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试述毛泽东的军事逻辑思想刘学义毛泽东是一位杰出的军事理论家,军事科学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战争和战略》,《论持久战》等著作中,全面深刻地论述了军事逻辑思想。综合起来,毛泽东主要从战争和政治,一般和特殊,根据和条...  相似文献   

2.
黄小谨 《前沿》2012,(22):56-57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来源之一.毛泽东自幼攻读《周易》,终生学易用易,运用《周易》阐述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思想,提出一分为二的观点,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对阴阳思想进行改造.毛泽东经常引用《周易》中的句典、将相反相成的道理运用于军事辩证法,毛泽东的军事辩证法处处体现了《周易》变通思想.对“穷则变”思想的运用、以“穷则变”思想为指导,成为毛泽东斗争哲学里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在1927至1930年创建人民军队、开辟井冈山和闽西革命根据地的军事实践中,不断创新和发展中国共产党的先进军事文化思想。在井冈山撰写了《井冈山的斗争》等军事文化文章;在闽西创办了《浪花》报,开了人民军队办军报的先河;起草了蕴涵丰富先进军事文化思想的《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也称《古田会议决议》),为人民军队确立了军魂;用先进军事文化思想扬清激浊,肃清怀疑"红旗能打多久"的右倾错误军事观点。  相似文献   

4.
迄今最系统、最全面的毛泽东军事著作集——《毛泽东军事文集》 这部文集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共同编辑,军事科学出版社和中央文献出版社联合出版,于1993年12月毛泽东百年诞辰前夕在全国发行。该书共编入毛泽东自1927年8月至1972年12月的军事论文、电报、命令、批示、报告、信函等1612篇,包括注释在内共260余万字。该文集反映了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记录了我军的建立、成长和整个战斗历程.也展示了毛泽东创建、领导和指挥我军的军事实践活动及其在实践中产生的军事理论成果——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科学体系。  相似文献   

5.
关于毛泽东军事思想的萌芽、产生及科学概念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毛泽东军事思想研究中,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萌芽、产生及科学概念问题仍 有进一步探讨之必要。本文认为大革命时期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萌芽阶段;南昌起义至第三次 反“围剿”胜利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产生阶段。同时,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科 学概念,不能与毛泽东的军事思想等同使用。  相似文献   

6.
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是资产阶级军事思想的奠基之作,毛泽东在指导中国革命战争的过程中,对《战争论》作过专门的研读。 研读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 我国早在1911年,就有中译本《战争论》问世。其后,又陆续出过多种版本。 据毛泽东在延安时的一本《读书日记》记载,他于  相似文献   

7.
十年来,学术界对刘伯承元帅军事思想、军事实践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就,有不少著作和论文问世。这些成果深入探讨了刘伯承的军事理论、指挥艺术、军事院校建设思想和实践等诸多方面。本文拟就十年来学术界对刘伯承的研究作一综述。  一、刘伯承与毛泽东军事思想张振华、别义勋等指出,在党史军史上,刘伯承比较早地明确使用“毛泽东军事思想”这一科学概念。1945年12月,刘伯承在《平汉战役的战术的总结》中,首先使用“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提法。1946年11月,刘伯承在河南濮县白衣阁召开的团以上干部会上作的关于军事问题的报告中,再次使用…  相似文献   

8.
注重政治建设,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早在1929年,毛泽东同志在《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一文中就明确提出了“提高党内的政治水平,肃清单纯军事观点”,“加紧官兵的政治训练”的任务(《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87页)。1939年,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毛泽东同志指出,党的建设过程“同党的政治路线密切地联系着”,并且提出,要建设一个“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605,602页)1945年,党的“七大”又重申了毛泽东同志提出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整个毛泽东思想中最为璀灿夺目的部分。1990年9月,我在全军毛泽东军事思想学术讨论会的开幕词中谈到:“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体系。这一体系至少包括;(一)人民战争及其战略战术;(二)人民军队建设;(三)国防现代化建设理论;(四)战争观及方法论,即毛泽东军事哲学、军事辩证法这样四个组成部分。”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关于我国国防建设和军事建设的思想,为毛泽东军事思想增添了新的时代内容。  相似文献   

10.
在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科学体系中 ,实事求是是精髓 ,群众路线是核心 ,独立自主是基础 ,这三者是相互联系、相互贯通、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 ,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基本点 ,自始至终地贯穿于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党委会的工作方法》是毛泽东党委会工作思想的集中体现,体现了毛泽东党建讲究工作方法的重要特点。中国共产党只有掌握这些方法,才能把党委会的工作做好。新时代考察《党委会的工作方法》要有新视角,即要从文本变动角度认识到《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一文从1958年《指示》到1960年《方法》的内容增补删减及其特定历史背景;要从思想来源角度认识到毛泽东党委会工作思想与传统文化、个人性格、实践经历、革命环境、党内关系、党建经验、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则等因素密切相关;也要在文本变动与思想来源基础上认识到毛泽东党委会工作思想对于当今管党治党、坚持政治纪律与政治规矩、处理个人与领导集体关系、党委会工作科学化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三、在战争中的“概然性”问题上,李文夸大了毛泽东军事思想与克劳塞维茨战争理论的对立,而很少看到二者之间的统一;事实上,毛泽东军事思想是对克劳塞维茨战争理论的批判继承和发展。1、我们只要认真比较一下毛泽东的有关论述,便会发现,在战争中的“概然性”问题上,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与克劳塞维茨的战争理论基本上一致的,毛泽东军事思想是对克劳塞  相似文献   

13.
陈效卫在《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1996年第2期撰文探讨邓小平“积极防御”军事战略思想的发展。“积极防御”是中国传统军事理论的精华之一,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数十年间创造性地发展了这一理论。邓小平在继承毛泽东“积极防御”军事思想的同时,根据世界战略格局的变化和战争与和平新形势的准确判断,站  相似文献   

14.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和《战争和战略问题》四篇军事著作,是毛泽东同志分别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初期写的。这四篇著作不仅是军事著作,而且也是哲学著作。在这四篇著作中,毛泽东同志把辩证法应用于战  相似文献   

15.
《传承》2016,(6)
毛泽东充分运用唯物辩证法研究军事运动和军事问题,通过几十年的军事实践活动,总结出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理论和观点,形成了体系完备、内容充实的军事思想体系。"力争主动,力避被动"是毛泽东军事思想中重要的军事原则。通过深入分析毛泽东军事思想战争主动权的内容以及掌握主动权的条件,探讨主动权在现代化战争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6.
《传承》2016,(5)
毛泽东军事辩证法在毛泽东军事思想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其观察研究军事问题的正确方法、观点和立场。军事主体理论是其中的重要内容,经过长时间的研究与探索,毛泽东在人民军队中实行"三结合"体制,军事主体的斗争方式为人民战争。对毛泽东军事辩证法"军事主体"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正确理解和运用毛泽东军事辩证法。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军事辩证法思想若干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军事辩证法思想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灵魂和精髓文章就毛泽东军事辩证法思想中关于强与弱、进攻与防御、主动与被动、打与走、持久与速决、外线与内线、全局与局部等若干问题进行了探析。充分昭示:毛泽东军事辩证法思想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毛泽东在战争指导上对矛盾规律的娴熟驾驭和独具匠心的运用,充分显示出他在军事指挥上的雄才大略和高超艺术。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哲学思想不仅体现在毛泽东哲学专著中,而且蕴含在他全部的科学著作,特别是毛泽东军事著作之中。在毛泽东全部军事著作中,《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在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发展过程中占有先导性的重要地位,它标志着毛泽东哲学思想一系列基本观点的形成,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雏形。  相似文献   

19.
肖萍 《传承》2013,(11):36-37
毛泽东哲学思想不仅体现在毛泽东哲学专著中,而且蕴含在他全部的科学著作,特别是毛泽东军事著作之中。在毛泽东全部军事著作中,《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在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发展过程中占有先导性的重要地位,它标志着毛泽东哲学思想一系列基本观点的形成,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雏形。  相似文献   

20.
《孙子兵法》军事认识论思想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子兵法》(以下简称《孙子》)不仅是一部杰出的军事理论著作,也是一部流芳百世的军事哲学“经典”。长期以来,理论界对《孙子》军事认识论思想很少论及。其实,《孙子》中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军事认识论思想,可以说是军事认识论的真正诞生地。 一、“知彼知己”的军事认识原则 如何认识、把握战争规律,是军事认识论的核心问题。在战争认识史上,孙子第一次明确提出和论述了“知彼知己”的军事认识原则,并将这一原则成功地运用于对战争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