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这轮楼市调控措施一拳比一拳重。这么大的调控力度,会伤及从房地产中获得多年巨大利益、已结成同盟的特殊利益集团。他们不会甘心并眼睁睁看着既得利益被夺走,会使出浑身解数抵制楼市调控。最可能、最狠的招数是拿楼市调控影响经济发展、影响GDP增长来说事,并以此要挟中央。  相似文献   

2.
6月中下旬以来.各大国际投行纷纷看空中国下半年楼市。标准普尔预测未来房价将有10%左右的下降空间,高盛则预计中国楼市将下降20%。但也有不少专家表示“现在很多人认为房价不会跌,房地产商也不认为会跌”,观点争锋相对。  相似文献   

3.
<正>中央此次出手调控楼市,一改以往调控时的温吞风格,攻势凌厉,已开始初见成效,"统计称一线城市楼市成交量大幅下滑,杭州跌73%",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房地产开发商的忠实代言人任志强,也一改往昔"只为富人建房"的狂傲,转而关心其民众来了。他说:房价暴跌后,"既不会让更多已拥有房产、已用贷款购买了住房的民众更高兴,也不会让那些对房价过高而恨得咬牙切齿的一群自认为买不起住房的民众高兴。"因为房价下跌会带动经济下滑、失业率增加。  相似文献   

4.
在当前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强震波及全球且愈演愈烈之际,不时爆出国际著名投行抛售物业、撤离我国楼市的消息.一时之间,外资抛盘被炒得沸沸扬扬,正在经历惨淡的中国楼市究竟受到多大影响?本文试图从回顾、分析外资变现的典型案例出发,探讨外资撤离对中国楼市的影响.基于对不同外资投资主体的把握,认为外资并非看跌中国楼市;但是,由于楼市走向不明确,短期内确实存在外资撤出的风险.因此,建议及时出台防范风险的财政政策,积极扩大内需,以保持国内经济平稳增长.  相似文献   

5.
刘彦华 《小康》2014,(1):33-34
2014年,中国楼市新一轮的博弈已经开始。有人看涨,有人看跌,也有人认为既不会大涨也不会大跌,讲事实,摆道理,列数据,人人都在争当预言帝。在“建立长效机制”的调控主基调下,让我们对2014年楼市拭目以待!  相似文献   

6.
欧阳海燕 《小康》2010,(6):46-49
对政府调控楼市有信心者不过半;认为“在新政之下,中国楼市会出现大的拐点”的比例近四成,不过有近一半人认为在不久的将来,房价会出现报复性反弹  相似文献   

7.
<正>未来30年甚至更长时间,我国的农村会是一个什么样子?有人认为应该是高度繁荣、发达,主要原因是我国整体经济会越来越好,农村也不会例外;但也有人认为未来我国农村会陷入相对衰败之中,原因是目前发达国家的农村基本上都遵循类似的规律,还没有发现例外,我国应该不会例外。我是后一种观点的赞成者,近几年在几个相对发达国家的实际游走经历,也基本上证实了这  相似文献   

8.
限购:楼市健康发展的合理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我国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更为严厉的调控楼市的政策中,效果最为明显的是限购。从当前和长远看,限购的意义和作用至少有六:恢复城镇住宅的本来功能;正确引导居民理性消费;有助控制金融风险和经济风险;阻止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有助推进城市化进程;有助控制通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由于城镇住房是人民的生存必需品,住房又必须建造在不可再生、日益稀缺的土地之上,限购这一大方针在一定时期不宜退出。有必要强调指出:限购并不是退回计划经济的道路;限购会使楼市走向理性、稳定、健康的发展之路;土地财政必须改革。  相似文献   

9.
《现代领导》2011,(2):13-13
2011年头两个月,加息步步紧逼,房产税“敲山震虎”,在“最严调控”升级的压力下,楼市步人降温通道:1月成交显著萎缩,春节楼市跌人“冰点”。新一轮调控高压下。多方期盼楼市会出现“合理调整”。  相似文献   

10.
徐寿松 《台声》2006,(2):34-36
奴隶变成了将军,王妃获得了爱情,将军变成了情圣——起落有更替,变局通新局。2005岁末上演的大片《无极》的主题,在某种程度上暗合了2006年楼市的走势:充满变数,但也有迹可寻。举其要者,影响2006年楼市走势的因素有六:一是楼市调控与启动内需的关系如何调处?动内需已被列为2006年中国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这是由中国独?的经济结构所决定的.尽管延续2005年的调控主?,前期出台的政策仍会被执行、消化,但2006年的楼市政策还是有明显的不同:政策重心由抑制投机、平抑价格转到鼓励消费——鼓励自主性消费、普通商品房消费。换言之,2006年的楼市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