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尤嘉 《工会论坛》2007,13(1):37-38
公民的知情权反映了一个国家行政法律制度的完善与否。目前在我国行政执法实践中,行政信息无法做到公开化透明化,行政信息在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之间呈严重的信息不对称。要想切实保障公民知情权的行使,矫正信息不对称现状,就必须建立一套完善可行的行政信息公开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2.
行政公开问题是当前社会各界关注的一个焦点 ,对其所涵摄的民主、宪政等价值理念学者们已多有揭示和探讨。本文旨在以信息不对称的成因为分析中心 ,尝试对行政公开制度的功能、作用和意义作出新的阐释 ,认为行政公开制度是矫正行政主体与相对人之间信息不对称的一个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非强制行政是指行政主体在行政活动中针对相对人所实施的不带命令性或强制性的行为,或是由一定的行政主体依其职责权限主动发出的,不以强制相对人服从、接受为特征的行政行为,主要包括行政指导、行政合同、行政奖励、行政调解、行政给付和行政信息服务等非强制权力手段。非强制行政并非行政机关的法定职责,拒绝采取亦不存在必然的外部力量迫使其承担不利后果,在这一背景下行政机关还会主动采取非强制行政措施,其动机就有着充分的研究价值。按照主动性由弱到强的顺序,非强制行政的动机可以归结为:源自于内部和外部的压力、作为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以督促守法为目的服务相对人、为相对人提供利他帮助。关注其中部分动机所附带风险因素并加以预防,是确保政府柔性执法行为合理有序的必要步骤。  相似文献   

4.
行政相对人不服行政行为提起诉讼,法院驳回其诉讼请求后,行政机关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其行政决定的时效为多久,法律上没有明文规定,理解存在争议。现有法律出现多个时效结论时,应作不利于行政机关而有利于行政相对人的解释。驳回型行政裁判没有可供执行的内容,行政相对人的起诉被驳回后,行政机关申请执行的依据是行政决定而非行政裁判文书。从制度设计的初衷来看,行政机关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的行政决定,虽然置入了行政相对人不服提起诉讼后被法院驳回诉讼请求这一司法过程,但其本质上仍属于行政非诉执行,时效应当确定为三个月。如果适用二年的执行时效,则违反了"申辩不应对行政相对人产生不利变更"的原则。  相似文献   

5.
在行政诉讼判决作出后,行政相对人不履行判决确定的内容,行政机关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也可以依职权自行强制执行。而当行政机关不履行判决义务的时候,行政相对人中请强制执行往往障碍重重,这在司法实践中具有很现实的意义。文章通过对行政相对人中请执行行政判决问题的探讨,旨在提出一些对该问题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公共政策领域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现象:公共政策主体与公众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和中央与地方、上级与下级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造成公共政策领域信息不对称的原因有信息成本过高、信息传递不通畅和政府及其官员的自利性等.信息不对称给公共政策的实施带来不利影响,但它是个不能消除的现象,公共管理者只能将其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公共政策领域信息不对称的背后往往隐藏着更多的问题,这些问题更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7.
行政相对人的经济信息权是指由行政相对人所享有的能够了解、获得行政主体所掌握的经济情报、经济资料以及相关具有经济价值之信息的权利。其在西方国家的法律制度中属于公众了解权的范畴。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信息权成为一项独立的权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现实,系统探讨了我国行政相对人经济信息权的法律属性、权利类型及法制保障。  相似文献   

8.
信息不对称现象普遍存在于公共行政过程之中,文中着重论述的是行政组织上行沟通之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这种信息不对称的存在给国家和社会带来诸多危害。文章分析其产生的原因,进而提出一些相应的对策,以期为消除行政组织上行沟通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行政法中,行政复议行为被作为具体行政行为的一种,但行政复议行为与一般具体行政行为具有本质的区别,行政复议行为是一种由行政机关进行的权利救济行为,它所直接处分的对象是具体行政行为而非相对人权利义务,而国家赔偿法所规定的行政机关的侵权行为是行政机关直接处分相对人权利义务的行为,因此,行政复议不予受理决定不应属于国家赔偿法所规定的行政侵权行为。  相似文献   

10.
对于相对人不服从行政机关的隔离措施、相对人持异议的行政机关不依法驱散的行为等,应纳入行政诉讼受案范围;对于不具有强制力的某些行政指导行为应纳入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应允许相对人就公安机关的非民事行为提起行政诉讼;对于损害相对人合法权益的准行政行为应纳入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对于自由裁量的行政行为也应纳入行政诉讼受案范围。  相似文献   

11.
目前,城市社区日益成为社会公共物品供给与消费的基本单元。然而,现有的公共物品供给体系已经不能满足社区日益增长的多元需求。改革传统的管理与服务方式,建立新的公共物品供给体系,已成为城市和谐社区建设的中心任务。以城市公共物品供给的相关理论为基础,分析目前我国城市社区供给公共物品的可行性,并提出相应对策,对于发展和完善公共物品供给体制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随着全国社会治安形势的日趋复杂化、多样化,确立以公安信息为主导的理念,构建公安信息系统平台,是目前开展公安工作的重要思路。从公安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合理利用入手遵循信息资源配置和系统建设中规范统一、效益最大化、配置明晰、面向实战和注重参谋性等原则,抓住信息系统构建的关键要素,即提炼主题、搭建平台和机制保障,形成纵横贯通的信息化作战机制,以搭建有效、实用的信息系统。从而使我区公安行政管理工作能够更加适应新的经济发展形势的需要,更好地实现“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思想。  相似文献   

13.
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存在着诸多困难和问题。其中,影响新农村建设步伐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问题。因此,政府应尽快改革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体制,创新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制度,保证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从而切实满足农民对于公共物品的需求,更好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4.
以政府供给导向为主的农村公共品供给不仅不利于维护农民利益、促进农村发展,也拉大了城乡二元差距,影响社会和谐.农村公共品的供给亟需由政府导向向农民公共需求导向转变,通过建立农村公共品供给决策机制等手段,实现以农民多元化的公共需求为导向,完善农村公共品的供给机制.  相似文献   

15.
本文围绕政府公共产品生命周期的概念 ,分别勾勒出了公共产品的质量和数量与其生命周期的函数变化的简单图象 ,并在对这两种简单图象进行描述、分析和解释的基础上得出以下结论 :在成本一定的前提条件下 ,发达国家公共产品的生命周期越短 ,公共产品的质量越高 ,公共产品质量改进越快  相似文献   

16.
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关系到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成败。要实行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的创新,同时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重构一个成熟、系统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  相似文献   

17.
农村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是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必然要求,对于农村生产、农民生活乃至国家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公共选择理论作为一种分析工具可以对政治主体的理性行为做出很好的诠释,进而有力解析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所面临的失衡困境。  相似文献   

18.
我国现阶段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的外部性使市场无力提供农村公共产品而出现市场失灵 ,政府的内部性使政府在提供农村公共产品的低效率和高成本而出现政府失败。农村公共产品如何有效供给 ?有没有除市场和政府之外的第三种力量能够对农村公共产品有效整合与供给 ?类似于农民协会这样的农村民间组织能担当诸种重任吗 ?回答是肯定的 ,但是必须具有一定的条件  相似文献   

19.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绩效一直不高,农村公共产品的多元合作供给方式并没有根本缓解农村公共产品的供需矛盾。改善农村公共产品多元合作供给绩效的首要问题就是剖析其影响因素,探索促进合作关系顺利、稳定运行的因素和措施。针对此问题,文章在界定农村公共产品多元合作供给及供给绩效的基础上,以农村公共产品多元合作供给关系的演进过程为切入点,探讨如何促进合作关系的演进,并从中提炼能够形成稳定的合作关系、改善多元合作供给绩效的要素和路径,最后提出能够保证农村公共产品多元合作供给绩效实现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实践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关于公安信息化建设的系统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世界正从工业社会向信息化社会过渡。面对这种迅速发展的形势,公安机关必须正确认识公安信息化建设的体系结构和发展趋势,及时发现信息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全力推进公安信息化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