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关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企业股份制改革问题,近十年来经历了风风雨雨。最主要的焦点集中在股份制是姓“社”还是姓“资”这个抽象观念上。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发表以后,进一步加快改革开放成为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识,股份制改革也摆脱了姓“资”还是姓“社”的抽象争论。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股份制有利于促进政企分开、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和积聚社会资  相似文献   

2.
正20年前小平南巡讲话的关键是一个字:"破",就是破掉了当时阻碍改革开放,阻碍市场经济建立的"左"的思潮。小平同志深知"左"的思潮的影响虽然经不起实践检验,但是在理论上(逻辑上)有强大的影响力,因此,他以消极的"不争论",和积极的"试(实验)",来破解"左"倾思潮对改革开放的干扰和阻碍。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同志针对前一段时期里,有的地区、有的部门在改革开放上胆子不大,迈不开步子,不敢闯等现象,尖锐地指出:“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小平同志的讲话,切中要害,抓住了问题的实质。为什么胆子不大,迈不开步子?首先是长期以来,由于人们对于在改革开放中所引进的一些东西,什么是社会主义的,什么是资本主义的,以及它们之间的标准缺乏明确的认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同志说: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同时指出,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对人们的思想是一个大解放。这一段话告诉我们,只要符合这三条标准,就不要在姓“社”姓“资”的问题争论不休,贻误时机,而要大胆的闯;不要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中,正确认识和把握判断改革姓社姓资的标准,我们应当用邓小平提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全主义的理论与路线来统一思想。依据邓小平和党中央的指示精神,应该明确肯定判断改革姓社姓资的标准,最主要的就是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只有正确理解这个标准,才能消除担心搞资本主义的忧虑,才能解放思想,使改革的胆子再大一点,步子迈得再快一些,才能使我国的经济建设跨上一个新台阶。首先,在改革中判断姓社姓资的标准,并不是平列的,其中最根本的就是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发展社会生产力是衡量和检验一切工  相似文献   

6.
今年一月,中央党校《党校科研信息》刊登了晓亮的综述《当前经济学研究中争论的若干重大问题》,就改革开放中要不要对什么问题都问"姓社姓资"的争论介绍了一些情况,现摘要如下.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特别是邓小平南巡讲话和党的十四大以后。改革开放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引起海外舆论的普遍重视。现将近期海外舆论关于中国加快改革开放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一、中国改革开放成就巨大 凡是不带偏见的海外舆论都一致认为,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给中国带来了惊人的变化。韩国《中央日报》载文说:“邓倡导的改革开放政策,不仅震撼中国,也震撼了周边国家。不仅中国人,连外国人也说:最近几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日本  相似文献   

8.
小平同志南巡讲话迄今已经20年了。20年后,中国的改革开放又到了关键时刻。2011年底,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召开,首次将文化作为中央全会的议题,体现出了对文化事业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
汤礼春 《侨园》2012,(8):56
《百家姓》上没有“让”姓记载,但在中国的土地上,又确有为数不多的“让”姓存在.这“让”姓何以源来,几百年来在中国民间一直是个谜.笔者最近在湖北老河口市妇幼保健院让庆秋医生家中,终于得以解开这个谜.年近古稀的让庆秋医生告诉我:“让”姓系明惠帝建文皇帝之后.  相似文献   

10.
正《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校工作的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党校工作是促进党校事业健康发展的紧迫课题。"完成这一课题需要我们紧紧围绕怎样建设党校展开,探索打造"党校姓党"灵魂下的党校文化则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校工作的重要一环,首先在于全面正确理解"党校姓党"的内涵;其次在于充分论证"‘党校姓党'是党校文化之魂"这一论断;最后在于全面建设"党校姓党"灵  相似文献   

11.
在纪念邓小平南方谈话十周年之际,回顾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有利于”到江泽民总书记对“三个代表”的深刻阐述,我们会看到其中的一脉相承和创新发展。 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针对当时改革开放中存在的凡事都要问一问姓“资”还是姓“社”的“左”倾思潮,针对人们因思想受到束缚而迈不开改革步子的状况,明确提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的"不争论"是在推进我国现代化过程中提出的。其理论内涵是:为实现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在特定时间范围内,针对传统习惯势力和小生产势力影响很大的现实,积极稳妥地实践,开创出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不争论"的提出,充实了邓小平的重要思想,在一定意义上排除了"左"倾思想的干扰,有效应对了传统势力和小生产势力,推动了我国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3.
正进入新世纪以来,许多国外学者加入研究邓小平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列,把邓小平研究再度推向高潮。围绕"中国模式"、"中国道路",国外学者高度评价邓小平的历史贡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超越资本主义视界的前景"中国模式、中国道路到底姓"社"还是姓"资"?绝大多数国外学者充分肯定中国模式、中国道路的社  相似文献   

14.
作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为我们"全景勾画"了一幅"中国和平发展路线图"。在"路线图"的指引下,中国走出了一条极不平凡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5.
这个观点似乎很彻底,其实同样有失偏颇.曾经有位干部在谈学习体会时,就是据此得出结论说:原有经济体制不符合三个"有利于",所以它实际姓"资";市场经济体制符合三个"有利于",所以它确实姓"社".对类似的推导和结论,我们不能充耳不闻,而应当及时加以纠正. 党的十三大报告深刻指出:"一切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东西,都是符合人民根本利益的,因而是社会主义所要求的,或者是社会主义所允许的."这一论述无疑是正确的.但要注意的是,社会主义"所要求"和  相似文献   

16.
“不搞争论”是促进经济发展的策略手段邹华玉“不搞争论”是邓小平同志在视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时,针对当时经济发展的客观形势以及人们对于改革开放的心态提出来的。邓小平同志的这一主张,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重大突破,对促进改革开放和经济发...  相似文献   

17.
正全国党校工作会议12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系统阐述了"党校姓党"的问题,强调:1、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党校姓党,就是要坚持一切教学活动、一切科研活动、一切办学活动都坚持党性原则、遵循党的政治路线,坚持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以党的使命为  相似文献   

18.
国企改革:克服姓“公”姓“私”的疑虑○林康一、国有企业现状及其改革的势在必行目前,国有企业出现了很不景气的局面。究其原因,错综复杂。如设备老化、历史包袱沉重、富余人员多、竞争对手蜂起、适应市场经济能力差、对新的改革准备不足等。而这些还只是客观原因,主...  相似文献   

19.
宋天和  张军 《理论探讨》2004,2(6):25-27
邓小平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针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和争论的弊端,提出了"不争论"思想.邓小平"不争论"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灵活运用.深入理解邓小平"不争论"思想的本质与内涵,有利于我们正确把握争论与不争论的界限,抓住时机、集中精力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追溯改革开放的历史,常常能够碰到"八老治国"这样的说法(也有的说是中共"八老"、"八老议政"等)。说的是,从20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初,以邓小平为首的八位元老政治家在新老交替、政体转型期间在政治上拥有实际决策权力。"八老"是谁?比较可信的版本是:邓小平、陈云、李先念、杨尚昆、邓颖超、彭真、薄一波、王震。邓小平:对中国的责任,我已经交卷了1993年初,邓小平告诉中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