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生态危机理论继承了资本主义危机理论,提出了生态生产力的理论,对当今社会消费主义和异化消费现象进行了反思和批判,倡导生态意识和生态文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生态危机理论为分析和解决当今人类的生态问题提供了富于建设性的思路和方法,对于我们深入理解生态危机、运用科学发展观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具有积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
简论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战略对策孙占奎,张淑兰一生态危机是全球性的问题,人口、粮食、能源、资源、环境等五大问题是当今人类面临的严峻挑战。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上述五大问题将日益尖锐,生态与经济的矛盾将迅速发展。究其根源,主要是:(一)庞大的人口对自...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人类创造了日益丰富的物质和精神文明。但由于人类在人地关系上缺乏自觉的环境意识,使全球的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资源日益匮乏。如何协调人与环境的关系,保持资源的永续利用,成为当今人类面临的严峻问题。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发表了"里约宣  相似文献   

4.
20世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生的232场局部战争和军事冲突,1/5是由海洋权益和领土争端引发的。在21世纪,生态和资源问题,将越来越成为斗争双方的目标和制约对方的手段。今全球生态危机加剧,人类面临的环境压力空前加大,资源的稀缺性以及生态的恶化程度日益严峻,已深刻影响到当今国际政治、经济、贸易、金融和科技等各个领域。人们对生态资源开始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国家对生态资源的控制和利用,正日益成为国家主权的另一个重要象征,而发达国家则将其视为争夺政治主导权和科技垄断权的一个重要战场。“生态”引发磨擦与冲突发达国家的…  相似文献   

5.
在风险社会中,生态风险日益威胁着人类生存的自然根基,人类"生活在文明的火山上"。虽然中西所处的生态治理语境不同,但面临的生态风险问题却是大同小异的。全面认识我国的主要生态风险,科学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治理的路径,这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有着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王璐 《学理论》2013,(24):383-384
宗教信仰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人类特有的。在人类迈入文明社会之前它就已经扎根于人类的精神世界之中。当今青年大学生作为一个求知欲强、重视精神生活的群体,更加容易受到宗教传播的影响。进入21世纪以后的我国大学校园,宗教信仰现象越来越呈现上升的趋势,大学生受到的宗教影响越来越强烈。选择了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研究为研究课题,试图探索针对这种宗教信仰现象,我国当代大学生信仰教育应该采取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外部性理论在环境保护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保护环境、重视生态日益成为人类亟待解决的课题。环境保护不应滞后于工业发展 ,而应与经济发展同步进行。而资源的共享性以及治污费用的昂贵使一些生产者与消费者无视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 ,人类生存的环境面临威胁。政府在外部性对环境造成的破坏的治理中应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观把实现“人类同自然界的和解以及人类本身的和解”确立为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处理人与自然、社会三者关系的最高价值目标 ,并为了这个目标提出了人类要摆正人在自然界中的位置 ;必须联结“人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的人道主义” ;必须尊重和掌握自然规律 ,深入地支配人们的生产行为以及预测可能引起的比较长远的社会影响 ;必须协调物的生产与人的生产的关系 ;必须认识到私有制是生态危机产生的社会根源 ,从而建立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制度。在全球性问题日益严峻的今天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观向人们提供了认识环境问题的基本途径 ,从而为当今人类走出生存困境、摆脱危机 ,指明了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日益增强,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也面临许多过去从来没有遇到过的生态、环境问题,其中突出的是:人类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向自然界无节制地索取,如果任凭社会按照目前的趋势发展下去,那么在不远的将来,社会经济增长就会达到极限。这促使我们去思考全球生态与人类友好交融、和谐发展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10.
游剑飞 《学理论》2012,(2):22-23
20世纪初美国的消费主义,作为一种价值观念和消费方式,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已经闯入了许多国家和地区人们的生活中。消费主义对我国乃至世界各国可持续发展及伦理价值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并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政治、文化、环境、生态方面的问题。对消费主义、自由的内涵进行分析,得出消费主义对人们自由的奴役。  相似文献   

11.
在全球化浪潮的强烈冲击下,西方消费主义在我国日益渗透.消费主义不仅颠覆了人们传统的消费观念.而且作为一种新兴的意识形态日益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提出了挑战.对此,必须加强消费主义境遇下主流意识形态控制的研究,努力探求实现主流意识形态控制的策略、方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生态文化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最新取向,教育作为社会大系统的子系统,必将致力于校园生态文化的构建。21世纪的大学校园应以教育生态学为理论基础,营造和谐的文化氛围、构建良好的学术生态,努力加大社会辐射力度。深入探讨高校生态文化内在的联系,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的一个紧迫的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13.
范瑞凰 《学理论》2010,(17):58-59
地球上的一切生态资源已经不再是纯自然的产品了,而是人类在其成立的应对与利用过程,逐渐地打上了不同民族下的文化烙印。也就是说,在当今人类利用生态资源时,文化在其中发挥着定格的作用,今天出现的各种生态问题,也许就是人类在利用资源时对文化定格的忽视,因此,我们认为要科学理解当今的生态危机或是从事生态建设,都需要在特定的文化框架下进行分析和采取有别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消费主义生活方式与青年精神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与人们的消费生活日新月异的变化相伴随的,是过度关心消费的观念的出现,且已不再仅仅决定着人们的消费行为而是以文化—意识形态的形式日益明显地对我国的社会、文化产生着影响。这种文化—意识形态我们称之为“消费主义”。 与最初的与享乐主义几乎同义的消费主义相比,现在它已日益极端化,尽管仍然缺乏系统的理论支撑,似乎仅是一般生活潮。然而,从其目前相当普遍的影响及其与大众的消费心  相似文献   

15.
在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的工业化,一方面使生产力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给人类带来了丰富的物质产品;另一方面由于违背自然规律,使人类面临严峻的环境污染和生态问题。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环境问题的日益突显已经严重制约着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同时人民群众的生态安全也受到了重大威胁。中国共产党以改革的勇气和魄力把环境保护摆在重要战略位置,逐步形成生态文明建设思想,从而引领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发展全局。  相似文献   

16.
生态文明建设面临来自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多个领域的困境,其中,经济性困境主要体现在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难、经济发展不充分和不平衡、反生态的消费主义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条件不完备等方面。摆脱生态文明建设的经济性困境,应该注重以绿色科技创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完善经济激励结构和政绩考核机制,实现消费的绿色化转型,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市场机制。  相似文献   

17.
消费主义身份建构的批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杨德霞 《理论导刊》2007,23(3):52-54
消费主义盛行的原因主要在于人们把消费当作自身身份建构的重要方式。在消费中,消费主义者寻求自身的自由、平等,并体味自身的价值所在。然而,这种身份构建方式是不合理的,它使人们成为物的奴隶,平等、自由也成为幻影。在当代,要清醒认识消费对于人类的意义所在,同时,要努力抵制消费主义。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8,(12)
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业已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也已经成为政府工作目标中的关键环节之一。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是民生所需,是提升人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感的重要影响因素,更对国家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影响。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生态思想对于当下我们反思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建立健全生态法律体系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引导价值。  相似文献   

19.
当下消费主义盛行已经成为中国的一个客观现实。此问题之所以出现,既有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西方文化渗透因素,更有国内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的共同作用。消费主义给我国的经济、政治、社会、生态等带来的各种消极后果发人深省,我们必须积极设法加以抵制。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在立法、教育、宣传、劳动政策、产业布局等领域进行调整,是应对消费主义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0.
单中元 《学理论》2012,(16):108-109
大学生谈恋爱已经成为当今大学校园里非常普遍的一种现象,甚至已经发展成为了一种潮流。手拉着手、肩并着肩、你侬我侬的大学生情侣构成了大学校园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但是,由于受多种不良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在谈恋爱过程中还明显存在着一些不良倾向,如不及时加以纠正和引导,势必会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产生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