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江苏公安文化软实力建设所面临的困境在于起点不高,与平安江苏创建成果以及江苏文化影响力不相匹配;创新力不足,缺乏文化内涵支撑导致文化建设趋同性明显;传播力匮乏,平安文化对外影响力和知名度不足。加强江苏公安文化软实力建设,需要从提高文化主体素质、打造“文化品牌”以及完善传播平台等方面入手,努力提升平安文化的凝聚力、创新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2.
贺志刚 《传承》2012,(5):31-31
近年来,全州县牢固树立抓文化就是抓发展的理念,立足特色文化资源,抢抓桂林"文化立市"的机遇,努力打造地方特色文化品牌,着重构筑"文化传承、文化提升、文化融合和文化普及"四个县域文化软实力提升平台,很好地提升了县域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3.
增强文化软实力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国政府需秉承创新理念,树立全新的资源和制度理念,同时,需要从理念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品牌创新四大路径出发,从传统文化中寻求养分,营造良好制度环境,借助互联网时代的高新技术加快文化产业发展进程,打造文创品牌,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4.
打造品牌期刊有助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问题意识是学术期刊品牌化的必由之路。在期刊定位时,要以问题综合代替传统的学科集合模式;选题策划则是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而在品牌把关时,编辑要将问题意识进行到底,把好六道关,力争打造精品期刊。  相似文献   

5.
新时代新征程,高质量工业化是现代产业体系和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在要求,是实现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动力。高质量工业化由资源、技术和文化三大要素支撑,工业化初期和中期,资源与技术打造了"标准型"工业化模式,工业化中后期,文化塑造了不同的工业化"气质"。辽宁处于独特的工业化发展阶段,要实现高质量工业化进而带动区域振兴,需要量身定制工业化发展方案。  相似文献   

6.
《政策》2013,(3):60-61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掀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近年来,保康县通过实施传统文化挖掘整理工程,着力将早期楚文化与生态文化旅游、文艺精品生产相结合,倾力打造"荆山楚源·大美保康"文化品牌,催生保康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动力。一、保康早期楚文化探源及品牌建设定位  相似文献   

7.
正川办发[2021]33号各市(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推动四川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各市(州)人民政府要高度重视,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注重品牌培育、价值提升、文化打造、遗产保护,拉动和提升白酒产业链价值,推动相关产业集聚发展,加快形成互相促进、共同进步的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8.
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乡村旅游业是发展乡村产业的首选。近年来,南宁市青秀区紧盯发展趋势,以产业为支撑,以特色为主导,建立健全乡村旅游产业体系,推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以乡村旅游推进乡村振兴。融合传统文化内力,提升乡村旅游发展后劲。不断挖掘特色传统文化,加强文旅产业互促互融,打造乡村旅游青秀名片。一是充分认识乡村旅游业的文化属性和以文塑旅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正旅游因文化瑰丽多姿,文化因旅游交融荟萃。11月20日至21日,首届(2019年)广西文化旅游发展大会在桂林市成功举行。会议以"文旅大融合产业大发展——高质量打造世界一流国际旅游胜地"为主题,全面部署推进新时代广西文化旅游产业大融合和高质量发展,唱响"山水之间,壮美广西"品牌。近年来,文化旅游对全区经济社会贡献日益凸显,仅2018年,全区实现旅游总消费7619.9亿元,同比增长36.6%,产业综合增加值占全区生产总值18.3%,文化旅游在县域经济和脱贫攻坚中发挥越来越重  相似文献   

10.
晏英 《前进》2024,(1):22-24
<正>文以载道,文以兴邦。坚持“守正创新推动文化传承发展,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文旅产业”,“推动‘文旅+’产业发展”和“用好文旅资源优势,积极打造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和转型发展支柱产业,打响‘旅游满意在山西’品牌”等要求,是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对推动山西高质量发展提出的实践任务。贯彻会议精神,必须按照省委的部署,在守正创新中促进山西文化事业、文旅产业大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文化不仅是软实力,也是支撑科学发展的硬基础、硬资源。文化资源可以反复使用、无限增值、创意常新,加快区域文化资源整合,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建设文化强省的必要条件。提升文化软实力对推进湖北新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必须大力推进文化产业集群发展和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将文化软实力转化为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硬支撑、硬实力,形成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雄厚基础和强大动力,全面增强湖北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整体实力。  相似文献   

12.
城市软实力建设是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现.更是城市参与当前和未来城市竞争的明智选择。提升大连城市软实力对增强大连城市竞争力具有决定性意义.应主要从把握大连城市软实力建设的内涵和地位.提炼城市精神、培育城市文化、打造特色品牌等方面加强大连城市软实力建设。  相似文献   

13.
我国在近现代工业化过程中形成的一些知名老品牌,是继承民族产业和商业文化的重要载体,在一定程度也上是我国经济硬实力与文化软实力的结晶,不仅能激发民族自豪感,而且对新时期我国的经济持续增长具有积极意义。因此,发挥我国轻纺消费品老品牌在打造经济升级版中的独特作用,意义深远。国资委在2013年底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央企业品牌建设的指导意见》,不断加大了品牌建设的力度。  相似文献   

14.
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关键在于旅游文化品牌的打造,优秀文化旅游品牌的创建,不仅有利于提升国家形象和吸引力,更是增强经济活力、增加就业、增长国民收入和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途径。品牌是打造出来的,打造旅游地的品牌就是在对当地旅游文化资源进行整合的基础上,找到旅游者对其旅游文化资源最深层的本质需求,并据此对旅游文  相似文献   

15.
卢文祥 《创造》2021,29(2):38-39
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以数字化赋能为支撑,是全力推动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战略布局、关键举措和重要突破口. 一、以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为突破口,全力推动云南十四五时期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着力打造世界一流绿色能源牌、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牌,是云南立足新发展阶段,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的的重大战略任务,必将优化"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全省经济结构、产业结构、投资结构、社会结构和人才结构,彻底扭转产业不强工业不强经济不强的局面,进一步奠定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地位,推动中国最美丽省份建设,支撑2035年云南与全国一道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一个城市的文化资源无论多么丰富,都需要升华凝练出一个或若干个文化符号,也就是打造一张或多张特色鲜明的城市文化名片.因此,打造一张“浓缩城市文化精华,彰显城市独特魅力”的城市文化名片能够对城市“软实力”的塑造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鄂尔多斯婚礼》品牌内涵丰富,堪称集鄂尔多斯文化之大,借助品牌传播载体的优势与自身知名度,能够成为独特的鄂尔多斯城市文化名片,使《鄂尔多斯婚礼》品牌发挥更大的魅力,它作为鄂尔多斯的城市文化名片能激荡起人们的联想和情感共鸣,更能促进文化产业发展,使文化创作生产更加繁荣,为夯实城市“软实力”,提升城市知名度做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7.
《小康》2021,(19)
正从打赢脱贫攻坚战,到开启乡村振兴新征程,河南省洛宁县始终坚持高质量发展、城乡融合发展,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全面振兴。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从打赢脱贫攻坚战,大力实施金果、金鸡、金牛等"五金"产业扶贫,打造"上戈苹果""德青源鸡蛋"等一批特色品牌,让贫困群众种上"摇钱树",鼓起"钱袋子",到开启乡村振兴新征程,河南省洛宁县始终坚持高质量发展、城乡融合发展,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18.
《世纪行》2019,(2)
<正>一、统筹整合荆楚优质文化资源,打造湖北特色文化品牌(一)制定全省文化品牌发展整体规划。由党委宣传部门牵头,整合全省社科研究力量,对湖北优质文化资源进行系统梳理、分类评估,确定湖北文化品牌发展目标,提出湖北文化品牌发展规划和行动计划。以重点项目为支撑,推出一批代表湖北形象、湖北精神、湖北力量的优势文化品牌,增强湖北文化的  相似文献   

19.
年末岁尾,人们谈论最多的话题之一就是文化如何改革,如何打造文化软实力,助推强国路。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有力人才支撑中国文联副主席、党组副书记覃志刚告诉记者,今后,中国文联在人才培养方面,要向中青年文艺人才倾斜,增强他们的荣誉感、责任感、使命感。同时,文联还要积极吸纳新兴艺术领域的人才。中国文联将成立文  相似文献   

20.
朱立凡 《群众》2023,(12):9-10
营商环境是区域发展的软实力,更是竞争力。近年来,泰州持续打造“泰好办”营商环境品牌,在做好政策、市场、政务、法治、人文“五个环境建设”的基础上,坚持把专业化服务作为核心竞争力,遵循产业发展规律、把握产业发展逻辑,在专业化服务团队、专业化服务平台、专业化服务机制建设等方面积极探索,致力打造营商环境升级版,为各类企业提供“如鱼得水、如鸟归林”的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