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向首都文物事业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搞好文物事业的改革,及时对未来做出新的预测和布置,这是实践给我们提出的一个重要课题。而在文物保护工作的诸多热点难点问题中,“点”(文物古迹)与“面”(历史地段)、“保”(科学保护)与“用”(合理利用)、“管”(文物市场管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拥有极为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好祖国珍贵文物,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当前,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物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较为突出的是:造成文物损失的法人违法案件有所增加;盗掘古墓葬、盗窃馆藏文物、走私文物等犯罪活动和文物非法交易活动屡禁不止;一些地方文物保护工作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支持,影响了文物事业的正常发展。因此,必须以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继续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方针,贯彻“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  相似文献   

3.
潘汁 《当代广西》2023,(4):24-25
<正>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让文物活起来”“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总书记多次就文物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对提升文物保护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新时代文物事业发展领航指路。  相似文献   

4.
陈星 《人民政坛》2007,(7):46-48
抢救和保护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被认为是“守望精神家园”的民族复兴工程。《文物保护法》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重视文物保护,正确处理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与文物保护的关系,确保文物安全。基本建设、旅游发展必须遵守文物保护工作的方针,其活动不得对文物造成损害。”  相似文献   

5.
文物资源是人文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丰富,种类繁多。围绕着文物展开的旅游活动己成为当今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旅游活动与文物保护之间种种的对立与统一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如何认识旅游活动对文物保护的影响,如何引导旅游活动在文物保护方面发挥它的有利作用,成为当前发展文物旅游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课题。本文从山东文物旅游发展的现状入手,提出了山东省文物旅游发展战略,主要从产品开发、形象塑造、管理体制、营销对策、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6.
拾峰 《群众》2023,(4):8-9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作出战略部署,强调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文物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珍贵财富,也是高品质的旅游资源。江苏锚定文化强国先行区和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建设目标,推动文物保护利用融入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不断活化文物资源,赋能旅游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相似文献   

7.
《黄埔》2010,(5):10-10
由中华海峡两岸文化观光产业发展协会与漳州文管办联合编辑出版的《海峡两岸情·漳台寻根文物分布图》,历时11个月制作,7月面向台湾各大旅行社、观光协会发行。第一次由海峡两岸业界合编的这张专门服务台胞回乡寻根谒祖的“文物地图”,赴台发行2万余份,深受台胞喜欢。  相似文献   

8.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提高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水平,根据《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国务院决定从2007年开始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普查的目的和意义文物是国家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文物普查是国情国力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国家历史文化遗产安全的重要措施,是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基础工作。开展文物普查是为了全面掌握不可移动文物的数量、分布、特征、保存现状、环境状况等基本情况,为准确判断文物保…  相似文献   

9.
一、突出特色,准确定位 旅游是一个地方凭借其独特的文化历史背景和自然人文景观吸引游客的文化经济活动。旅游的灵魂是特色,只有抓住特色,才能树立旅游地的品牌形象。 我省文物多、寺庙多,主要是“古文化”人文景观,但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衔接不够,互补性差,参观者不多,参与者更少,难以满足人们“休闲旅游”和“注重参与”的需求。我们认为,我省旅游产业定位,应以“大河文化形成和发展”为主线,体现“三个突出”:第一,突出“根”文化、古文化特色,并以此为载体,对传统文化资源进行系统开发,形成“古文化观赏带”,以满足游…  相似文献   

10.
崔璨 《理论月刊》2012,(8):107-111
文物赠与是文物流通的一种重要方式。1982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制定之初,文物赠与制度即被规定在法律当中,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历次修订,广义上的文物赠与逐渐获得法律认可并渐趋完善。作为文物保护立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文物赠与制度虽然对文物的依法流转和文物保护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不可否认,现行立法对文物赠与的规定相对比较抽象,文物赠与制度仍然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文物赠与制度的发展演进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制定修改相伴生,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为视角,通过对文物赠与立法的发展演变进行考察,不仅能够一窥文物赠与制度的立法特点,而且可以总结该制度存在的问题,并为其进一步改进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郑岚 《台声》2008,(12):42-42
由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和台湾文史工作室联合主办的“纪念台湾光复63周年图片文物特展”10月25日在中国闽台缘博物馆隆重开幕,100余幅老照片及还有100多件来自台湾反映两岸自古交往的“契约”文书、民俗文物,充分展示了台湾开发、发展、变迁以及两岸同胞自古一家亲的历史记忆。  相似文献   

12.
于浩 《中国人大》2012,(14):21-22
文物是什么?小时候,文物是妈妈口里的“仙女飞天”,是“少林,少林”歌声中令人向往的寺庙。长大后,我们才知道文物是祖祖辈辈的记忆,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根。可是未来,当我们告诉自己的孩子时,文物会不会成为能看不能摸的故事呢?  相似文献   

13.
浓墨挥洒的行书字头寓意着传承千年的中华书法艺术,红木博古架上琳琅满目的瓷器精品组合成的金字。再加上一面去伪存真的放大镜,共同构成了《民主与法制》第五期聚焦的关键字“鉴”。“乱世买黄金,盛世藏古董”。随着我国的经济建设日益发展。民间文物收藏活动日渐繁荣起来。收藏大军已达七八千万人,并在以每年10%至20%的速度增长。但文物市场,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大量的民间文物鉴定机构、文物鉴定师和文物鉴定活动,既没有法律规范。也缺乏行政监管,由此产生的经济纠纷日渐增多。坑蒙拐骗的事件也层出不穷……文物的艺术特性决定了鉴定工作难以用科学的指标来精准衡量,文物鉴定活动有其难以立法规范的特殊性。但决不应该成为“法外之地”。如何立法规范、加强监管,保护广大收藏爱好者的利益,是我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提高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水平,根据《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国务院决定从2007年开始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普查的目的和意义文物是国家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文物普查是国情国力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国家历史文化遗产安全的重要措施,是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基础工作。开展文物普查是为了全面掌握不可移动文物的数量、分布、特征、保存现状、环境状况等基本情况,为准确判断文物保…  相似文献   

15.
孙婷 《重庆行政》2020,(1):98-101
习近平总书记历来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身体力行推动保护和抢救文物工作,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多次就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做出重要指示,对提升文物保护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重大命题;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相似文献   

16.
在今天,举行国际国内文物拍卖会已经司空见惯,文物拍卖公司相继成立,拍卖成交额与日俱增,文物拍卖已成为促进民间收藏、活跃文物流通的一条重要渠道。但是,五年前,文物拍卖,特别是文物国际拍卖,仍是一个禁区,打开这个禁区,取得社会各界对文物拍卖的共识,曾经历了一场不大不小的风波。那是在1992年——“中国黄金旅游年”,市外经部门为配合旅游年活动,筹划举办一次国际拍卖会,他们建议这次拍卖增加文物拍卖的内容,以吸引国外游客和海外人士来华旅游。市文物局经过研究,认为这是一个难题,但又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权衡利弊,值得一试。文物商业多年来一直由文物部门统一经营,文物外销执行“少出高汇,细水长流”的方针,文物商品的价  相似文献   

17.
豫园灯会——给人们带来欢乐 豫园灯会作为豫园商城每年最重要的商旅文节庆活动,以元宵节为载体,整合豫园地区“三民”文化,即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资源,成为一个展现上海灯彩和本土风情的万花筒,一个见证上海历史文化发展演变的活文物。  相似文献   

18.
国发〔2007〕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提高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水平,根据《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国务院决定从2007年开始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普查的目的和意义文物是国家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文物普查是国情国力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国家历史文化遗产安全的重要措施,是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基础工作。开展文物普查是为了全面掌握不可移动文物的数量、分布、特征、保存现状、环境状况等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19.
科学发展观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人为本”就是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的根本利益,把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就是要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生活“全面发展”,丰富和发展生活内涵,提高生活质量,提升社会文明;就是要克服社会关系的“狭隘性”,革除社会关系的“对抗性”,促进人与人、人与自然等社会关系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  相似文献   

20.
1997年岁末,应台湾“财团法人逸仙文教基金会”和台北“国父纪念馆”的邀请,由中国近现代史博物馆、南京博物院。中华文化联谊会、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中国文物研究所等单位组成的祖国大陆参展团一行15人,赴台参加海峡两岸博物馆合作举办的“中山文物真迹大展”。携手合作的开端举办“中山文物真迹大展”是两岸近现代史类博物馆间的首次合作。孙中山先生是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家。1894年11月,他在兴中会成立宣言中最早喊出了“振兴中华”的响亮口号。19if年10月,他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中国共产党高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