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田晖  鲁菊红 《求索》2012,(3):14-16
中外合资企业经营的关键在于能否实现跨文化冲突的成功融合。本文以中国惠普有限公司为例,针对跨文化的融合与创新问题,从国家文化冲突的角度分析中国惠普的跨文化冲突表现及其跨文化冲突成功融合的策略。中国惠普跨文化融合的成功实践证明:只有立足于中国文化情境,通过文化融合与创新,使中西文化水乳交融,形成一种兼容并蓄、刚柔相济的企业文化,最终使中外合资企业正常运转并取得预期效益。这一研究结论将为其他中外合资企业的跨文化冲突管理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中西文化的差异根源于中西文化的不同源起。中国文化起源的沃土是农耕经济结构,其初步形成经历了夏、商、周、春秋、战国等时期,从秦到清代,是封建制度从强盛到衰落的过程,文化也相应经历了一个由盛而衰的演变。西方文化的形成有两个渊源,一是古希腊与古罗马文化,二是基督教文化。中西文化差异的表现可以归纳为思维方式、价值观、伦理道德、行为规范、社会关系的差异。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要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与和谐社会的关系,也要了解西方传统文化与和谐社会的关系,从而更好的融合中西文化差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3.
秦璇 《前沿》2010,(12):157-159,172
本文以马克思全球一体化理论作为理论的出发点,分析当今全球化对文化软实力的影响作用,进而谈到衡量文化软实力强弱的文化产业领域的发展,对于中西文化的交流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美籍华裔作家这么一个特殊的创作群体,通过他们独特的多元文化的视角,以文学作品为载体,以英语为文化信息的传播手段,从而在多元文化的全球化背景中,运用英语信息化的传播优势,和美国文化软实力的传播路径,将中西文化间存在的冲突与斗争逐步化解,使得中西文化间的沟通和交流成为可能,并且为我们开辟了一条融合中西文化矛盾与冲突的和谐的康庄大道。  相似文献   

4.
《小康》2007,(9):42-43
五大道是近代中国中西文化冲突又融合的一个典型的载体,是天津都市文化开放性的一个象征,也是近代天津发展史一个琳琅满目的博物馆。  相似文献   

5.
近代中西文化冲突与融合,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文化语境。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始终存在着对传统文化的重估、扬弃和整合。当前中国处在新的文化冲突与整合期,回顾历史,总结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对传统文化批判融合的成功经验,能够为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6.
涂建华 《湖湘论坛》2010,23(3):98-101
文明与文化是对立统一的,他们的冲突在所难免,现代文明对文化的精进有巨大贡献,但对传统文化的摧残也是显而易见的。中西文化的冲突、本土与外来文化的冲突、科学与人文的冲突,构成文明与文化冲突的基本内容,一种平和中庸、安分守成的益阳传统文化,从近代工业文明开始衰微,而新的文化特色远未形成。在文明与文化的冲突中,人们应该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7.
<正> 中西文化是两种异质文化。所异之质在人性。人的本性(Natur),在作比较的这个历史阶段,为人的本质(wesen)。因此,文化上的异质在于人的本质不同。讨论中西文化差异必须推翻人性不变原理,必须承认中国人与西方人本质之不同,其差异在于个体化与否。西方人已个体化——已成“体”且为个  相似文献   

8.
潘海英 《长白学刊》2009,(5):158-158
当今世界全球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并且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席卷着世界上的每一个角落。文化全球化作为人类文化发展的一种新趋势,己经成为一种事实性存在。在文化全球化这一语境之下探讨中西方文化的冲突与融合,正确审视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以主动的姿态面对全球文化融合,积极调整文化对策,具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五四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实现现代转换的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国的思想界发生了“问题与主义”论争、“东西文化”论争和“科学与人生观”论争等几次文化争论。历史证明,在中西文化冲突和融合的过程中,我们只有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来分析与解决问题,才能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10.
袁佳玲 《求索》2008,(9):183-184
将魏源“经世致用”、“变古”与“师夷长技”、“势变道不变”等思想观念,置于近代中西文化对话语境中思考。他的这些思想观念与文化对话理论中的文化参与观、异质文化整合方式、自我文化身份认识存在一定的契合,对近现代中西文化对话有着深刻启示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 中西文化问题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自清末以来,始终争论不休;直至今日,仍是值得深入研讨的课题。距今七十余年前,胡适作为新文化运动倡导人之一,自始便以西方文化鼓吹者的面貌,出现在中国思想文化舞台上,并成为现代西化思潮的一个代表人物;他提出的“全盘西化”口号,曾引起人们的激烈批评与争议。探究和总结胡适在中西文化问题上的是非得失,对于今日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也许不无借鉴的意义。近代中西文化冲突与胡适西化思想的形成十九世纪中叶以前,中国和外国一直存在着正常的文化交流。长期雄踞东方的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12.
在清末中西文化相互冲突与融合的历史流程中,总有人苦心地钩稽西学与中学的联系,以图证明西方近代文化于中国古已有之。他们将西方的“议院”制与中国古代“乡举里选”制、西方民主思想与中国古代民本思想、西方强调个人主义的人本主义与中国古代伦理道德  相似文献   

13.
<正> 当中国又一次步入新旧世纪交替的十字路口时,人们试图通过对明清以来中国文化发展的曲折道路的反思,对近代中西文化冲突与融合的态势作一全面客观和深邃的说明,这显然具有理论上的合理性和紧迫性。但是,我们对中西文化冲突图景反思的见解和理论,有多少是属于那个难以摆脱的历史或传统的呢?看看这一百多年前至今喋喋不休的“本末”、“体用”、“道器”之争;就足以使人感受到关于文化突冲图景理解中传统的沉重。所谓“文化冲突” (Conflict of Culture)实质是民族文明环境变迁中矛盾的外部表现。它不仅仅是(甚至主要不是)来自物态文明的挑战,而  相似文献   

14.
坚持世界眼光,能充分吸收人类文明优秀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基本要求。中国共产党人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融合中西文化的历史过程中,既有如何对待中国历史文化的问题,又有如何认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我国法律意识现代化的障碍与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依法治国成为当今中国进一步发展的时代要求。然而,要实现由传统的人治型向现代法治型社会的转轨,在上层建筑领域,需要高度重视对中国传统法律意识的继承和改造问题。换句话说,必须实现中国传统法律意识的现代化,这是我们建设法治国家不可回避的一项工作。一、法律意识的冲突当今中国的法律意识,是人类历史富有重要影响力的、完全异质的三种法律文化即中国传统法律意识、西方法律意识和社会主义法律意识的融合。其中,由于文化传统的惯性,中国传统法律意识的影响至今仍然客观存在着。中国传统…  相似文献   

16.
少数民族外语教育中的文化冲突与整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言和文化相因相联、水乳交融,民族的语言追随着民族文化变迁的理路而嬗变.民族外语教育必然扎根其根源性的文化土壤,少数民族外语教育必然产生文化冲突,具体表现为主流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的冲突、西方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的冲突及中西文化冲突.研究认定少数民族外语教育应在教育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资源及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寻求外语教育中各种文化型式的整合路径.  相似文献   

17.
张丽  高鸣 《理论月刊》2008,1(2):151-153
全球化使不同文化被放置在同一个平台上,极大地促进了文化间的交流和对话,人类文化形成了明显的统一性,与此同时.全球文化的交流融通又呈现出一种异质多样的开放性状态,全球化进程也使文化的差异性得以凸显出来.社会文化出现了多样性、流变性,文化"冲突"郑重地摆在了我们面前.多元一体、"和而不同"、统一性与多样性的统一将是未来人类文化的理想格局和我们的文化主张.  相似文献   

18.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广泛、更持久的力量。"[1]文化自信何以能成为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因为它是源于对本国文化的"根"与"魂"的高度认同,源自对中华民族历史的传承,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一、文化自信深植于中国文化的"根"与"魂"文化是维系一个民族存在和发展的精神基础,文化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如影相随。回望几千年文明史,世界四大文明之一的中华文明积极应对各种异质文化  相似文献   

19.
在全球化视野下将中西文化论进行比较,呈现出各种民族性之特质。中国传统的文学观是诗礼一体化,注重伦理角度的把握,而西方文论主要属于认知的范畴,在此框架下,文艺本质观、价值观、艺术感受方式和艺术的形而上境界方面都有明显差异;同时,中西文论交流中存在着现代性冲突的压力、科学性体系的幻觉以及异质观点系统冲突。另外,对于中国文论在与全球化碰撞中也存在严重挑战,诸如各种民族意识的撞击。  相似文献   

20.
张兰英 《前沿》2005,4(5):210-212
中国近代各种文化思潮的冲突与对立和知识分子对现代化的选择是一个相互交织、相互融合的过程。对这一过程的反思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文化建设与经济基础变革的关系, 建立起合理的文化运行机制, 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充分发挥知识分子在先进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进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