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主要以王村曾外出打工的妇女、丈夫外出打工的妇女和从未外出打工过的妇女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这三组人群的调查研究,发现不同人群在夫妻关系、家庭决策、家务分工、家庭角色期望和认知等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并对调查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农村妇女家庭角色的认知差异与人口外出流动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家庭角色认知的群体差异与妇女本人的外出流动时间呈正向显性相关。  相似文献   

2.
现代社会女性的角色与传统社会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女性的劳动不再局限于家庭之中,这种变化的结果是提高了女性的自主性和独立性,降低了她们对于男性的依附,进而改变了传统的两性权力模式.女性角色的改变动摇了传统家庭得以建立的基础,造成了诸如离婚率提高、家庭暴力增加等现象.由于女性角色的巨大变化,在未来社会,家庭多元化的趋势将是不可避免的.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问卷调查对苏州大学236名女性大学生进行测量,探讨目前女大学生职业期望的现状,通过研究发现目前女大学生职业期望存在较高期望薪资水平、求稳心理重以及就业区域集中在大城市等问题,并从高校出发提出优化女大学生职业期望的对策建议,以期能引导女大学生构建合理职业期望,顺利实现就业。  相似文献   

4.
角色冲突问题解决不好必然会有损于女性的身心健康发展,在女性从事警察职业时,表现得尤为突出.女性职业角色与生活角色之间的跨度比男性要大得多,需要在社会角色与家庭角色之间不停地进行角色转换、选择,这些会影响女警的职业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社会要求女性以家庭为中心,围绕“父子轴”,努力扮演好贤妻良母的家庭角色,即女性的“三个自我”:女儿、妻子、母亲。近代西力东侵、西学东渐引起中国社会的变革,传统家庭运作模式以及两性社会分工和权力关系出现新的变化。这些刺激了传统女性走出家庭中心,家不再成为女性的场域边界和道德束缚。近代女性走出家庭中心有3种途径。近代以来女性在解放和发展历程中,走出传统家庭相对容易,走出以家庭为中心的传统角色难;摆脱对男性的依附容易,实现社会自立、人格独立难;拓展社会领域容易,维系公私领域中角色的平衡难。  相似文献   

6.
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人口的总和生育率开始逐渐低于更替水平,代表生育意愿最高阈值的理想子女数也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低于更替水平,中国真正进入低生育时代。随着世代更替,相较于年长一代的女性,新生代的中国育龄女性在生育意愿上表现出新的特征。首先,生育意愿的内涵在新生代的女性中发生嬗变,从家庭导向为主向个人导向为主转变。其次,新生代女性存在明显的生育计划推迟现象,导致生育意愿在期望层次和计划层次出现显著差异。再次,生育意愿的影响因素也发生明显改变,成本约束和内在动机的作用逐渐凸显。借助母职共识和角色不一致的概念,通过构建社会角色和生育意愿的关联路径,基于主观规范和成本分担的主客观机制,可以从社会角色的视角阐释中国新生代女性生育意愿变动的形成机制。其政策启示在于,生育友好型社会的构建须结合女性社会角色的转变特征进行考虑,破解低生育困局的关键在于弥补当前女性角色与母职共识之间的鸿沟,减少角色不一致给女性带来的惩罚。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民族地区大学生学习策略与学业成绩的关系,对413名藏汉族大学生进行学习策略、学业成绩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大学生学习策略在年级、性别、专业、民族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2)独生与非独生大学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在资源管理策略上差异非常显著;(3)不同家庭生源大学生在元认知策略与情感策略上边缘差异显著,在认知策略上差异显著,在资源管理策略上差异不显著;(4)学业成绩与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及总分相关显著,与情感策略相关不显著。民族地区大学生学业成绩与学习策略关系密切,应加强对大学生学习策略的培养。  相似文献   

8.
对于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而言,“期望效应”的良好运用对于影响辅导员对学生的情感、推动辅导员工作方法创新、引领学生积极上进有着很大的作用。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恰当运用“期望效应”,辅导员要树立运用“期望效应”管理学生的管理理念、运用任务效价的方法管理学生,并确定合理期望值,引领学生积极上进。  相似文献   

9.
女性警察承担着“人民公仆”的社会期待、家庭中“贤妻良母”等多方面的角色期待压力,在警察群体中所承受着高于他人的心理压力.文章分析了公安机关女性警察面临的角色压力,从职业角色、家庭角色、生理特征几方面来分析角色压力产生的原因,探索心理调适的方法,从而增强其对心理困惑的调适能力,提升公安机关女性警察个体和群体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0.
感恩对个体心理健康发挥着重要作用。对267名新生代女性农民工的问卷调查表明:(1)新生代女性农民工的感恩水平良好;(2)年龄、户口类型、婚姻状况对新生代女性农民工的感恩水平影响不大,文化程度、打工时间和月收入对她们的感恩水平有重要影响;(3)新生代女性农民工的感恩水平显著高于新生代男性农民工。研究揭示的差异对构建和完善新生代女性农民工的感恩教育系统有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11.
角色是指主体被一定社会规定了的身份行为模式,角色是环境的产物,是社会地位的动态表现。角色意识表示主体对角色的认知程度。在现实生活中,要强调主体的社会角色意识,提高角色认知能力,主动查找角色差距,增强角色学习观念,做好角色评价工作,进一步完善角色期望体系,发挥角色整合效能。不断提高公民胜任社会角色的能力,是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和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2.
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水平对大学生角色转换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校大学生的角色转换对其大学学业及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而在其角色转换过程中,高校辅导员起着社会、家庭和学校其他教师不可替代的作用。辅导员自身的健康心理素质和系统的心理健康知识,对大学生顺利实现角色转换起着积极的引导和示范作用。高校辅导员要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来培养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质,完善个人的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健康教育技能,以帮助、促进大学生顺利实现角色转换。  相似文献   

13.
内隐联想测验(IAT)揭示出当代大学生对夫妻在家庭中所扮演的角色存在着一定的内隐偏见。大学生普遍认为,丈夫在家庭生活中具有支配地位,而妻子则更趋向于顺从;丈夫具有理性优势,而妻子则相对比较感性。大学生对夫妻双方家庭角色的刻板印象并无性别差异且不受相关家庭环境的影响,如父母受教育程度、父母家庭教养方式等。  相似文献   

14.
将工作视为一切的工作主义文化正在影响中国青年的私人生活领域。一方面,超时工作挤压了青年的私人生活空间,造成工作—家庭冲突,对家庭幸福和生育意愿带来消极影响;另一方面,失业或不稳定就业削弱了青年对家庭生活的期待和成家生育的动力。基于2020年“中国人私生活质量调查”数据探讨超时工作和工作时长偏少对中国青年性生活、亲密关系和生育意愿的影响发现,超时工作会影响男性的性生活满意度和未生育女性的生育意愿,但对其他方面并无显著影响;相比之下,工作时长偏少不仅与男性和女性的性生活质量呈负相关,而且也伴随着更低的生育意愿。这些发现对理解当下中国社会的超低生育率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老年人照顾问题日益严重,家庭养老模式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老年人家庭照顾者的重要性日渐凸显,作为在家庭照顾体系中承担着重要角色的女性照顾者而言,了解她们的照顾者角色及其成因对家庭养老模式可持续发展和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自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革,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现代化步伐加快。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物品的极大丰富,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也悄然发生了改变,消费社会和:k众文化时代已经到来。大众媒体的泛滥更使人们无处遁形并被不自觉引入消费大军。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女性在消费社会中的角色地位问题。在传统社会中,女性一直被视为男性的附属品,社会地位很低;随着时代的发展,女性意识不断觉醒,社会地位日益提高。但几千年的传统习惯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男性依然占主导地位,女性更多地被置于从属地位。在消费社会中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大众传媒对于女性“身体”、“苗条”等外在形象的塑造和渲染。可以认为,在消费社会里,女性更多地被当做一种资本或物品,具有交换价值属性,而非作为独立的个体被看待。  相似文献   

17.
中国在老龄化过程中已经出现了性别特征,女性不仅在劳务市场处于不利地位,而且在养老保险的制度设计中,其覆盖率和受益水平与男性相比,水平明显偏低。老年性比例失调、老年高龄妇女和农村妇女生活非常艰难。老年女性的贫困发生率高于男性。女性的生命周期中,因其扮演的家庭角色和社会角色与男性相差甚远,影响了她们晚年生活的身份认同及其生活质量。目前多元的养老政策背后是妇女被掩盖的劳动。因而需要建立起一整套有利于女性的养老保险政策,这类政策分三类:老年护理由私域向公域转化、基于引致性权利的养老保险政策、养老保险的家庭照料补贴。要建构国家、社区、家庭和个人以及代际间的公正关系,必须建立合理的养老保障体系,并且以社会责任为主体。  相似文献   

18.
女大学生角色家庭化是指高校女生过早地表现出女性的家庭角色特点,过快地执行家庭角色职能的趋向.调查表明,73%的女大学生都具有依赖性.她们依赖家庭的援助、父母的权力、渺茫的机遇乃至未来的丈夫、家庭和子女.40%的女大学生课余时间是在幻想与忧虑中度过的,形成一个以“爱情、家庭”为  相似文献   

19.
高校学生干部是大学校园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是倡导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核心力量,但由于多种因素,他们在其角色扮演中时常会出现角色模糊、角色偏差、角色冲突、角色失败的角色失调现象,需要从强化角色认知、掌握角色技能、调整角色期望、加强心理干预、完善考评机制等方面来加以调适,以促进其学生干部角色的成功扮演.  相似文献   

20.
角色自我僵化.一些考生要么习惯于用大学生和一般群众的立场回答问题,要么在所有的题目中都用一种角色或口气解答。前者导致就事论事,使内容流于庸俗,失去国家公职人员说话的水准;后者则表现为生搬硬套、角色混乱,会给考官一种驴唇不对马嘴的感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