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民是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最基本、最普通的主体。公民是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的承载者,是道德秩序和法律价值内化的基础载体。要充分发挥道德和法律的社会功能,解决目前我国社会生活中所面临的问题,就必须要确立社会主义并不断提高社会主义公民意识。  相似文献   

2.
公民意识的普遍觉醒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标志和推动力量。在我国,公民意识薄弱主要表现为:法律信仰欠缺、民主意识淡薄、权利责任意识缺乏等,其原因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长期的封建专制集权统治以及礼俗社会的伦理精神,抑制、抵制和排斥了公民意识的生成。在我国现阶段,必须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夯实公民意识生成的物质基础;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建设,为公民意识的生成提供制度保证;不断强化公民意识教育,为培育公民意识提供思想保障。  相似文献   

3.
社会转型中公民政治意识的嬗变与政治发展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发展是以经济或社会生活矛盾的展开为前提的。政治系统的调整或更新自身的结构要素,以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和实现社会稳定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公民政治意识的嬗变是政治发展的心理基础和先导,公民政治意识嬗变的烈度决定着政治发展的形式和速率,公民政治意识的基本取向决定着政治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的社会心理也在与外界环境的互动的潜移默化中实现着转变。建立法治社会和法治国家是我国改革的重要目标,而公民意识的觉醒和强大是法制建设的重要内驱力。改革的春风在国内外环境的相互作用和互联网技术的催化下,已渐渐深入到了每一个人的心理。我国的公民意识在一次次的公共事件中促成了政府与社会的良性对接.而自身也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强大起来。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的加强公民意识教育的问题,是社会热点问题之一。公共意识教育的对象是全体公民,但重点对象是公务员。我国公务员公民意识教育中存在法治意识不强、道德意识滑坡、责任意识缺乏、平等意识缺失等问题,必须完善公务员公民意识教育的内容和途径。  相似文献   

6.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观念意识也在不断变化,人们思想活动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日趋增强,为推进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迫切需要对公民进行荣辱观教育。  相似文献   

7.
公民意识是社会意识形态的形式之一,它是公民对自身的政治地位和法律地位、应履行权利和应承担义务的自我认识。现阶段,农民工公民意识普遍薄弱,主要表现为公民身份意识、权利义务意识、法律意识以及民主平等意识的缺乏。因此,政府应为农民工创造更多的政治参与机会,加强农民工公民意识教育工作,加快和完善政治社团建设,提高农民工自身的整体素质,从而使其成为建设好公民社会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论公民和公民意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童怀宇 《唯实》2000,(3):53-56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呼唤着社会全体成员的公民意识。早在1982年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就提出了“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的重大任务。根据我国宪法规定,凡具有中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但是对于一个人来说,取得公民身份意味着什么?体现公民身份的最基本内容是什么?作为一个合格公民,应该具有哪些基本素质?这些问题是公民教育实践中值得研究讨论的基础性问题。本文就公民概念的实质性内容和公民应该具有的思想意识等方面问题,作一个…  相似文献   

9.
姚萍 《理论导报》2012,(6):46-47
公民是现代社会的微观基础,一个具备成熟公民意识的公民群体,是社会发展和国家进步的动力之源。“90后”大学生作为公民群体中最有活力的部分,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强化他们的公民意识培养,不仅关系到青年学生自身价值的实现,而且事关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公民意识现状不容乐观,仍存在诸多问题,导致大学生公民意识缺失的原因复杂多样。我国大学生对高校公民教育现状很不满意,他们认为亟待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培养大学生公民意识的途径一定要多种多样,必须整合政府、社会、学校和个人的力量,形成一种合力,才能有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1.
发达国家十分重视对公民进行经常性的安全意识教育和培养,公民普遍具有较高的心理素质和危机应对能力。我国公民所具有的公共安全意识还很薄弱,急需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的做法和经验,努力建立健全我国的公共安全管理体系。增强各级政府及整个社会的公共安全意识、加强安全知识教育、总结突发事件的处理经验对我国未来的社会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网络给大学生的生活、工作、交往带来了极大的便捷。但是由于一些大学生网民公民意识的缺失,导致其公民素质差、网络行为失范,严重地影响着网络的健康发展和大学生的正常工作和生活。研究大学生网络公民的主要特征和网民的公民意识缺失,加强其公民意识和素质教育,对于把他们培养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3.
对于公民意识的概念,往往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抛开外表的纷繁与芜杂,笔者认为,公民意识的概念包含着三个相互关联的维度。一是公民意识的法律之维,体现为公民的身份意识,即对公民身份所包含的权利、义务的认识;二是公民意识的道德之维,体现为公民对社会、对他人的责任意识,即公民美德或公共精神;三是公民意识的实践之雏,体现为公民在社会生活、政治生活中的参与、协商、妥协等意识,即公民参与意识。  相似文献   

14.
公民教育问题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保证,也是社会文明和民主程度的重要标志。本文总结了国内学者对公民教育问题进行的大量的研究,包括公民教育的概念、公民教育内容的划分以及实现我国公民教育的途径,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学者在公民教育问题研究方面作了评价。  相似文献   

15.
刘国栋 《学习月刊》2011,(24):121-122
公民是当代社会生活的基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力量.在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对大学生进行公民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大学生的主体意识、民主法制意识、权利义务意识、社会公德意识、公共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不断提升他们的公民素质.使之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出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力量.  相似文献   

16.
和谐社会建设与公民意识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迎晖 《新视野》2007,(4):72-73
和谐社会是我国社会建设的总体目标,和谐社会建设的力量不仅来自于政府,而且更主要的是来自于广大民众广泛、积极的参与。由市场经济所决定的社会是公民以契约意识参与的社会,是法治社会,所以,社会和谐的程度和进程取决于公民参与的程度,而公民参与程度又取决于公民意识的有无和强弱,因此,培养公民意识并寻求公民意识培养的有效途径就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人民民主的实现不仅需要建立相应的民主制度和机制,同时也依赖于人民自身素质的提高。没有用公民意识武装起来的现代化公民,就不可能有人民民主的实现。当代中国公民意识的培养应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进程;健全公民政治参与的机制;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治理和优化社会生活环境等五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公民意识现状调查与思考——以北京四所高校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虹霞 《世纪桥》2009,(7):118-119
对北京四所高校大学生公民意识现状进行的实证调查表明,大学生的公民意识整体水平较高,但不少方面还相对薄弱。我国传统政治文化的负面影响、学校公民教育的缺失、大学生公民行为训练与实践体验的不足及社会公民文化氖围的缺乏是其主要成因。  相似文献   

19.
王诗卉 《世纪桥》2008,(12):37-38
公民与公民意识构成了现代法治国家的主体,并决定着法治国家的水平。非政府组织的特征决定了其对塑造社会成员的现代公民意识具有重要的作用。体现在:有利于提高公民的主体意识;有利于培养公民的参与与监督意识;有利于加强公民的责任意识;有利于增强公民的民主平等和独立人格意识;有利于培养公民的法治意识。  相似文献   

20.
公民意识是现代化的文化理念和价值观念,是近代宪政的产物.宪法意识是公民意识的第一要项和核心义项,宪法认同是构成公民意识的主要内容,它们不能完全依靠自然获得,是可以通过学习、实践、体验、感悟、模仿、借鉴或某种中介来培养和教育的.而由于历史的和现实的原因,目前我国公民比较缺乏宪法认同和宪法意识,在校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增强他们的宪法认同度,培养以宪法意识为第一要项和核心义项的公民意识,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法治化水平和公民社会的实现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