的政治动乱.引发多起流血事件,对国家稳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巨大灾难.这种现象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相似文献   

12.
西方国家中的“身份政治”现象的本质是:西方统治阶级为了稳固统治地位,故意根据社会成员的身份之不同将社会撕裂为众多对立的群体,然后诱导有关社会群体发生相互对抗,以达到掩盖阶级矛盾、转移被统治阶级的注意力、引导社会走向、对被统治阶级分而治之等目的。“身份政治”是一个独特的分析视角,可以成为分析几乎所有政治问题的一个理论工具,但通常只有直接因社会成员的身份特征之差异而产生又不能被归入“身份政治”之外的其他政治范畴的政治冲突才被归入“身份政治”的范畴。通过东、西方对比可知,“身份政治”现象在西方国家的泛滥既源于现实原因,也源于文化、历史、阶级、制度方面的原因。从总体上看,“身份政治”泛滥是一种瓦解社会凝聚力、增加社会对抗性的现象,国家应合理地致力于减少社会的差异性、促进社会的同质性,致力于形成社会的主流价值观、意识形态、文化,致力于减少社会中不同群体因各种差异而产生的对立,特别是要注意防范外部势力利用本国内部的各种差异有意制造对立。  相似文献   

13.
如何看待西方的民主制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二战以后,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民主制度在通过自身调整赢得国内相对稳定的同时,又以前所未有的势头在全球扩张。一些西方政界人士将其民主制度蒙上一层“全民民主”、“普遍民主”、“永恒民主”的面纱,作为一种“普世价值”不断向外推销。在他们眼里,其他所有不同形式的政治制度都是非民主的,甚至独裁的。与此同时,世界上其他类型的国家中也有一些人对西方的民主制度抱有许多不切实际的幻想。一些发展中国家或主动或被动地充当了西方民主制度的“实验品”,结果导致政治动荡、经济停滞、民不聊生。近年来国际政治一系列严酷的现实告…  相似文献   

14.
刘万侠 《前线》2020,(4):15-18
国际战略形势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历史性变化。国际力量格局加速调整,大国战略竞争加剧,现有国际秩序正在遭受严重冲击和挑战,世界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因素显著增加。国际格局朝哪个方向走,世界形势变化成什么样,未来是一超独霸还是多强纷争,是和平还是战争,都是需要回答和研究的重大问题。我们必须科学把握世界发展大势,保持足够的战略定力,在顺应和推动时代发展大势中实现国家安全稳定和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5.
1996年是国际关系新旧格局转换的重要一年,国际形势发生了一些引人注目的变化,呈现出许多新特点。总体上继续趋向缓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同时,动荡和不稳定的因素也有所增加。各国之间,特别是大国之间,正在进行以经济为核心、以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的竞争,力图在即将到来的新世纪,占据有利的国际地位。与此同时,地缘政治、军事安全和意识形态的作用明显上升,一些国家军费有所上升,大国在地区的争夺更为加剧。一、多极趋势继续发展,大国关系复杂多变目前,新的世界格局尚未最终形成,虽然“一起多强”(一超:美国;多强:…  相似文献   

16.
发挥我国政党制度在促进社会和谐中的优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彦玲  丁文 《新视野》2007,(3):42-43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既不同于西方国家的两党制或多党制,也有别于一些国家实行的一党制。它是一种以协商、合作代替竞争、冲突的全新的政党体制架构。其特征是: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这种“执政一元性”和“结构多元性”统一的政治格局,具有较大的包容性,可以最大限度地整合各种政治资源,使各种社会力量在制度化的框架内实现有序的政治参与,体现了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客观要求,为营造宽松和谐的社会政治环境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证。  相似文献   

17.
当前国际战略格局为“一超多强,多边共生”,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多极化是其必然趋势。基于这种战略格局,党中央于十六大作出了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判断,并于十七大提出了和平发展战略。和平发展战略是党中央为了紧紧抓住这一重大战略机遇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之举。  相似文献   

18.
《党课》2014,(21):86-86
政治献金,是西方民主政治中的一种常态。一些政党或候选人为了竞选及日常政治活动,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但仅凭自身力量无法满足其需要,于是他们转而通过各种方式向本国公民或团体那里寻求政治捐款。但与此同时,它也为有经济实力的势力借助金钱干预政治提供了可乘之机。  相似文献   

19.
当前,国际形势总体上是继续趋向缓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推动并影响世界形势发生深刻变化。总的来看,当前国际形势有如下几个特点。二、多极化趋势向纵深发展,国际格局尚未最终形成1996年,多极化趋势在全球和地区范围内、在政治和经济上都有明显发展。大国关系正在经历重大调整,显得更加错综复杂,“一超主导“与“多强制衡”的矛盾表现得更为突出。美国仍是唯一的超级大国,在国际宇务中仍起着主导作用。去年是冷战结束以来美国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权力显著的一年,而遭到的抵制和反对也是冷战结束以来最为明显的一年。各大国…  相似文献   

20.
伴随着西亚北非地区国家政权的"集体更迭"("颜色革命")而来的是以西方国家为主导的国际政治思想格局整合的新趋势,这一趋势以街头革命为表象,以政权更迭为标志,以国内民生和内在的西方国家经济政治利益纽带为内涵,将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当前国际政治思想格局的现状分布并构成新的全球政治生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