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1 毫秒
1.
所谓信仰,按辞书释义,指对某种主义、主张、宗教的极度信服和尊重,并以之作为自己行动的榜信仰是一种巨大的力量样、准则或指南。因为主义、主张、宗教是多种多样的,因而人们的信仰也是多种多样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信仰。它是人们精神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虽然它属于人的精神或思想范畴,是人的头脑里的东西;但是它与人的行动有密切的关系,许多事情来自人的头脑,来自人的信仰,在这里“思想等于真理”。因而信仰研究是有重要意义的。信仰,无论它是一种怎样的形式,无论它以怎样的形式表达,过去是、现在仍然是一种巨大的社会力量。例如,大多…  相似文献   

2.
所谓信念,通常是指对于某种思想、理论或主义的确信。而信仰,则是在信念的基础上,对某种思想、理论、主义的崇奉,并以之为行动的准则。信念和信仰的存在,对  相似文献   

3.
新世纪新阶段,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各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思想意识形态领域,人们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等方面都受到很大冲击,一些人甚至还出现了信仰危机,这给社会发展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因此,在新时期加强信仰教育,引导全社会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一一什么是信仰?信仰是指人们对某种主张或主义的高度相信和尊敬,并拿来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什么是信仰教育?信仰教育是指一定社会和阶级对人们进行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引导、教育过…  相似文献   

4.
最高的领地:信仰领地 所谓信仰,是指对某人或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极度相信和尊敬,拿来作为自己行动的榜样或指南。 在人类漫长的历史中,曾经经历了信仰神、信仰人、信仰科学三个大的历史阶段。在当今世界上,虽然三种信仰还普遍存在,但信仰科学已成为时代主流。 如何抢占并巩固信仰这块阵地?根据以往的经验,结合当前的形势,我们提出以下三条措施:一是信仰要时代化。要倡导人们信仰最新的社会发展科学,在中国,除马克思主义外,还有毛泽东思想,尤其是邓小平  相似文献   

5.
理想、信仰是人生奋斗的目标,是一种主义,是对未来的设计,是人对自己生命的再创造。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生是围绕着一个人的理想、信仰展开的。作为社会的个人应该有自己的理想、信仰,作为社会的集体亦应该有自己的理想、信仰。若理想、信仰出了大问题,就会使一个社会、国家面临生死存亡的威胁。  相似文献   

6.
西方自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功利主义等是影响当代青年思想信仰的主要社会思潮.青年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当代青年的信仰问题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内容,加强当代青年的信仰教育是抵御社会思潮对当代青年发展消极影响的根本途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青年进行思想信仰教育的主渠道,当代青年的信仰教育要贴近社会实际与生活现实,必须注重信仰教育与知识教育的有机结合,通过激发当代青年的信仰需要,提高青年大学生进行信仰选择的能力,从而抵御社会思潮对青年发展的消极影响,确保当代青年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7.
信仰再认识     
张秀芹 《前沿》2011,(5):72-76
就信仰的本质而言,它是主体表达超越性需求的一种方式。由于文化基础不同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超越性需求及其表达的方式都有所变化。从信仰内涵上看,信仰突破了纯精神性领域,以指导意义形式进入物质世界,指导信仰主体的社会实践。从信仰外延上看,宗教信仰不是信仰的惟一形式,相反它有多种形式,某种理论、主义或某个命题等也可以成为信仰对象。  相似文献   

8.
何成学 《当代广西》2013,(20):12-12
信仰,是指人们对某种理论、学说、主义的信服和尊崇,并把它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和行动指南,它是一个人做什么和不做什么的根本准则和态度。信仰既是一个私人领域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社会公共问题。也就是说,不但个人有信仰,国家和民族同样有自己的信仰,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会引导个人的信仰。时代的主流信仰则控制和影响着整个社会的道德形态和主流价值观。  相似文献   

9.
学生政治行动是极为复杂的现象,具有多面性特点.目前,对这一现象还没有形成理论上的解释是不足为怪的.然而,认识学生政治的结构特征是非常重要的.在笔者看来,要想在一个单独的国家,搞清学生运动的性质是非常困难的.本文将用比较的方法来研究学生运动.学生反抗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个民族现象,或者说是一个制度现象,但我们还是应该进行一些有用的跨民族比较.而且,一个国家的经验很可能对了解另一个国家的情况有参考价值.一、历史的回顾学生政治行动主义并非始于本世纪60年代,尽管许多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和分析,都要追溯到那个骚乱的年代.在过去,有些决定性的学生政治卷入的例子不  相似文献   

10.
信仰由于具有“自我性”,它本身就具有多元化和变化的特征,把信仰多元化看成是社会共同理想认同危机的根源,既不利于问题的解决,还会引发社会冲突,影响社会稳定。理想的现实根据在于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把握,由于规律本身是普遍性的,并且可以在具有不同信仰的人们间实现共享。因此,只要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能被具有不同信仰的人们把握和理解,就能建立和构筑社会共同理想。目前我国遭遇的社会共同理想认同危机,主要是因为社会行动策略产生的负面社会暗示,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化过程中双重阻力所导致的。  相似文献   

11.
崔微 《理论月刊》2009,(6):53-55
意志薄弱是伦理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苏格拉底坚持一种绝对的理智主义道德观点,认为不存在意志薄弱的问题,知识或实践理性能直接引起行动.与此不同,亚里士多德认为存在着意志薄弱的问题.在某些情况下,知识或实践推理不能引起行动.  相似文献   

12.
信仰是人们对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的判断和选择,某种意义上可以理解为价值观。信仰有正确和错误、科学与非科学之分。正确的、科学的信仰是人生旅途上的灯塔,照亮人们前行的方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信仰是所有学科的任务,但思想政治课教学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信仰方面担负着更为重要的使命。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思想政治课教学在信仰教育方面也没有坚持应有的担当和坚守。一、当代中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剖析1.社会环境的影响。全球化的经济和转型期  相似文献   

13.
纵观学者们关于社会行动的研究,社会关系和社会规范是研究社会行动时绕不开的重要影响因素,以其二者为视角可将社会行动模式划分为四种类型。在社会逐步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社会行动模式不断趋于复杂和理性。原有传统社会乡土逻辑下的社会行动模式式微,社会行动模式普遍总体呈现为强显性规范型普遍主义社会行动和弱隐性规范型特殊主义社会行动。转型加速期社会行动所遵循的行动逻辑是复杂和多元的,政策和法律等显性规范以及深入人们生活的价值理性等隐性规范,都为社会集体行动提供了强大的依据和动力。  相似文献   

14.
高伟  ;奥亚锋 《传承》2014,(5):88-89
当前青年学生在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信仰缺失、信仰迷失和信仰错失。加强青年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途径主要有:用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确立统领性的主体信仰,改革教育,强化对青年学生信仰的培养,消除其生存恐惧。  相似文献   

15.
<正>一日,有一学生郑重地问:"加入共产党,有什么好处?"我告诉他,"加入共产党是信仰问题,不是功利问题,信仰共产主义,你就加入共产党,不信仰共产主义,就不要加入共产党"。初看我们谈论的是入党动机问题,其实这是政治信仰问题,是信仰纯洁问题。  相似文献   

16.
芦曦 《重庆行政》2015,15(2):95-96
信仰作为人类历史上一种普遍存在的精神现象,是人的思想和行动的总开关,进而决定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它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也是一个政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支柱.当代青年要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化为坚定的理想信念,自觉践行,永久传承. 在理论武装中筑牢信仰之基.理论是行动的先导,加强理论学习,有助于当代青年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自觉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做艰苦奋斗、反腐倡廉的表率.加强理论学习,有助于提高当代青年的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在关键时刻区分大是大非问题,不迷失方向.能够通过理论学习武装头脑,形成对理想蓝图的向往、崇拜与追求,筑牢坚定信仰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7.
人生存发展的内在动力、人生意义的终极保证以及社会力量整合和凝聚的精神力量,在于坚定的信仰.一个社会的普遍信仰总是反映出社会的主导性价值观,信仰的危机,是社会核心价值观失落的表现.信仰建设,不能仅局限在思想道德领域;根本持久的措施,是要勇于面对现实,积极应对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8.
飞山公是湘黔界邻地区民间常见的一个地方神明.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叙述主体展现的飞山神明信仰显示出不同的发展轨迹,飞山公杨再思由杨姓祖先及地方社会代言人逐步演变为地方神明,并超越其他民间神,被以靖州为中心愈来愈广泛的地域内人们信奉和祭祀.这一变化是随着区域开发进程,由王朝力量主导及地方社会精英努力推动的、向某种可以称之为"正统"或"标准"不断加以创制和改造的结果.也可以说,通过探索这一民间信仰的形成与流播,可以了解和认识区域社会建构和文化的变迁.  相似文献   

19.
搞好对农村民间信仰活动的管理,关系到农村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做好这一工作,首先要客观地分析与认识民间信仰的特征,正确认识民间信仰的社会功能.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农村民间信仰的科学管理.  相似文献   

20.
檀庆瑞 《当代广西》2014,(15):48-49
正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却面临着日益严峻的资源瓶颈和环境污染。一些地区粗放的发展方式透支了环境红利,冲击着人们所能忍耐的生态底线,引发社会稳定问题。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资源环境问题的产生与环境信仰缺失不无关系。因此,深入挖掘和弘扬环境信仰,呼唤环境信仰的理性回归,重树环境信仰的价值,实现环境信仰的传承发展,对解决现阶段环境问题,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