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福建省从建立三方机构以来,积极发挥三方机制作用,成效斐然。促进《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等劳动法律法规的实施。及时调处劳动争议、化解矛盾,依法维护企业和劳动者双方合法权益。截至2008年12月底止,全省各级三方会议积极配合劳动保障部门调处劳动争议(纠纷)16786起,及时化解矛盾,依法保障了企业和劳动者双方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2.
《劳动合同法》作为10年来最重要的劳动法规,使广大劳动者的利益有了更有力的法律保障。《劳动合同法》实施后,如果你不想在劳动关系中受到不公正的待遇,那么,该怎样运用《劳动合同法》,最大限度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呢?  相似文献   

3.
《当代广西》2007,(14):5-5
最近,我区出台了《劳动用工备案制度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以进一步规范用人单位的用工行为,维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双方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4.
《劳动保障世界》2008,(1):40-43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劳动合同管理,明确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相似文献   

5.
目前,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主要有《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作为普通劳动者很难有时间和精力去一一细读掌握,下面,把劳动者合法权益保护最新、最实用的法律、法规综合予以解读,以求对劳动者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劳动合同法为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利和规范用人单位的用工制度作出了巨大贡献。劳动合同解除权是《劳动合同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解除权的行使对双方的切身利益都能产生重要影响,同时也是极易引起矛盾和纠纷的地方。立足于《劳动合同法》中的最新规定,对劳动合同解除权的适用问题进行法律探析。  相似文献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草案)》是一部规范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和履行劳动合同的行为,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法律草案。经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后,委员长会议决定,全文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草  相似文献   

8.
《劳动合同法》作为一部构建和谐稳定劳动关系的重要法律,自公布施行以来,在规范劳资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增强用人单位依法用工的意识,提高劳动合同签订率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迫切需要出台实施细则。为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实施条例》)顺应各方面的需要出台了,它是《劳动合同法》的重要配套行政法规,对于进一步推进《劳动合同法》的贯彻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是有利于消除疑虑与分歧,统一各方面的思想认识,增强法律的可操作性。《实施条例》既坚持了《劳动合同法》确定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又对《劳动合同法》中规定比较原则的条款作了细化,对实践中遇到的一些具体问题作出了补充规定;既进一步体现了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立法宗旨,又注重实现劳动关系双方权利与义务的平衡,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劳动合同法律制度体系,更好地帮助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执行《劳动合同法》。  相似文献   

9.
《劳动合同法》自2008年实施以来,作为一部与劳动者的工作和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使劳动者找到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有利武器。其中的一些典型案例,告诉广大劳动者,对《劳动合同法》应学以致用。  相似文献   

10.
劳动合同法的立法宗旨是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还是保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也就是说是单保护还是双保护是劳动合同立法中争论的一个焦点的问题。劳动合同法在充分征求意见基础上,采取单保护原则,旗帜鲜明地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1.
什么情况下用人单位要依法支付劳动者二倍工资?虽然《劳动合同法》实施四周年了,但是仍然有少数用人单位没能有清醒的认识,因而不能自觉遵守。为了给这些单位提个醒,同时纪念《劳动合同法》实施四周年,笔者根据自己的理解,对《劳动合同法》有关这个方面的规定解读如下:  相似文献   

12.
对劳动者来说,《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和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可谓一喜一忧。伴随《劳动合同法》以及《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出台,劳动者的维权意识越来越强。作为一名劳动者,该如何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呢?为此,笔者教你几招打劳动争议官司的秘笈:  相似文献   

13.
劳动争议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双方因维护自身权益而引发的一种利益冲突。本文在分析劳动争议的成因后,从建立劳动关系双方利益共同体和依法合规适度维权的观点,引导双方正确处理劳动关系,以减少或预防劳动争议的发生,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4.
刘琦 《求索》2012,(5):248-249
《劳动合同法》的主体适用范围较之于《劳动法》有所扩大,从而弥补了《劳动法》调整范围的真空地带。但《劳动合同法》在主体适用范围的界定还存在一些不足,对用人单位、劳动者无明确定义,导致了《劳动合同法》在实施中的不确定性。因此,我国应借鉴发达国家的做法,对劳动者进行从属性和排除强势化的认定,对用人单位应内涵清晰、外延模糊的弹性认定,以适应用工形式多样化的需要,达到覆盖更多劳动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在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纠纷中,因解除劳动关系产生的问题占了很大一部分,有的用人单位利用在订立合同时的优势,大肆约定各种违约金束缚劳动者,而有的劳动者又不懂法草率签合同,盲目跳槽,在解除劳动关系的过程中往往因双方协商、沟通的少而产生纠纷。明年起实施的《劳动合同法》对解除劳动关系较《劳动法》有了更明确的规定,下面结合两个案例来说一下。  相似文献   

16.
什么情况下用人单位要依法支付劳动者二倍工资?虽然《劳动合同法》实施四周年了,但是仍然有少数用人单位没能有清醒的认识,因而不能自觉遵守。为了给这些单位提个醒,同时纪念《劳动合同法》实施四周年,笔者根据自己的理解,对《劳动合同法》有关这个方面的规定解读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一般情况下,劳动者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后,便是一了百了,既不存在任何关系,也不再承担任何权利义务关系。然而,为了全面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我国诸多劳动法律、规章及相关解释,又提出了许多特殊的保护劳动者的权益。这些权益既有《劳动合同法》所规定的基本权利,也有依据我国法律诚实信用原则所产生的“附随权利”,我们统称为劳动者的“后合同权利”。  相似文献   

18.
《就业与保障》2005,(9):23-23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近一个时期,一些地方反映部分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签订劳动合同,发生劳动争议时因双方劳动关系难以确定,致使劳动者合法权益难以维护,对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带来不利影响。为规范用人  相似文献   

19.
《就业与保障》2008,(1):42-43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下简称《劳动合同法》)已于2008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为什么要制定出台这样一部法律呢?这部法律与用人单位劳动者有什么关系呢?本刊记者约请了福建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赖诗卿就有关问题详细解读《劳动合同法》。  相似文献   

20.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下简称劳动合同法)于2007年6月29日由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一部完善劳动合同制度、明确劳动合同双方权利义务、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