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很多中国人是因为知道白求恩,才知道加拿大的,但加拿大人并没有我们那么熟悉这个“国际主义战士”。而近10年来,加拿大人和中国人似乎都开始重新认识诺尔曼·白求恩,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名字。  相似文献   

2.
正一对一比例捐赠加拿大人乐行善事,非常愿意向社会捐款。根据菲沙研究所的研究数据,大约有23%的加拿大人每年会进行慈善捐款。另据加拿大统计局的统计数字,加拿大人在2010年给慈善机构的捐款总额达到106亿加元(约合人民币536亿元),即平均每个加拿大人捐款446加元(约合人民币2256元)。加拿大联邦政府对红十字会的工作十分支持,最出名的是"MATCH",即"一对一比例捐赠"。重大灾情发生时,加拿大红十  相似文献   

3.
2006年是人们追求更好、更快、更远的一年,宇航员在太空挥杆打出一记最远高尔夫球,加拿大人把酒窖建到空中……这就是近日法新社盘点的2006年十大搞怪纪录。  相似文献   

4.
笔者去加拿大首都渥太华和其他一些城市旅游,深为加拿大人的环保意识所叹服。每天清晨或傍晚,在公园或马路上,不时可以看到一些加拿大人带着心爱的狗在溜达。笔者觉得有些诧异:狗的主人不论男女老少,为什么手里都捏着一个塑料袋?后来才明白,原来这塑料袋是准备随时捡狗粪用的,狗一屙屎,主人就用塑料袋包住手,将狗粪抓到袋子里。难怪,这里街头巷尾、公园草坪都难得见到狼藉的狗粪。当然,加拿大各地法律对污染环境的行为也有严厉的惩罚措施,如在蒙特利尔,狗主人倘若不及时清理狗粪,每次将被罚款135加元(1加元约等于5.6…  相似文献   

5.
杨梅菊  杨越 《廉政瞭望》2011,(14):48-50
七八十年前,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尚未成燎原之势,陕北的革命者加起来也许坐不满一个工人体育馆。但世事就是如此的神奇,这困难重重的革命之途,竟然引得一批追随者从五湖四海来到中国:波兰人爱泼斯坦,美国人马海德、寒春、阳早、李敦白,加拿大人白求恩,新西兰人路易·艾黎,德国人汉斯·米勒,英国人克鲁克夫妇……  相似文献   

6.
余柳平 《求实》2003,(Z1):283-285
加拿大与美国同处北美大陆,两国有许多共同乃至相似之处,如它们都曾是英国的殖民地。但是,两者之间有许多不同之处,特别表现在民族特色上,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与美国人的争勇、奋发向上相比,加拿大人则显得谦虚、遵守传统、权威。有位加拿大女运动员曾说过:“如果加拿大人在世界性比赛中获得第十名,他的同胞仍会向他祝贺,但相比之下,美国人则会对本国队员说:只有第一名才有用,第十名则运气不佳,下次要干得好些。 2.美国人很为自己是美国人而骄傲,他们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的人民而自豪;相反,加拿大人认为自己的国家是许多相互之间存在着鸿沟的地块的聚全体,有些人甚至不很看得起自己乃至自己的国家。例如:加拿大曾有一个广泛流传在草原地区的话剧名叫《如果你认为自己那么了不起,你又为什么在萨斯卡通》,这个剧名在某种意义上反映了某些加拿大人的心态。  相似文献   

7.
次贷危机似乎对近邻美国的加拿大影响不大,据加拿大房地产协会的报告显示,2010年1月,加拿大房屋平均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19.6%,而同期美国房价的上涨幅度则仅为2.6%。对此,美国《纽约时报》表示,加拿大人现在不是担心何时楼市才能摆脱危机迎来复苏,而是担心“房地产市场正在吹起新的泡沫”。  相似文献   

8.
学加拿大人为他人着想艾伦·罗(Aaron Low),加拿大领事馆卫生保健顾问:煤矿矿难、学校校舍倒塌,以及刚发生的校园踩踏等事件共同暴露了如今中国社会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  相似文献   

9.
加拿大:75%的人受益于污水处理系统服务在加拿大,高度发展的造纸、采矿等产业也曾造成水体污染,对饮用水质构成威胁。然而加拿大人经过几十年努力,让加拿大的淡水管  相似文献   

10.
生活在加拿大,会处处感受到加拿大人那种强烈的节能意识。一天,笔者应邀到朋友维恩家吃晚饭,一进门就有不同的感觉:门廊的灯没开,客厅的灯是进门时才打开的,书房没开灯,只有厨房是明亮的。  相似文献   

11.
最近,如果你搭乘加拿大航空公司航班,会发现登机不用手持登机牌,而是朝空乘人员亮一下你的手机就可以了。这就是"电子登机卡"——环保理念改变加拿大的新标志。作为靠近北极圈的居民,加拿大人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危机感尤其强烈。  相似文献   

12.
赵光 《党史文苑》2001,(6):37-39
孙中山自创建兴中会,就被清廷视为洪水猛兽,除明令通缉外,还指令各驻外使馆对他进行绑架和暗杀,一些政敌也企图派刺客将其置于死地。孙中山的一生曾多次历险,但每次都在保镖的护卫下化险为夷。其中有三位保镖最引人注目,他们是号称“革命女侠”的尹锐志、尹维峻姐妹,及英籍加拿大人“双枪将”马坤。这三人的经历,都充满了传奇色彩。尹氏姐妹哈同花园击灯救驾尹氏姐妹是光复会成员,秋瑾的战友。武昌起义爆发时,孙中山正在欧洲进行革命宣传和筹集捐款,听到起义爆发的消息后,立即兼程回国,于1911年12月25日到达上海。孙中…  相似文献   

13.
一听移居加拿大的同事说,加拿大人乘公交车都是从后面往前面坐,从里面往外面坐。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方便后来的乘客。近些年来,每个到过欧美发达国家的中国人,最感震撼的已不是西方的物质文明水平,而是人家的精神文明程度。例子可举许  相似文献   

14.
1939年11月,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诺尔曼·白求恩大夫,为了中国人民的革命,在河北唐县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今年正是这位国际友人牺牲60周年,人们不禁要问,白求恩,一个加拿大人,为什么耍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参加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呢?  相似文献   

15.
一、加拿大人视野申的中国近年来,由于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的迅猛发展,中国市场对西方有着越来越大的吸引力,关心中国的加拿大朋友越来越多。我女儿的邻居,是位电脑网络的工程技术人员。有次在电梯上相遇,他主动问我是否中国人?他说,他知道中国的一些著名人物如毛泽东、周恩来。他认为,周恩来同苏加诺、尼赫鲁一起提出的万隆和平共处的原则报了不起。他还说,当今世界美国是头,中国也是一个强国。我赶紧补充说,现在中国还比较穷。他又强调说,中国目前发展速度很快,到了世纪中国肯定会成为世界强国。当我表示欢迎他到中国去…  相似文献   

16.
1936年,一位名叫弗朗哥的西班牙将军在纳粹德国和法西斯意大利的支持下,对民主选举的左倾政府发起了军事叛变。当年7月,叛乱起于西属摩洛哥,随后扩及西班牙本土。但是,全国大部分地区的人民都起而反抗。结果,大约有4万名来自各国的志愿者,其中包括1600名加拿大人,一起涌向西班牙,为支持西班牙政府而战,一时间,马德里成了世界性的志愿者圣地。  相似文献   

17.
1979年是加拿大人诺尔曼·白求恩大夫(1890—1939)逝世40周年,北京人民出版社在那年特地出版了《纪念白求恩》大型纪念刊。这本书内容很丰富,收集选印了白求恩本人的一部分写作,和有关的图片,读了使人倍加钦佩白求恩援助中国人民抗日救国的热诚和他的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这本纪念册内载有一张贺龙和白求恩、布朗的  相似文献   

18.
1936年,一位名叫弗朗哥的西班牙将军在纳粹德国和法西斯意大利的支持下,对民主选举的左倾政府发起了军事叛变.当年7月,叛乱起于西属摩洛哥,随后扩及西班牙本土.但是,全国大部分地区的人民都起而反抗.结果,大约有4万名来自各国的志愿者,其中包括1600名加拿大人,一起涌向西班牙,为支持西班牙政府而战,一时间,马德里成了世界性的志愿者圣地.  相似文献   

19.
白求恩是怎样在中国抗日战场以身殉职的?1938年元旦刚过,白求恩率领一支由加拿大人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带着大量医疗器材,经香港来到武汉。在武汉,他拒绝了国民党高官要他"留汉任职"的"敦请",冒着日机轰炸的危险,到了延安,受到毛泽东的热情会见。他向毛泽东递交了珍藏的《党证》,介绍了他在西班牙救治伤员的经验,表明了他要到前线去的迫切愿望。  相似文献   

20.
1939年11月,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诺尔曼白求恩大夫,为了中国人民的革命,在河北唐县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今年正值这位国际友人牺牲60周年,人们不禁要问,白求恩,一个加拿大人,为什么要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参加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呢? 诺尔曼·白求恩,1890年3月3日诞生在加拿大安大略省雪文赫斯特镇的一个牧师家庭。祖父是一位著名的外科医生,受家庭熏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