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跨界民族问题对我国安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闫文虎 《理论导刊》2001,(11):51-52
跨界民族也叫跨界人民,是由于民族迁移、战争、外族入侵、民族分割等原因造成的同一民族跨境而居的民族现状。随着世界多极化进程的加快,民族问题特别是跨界民族问题对国家安全的影响越来越大。正如江泽民同志所指出的那样:“纵观全球一些热点地区发生的冲突和战争,大都与民族问题处理不当或外国势力插手民族纠纷有关。”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也是一个跨界民族问题相对突出的国家,研究跨界民族问题对我国安全的影响,对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边疆稳定及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我国跨界民族的特点及目前存在…  相似文献   

2.
美国边疆治理的政策体系及其借鉴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边疆治理是国家对边疆问题的解决,在世界边疆发展史上,美国对西部边疆的开发与治理是在民族国家内部进行的首次大规模、综合性的边疆治理实践。美国的边疆开发与治理不仅对美国自身的发展和强大,而且对整个世界政治、经济、外交格局的形成,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分析美国边疆治理的政策体系,反思其成功之处和存在的问题,对于我国当代的边疆治理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王菲 《理论导刊》2012,(7):34-37
新疆跨界民族问题与国家安全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民族意识膨胀、回归运动、民族分裂主义、跨国犯罪仅仅是新疆跨界民族问题的特殊表现形式,其实质是跨界民族的国家认同危机。新疆跨界民族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既共生互融又冲突对立,从我国地缘安全的视角看,国家认同高于民族认同。在国家认同的建构中要充分尊重与发展新疆少数民族也包括跨界民族的民族认同,实现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的整合与互融,从而形成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国家认同。  相似文献   

4.
实施什么样的语言政策,关系到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政治整合与边疆安全治理效果。文章基于历史政治学的分析范式,考察新中国成立后X地区双语教育政策的变迁历程。语言政策在边疆安全治理实践中的作用机理,表现为语言同质化程度与边疆安全指数呈“U”型的关系变化特征。X地区双语教育政策的变迁大体经历了“生成—转型—巩固”的过程。在生成阶段(1949-1978),“以民语教学为主,加授汉语”的传统模式并没有对边疆安全造成明显的负面影响;而在转型阶段(1979-2000),随着系统环境的开放,边疆安全治理的困境也逐步显现,倒逼中央政府提高国家通用语言在双语教育中的权重;到了巩固阶段(2001-2019),随着双语教育政策设计的规范化程度不断提高,边疆安全困境有所缓解。作为该政策的直接作用对象,民族边疆地区的居民对该政策的调整会做出相应的能动反应。最后,文章对以国家建构为核心旨趣的历史政治学范式在民族政治与边疆治理议题研究中的适用前景作了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4,(25)
培育少数民族的民族精神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刻不容缓,民族精神能够促使中国稳定发展,维护中华民族利益的整体性。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通过对培育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少数民族民族精神现状问题的新情况的探讨,提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背景下促进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民族精神培养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制度安全,是西部边疆政治安全的根本性问题之一,事关西部边疆地区的长治久安。消除多元政治威胁和维护边疆稳定,就急需对西部边疆政治制度安全进行研究。西部边疆政治制度安全的概念界定、研究对象、研究范围和研究内涵的探讨,明确了研究的理论框架、研究边界和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的分层梳理,有助于研究聚焦问题、有序展开和深入推进;研究实践意义、学术意义和学科整合意义的揭示,将激起各方人士的研究兴趣,掀起一轮关于西部边疆政治制度安全研究的高潮。  相似文献   

7.
我国西北边疆地区与6个国家相邻,存在着多个跨界民族,这些跨界民族的状况各不相同,民族关系也相对复杂。近年来,影响新疆社会稳定的国际、国内因素大多与跨界民族的复杂性相关联,跨界民族已经成为影响新疆地区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分析研究西北跨界民族对新疆社会稳定的影响,对于新时期新疆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以及新疆乃至全国的长治久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6,(10)
传统跨界民族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兴起以来逐渐形成了多学科、多角度的研究领域与分析框架,但是缺少国际关系理论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相结合的研究路径。采用国际关系理论研究中的马克思主义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将跨界民族问题产生的动力机制综合到物质、观念与制度的分析框架中,并将问题产生机制纳入国际关系中的社会、国家与国际体系层次中,丰富跨界民族研究内容,并建立马克思主义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跨界民族问题的分析框架与问题领域。  相似文献   

9.
自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诞生以来的社会历史表明,凡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民族问题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就能处理好民族关系,解决好民族问题,实现祖国统一、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和睦,否则就会影响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并最终损害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1]。马克思主义的民族性品质在中国的发展融合了本民族的特色,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族理论,为推进马克思主义民族化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5,(14)
解决好就业问题一直是各级政府的重要任务,而民族地区由于数个民族杂居,民族特色鲜明,民族关系复杂,解决好民族地区的就业问题需要有更强的针对性。大理白族自治州为例,探析民族地区就业问题的特殊性,对解决好民族地区就业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利于民族地区的民族团结;有利于区域平衡发展;有利于边疆稳定。  相似文献   

11.
于洪 《学理论》2010,(11):132-134
中国是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宗教成为维系民族共同心理的纽带,是民族文化和民族特性的重要内容。如何处理边疆的民族宗教问题,关系到国家的统一,领土的完整,社会的稳定,是治国政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探讨了乾隆时期雍和宫在"兴黄教以安众蒙古"的政策中所发挥的作用,即维护了国家的统一,祖国领土完整,民族团结,又成为民族文化交流的中心。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边疆民族地区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速,民族问题与区域性问题作为边疆治理中的主要内容,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和形式。当前,只有认清边疆治理中民族问题和区域性问题的现状、区别与联系,及时更新传统的边疆治理思维,对民族问题和区域性问题加以调适和整合,才能更好地适应边疆治理的"新常态",推进边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而达到边疆善治。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发展把边疆问题前所未有地凸显出来的事实,促成了我国社会科学的多个学科对边疆研究的介入。然而,各个学科对边疆的研究都有自己特定的视角,于是便带来了一个始料不及的后果,那就是不同的学者对我国边疆的看法并不一致,甚至在同一场合讨论我国边疆问题的学者各自所说的边疆都不同一,出现了严重的认知冲突。我国的边疆研究要实现对国家需要的有效回应并健康发展,首先就必须在我国边疆的认识问题上形成基本的共识。这就把"如何认识我国边疆"这样一个基础性的问题推到了边疆研究者的面前。总结世界各国的边疆研究,以及我国边疆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只有把边疆置于国家疆域的基础上,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边疆,对我国边疆的各种形态和相互关系进行整体审视,并结合边疆治理来看待边疆,才能对我国的边疆形成客观、准确、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哈萨克斯坦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国家。作为原苏联的加盟共和国,其独立前的民族政策属于原苏联民族政策的一部分。而原苏联民族政策的焦点主要是民族自决、国家结构形式与俄罗斯化问题。哈萨克斯坦独立后,吸取原苏联民族政策的一些经验教训,同时为了维护国家统一与社会稳定,积极推行强化哈萨克族主体性的政策,倡导文化多元化、努力淡化民族意识。哈萨克斯坦的民族政策总体来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较好地维护了哈萨克斯坦稳定、和谐与发展。其民族政策中的强化哈萨克语政策、强化主体民族历史传统的政策、国家统一前提下的民族文化自治政策、强化公民意识的政策、塑造统一哈萨克斯坦文化的政策等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15.
民族问题理论在我国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新中国建立以后才在高等院校开设。它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又有自己的研究对象、科学体系和研究方法。关于研究对象,迄今尚无定论。大体可以说,诸如民族的形成及其发展规律;民族问题的产生及其发展与历史趋向;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民族纲领和民族政策,就是这门学科的主要研究内容。关于研究方法,和其他社会科学部门既有相同点,也有特殊要求,例如需要密切结合民  相似文献   

16.
我国边疆概念的历史演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我国的边疆概念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蕴涵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并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在秦汉的时候,随着王朝国家的建立和巩固,边疆的概念逐步形成.到18世纪中叶,我国开始有了确定的边界,边疆的概念也随之获得了新的内涵.在民族国家构建的过程中,依照国家的边界来界定边疆的概念逐步确立.新中国以来,边疆的概念又添加了新的内容,但边疆的范围却随着现代化的推进而呈逐渐缩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为了巩固对西北地区的皇权统治,北宋政府采取了许多经略措施来维护西北的边疆安全.其中北宋后期王韶等人的经济开发成效显著.他们实行屯田、营田等土地开发方式,在西北地区引入内地先进的水利技术和稻田耕作技术,提高了农作物产量.他们设置市易司,发展经济贸易,运用经济力量维护了西北边疆地区的安全与稳定.他们的经济开发活动,促进了西北地区的族际融合和社会发展,增强了西北民族对北宋王朝的向心力和认同感,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北宋王朝是一个经济力量向民族关系和民族政策等方面渗透的朝代.  相似文献   

18.
晚清以降的中国边疆研究历经了从传统的华夷观、天下观到近代民族国家边疆观的视野转换。从清末、民国一直到本世纪初,几代中国学者围绕中国边疆史地、边疆治理展开深入细致的研讨,产出了一大批高质量的学术成果,为中国边疆史地研究和边疆学的建构做出重要贡献。然而,由于历史和现实中的诸多原因,导致中国边疆研究从传统到现代的视野转换并不彻底,尚未摆脱在中国历史上延续数千年的中心—边缘视角,也就难以与国际学术界形成严肃的对话和交流。过去三十年来国际学术界兴起的跨国史、全球史研究的理论、方法和视野,应该可以成为中国边疆史和边疆学研究的有益补充,而近年来一批优秀成果的出版,标志着中国边疆研究正在向跨国视野和全球眼光转换。  相似文献   

19.
自古边疆稳则国安,边疆乱则国难安。新疆局势事关全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事关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国家安全,事关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因此,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是新疆工作的总目标。研究新疆的法律文化,是从战略全局的高度,谋长远之策、行固本之举、建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的重要举措,不仅有助于增强各民族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交流,推动多民族同一法律价值体系的认同,而且能逐步建立各民族共同遵守的规则和共同的法律理念,最终促成有民族特色的法律思想体系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是一段风起云涌的历史时期,民族主义的欲火烧遍世界各地,一批新生的民族国家在燃烧中奋而崛起,当代中国就是其中的典型之一。而民族国家仅是一种国家形态,在其构建起来之后,国内仍然会存有多元的民族构成,同时,由于国家形式的确立,国家的边疆也就随之而形成。缘此,为实现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与稳定,着眼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