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伍柳 《台声》2006,(1):80-84
这几年,皖南很热,人们都跑到皖南去看老房子。皖南有座村落叫宏村,宏村和西递一起,1996年被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宏村后面有座芦村,芦村后面有片春天开满了油菜花的土地,土地后面有个山坡,每年春天来的时候,山坡上就会站满了人,人走了,山坡上留下一地的空胶卷盒。事实上,不  相似文献   

2.
绿苼 《福建乡土》2007,(5):39-39
踏着满地灿烂的阳光,在秋风中去领略大田县广平镇一座座老房子的风姿。这些老房子一个个极富地方特色的名字,记载了一个家族显赫的历史。我所看到的是广平老房子的一部分,均由林姓的祖先所建。而其大同小异的结构也与三明境域旧时民居相同,从中可领略到三明自清代到民国间颇具地方特色的建筑风格。虽然这些民居不是闽西北一带典型的土堡  相似文献   

3.
作为传统三峡建筑的典型代表,三峡民居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它继承了三峡古代传统建筑的特色并继续发展,达到了三峡民居建筑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在整个三峡建筑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典型的三峡民居建筑融“道法自然”的环境美、孝亲敬老的布局美,中和为贵的结构美、“天人合一”的材料美以及“乐群贵和”的装饰美于一体,是内涵丰富的建筑审美对象.三峡民居质朴自然而又博大精深的建筑理念的真谛,就是遵循自然本体规律,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美好.  相似文献   

4.
国际建协“北京宪章”指示当代建筑师面临挑战之一:“建筑魂的失落”,即全球范围内现代建筑趋同现象,造成特色危机,冲淡了地域文化的沉积,带来了人与传统地域空间的分离。这些现象不得不引起我们对传统建筑文化的深思和探索。徽派古民居在我国民居占有极其重要的一席。位于皖南山区的徽州,是一个历史悠久且有着相当稳定性和延续性的区域,这里自秦就设黟、歙二县,历经各朝至明清而达鼎盛时期,并以其灿烂的、相对独立的徽派文化而被誉为“东南邹鲁”和中国封建社会晚期的一颗“夜明珠”。明清以来,徽商遍及全国各地,俗有“无徽不成…  相似文献   

5.
山西老门环     
中国民居中,山西民居在建筑布局形式和规模等级上,都受到当时封建宗法制度和伦理观念的影响。单从门的结构看,就有多种形式。门也被称为“门脸”,门环在“门脸”上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门环往往被制作得十分精美讲究,它不仅具有使用和装饰功能,同时还反映出住户的地位与处世观点。如今,每当看到这一扇扇老门,看到这一对对老门环,仿佛就像在聆听着一个个内容丰富的历史故事。但是,这些饱经沧桑的老门环,的确太老了,大部分已破旧不堪。如何对这些现存的并具有一定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老门与老门环进行保护,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  相似文献   

6.
杨冰 《今日民族》2002,(3):39-40
大理白族民居是典型的文人式建筑。步入其中,流连于“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构筑的空间,就进入了白族文化的领地,捕捉、感受着白族文人镌刻于自己居室之上的每一页艺术华章,每一片心灵流璨。中国传统建筑大致可分宫室建筑、文人建筑、市民建筑和宗教建筑几类。白族民居属文人建筑,与传统宫室建筑的威严、华丽、恢宏,与市民建筑的拘谨、简单、逼仄,与宗教建筑的庄严、肃穆、巍峨相比,白族民居文雅、庄重、疏朗、平易的建筑风格,正是文人精神的写照。彰显文人气质的建筑特色有“三绝”:照壁、木雕和彩绘。“三坊一照壁”是白…  相似文献   

7.
山西老门     
地处黄河中游的山西省,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之一,这里遗留下许多丰富的文化物质财富,而传统民居中的老门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以居为安。居的要素就少不了门户。双扇为门,单扇为户。早在甲骨文字中就有这两个象形符号。门既是房屋外檐的装修,又是独立的建筑,它能反映出独特的传统建筑文化。尤其是山西传统民居中的那一扇扇老门,更是反映出山西是一个富有文化特色的地区。因此,研究山西的老门,对于我们了解、认识山西的历史文化,是很有价值的。 山西老门@王东风  相似文献   

8.
针对中国侗族传统建筑研究成果丰富但缺乏系统梳理的状况,从整体和类别的视角分别梳理和概括了侗族传统建筑研究的现状,特别是对侗族传统建筑中最具特色的鼓楼、风雨桥、聚落和传统民居进行了细致的文献分析,并对现有研究的成果和存在的不足进行了评述,展望了未来有待深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滇西北悬鱼     
赵芳 《今日民族》2004,(3):51-52
滇西北丽江一带的纳西族、白族、汉族传统民居,多以木石与泥土构筑起美观适用的住宅,融入了白、藏、纳西等少数民族和汉族民居的传统,形成独特风格。常见的是鱼状“悬鱼”“三坊一照壁”式民宅,即主房、厢房与照壁围成的三合院。每房三间两层,朝南的正房供长辈居住,东西厢房一般由下辈住用。多为二层楼房,庭院式平面组合,房屋内向院子,因此,山墙及后墙———尤其是山墙,便成为这一带纳西族、白族、汉族传统民居外貌特征的主要反映。在山墙的顶端,压盖封檐裙板中缝,装饰着一块鱼形或叶状木片,名曰“悬鱼”。“悬鱼”多用薄木板制成,一般长度…  相似文献   

10.
侗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斗争中创造了独特的建筑文化,“干栏”式吊脚楼民居与闻名全国的鼓楼和风雨桥建筑,以其丰富的空间处理手法,别具特色的造型规律,变化自由的结构方法及其精堪的建筑技术,区别于其它民族的建筑风格,挤身于中华建筑之林。形成侗族民居建筑特殊性的原因,除其发展的历史渊源之外,他们居住地区的地理、建材条件亦是制约因素,但主要的原因应该是侗民族的民族个性,并因此而形成的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而形成的。本文试图从介绍建筑的实例中,研究侗族民居由小到大、从简至繁、从最基本的平面的  相似文献   

11.
建筑 ,在我国经济建设中功不可没。有人形容中国是一个大工地。全国各地的各类各式的建筑 ,是对中国经济发展中最吸引世人眼球的风景。然而 ,无可讳言 ,在建筑中被称为“豆腐渣”工程和惹人烦恼的工程也时有发生。解决这些建筑质量问题 ,坚持建筑管理的以人为本是很重要的。以人为本 ,从国家和社会来说 ,就是建筑要坚持以满足人民的需要为出发点。例如道路、桥梁、堤防等建筑 ,百年大计 ,人命关天 ,必须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又如 ,民居建筑 ,必须以广大人民群众买得起、住得进为重点 ,多想想杜甫的诗 :“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相似文献   

12.
在山西,从南到北都有一些保存完好的老房子、老宅子。当地人喜欢并习惯地叫它为“大院”。去山西看大院,是一件乐事,而首选该是晋中一带的大院。            文人墨客重温大院旧梦  80年代中后期,由祁县政府投资修缮的山西第一个以民居建筑艺术为主要展览内容的民俗博物馆,在昔日的晋商豪门宅院乔家建成开放。那时的乔家大院远没有现在这样知名,陆路交通也远没有现在这样便利,所以旅游观光的人并不是很多。当张艺谋决定将苏童的小说《妻妾成群》搬上银幕,而苦于没有适合这部片子的拍摄景地的时候,时在山西电视台工作…  相似文献   

13.
走进吐鲁番盆地,尽管众多的风景名胜令人目不暇接,但给人留下最难忘印象的要数高昌、交河两座千年古城。它们是中国许多显赫有名的古城中遗址保存最好的古城,被视为人类建筑中的奇迹。它们清一色的黄土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也绝无仅有。  相似文献   

14.
南京西路街道拥有众多历史建筑、旧里弄、老公房,老房子有老房子的味道,老房子也有老房子的尴尬。近几年,南京西路街道不少居民区党组织运用党建引领、民主协商、居民众筹的方式,解决“老”问题,让老房子焕发新生。  相似文献   

15.
在地处湘、桂两省交界的巍巍雪峰山西麓的湖南省麻阳苗族自治县东部的大桥江乡豪侠屏村,有一处明清民居集中成片的村寨,它被建筑和文物专家誉为“江南第一村”。漫山红杜鹃盛开的阳春三月,我们来到大山深处的苗家山寨。啊,真是名不虚传。只见一座座青瓦屋顶,犹如一页页翻开的历  相似文献   

16.
中国西南地区各少数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用智慧和汗水营造起来的传统民居文化,在今天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是否有实用和保护的价值,有没有必要作为“活体”文化让人们去继承,发扬光大?本文针对这一问题,展开了对中国西南少数民族民居文化潜在资源的调查和分析,从中找到了不少对自然、对环境、对人类自身的可持续性发展非常有利用价值的文化成分,希望能启发人们去思考。  相似文献   

17.
近百年来 ,河南这块地方 ,掰着指头数数 ,也出过几位叱咤风云的人物 ,最有代表性的要数“袁大头”了。“袁大头”即袁世凯。20世纪初 ,市面上流通的银元上面 ,曾镌印着袁世凯那颗滚圆的大肥脑袋 ,人们把这种银元称为“大头”,而把镌印着孙中山头像的银元称为“小头”。甲午中日战争中 ,清政府战败 ,以康有为为首的知识分子痛心疾首 ,认为不变法 ,国家必亡,便发动进京赶考的举子们“公车上书”,要求变法维新 ,被称为“维新派”。在此情况下 ,慈禧太后不得不撤帘归政 ,让光绪皇帝亲政。在康有为、谭嗣同等维新党人的支持、策划下 ,光绪皇帝…  相似文献   

18.
《新疆人大》2013,(7):F0004-F0004
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运输飞机最多、航线网络最发达、年客运量最大的航空公司,执管各型客机近500架,客运量亚洲第一、全球第三,曾先后被国内外知名机构评为“中国最佳航空公司”“中国最佳商务舱航空公司”等众多荣誉,加入世界三大国际航空联盟之一的天合联盟。  相似文献   

19.
长期一来,“夜不闭户,路不拾遗”是人们对理想社会道德前景的美好期待,我国传统道德规范也要求人们拾金不昧,将拾到的财物交还失主,这一直被视作应尽的义务和基本的行为规范,成为国人道德观念中天经地义、勿庸置疑的伦理要求,以至于“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的歌谣被传唱了一代又一代。"几乎人人都有过遗失东西的经历,小到钥匙、眼镜、硬币,大到出国护照、首饰、巨款。当然,失主们会满怀期盼,因为有“拾金不昧”。最近,全国人大常委会再次审议的物权法草案从法律角度提出,拾金不昧者可以获得保管费等必要的费用或报酬。这是中国首次立法对…  相似文献   

20.
正黄河美景:王家大院"五百年的风景看北京,五千年的风景看山西"。王家大院是由山西灵石的商宦人家王氏家族经明清两朝、历300余年修建而成,包括五巷六堡一条街,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王家大院的建筑装饰,是清代"纤细繁密"的集大成者,体现了中国古代北方地区民居"坚固、实用、美观"的建筑特点,是一座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建筑艺术博物馆,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4A级景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