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焦建升 《学理论》2010,(18):163-165
近年来,公安看守所中被监管人员的离奇死亡事件屡有发生,可以说这些人员的死亡方式千奇百怪,令人匪夷所思。这一系列事件引发了广大人民对看守所中被监管人员生存状况的担忧,同时也产生对公安机关和民警的极大不信任。本文以分析诱发看守所离奇死亡事件产生法律面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预防措施,希望对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2.
杨家学 《团结》2011,(2):11+16-11,16
二千多年前.孔子的学生子贡曾经这样问他:怎样才能让一个国家人民安定、政治平稳?孔子的回答是:“足兵,足食.民信之矣。”也即是说.国家要有足够的兵力来保障安全.要让老百姓能够吃饱.老百姓要对国家有信仰。孔子认为在这几条中间,信仰是最重要的.他说“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相似文献   

3.
陈莘  佘宏明 《民主》2009,(5):32-34
这阵子,高潮老师十分感奋,纷至沓来的温馨让他激动得夜不成眠。首先是考进清华大学的一位学生来信说:学校迎新会上,我不会跳,也唱不了,只得背了几首古诗词,竞赢得一片赞叹。感谢你,老师!是您的“每周一诗”积淀了我的文化“底蕴”……接着是在中国传媒大学攻读“电影编导”的一位学生专程回扬州“谢师”,  相似文献   

4.
最近一段时间,“严的”工作可谓捷报频传。 这个地方统一行动,那个地方集中宣判, 这个地方打掉了几个犯罪团伙,那个地方抓捕了一批黑恶罪犯。每一条消息,都令人民群众欢欣鼓舞,让犯罪分子心惊胆颤。 但高兴之余,也不免引起一些思考。如某报的“严打”专栏里,同时发过这样的三条消息。一是某市“三天批捕50案69人”;二是某市“一举摧毁一个作案50余起的特大黑恶势力”;三是某县“几天之内端掉6个团伙”。 行动是迅速的,成果是显著的。但看了这样的“行动”和“成果”之后,也容易使人产生许多有疑问。比如,疑问之一,这5…  相似文献   

5.
散木 《各界》2011,(2):70-72
话说毛泽东1965年11月视察各地,到了江苏南京,忽然想起什么,便问起:“你们这里有个南京大学的党委书记,1957年大鸣大放时吓昏了,现在到哪里去了?”有人回答:“下放几年后,现在图书馆工作。”毛接着说:“这些人,要看他的变化怎样。当时党内就是不布置,只对党委书记打招呼。但像清华有个党委书记就不能打招呼,他和右派的人搞到一起去了。  相似文献   

6.
《瞭望》1998,(44)
1998年足球联赛大幕已落下。自1994年实行职业化改革以来,中国足球从未像今年这样让人感到迷茫。从赛季初的“陆俊受贿”传闻到赛季中的狂炒教练和“隋波事件”,再到赛季末的万达退出宣言和延绵不断的假球猜测,风波一个接着一个。连一度对中国足球充满乐观估计...  相似文献   

7.
刘灿 《瞭望》1996,(33)
他是中原大地一个普通的公安干警,一个平凡的共产党员。但他忠诚无私、廉洁奉公、忘我敬业的精神却感染着千万人。 他叫史作善,是河南省拓城县看守所的管教员。 参加工作30多年,职位变换十多次,他总是说:“只要工作需要,咋能向组织讨价还价,当官是一时的,共产党员是永远的。” 1993年11月,史作善任指导员的县公安局防暴大队改成巡警队,局里考虑他腿脚不方便,准备调他到刑警队当指导员,可他却说:“刑警队是局里的尖刀,应该让年富力强的人去干。”他要求到一般青年干警不愿去的看守所当看守员。史作善是这次调整的干警中第一个到新岗位上班的。  相似文献   

8.
书书有情     
陈武 《民主》2023,(5):37-38
<正>难得这样有闲,理了几天书,也读了几本关于书的书,有的是重读,有的是新读。看读书人、写书人谈书的书,真是别有趣味,也可以说是书书有情。周作人的《书房一角》经止庵校订后,清新爽朗,洒脱俊秀,加上开本的特殊,让人爱不释手。出版家范用编了一本“怪”书,《爱看书的广告》。范用在“编者的话”里说:“我爱书,爱看书的广告。”  相似文献   

9.
孙建华 《各界》2014,(4):23-27
1957年11月,基于“反右派斗争取得全面胜利”,11月13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题目是《发动全民讨论40条纲要,掀起农业生产新高潮》。社论认为“我们有条件也有必要在生产战线上来一个大的跃进”。这是第一次提出“大跃进”的口号。毛泽东看了后说“如果要颁发博士头衔的话,我建议第一号博士赠予发明‘跃进’这个伟大口号的那位科学家。”接着,“大跃进”如狂飙海啸,一时间席卷全国。  相似文献   

10.
谦虚的资格     
谦虚有很多种,真正的谦虚,不是谁都有资格享有它的。 胸无大志的人,即使极诚恳地说:“我这人没什么志向。”这不叫谦虚,只能叫坦率,这种坦率有时让人觉着是在叹息;毫无才学的人,即使极认真地说:“我这人没什么本事。”这不叫谦虚,只能叫实在.这种实在有时让人觉着是在自责;主席台上,正式发言之前来一句:“我水平有限。”  相似文献   

11.
王乾荣 《民主》2007,(4):47-47
关于“龙图腾”的事,这几天闹得挺凶。一个人说,别让龙做中国人的图腾了,因为在外国人印象里龙是邪恶的;很多人驳他说,龙是咱们民族几千年来的象征和符号,提出取消龙图腾的人,简直是“想拆毁我们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2.
和批评相比,表扬似乎是一件 非常容易的事情。但湖南益 阳市一家报纸最近的一次表扬,却惹出了一点小小的“麻烦”。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该市的一位领导外出,偶遇一起交事故,并有很多人正在抢救。于是他急令司机停车.并用自己的车将伤者送往医院。几天之后,当地一家报纸发了一条表扬性消息,说该领导在紧要关头,“亲自指挥村民抢救伤员”云云。不想,这位领导看到这条消息之后,发现“溢美之言”过多,有明显的“拔高之意”,心里甚是不安。因此便结根社编辑部写了一封信,说“抢救伤员不是我现场指挥,而是当地村民在我到达以前就…  相似文献   

13.
有一先进人物应邀到某单位介绍经验,他对该单位的各方面工作提了几条建议,很快被采纳了。其实这几条建议大多是该单位的同志早已提出过的,当时却未曾引起重视。群众议论说:“这是因人纳言。”  相似文献   

14.
“小岗事件”中,县委书记陈庭元的一些传奇言行是很让人津津乐道的。陈庭元初到小岗村,已是村民们按上指印后的第4个月。村里还偷偷摸摸想瞒过这位新上任的县委书记。可陈庭元是行家,庄稼地里走了几步,什么都明白了:“别瞒我,你们做什么我有数。”临走,丢下一句话:“干到秋季再说,有啥事我顶着!”有人告到县里,说小岗正搞资本主义,他听后说了句:“让它搞吧,凤阳3616个生产队,就算小岗复辟了资本主义,不就是1/3616吗?”轻描淡写一句话,居然把这事给“兜”起来了!他把过去算来算去怎么也算不清的千万笔账,简化成三笔:“…  相似文献   

15.
年农历除夕,正当千家万户喜迎新世纪第一个春节之际,几名“法轮功”痴迷者却在邪教教主李洪志一再散布的“升天圆满”妖言的蒙骗、煽动、唆使下,在天安门广场点燃汽油自焚,导致1人死亡,4人烧伤,2人自焚未遂。这起有预谋、有组织、有目的的骇人听闻的自焚事件,让世人进一步看到了“法轮功”的残忍和邪恶,进一步看清了“法轮功”组织充当外国反华势力走卒的丑恶嘴脸,也进一步坚定了亿万中国人民支持政府打击“法轮功”组织的决心。一个健康的肌体,由于痴迷“法轮功”而丧失健康;一个头脑清醒的人,由于痴迷“法轮功”而失去理智;…  相似文献   

16.
一位市委领导在某乡检查工作时,问这个乡的党委书记,乡里有多少人,上年人均收入有多少,全乡有多少个党支部、多少名党员,在乡里工作多年的党委书记竟张口结舌,答不出实数。 由这位糊涂的乡党委书记,笔者想起了一则笑话:古时候有个叫笼统哥的人,生于浑沌国含糊省糊涂县囫囵村。一次,笼统哥来到京都,谈话间,有人问他:“多大年纪?”,答说:“几十岁了”;“有几个儿子?”答说:“好几个”;“一个月赚多少钱?”答说:“不多”;“一顿吃多少饭?”“答说:“不少”;“贵国离这里多远?”答说:“很远很远”。 笑话当然是夸张…  相似文献   

17.
刘汉杰 《党政论坛》2014,(18):34-35
一个编剧因为吸一种俗称“冰毒”的毒品被抓。于是就有人出来替他说话,说“冰毒”是一种软性毒品,对人没有危害。更有人进而说,毒品的危害是被夸大的,其实吸毒就跟人跑步、看世界杯比赛一样,后者也会让人觉得爽,因此上瘾的。那么“冰毒”究竟是什么东西?它的毒害究竟有多大?  相似文献   

18.
近日读报,有两则消息让人心里颇不是滋味。一则是,一位十岁的小男孩在公交车上为一老人让座,不料竞遭到母亲的严厉训斥,并“谆谆教育” 说:现在的人都很自私,你这样做将来是要吃亏的,以后要学会自私。另一则是,哈尔滨市一家企业公开招聘人一贝,一位前来应聘的女大学生,各方面素质相当不错,就因为她多次主动给别人让座,被招聘单位说成是“缺乏竞争意识”而拒绝聘用。这两件事发人深思,也让人为传统美德捏把汗。 社会处在转型期,人们的思想异常活跃,出现了诸多值得注意的新问题。比如,一些人打着更新观念的旗号,把几千年传承…  相似文献   

19.
把心静下来     
我的一位领导很少对我讲大道理,却经常提醒我:把心静下来。起初我不以为然,觉得自己平时很少出去推杯换盏,没事就铆在办公室,应该算是个坐得住的人。一次,我把一份写完的新闻稿件拿给这位领导看,他看完后,笑着对我说:“你的心还是不静!”接着,他把稿子中的错漏处一一点出来。说,一看就知道你心思没在稿子上。一语让人汗颜。  相似文献   

20.
邱承光 《各界》2014,(4):14-17
在“九一三事件”之后,叶群同林彪一道受到大批判,但抛开政治不谈,生活中的叶群也许并没有一般人想象中的那样“面目可憎”。林彪集团“四大金刚”之一邱会作的次子邱承光,在其回忆录中,对叶群其人多有评述,让人看到一个政治脸谱之外的叶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