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要实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必须牢固树立和强化国家政权意识、人大意识、法制意识,不断改进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坚持依法治国,发展人民民主,充分发挥国家政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作用。这对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转变党的执政方式全面推进依法执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优勇 《桂海论丛》2005,21(1):11-13
依法执政是实现党的执政方式转变的根本途径,因此,要下大力气全面推进依法执政,实现党的执政方式根本转变.要正确处理好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关系;党必须依法进入政权组织;党必须自觉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增强法制观念,坚持依法治国;党要学会运用宪法和法律进行治国理政.  相似文献   

3.
依法执政──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历史性跨越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提出要改进党的执政方式,这是中国共产党长期思考和努力探索的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课题。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又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以宪法修正案的形式载入了宪法。这不仅是国家法制建设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为执政党建设指明了方向。依法治国要求立法机关要依法立法,司法机关要依法司法,行政机关要依法行政,执政党要依法执政也就是题中应有之义。   所谓依法执政是指执政党依照宪法和法律确定的国家政权…  相似文献   

4.
执政方略——依法治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体现了党对执政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刻。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就必须明确党的执政方略。依法治国就是党的执政方略。一、坚持依法治国的执政方略,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必然要求依法治国方略,是党在新时期执政理论的重要内容。坚持依法治国是永葆党的先进性的重要保证。“三个代表”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其核心是保持党的先进性。法律作为国家权力机关制定,并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社会规范,体现了国家和人民的意志,反映了社会发展的规律。我们党只有顺应社会发展规律,并坚持依法治国,才能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落到实处,才能保证党始终坚持“三个代表”、永葆先进性、经得起各种风浪的考验。坚持依法治国是不断提高党执政能力的客观需要。事实证明,现有的制度安排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利益诉求,要改革和完善党的执政方式,关键在于依法治国,这既是党长期执政的经验总结,也是时代发展和人民的要求。只有通过依法治国来进一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使国家机关的各项活动和工作依法进行,并使这种制度和法律相对固定和稳定,才能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充分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依法治国是解决党执政合法性的有效途径。胡锦涛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五大总结我们党的历史经验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治理国家的经验,提出“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党的十六大又提出“坚持依法执政”。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宪法施行20周年大会上强调指出:“党要坚持依法执政,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必须增强法制观念,善于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起来,不断提高依法执政的能力。”这对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  相似文献   

6.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这一重要论断,对依法治国与依宪治国、依法执政与依宪执政的关系作出明确阐释,体现了我们党对宪法尊严和权威的维护,是党领导人民长期探索治国理政之道的经验总结,我们要深刻领会、全面把握。一、充分运用宪法治国理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宪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通过科学民主程序制定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我国宪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七大以来,我们党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战略方针,坚持加强党的领导、发扬人民民主、严格依法办事相统一的原则,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致力于提高依法执政的能力和水平;在依法执政方面实现了新的跨越,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成果。  相似文献   

8.
依法执政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领导和执政的实现形式和基本方式,标志着党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依法执政要求执政党通过符合民主要求的、法定的、制度化的渠道,进入国家政权,并依照国家法律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提高依法执政的能力,最重要的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地统一。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提高依法执政水平。”依法执政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出的一个富有远见的新的执政方略,是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在党执政问题上的具体体现。依法治国和依法执政之间是什么关系?二者是既有区别又紧密联系的。二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一、含义不同依法治国作为治国方略有其特定的含义“: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  相似文献   

10.
提高依法执政能力的主要途径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金鹏  成伟 《青年论坛》2005,2(6):28-31
依法执政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党执政的一个基本方式。要提高依法执政能力,必须提高法治意识,增强法制观念,牢固确立宪法和法律至高无上的权威;必须构建依法执政的制度和体制;必须整合凝聚依法执政的社会资源;必须改革和完善党的执政方式;必须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起来;必须营造良好的依法执政环境。  相似文献   

11.
演讲主题:依法执政是党执政的基本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我发言的题目是:《依法执政是党执政的基本方式》。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依法执政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党执政的一个基本方式。这个新论断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规律和党的执政规律的新认识,体现了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有机统一,体现了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有机统一,体现了党执政的实质合法性和形式合法性的有机统一。下面我谈三点粗浅的认识:依法执政是现代国家政党政治发展的普遍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的客观…  相似文献   

12.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重大治国方略的提出,其战略意义不仅在于能“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而且保证了中国共产党执政也必须依法进行,充分体现了在新时期的法律意识的提高。当然,依法治国给党的执政方式带来变革,党应该采取那些措施去适应这场变革,这是党要作出的历史性选择。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执掌着政权,但依法治国,这就明确的向全党和全国人民宣布,党不能取代政府和社会经济文化组织而直接从事社会管理、生产经营等具体事务。那么,到底党如何才能做到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强调,要发展党内民主,逐步推进党务公开、增强党组织工作的透明度,重视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引导,积极开展舆论监督,完善新闻发布制度和重大突发事件报道和反应机制,努力实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今年6月,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32次集体学习上强调,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核心是要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不断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相似文献   

14.
党的执政方式,是执政党对国家政权、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进行领导的体制、机制、途径和方式的总称。依法执政作为新的历史条件下党执政的一个基本方式,是中国共产党面对党的执政环境、条件和任务的深刻变化,适应建设法治国家的要求,党的执政方式的重大创新。坚持依法执政,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完成党的执政使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依法执政是党在依法治国条件下执政方式的重大创新。无产阶级政党从夺取政权到掌握政权并且长期执政,是一个重大的角色转变。怎样…  相似文献   

15.
陈洪波  孙少衡 《政策》2003,(1):38-39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高度,第一次提出了我们党要"坚持依法执政"的命题,并就如何提高依法执政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这是对邓小平民主法制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对党建理论的创新,表明我们党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坚持依法执政是党从执政的历史经验和教训中得出的宝贵结论,是加强和改善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保证党要守法和转变执政方式的内在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6.
从1996年我们党提出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到十六大报告提出提高依法执政的能力,再到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依法执政是党执政的基本方式,这既反映了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治国执政思路一以贯之的理论探索,更反映了我们党执政方式与时俱进的制度创新。下面,我重点谈三个问题。党提出依法执政的三大必然性从通过革命夺取政权到领导人民执掌政权,是党依法执政的历史选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总结了“文革”的沉痛教训,明确指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  相似文献   

17.
依法执政是依法治国的政治保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执政方式的重大变革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关键。本文阐述了依法执政与依法治国的关系,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是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的正确途径和基本方式,只有依法执政才能依法治国。  相似文献   

18.
论提高党的依法执政能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实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依法治国,其中最为关键的内容之一,就是执政党要依法执政。我们党是我国惟一的执政党。没有党的依法执政,建设法治国家目标的实现是不可能的。正因为此,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问题,特别强调要提高党的依法执政能力。这一点,对于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对于党的建设,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一、依法执政是关系党的执政地位的大问题依法执政作为民主政治的题中应有之义,其重要性显而易见。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执政党来说,这一问题同样重要。依法执政不仅意味着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改进,而且意味着党的执政…  相似文献   

19.
坚持民主执政,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有效形式。它与科学执政、依法执政一起,构成了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重要体系。坚持民主执政,必须始终做到坚持执政为民,不断发展党内民主,逐步扩大基层民主,完善民主协商制度,努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一、坚持执政为民,是民主执政的根本我们的党来自于人民,植根于人民。我们党掌权执政,是受人民委托管理国家、管理社会。因此,党的一切执政活动,都要从人民的意愿和利益出发,把为人民谋取利益当作最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就是“执政为民”。执政为民是我党55年来执政经验的成功总结。无论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都必须坚持这一执政理念。民主执政必须以执政为民为根本,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只有把执政为民作为目标,民主执政才会有正确的价值取向,才不至迷失方向,才能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使我们党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永保先进性,成为经得住各种风浪考验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一) 坚持民主执政,必须强化为民之心。全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而依法行政则是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基本保障。国家行政机关担负着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社会事务的繁重任务,其行政权的运用最经常、最广泛、最密切地关系着社会公共利益和公民的利益,体现国家政权的性质,影响党和政府同广大人民群众的关系。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要求国家行政机关和公务员必须树立依法行政意识,提高依法行政水平。近年来,铜梁县在加快推进依法执政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还存在不少问题,迫切需要我们采取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