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基于2014年对成都市低保家庭的问卷调查和访谈分析,发现成都市低保对象人力资本存量低、脱贫困难,现有社会救助虽然对低保家庭有所帮助,但还不足以满足其基本生活和对各类服务的需求,也难以提升其能力与人力资本,低保家庭已经出现了"福利依赖"倾向,影响了社会救助的公平和可持续发展。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应该改革现有社会救助并积极构建发展型社会救助制度,要从"消极"转向"积极"的建制理念,并提出了制度设计方面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低保政策是我国解决城市贫困的一项重要手段,对于保障城市贫困家庭的基本生活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对我国城市低保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城市低保对象的资格认定、低保标准的科学制定、特殊困难低保对象的分类施保、边缘人群救助、低保救助与反贫困关系的认识、救助措施、资金投入等突出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科学制定保障标准、规范分类施保、建立城市低保边缘户救助制度等七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社会救助制度是贫困群体的"最后一张安全网",在保障弱势群体和抵御社会风险中发挥关键作用。新时期,"全景式"反贫困治理面临支出型贫困、阶层固化、贫困代际传递、救助成本攀升矛盾等新风险,制约社会治理的功能发挥。以"全景式"反贫困安全网编织为切入点,统筹城乡低保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的有效衔接,需运用积极的社会政策组合工具,借鉴国外安全网编织技术经验,整合低保救助制度与专项救助制度无缝衔接,推进制度整合进程,保障公民生存权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4.
适度水平、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是精准救助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本文从这三个方面对国内外文献进行了回顾,研究发现:1.对于低保救助的适度水平及路径选择,学界尚有争议。2.在解决逆向选择问题上,我国的低保制度尚缺乏有效的信号甄别机制。3.国内忽视了对低保供方道德风险的研究,可能会影响精准救助的效果及政策实施偏差。建议如下:低保制度应当"精准定位",回归救助制度的功能本位;用市场化、信息化手段解决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同精准扶贫以及民间慈善救助进行"精准对接",形成合理的政策网络;通过舆论引导,使社会预期回归理性。  相似文献   

5.
当前,青岛市构建以低保为基础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尚处于探索和完善之中。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府社会救助的主体地位;要有效整合资源,完善社会救助"一口上下"的运作机制;要强化信息共享,加大社会救助信息化建设力度;要加大城乡统筹,不断提高农村社会救助水平;要不断扩大专项救助政策实施范围,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要完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运行的监督机制,把社会救助工作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6.
精准扶贫与农村社会救助是帮助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的两项并行主政策,二者同其他子政策一起共同构成了我国的扶贫政策群。本文在对我国扶贫政策群的演化历程进行梳理的基础之上,对贫困线与低保线不一致、资格认定标准与周期不同、相关部门职责分工不明、缺乏沟通与合作机制等衔接矛盾进行了分析,并为实现精准扶贫与农村社会救助的有效衔接,在统一认定标准、建立跨部门联动机制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将强制性的收容遣送转变为关爱性的救助管理是我国社会救助制度的重大改革.但在政策推进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矛盾和问题,诸如救助主体权责不清、救助对象身份难辨、救助过程疏于管理等.与社会救助相关的行政管理与行政技术的改进是解决社会救助问题的根本之策,管理方法与行政方式的转变是化解社会救助障碍和矛盾的关键.引入战略性管理可以有效保证政策执行的权威性和有效性,全方位变革社会救助和行政管理运作模式,推动社会救助工作的合理化与科学化进程,系统解决社会救助工作面临的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8.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在我国长期存在,我国的社会救助制度呈现城乡发展失衡的情况。社会救助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已经成为我国政府与人民共同关心并积极从事的重要工作。文章从泰安市城乡救助制度完善层面进行分析,重点关注农村低保的发展,保障农村贫困居民的基本生活,构建梯度式低保体系。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比分析全国及各省的民政事业费、城市及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的相关数据,讨论社会救助发展现状及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分析发现,目前全国民政事业费支出总体呈现增长趋势、全国城乡低保标准不断提升、不同省份之间低保标准差距较大,社会救助在发展中存在着社会救助法治建设相对滞后、社会救助方式比较单一、社会救助资源统筹和待遇水平不均衡、社会力量参与能力不足等问题。为使社会救助制度充分发挥兜底的作用,筑牢共同富裕的基础,从加快社会救助立法、调整社会救助方式的结构、调整合理的社会救助标准、构建多元共治局面四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进一步完善中国社会救助体系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认为目前我国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已经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仍然还有很多不足。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社会救助体系需要调整和转变观念;要以低保制度为基础构建城乡统筹的社会救助体系;要推进全方位的组织创新,致力于重建针对救助对象的组织支持体系;要致力于社会互助机制的建设;推进立法和促进参与是完善社会救助体系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1.
完善城市低保 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城市贫困居民的生活状况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实施意味着针对城市贫困居民的社会救助正在向制度性转变。该项制度在实践过程中,由于低保对象和制度环境的影响而产生了很多问题。本文在社会调研的基础上,较为全面地分析了目前城市低保群体的现状和实施城市低保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从规范、管理、宣传、呼吁四个方面提出完善城市低保制度的一系列做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以收入为本的农村社会救助制度在缓解贫困、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现行的制度由于其本身的缺陷尚不能缓解支出型贫困,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农村贫困问题。资产型社会政策要求政府以转移支付部分资源的方式来刺激贫困人群主动对未来资产的积累,提高自身的发展能力,从而可以彻底地摆脱贫困。在现有政策条件的基础上引入资产建设的内容,建立“低保+贫困人口能力建设+家庭发展账户”模式,探索出一条以长远利益为根本的,可持续的农村贫困救助模式。  相似文献   

13.
贫困不仅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还是一个政治现象.我国的贫困问题主要受经济转型的影响.社会救助政策是反贫困的重要手段,但是,社会救助政策在反贫困过程中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发挥社会救助政策的积极作用,避免其消极作用一是要增强贫困人口自我发展的能力;二是要加强社会救助与其他反贫困政策的协调;三是加强制度效应的评估与监督;四是建立政府与社会组织在社会救助领域的新型合作关系;五是完善社会救助标准,健全救助资金筹措机制.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九大将"弱有所扶"上升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新目标。农村低保政策作为我国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的重要内容,在保障农村困难群众基本生存权利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兜底"作用和"安全阀"功能。剖析各地农村低保政策执行发生的一系列偏离问题不难发现,根源在于自上而下的政府决策体制,政府有时滥用自由裁量权而忽视民意,村民被拒之于决策"门外"。西方协商民主理论研究和我国基层协商民主创新实践表明,通过基层政府与村民充分的讨论、评议和协商,可以最大化限制政府滥用自由裁量权,培育公民精神,打造协商共治的基层公共治理新格局,并为建立农村低保政策执行纠偏机制提供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5.
对中部地区Y县的考察显示,我国欠发达地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仍处于探索与发展阶段,还存在着配套政策不适应与不完善,家庭收入计算不准确,对特殊家庭救助水平偏低等问题。随着农村经济、各项事业的发展,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些问题越来越突出,需要从提高农村低保的政策认知,实现农村低保的政策整合,健全农村低保的资金筹集机制,加强基层民政工作人员的队伍建设等方面入手解决。  相似文献   

16.
发展型社会政策因为主张社会开支的投资取向,在国际社会政策理论与实践领域受到高度重视。但它在社会救助过程中也难以独当一面,需要与传统消费主义原则结合构成新发展主义的政策模式。本文分析新发展主义社会救助原则对自闭症儿童社会救助的适宜性,进而在考察我国自闭症儿童社会救助政策发展的基础上,剖析其中蕴含的发展主义政策取向及其存在的问题,对自闭症儿童社会救助政策发展进行整体性思考。  相似文献   

17.
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由于贫困问题严重导致了大量流浪现象。由于社会贫困和社会经济转型等原因,中国的流浪乞讨问题也很严重。虽然世界各国的住房救助政策主要针对社会最贫困群体,但流浪者居无定所,以流浪为主,因此难以被住房救助政策有效覆盖。尽管中国目前城市工作贫困阶层住房状况比较差,但并没有出现大规模社会流浪现象,其中重要原因之一是由于上一代愿意为子女购房提供帮助。此外,在遇到经济危机时,农民工可以返回农村暂时逃避危机而不至于流落街头。为了保障流浪者的尊严和提高社会文明的水平,中国需要在街头救助以及住房政策等方面采取更多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为了保障贫困家庭维持基本生活,实现社会公平和社会进步,各个国家都相应实施了不同的福利政策,以实现社会救助的目的。美国的社会救助建设比我国起步早,发展成熟。TANF项目作为美国的一个联邦援助计划,1996年取代了美国推行61年的AFDC项目,是美国现行社会救助体系的核心与基础。TANF项目旨在帮助那些单亲家庭或是父母双方当中有一人无劳动能力或是长期失业的家庭,推行之后取得一定成果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对我国建设社会救助有一定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9.
农村低保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目前还处于政策选择阶段,在实施中还存在农村居民收入评定难,低保对象的认定有待规范;资金投入不足,救助标准偏低;缺乏相关的法律保障,导致管理体系不规范;退保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农村低保要发挥应有的功能,必须秉着公平、公正的理念,不断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20.
当代中国农村反贫困取得了巨大成绩,主要原因来自于持续的经济增长、城市化和市场化。中国设置了双重反贫困制度: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含特困人群救助制度)和精准扶贫政策。前者是对所有家庭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线农户进行无条件的"补差",后者则是对低于贫困线农户家庭进行的以生产为主的帮扶。当前全国农村低保制度已经十分完善,成为最大的惠民工程之一,扶贫政策成效却不能让人满意。造成低保制度与扶贫政策实践制度绩效巨大反差的原因在于扶贫政策本身的设计缺陷,包括贫困户识别偏差、数据库管理僵化以及目标错位和制度错位。在已经形成相对健全完善的农村低保制度的情况下,扶贫政策的重点应该是区域开发,而不是具体帮扶农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