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族认同机制是由民族认同主体、民族认同客体和民族认同内容构成的旨在实现民族认同的一个综合系统;它在维护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稳定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功能;要充分发挥民族认同机制在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稳定功能,就必须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优化民族国家认同,奠定民族认同的血缘基础;二是优化民族关系认同,建立健全民族平等机制,搭建民族认同桥梁;三是优化民族自身认同,提升各少数民族自身综合素质,强化民族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稳定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民族、政治、经济、宗教等四大认同机制。其中,民族认同机制是基石,它奠定了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稳定的血缘基础;政治认同机制是核心,它奠定了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稳定的制度基础;经济认同机制是关键,它奠定了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稳定的利益基础;宗教与民族风俗习惯认同机制是两大重要组成部分,前者奠定了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稳定的价值基础,而后者则是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稳定的重要润滑剂。  相似文献   

3.
国家认同属于爱国主义的核心问题,是现代国家的合法性根基,更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维护团结稳定的思想价值纽带。我国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各少数民族主要聚居于西部边陲,加强西部民族地区的国家认同建构,关乎我国社会和谐稳定、关乎中华民族大团结。当前,我国西部民族地区的国家认同建构应坚持"五个结合",即支持西部民族地区发展与倡行"两个共同"主题相结合、完善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与强化国家公民认同相结合、尊重各民族文化与增进中华民族文化共性相结合、培养使用少数民族干部与拓宽少数民族群众政治参与渠道相结合,以及依法开展反分裂斗争与长期普遍进行民族团结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等。  相似文献   

4.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稳定预警指标体系在整个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稳定预警系统中起着基础性作用,决定着民族地区政治稳定预警操作系统运行的成败;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稳定预警指标体系的选取必须遵行相关性、全面性、重点性、操作性等四大基本原则;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稳定预警指标系统分为民族认同、政治认同、经济认同、宗教认同和风俗习惯认同五个方面,共四级指标,合计60个指数;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稳定预警指标体系的权重指数,采用"中阈值"法。  相似文献   

5.
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是一个对立统一的矛盾统一体,二者相互依存,和谐共生。少数民族大学生作为各民族的精英,对民族群众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意识具有强烈的导向和示范作用。维护民族地区的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必须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教育,并借助这一特殊社会群体的示范效应,引导本民族群众正确树立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意识。  相似文献   

6.
《党课》2014,(7):5-5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工作关乎大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新形势下做好民族工作必须牢牢把握的正确政治方向。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断增强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更好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要积极创造条件,千方百计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让民族地区群众不断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团结稳定是福,分裂动乱是祸。要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深入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使各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光荣传统代代相传。全国各族人民都要珍惜民族大团结的政治局面,都要坚决反对一切危害各民族大团结的言行。  相似文献   

7.
政治文化建设是西北少数民族对国家认同、对政治制度认同、对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认同的基本条件,是西北少数民族地区进一步改革开放的必备条件。西北少数民族政治文化建设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和本质要求,是培育少数民族新型公民的需要,能优化和正确指导少数民族的政治行为,增强少数民族国家认同和政治认同,进一步推进中国西北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进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西北少数民族政治文化建设能够促进少数民族的国家和政治认同,战胜各种分裂祖国的活动,促进中华民族的共有精神家园的构建,推动我国的政治民主建设。  相似文献   

8.
马亚平 《党史文苑》2012,(16):74-75
加强和改进非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关系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的"希望工程"。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修养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国家的团结与稳定。因此,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史艳芳 《世纪桥》2013,(13):81-82
在国家大力减贫的同时,少数民族地区贫困问题呈现新情况。民族地区贫困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社会和政治问题,关涉到社会稳定与和谐。所以分析民族地区的贫困问题并提出些许反思对民族地区的反贫困是有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10.
《探索》2014,(4)
在我国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针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和新问题,提出了民族地区发展稳定事关大局;民族工作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全面落实党的民族政策,不断增强"四个认同";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必须紧紧围绕改善民生;把民族团结作为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严打高压"三股势力";在各族群众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等有关民族问题的重要论述。  相似文献   

11.
《实践》2010,(9)
<正>民族地区政治稳定是民族文化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民族文化发展是民族地区政治稳定的内在要求和推动力量。民族地区政治稳定是一种动态的稳定、发展的稳定,要使其从原有的稳定发展到更高层次的稳定,有赖于民族文化发展为政治稳定赋予新  相似文献   

12.
管传林 《世纪桥》2010,(17):118-120
阶层分化带来贫富分化过大、政治不稳定因素增多、政治认同和民族认同同步降低等问题,削弱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深入分析这些问题,从发展、政治稳定机制、民主政治建设、执政党整合几个方面采取措施和策略,化解阶层分化给民族凝聚力带来的不利影响,增强和提升民族凝聚力,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3.
刘晓东  田超 《世纪桥》2014,(4):37-38
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思想素质教育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民族地区的稳定和社会的和谐发展;本文浅析了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刍析了在新媒体下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4.
推进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使命,对于促进民族地区的发展与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在问卷、座谈、访谈调研的基础上,对湖北恩施民族自治州马克思主义的认同、信仰、普及以及着力解决的问题进行了调研.从调研的情况说明,加快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民族地区的推进,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重要政治课题.  相似文献   

15.
周建波 《实践》2007,(4):10-11
构建民族地区的和谐社会,要靠民族地区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和奋斗,要充分发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要全方位地保障民族地区民主政治和民主政治制度的发展和更好实现。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形式是民族地区和谐社会民主政治的基本形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要的一点是民主法治,这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民主法治的和谐社会表现在民族地区就是民族区域自治的充分发展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内容就是在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让少数民族人民参与对国家事务的管理。这样的民主才是真正的民主、有说服力的民主。作为我国处理民族问题正确的政治形式,民族区域自治是民族地区和谐社会民主政治的基本形式。  相似文献   

16.
意识形态安全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坚持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是新形势下国家政治安全教育的重要课题;强化民族地区研究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关乎国家未来的发展走向和民族地区的长治久安。对广西壮族自治区11所高校研究生进行调查,把握当前民族地区研究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现状,分析当前民族地区研究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所面临的问题及其影响因素,从而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好民族地区研究生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7.
党在民族地区的领导方式是党领导和协调民族地区的公共权力、领导和支持少数民族群众管理社会事务、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机制、方法、手段、途径的总称.选择什么样的领导方式实施领导,直接体现着党对民族地区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进而也影响着各族群众的凝聚力及民族地区现代化发展的进程.由于民族地区党的领导方式存在着领导体制不顺;法制不健全;发展市场经济中存在“一刀切”的简单做法;干部素质亟待提高的问题.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必须切实加强和改进民族地区党的领导方式.  相似文献   

18.
在少数民族地区实施民汉双语教育一直是我国建国以来的重要举措.少数民族地区实施双语教育有利于实现民族团结、国家稳定、民族融合,有利于提高民族教育质量,提高少数民族个体文化素质,增加升学就业率,增强少数民族生存技能,促进社会流动,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缩短少数民族地区与中东部地区的差别,使少数民族地区在经济全球化和科技现代化的过程中跟上时代步伐.  相似文献   

19.
西部是我国少数民族集中聚居的地区,能否正确处理西部民族关系,关系到国家稳定和西部社会的和谐。民族法制是调整民族关系的有关法律、法规、制度规定的总称。加强与完善民族法制,对促进西部民族地区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加强与完善西部民族地区的民族法制建设,必须坚持四大原则。立法的侧重点要放在完善新形势下民族地区的社区法制建设,加强符合民族地区特点的社会保障等五大方面。  相似文献   

20.
政治文化是政治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的环境因素,对云南少数民族地区而言,文化对政治过程有着更为明显的影响。现阶段要加强民族地区的民主政治建设,政府应充分运用民族政治文化对民族地区公民政治参与进行合理有效的引导控制,从而实现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的全面发展和政治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