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思想政治教育大纲》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蕴含着"教育人类学"、"主体性教育"、"自由教育学"、"教育生态学"、"欲望说"、"伴随学习"、教育变革等教育学思想。  相似文献   

2.
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旨在实现教育成效"深"及内心,"化"为自觉,要求学术界的理论供给与实践中的深化推进共同发力。沁入模式讲求教育从"心"着力,其学理借鉴可来自"人本德育"和"价值澄清"的教育理念。嵌入式居住格局与社会环境为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提供了空间结构,沁入式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则使团结进步理念转化为人们内心深处的认知。  相似文献   

3.
"微思政"模式的开展,可以推进思政教育与互联网时代发展相适应,也可以推进思政教育成果的落实。我们应该着重打造思政教育"微阵地"、繁荣思政教育"微产品"、引领思政教育"微对话"以及优化思政教育"微环境",为"微思政"模式推进铺平道路。  相似文献   

4.
高等公安法学教育之两大关系论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学教育与公安教育的关系是:法学教育为体,公安教育为用;法学教育铸魂,即铸造"四个忠于"之魂,公安教育增能,即增长才能、技能.法学教育与公安法学教育的关系是"母体"与"子体"的关系,或曰普遍性与特殊性、本色与特色的关系.公安法学教育既要遵循法学教育的一般规范和规律,又要体现公安法学教育的特殊性,即要结合公安工作实际,为公安实战服务.  相似文献   

5.
获得感是评价思政教育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只有全力提升学生对思政教育的获得感,才能让思政教育更"走心"。目前,思政教育要以获得感为切入点,把握"三个结合"基本要求,以科学价值为引导,坚持以学生为思政教育的中心,转变传统评价模式,创新教学方法,让思政教育发挥更大功能。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知识"斗争"性的体认,毛泽东形成了"比较完全的"知识观,并通过教育活动加以具体实现,突出表现为:以现代知识分子的培养和改造为教育目标,以知识体验和启发为教育方法论,以知识反馈和运用为教育评价。这种知识观及其教育实现对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中可以充分透视到毛泽东对知识与教育的现代性寻求。  相似文献   

7.
"00后"大学生具有个性鲜明、勇于竞争、亲近网络等特点,为高校思政教育带来不小挑战、提出更高要求。高校开展思政教育,要精准把握"00后"大学生的特征,优化思政教育内容、提升思政教育实效性,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为"00后"大学生成长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8.
美国通识教育的源起及其发展至今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其教育理念和实践充分体现了美国的思想政治教育特色。当今我国许多高校也在实施通识教育,在通识教育的视野下,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教育外在化的缺失,即重视"何以为生"而放弃了"为何而生"的教育。同时,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高校教育存在着谋生手段为"有限目的"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无限目的"的矛盾。我国高校已普遍实施通识教育,如何合理借鉴美国高校的做法和经验,对于我国高校通识教育的有效实施,从而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在"政治中的教育活动"和"教育中的政治活动"之间游移不定,凸显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立脚点"的现实窘迫,其背后则反映了学科在陷入"泛政治化"、"去政治化"和"中性化"争论之中的纠结与彷徨。马克思的总体性思想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立脚点"探寻提供了理论与实践上的指引:一方面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立脚点"公共性的位移作为一个社会自然历史过程提供了理论证明上的支撑;另一方面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立足于公众,走向学科自主与独立予以实践上的规训。具体来说: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话语的变革需要正确处理宏大叙事和微小叙事之间的张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从业人员要勇于进入公共空间,并在其中操练话语表达;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情感话语转换,建构公众的历史记忆,促进政治认同。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党的教育方针是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在教育领域的集中体现,在我国教育发展事业中发挥着根本性的指导作用。"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我国教育发展的根本问题。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高等学校要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加强"四史"教育;要以促进青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目标加强"四史"教育;要以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勇于担负时代责任、具备正确历史观时代新人为目标加强"四史"教育。  相似文献   

11.
研究中国教育以及传统,溯源其文化根源和哲学内核,道家的自然论说及儒家的中道传统便是其主流。道家文化以其特定意义的自然之"道",强调教育应该合乎"自然";儒家文化注重社会伦理,强调"学道"之核心。然而,社会的进程乃传统与现代不断冲突和演化的过程。康有为"学为时异"的"经世致用"教育观以及五四时期"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教育理念堪称中国近代传统教育典范,促成了中国教育的本土化和现代化,诠译了中国哲学传统的教育使命。  相似文献   

12.
高玉飞 《前进》2016,(7):44-45
正当前,以"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为主要内容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正在全国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中如火如荼地开展,这是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之后,深化党内教育的又一次重要实践。组织部门作为管党治党的重要职能部门,担负着党员教育管理的重要职责,一定要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契机,把集中性教育活动向经常性学习教育延伸,不断强化党员  相似文献   

13.
在实施教育精准脱贫政策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既强调要通过"扶教育之贫"来推动贫困地区教育事业优先与快速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也高度重视要"依靠教育扶贫",使教育成为为脱贫攻坚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大人才支持与智力支撑的"母机"与"基地"。  相似文献   

14.
赵菊连 《传承》2011,(28):54-55
思想政治教育是由"教"而"化"的过程,是由教育主体审美情感参与,将教育内容内化于心里,并对教育内容产生认同的过程。但是,目前教育大环境表现为:应试教育和功利主义教育中只注重知识和专业,漠视通识教育和受教育者主观感受。因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缺乏鲜活性,教育主体很难获得一种"美"的体验,思想政治教育成为一种形式过场,结果只"教"而不"化"。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效果,必须打破这种格局,使教育内容丰富化、教育方式审美化、教育效果内心化,从而实现知识、审美和教化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中国教育哲学的近现代转型与拓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教育以儒家仁学为核心,以"求善"为天职,以至真的道理即为至善的准则,这种教育哲学缺乏"求真"的价值和理性思辨的思维方式。中国传统教育哲学虽然培育了无数志士仁人"经世致用"、"兼治天下"的政治品格,但是"重政务,轻自然,斥技艺"构成了传统教育文化基本框架,抑制了近代自然科学和实证哲学在中国的发展。"五四"运动给东方中国带来了"科学"强音,中国的教育哲学也因此面临着现代化转型。追求现代,重视传统,在两种传统和两种文化的碰撞融合中,形成现时代的教育理念,这将是中国教育哲学的现代理路。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海曙区坚持"支持性教育"与"融合教育"相结合的特殊教育管理理念,积极探索适合智障等特殊群体青少年生存和发展的实践教育道路,升级原有的缺陷补偿式理论为支持性教育理论,转变隔离式课堂教学为面向社会的开放式融合教育方式,依托  相似文献   

17.
唐代前期到中后期的女性教育在对象、内容和价值取向等方面均发生了明显变化。教育对象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受教育者由社会上层逐渐向中下层普及;教育内容前期涉及传统教育各个方面,显现出对女子文化素质的重视,中后期则窄化为以纲常礼教为主要特征的妇德教育;教育价值取向则体现为侧重点从"孝敬父家"到"贞顺夫家"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价值观教育,是教育者为受教育者以某种形式提供一种价值观,从而让受教育者对这一价值观产生认同。价值观认同的过程主要包括三个环节,即价值的经验认同、价值的理性认同和价值的情感认同。经验认同是以生活世界的伦理习俗为内容,是思想政治教育中"实践教学"的基础;理性认同则以逻辑概念、判断和推理为基础,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理论教学"的基础;情感认同是以审美活动为载体,是思想政治教育中"情感教育"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赵晓明 《传承》2008,(10):92-93
本文试图从当代教育角度对有别于儒家主流教育思想即道家"无为之教"以新的诠释。提出了以"道"为核心的自然主义教育理念,具有超然朴真思想内涵的德智体教育内容和充满自然辨证色彩的教育原则和方法来为当代教育改革和理念更新提供可资借鉴的资源。  相似文献   

20.
社区青少年教育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本文以广州基督教女青年会社区青少年教育项目"欢乐学堂"为个案,从社会工作的专业视角出发,强调"社区生态观"、"优势视角"和"增能"理念在社区青少年教育中的重要意义。总结"欢乐学堂"中"经验学习"、"服务学习"的方法,进而提出"社区青少年教育方法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