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办高职学生理论社团是高校学生社团中具有强烈政治理论色彩的社团组织,在促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其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热情高、经验不足、依赖性强、社团建设形式单调,缺乏有效指导等实际问题。而要促进民办高职学生理论社团健康可持续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学校要加强领导,加大投入;二是社团主管部门要加强管理和指导;三是学生理论社团要加强建设,创新活动形式,促进社团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新媒体的盛行催生了以大学生为主体,以高校为主阵地,以网络为平台的大学生网络社团。具有交往环境虚拟性、成员身份复杂性、交互平台及时性、传播影响广泛性和社团管理开放性等特点的大学生网络社团,呈现出规模较大、类型丰富、发展迅速、成员认同感强、组织松散、准入门槛较低、管理难度较大等发展态势。高校负责、社团自治、成员参与的模式是社团健康发展的保证。因此,要找准学校角色定位,引领育人方向;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发展社团文化;完善社团公约制度,形成共建机制,成为社团发展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3.
高校要提高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必须针对大学生的不同特点实施教育工作的个性化对策:1.建立学生动态档案,指导学生制订目标;2.发挥集体教育功能,引导学生实现目标;3.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拓宽教育的渠道。  相似文献   

4.
朋辈教育具有双向互动性、榜样示范性和自我提升性的特点,学生的主体性突出,教育内容涉及面广,与高校学生社团在参与主体、活动内容和发展目标上契合度高。高校学生社团是朋辈教育的重要阵地,将朋辈教育运用于高校学生社团是社团发展的新维度。为此,高校应注重朋辈教育队伍建设,加强朋辈队伍对学生社团的专业指导;利用网络平台,拓宽朋辈教育与学生社团的对接渠道;强化朋辈群体的双向互动,拓宽朋辈教育与学生社团的发展成效。  相似文献   

5.
理想信念教育,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新媒体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使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面临新的挑战。在新媒体环境下,提升大学生媒体素养,加强校园新媒体管理和建设高素质政工队伍等措施能够增职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6.
高校是大学生生活的基本空间,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直接影响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同时也影响着学生对国家和社会归属感的建立,提升大学生的学校归属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要提升大学生学校归属感,就需要高校明晰思想政治教育层次,转变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推进大学生朋辈辅导计划,构建和谐校园人际关系;改善学校的软硬件,注重校园文化建设;丰富第二课堂活动,带动学生社团发展,切实在大学生学校归属感培育上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7.
高校学生社团开展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是发挥其育人功能的内在需要。由于高校第一、二课堂割裂,宣传氛围对接性缺乏,学生社团自身建设不完善,目前高校学生社团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内涵量少、参与度低、专业性缺乏。可以从统筹丰富学生社团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体系、拓宽优秀传统文化活动的时空载体、打造学生社团优秀传统文化活动协同网络三方面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8.
学生社团是培养高校学生公民精神的一个主要路径,不应只成为象牙塔深处的一个亮点,应充当校园内外交流的平台,积极开展各种活动,给广大学生一个锻炼、展示的舞台和机会,并通过社团与社团间的沟通,实现校与校的联系,学生与学生的沟通,在相互接触中,取长补短,共同发展。同时,学生管理部门、学生会等组织要加强自身的服务意识,为社团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相似文献   

9.
当前,农村基层社会管理的复杂性、主体创新和人才需求,要求大学生村官参与农村基层社会管理。实践也证明,大学生村官作为农村基层社会管理的重要主体,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经济发展、社会矛盾化解、精神文化建设等农村基层社会管理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大学生村官参与农村基层社会管理受到功利性困境、功能性困境、制度性困境和环境性困境等因素的限制。通过准确定位大学生村官角色,提高大学生村官思想认识和自身素质,完善制度建设,优化社会环境等措施,可以更有效地发挥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基层社会管理中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10.
文化多元背景与大学生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多元的背景下,加强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必须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作用,开设相关课程,实现传统文化的灌输和渗透;必须重视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尊重和弘扬传统文化的浓厚氛围;必须积极开展文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增长传统文化知识,增进对传统文化的感情,增强文化鉴别能力;必须抓好网络阵地建设,利用网络开展传统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