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方社会主义学说在中国的传播已经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重视。但是如何看待西方社会主义学说与中国传统思想的关系,还是一个有待深入探讨的问题。西方社会主义学说作为一种外来思想传到中国以后,必然要和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思想文化联系起来。中国社会的土壤在无形之中使它产生种种变化。这种变化对于西方社会主义学说来说,可以称为变异,因为它已不同于原来的面貌了。但是,对于  相似文献   

2.
一、文化全球化背景下价值观念的冲突和融合1、思想基础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之上的西方价值观念的思想基础和立足点是个人本位主义,国家和社会的使命就是要保护个人的权利。在所有的权利中,自由、平等是最基本的权利,因而它既是个人主义的核心内容,也是西方社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受到来自两个方面的冲击:一个是新形势的冲击。无数闻所未闻的新事物迫使它难以再用习惯的传统价值框架去评价和作出选择,而必须在反思与探索中跟上时代的步伐;一个是西方社会思潮的冲击。大量光怪陆离的西方思潮对社会和青年产生的广泛影响,也迫使它不能再囿于一元的封闭思维模式,而不得不调整视角和参照系,以一种新的眼光重新看待世界和自己。如何进一步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已成为十分紧迫与重要的课题。本文主要是从对外开放的角度对改进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所作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王凯 《学理论》2012,(1):31-32
绿色政治在西方兴起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是一种将主要目标放在生态及环境意义上的政治思想。在中国,这一思想的发展相对西方国家甚至世界进程来说具有滞后性,但由于客观环境危机的不断加深和民众生存意识的不断增强,发展绿色政治有其必然性和可行性,通过一定的有效途径去实现它必将产生巨大的政治意义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5.
韩来敬 《学理论》2010,(8):71-72
在人学发展的历史天空下,东西方都为人类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东方人本思想以儒家人本思想为代表,它确立了东方文化的历史基调,形成了以集体为本位的东方文化传统;西方人本主义与之相反,则形成了以个人为本位的西方文化基因。在市场经济带来的社会结构的历史流变和社会文化价值日趋多元的情况下,挖掘东西方人本文化中有益的部分,对于和谐文化的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自由主义思潮逐渐在中国社会蔓延,它的一个重要源头是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在西方社会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它的思想内容和政治含义不断演变,但对个人权利的突出追求万变不离其宗。  相似文献   

7.
19世纪是社会进步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高潮期.社会进步进化论与生物进化论交相呼应,斯宾塞与多位西方学者的社会进步观点早于达尔文<物种起源>的生物进化论,生物进化论的出现促进了社会进化论的发展.一是从西方多位学者的进步观来认识当时西方的进步思想;二是当时中国学者严复翻译的<进化论与伦理学>带给中国思想界不小的影响,从这个侧面来反映当时西方社会的进步思想.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5,(9)
西方传统社会思想认为,"社会"一词的使用常是概括性、含蓄的;那么,在西方历史中"社会"的观念意味着如何理解历史中"社会"概念及其继承。在西方社会思想史的基础上对西方"社会"的概念和使用做出回溯性观察,通过对核心哲学思想家的论述从中分析"社会"观念变化的脉络。  相似文献   

9.
市民社会理论因其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多年来引起众多中西方学者对它研究和关注。以往的研究着重揭示市民社会的理论意义及其在西方社会引发的价值,而对中西之间的社会差异性和基础关注不够,缺少对马克思的市民社会批判理论的探讨,使人们对它如雾里看花,难窥其奥。本文通过对市民社会思想的实质及演化路径的分析,剖析了马克思的市民社会批判理论,阐述了中国市民社会的建构思路,给出了自己独特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中国大地上所掀起的改革开放大潮,将中国推向了世界,也将世界引入了中国.中国向世界敞开它的胸怀,接纳世界一切先进的文明的东西.在引进西方物质文明的同时,西方的思想文化也纷至沓来.西方思想文化的翻译出版呈几何级数量增长,萨特、弗洛伊德的学说在青年学生中风行一时,西方的电影特别是录像制品几乎占据了中国的电影、录像市场. 面对社会的五光十色,在首肯物质文明建设的对外开放给中国带来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人们对于精神文明建设的对外  相似文献   

11.
学界有一种看法,认为法家的法治思想类似于西方的形式法治思想,可以称之为一种"最低限度的法治",希望能从中探寻法家法治思想的现代价值,使之实现现代性的转化。然而,将法家的法治思想类比于西方的形式主义法治,不仅是对西方形式主义法治观念的误读,而且忽视了法家法治思想中导致极权的思想因子。法家思想遏制社会自治的发展,忽视家族伦常对于社会治理的意义,其中的法治主张并非没有价值因素,但隐藏在其形式主义法治主张背后的是国家至上、君权至上的价值预设。因此,忽视社会自治与道德价值的法家式法治并不是能带来良善的社会治理方式。当下的法治中国建设需要从古代法家的法治思想中吸取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重视对社会自治力的培育,尊重市场和社会的自我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7,(2)
西方社会思潮并非都是洪水猛兽,其理论体系中也有一些具有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的内容和观点。大学生中出现的不当思想行为倾向并非都与西方社会思潮有关联,不能一概扣上西方社会思潮的大帽子。西方社会思潮对青年学生影响的程度及倾向主要取决于大学教师和学界精英。抵御西方社会思潮对青年学生的不良影响与冲击,根本的是要完善主流理论和核心价值体系,能够切中大学生和社会民众的现实关切,解决人们思想行为中的困惑与难题。  相似文献   

13.
通常人们会说:艺术无国界,但是在不同的审美差异下,艺术还是有它自己独特的风味,一千个人的眼中就有一千种对艺术的解说和理解.由于中西方各有其不同的社会土壤和文化环境,西方审美形态习惯于分析,中国则习惯于综合.通过对中西方社会背景差异和中西方文化的特点的探究,以及从中外艺术歌曲的美学表现上,可以看出中国与西方两种不同思想文化体系下的美在音乐中的体现是有所不同的.  相似文献   

14.
刘青 《学理论》2011,(34):276-277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为导向的社会实践活动,它一般被看做是我国特有的意识形态教育。美国作为西方国家的典型代表与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国虽然在阶级性、社会意识形态上呈现着异质,但在不同术语下(如品格教育、公民教育、政治社会化等)进行了众多的具有实效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从中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历史发展过程出发,通过中美比较而深化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认识,以比较他人的形式而更清晰地认识自我,反思后得出启示。  相似文献   

15.
任师凯 《学理论》2015,(1):41-42
密尔,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哲学家、自由主义法学家,《代议制政府》作为其最为出名的著作之一,全面地讲述了它的代议制思想,是民主政治的一大进步,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代议制只是作为比较合理的国家政治制度,并不是完美的,其自身有着难以避免的缺陷。代议思想作为西方政治发展的重要思想,不仅推动了西方政治民主化的发展,对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也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邓哲 《学理论》2012,(35):37-38
《论自由》是19世纪著名的哲学家、逻辑学家约翰·斯图亚特.密尔的代表作。该书关于思想自由和讨论自由的观点,被称为西方言论自由思想的"圣经"。思想自由和言论自由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它有利于增加知识和获得真理;有利于营造民主的社会氛围,避免社会矛盾的堆积,从而维护社会的稳定;它能够促进个人更好地发展与进步。当然,密尔虽然提倡自由,但也并不主张无节制的言论自由。我们在行使自己的言论自由的时候,也要注意前提是不可对他人和社会造成伤害。  相似文献   

17.
张惟英 《团结》2002,(1):45-48
社会民主主义与新自由主义并称为当代西方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两大政治思潮。社会民主主义是当代西欧发达国家的社会民主党、社会党和工党奉行的思想理论体系的总称。它代表资本主义世界的中左翼社会运动、意识形态和政党  相似文献   

18.
近代中国社会主义思想是外来先进文化与中国国情结合的产物。先是从自我中心的文化幻觉走向自我反思的文化自觉;再从对西方现代化的文化幻觉走向超越西方现代性的文化自觉,进而在积极探寻中国社会出路的过程中走上了一条从"破旧立新"到"返本开新"之路,它既丰富了社会主义的内涵,也开创了"社会主义中国化"的先河。  相似文献   

19.
从西方政治民主思想史的角度来看,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古希腊先哲就对早期民主的不足进行了深刻反思,确立了西方经济民主最早的思想传统。近现代经济民主思想是在自由和平等基础上的"经济平等"吁求,是针对当时政治民主的缺陷而产生的一种民主思想,主张保护公民平等的经济权利,实现经济福利的民主分配。当代西方经济民主思想有着鲜明的当代问题意识,它是弥补代议制民主特别是精英民主、多元民主理论和实践缺陷的产物,更是应对当今西方经济社会发展不平等现实的反映,主张公民权与社会公益相结合,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反思其发展过程,不难发现,西方经济民主思想的产生和发展是对政治民主理论与实践反思批判的逻辑结果,其发展演变的核心主题是处理好经济与政治、国家与社会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研究马克思的中国观应兼具两个相关的视角:既要考察其中国观与唯物史观、世界历史理论、东方社会理论之间的层次关系,更要梳理它在西方思想家的中国观这一发展链条中的环节关系。但学界通常是重视前者而忽视后者。其实,马克思的中国观与西方思想家的"中华文明停滞"论和"冲击—反应"论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源流关系,揭示这种关系对我们正视中国国情及其近代困境,全面理解中国社会革命的性质与道路均有深远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