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自1983年8月菲律宾前反对党领导人阿基诺被杀到1986年2月25日马科斯政权垮台的二年半时间里,菲律宾爆发了一场战后以来最为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虽然这场危机是由1983年8月的阿基诺事件触发的,但实际上在危机爆发之前,菲律宾已经存在着爆发危机的各种潜在的因素。本文想探讨的是马科斯执政时期特别是七十年代初实施军法管制以后菲律宾国营公司的作用、经营情况及其与政府的关系和经济危机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民主政治在菲律宾的恢复与发展 ,是发生在具有普遍意义的全球民主化进程的时代。菲律宾后马科斯时期民主政治的发展 ,被称为“新民主政治” ,其意思是指它的内容与马科斯“新社会”不同 ,并象征着菲律宾参与到全球民主化浪潮之中。菲律宾后马科斯时期民主政治发展 ,始于 1986年菲律宾的“二月风暴” ,经历了“民主政治恢复”、“有效率民主政治”和“民主政治的维护”阶段 ,这三个阶段推动着菲律宾后马科斯时期的民主政治发展。民主政治的恢复在菲律宾政治进程中 ,后马科斯时期民主政治发展取决于民主化的恢复。 1986年菲律宾的“二月风暴”…  相似文献   

3.
文章旨在通过对马科斯就任总统前后的言论、就职演讲、国情咨文以及媒体访问的报道进行分析,剖析马科斯政府的经济政策内容与趋势,分析马科斯政府任期内(2023—2028年)菲律宾经济的前景和挑战。马科斯政府的《2023—2028年菲律宾发展计划》描绘了未来六年菲律宾的发展路线图,其中包含了历任菲律宾政府经济战略中的关键要素,如贸易自由化、放松管制、减少官僚主义等,保持了经济政策的连续性。马科斯及其经济团队也在推动菲律宾国会修改1987年菲律宾宪法的经济条款以更好的发展经济。在基建方面,马科斯继续前任总统杜特尔特的“大建特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并承诺保交付,并提出自己的“多建好建”口号。在菲中经贸关系方面,菲律宾与中国的贸易显著增长,已经超过了与美国、日本和欧洲的贸易。中国成为菲律宾投资和进出口的重要来源国。虽然有不少亮点,但农业衰退,制造业停滞不前以及服务业比重过大等菲律宾经济主要结构性弱点仍然存在,同时还面临着通货膨胀、贫困、就业,以及贸易和国际收支平衡等问题和挑战。《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批准可能会给菲律宾带来经济机遇,但仍需要为农业等弱势部门构建安全网。菲律宾海洋经济的...  相似文献   

4.
1986年2月22日至25日,马尼拉爆发了推翻马科斯统治的“二月革命”。菲律宾恢复了民主政体,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自80年代末以来,菲律宾对义务教育、中等和高等教育进行了重大改革。一、宪法有关免费教育与义务教育的新规定与菲律宾联邦时期制定的一部宪法(1935年)和马科斯统治时期颁布的一部宪法、(1973年)相比较,1987年的宪法关于免费教育的规定,有新的提法。1935年宪法提出“提供至少是免费的公立初等小学教育”。1973年宪法已将免费教育提高到“公立小学教育”,并且提出在经济条件许可地区,“建立和维持一个免费公立教育…  相似文献   

5.
《东南亚》1989,(4)
1986年2月22日,正当菲律宾反对党发动的反对马科斯独裁统治的斗争日益尖锐时,马科斯政府的国防部长恩里莱和副总参谋长拉莫斯发动兵变,宣布脱离马科斯,支持反对党领袖科拉松·阿基诺夫人。兵变的发生,使斗争迅速白热化。四天以后,马科斯仓惶出逃,政权更迭以和平方式实现了(菲律宾人民把这一事件叫做“二月革命”)。耐人寻味的是恩里莱、拉莫斯等人身居要职,都是马科斯的亲信,军队又一向听命于马科斯,是马科斯政权的重要支柱,为什么会在关键时刻倒转枪口发动兵变?如何看待这场兵变?这是研究菲律宾“二月革命”必须回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菲律宾前总统马科斯在当政的二十多年里,面临过两次重大危机。第一次是七十代初期(1969—1972)的危机,这场危机导致了“军管法”的颁布和“新社会”的出笼;第二次是八十年代前期(1983—1986)的危机,这场危机最终导致了马科斯的垮台。可以说,第二次危机是第一次危机的重演和加剧。本文在透视第一次危机背景下,考察“新社会”纲领的立论和实践。  相似文献   

7.
菲律宾债务危机试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菲律宾是一个债台高筑的国家,1983年底对外债务余额达256亿美元,是世界十大债务国之一。1983年10月爆发清偿危机后,又成为亚洲第一个要求重新安排债务的国家。清偿危机的爆发使菲律宾的经济陷入极度困难,危机的产生也明显地暴露了菲律宾经济政策的许多失当之处。为了缓和危机,取得新贷款和重新安排债务,菲律宾不得不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某些强制性经济紧缩措施,致使经济增长将会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停滞不前。菲律宾经济由于此次危机所留下的伤痕,估计将到八十年代末才能逐步癒合。  相似文献   

8.
1983年8月21日,菲律宾政府的反对党领袖,前参议员贝尼尼奥·阿基诺在流亡美国三年之后返回菲律宾,在大马尼拉国际机场遭到了暗杀。这一事件在菲律宾国内引起了极大的反响,一些政府政界人士也表示了愤慨。本文试图分析阿基诺事件之所以会掀起菲律宾社会反马科斯政府浪潮的社会背景以及该事件对菲律宾政局的影响。 (一) 阿基诺事件使菲律宾社会陷于动荡不安之中,各界人士义愤填膺,把阿基诺之死归咎于马科斯政权。数千名大学生举行了抗议集会,数百万人为阿基诺送葬,由反对派组  相似文献   

9.
菲律宾概况     
政府1972年9月23日以后,菲律宾国家元首费迪南德·马科斯总统实施了军管法令。马科斯第二次连任(也是最后一次连任总统)的任期按理应该在1973年到期。菲律宾的宪法(目前已中止执行)是仿效美国宪法的,国家设有参议院(有二十四个议席)和众议院(有一百二十个议席)。菲律宾的两大政党是国民党(执政党)和自由党,它们在参议院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付印时,人们将迎来和送走1973年的最后一天,费迪南德·马科斯总统作为菲律宾第六任总统的任期至此将告结束,他将安然无恙吗?假如人们仅仅用菲律宾人通常在新年放的焰火来迎送这一天,那末,马科斯就将宣称,人民再次对他的掌权和“新社  相似文献   

11.
当马科斯对伊梅尔达一见倾心的时候,这个虽出身名门却家道中落的小姐还是个清纯的少女,她当时最大的愿望是能在菲律宾的某一处海滨拥有一幢属于自己的别墅.然而,在接受了马科斯之后,这一切都变了……马科斯在菲律宾当总统20年,而执政的权柄实际上不是他一人所掌握的.他的有菲律宾“第一美人”之称的夫人伊梅尔达,不是在背后,不是在帏幄深处,也不仅是靠枕边絮语,而是在明地里,聚光灯耀人眼目的政治前台,明目张胆地出谋划策,颐指气使,用自己的行动和语言,来和马科斯分享统治的权力.充满诱惑的石榴裙下躺倒的是一国之君,演绎的是这个国家的荣辱升降和民众的悲欢离合.如果说马科斯编织谎言的主要手段是金钱和恫吓的话,那伊梅尔达的主要手段就是美丽和眼泪.  相似文献   

12.
在七十年代以前,菲律宾因受到美国的强烈影响,政府对经济一直采取较为放任的政策,干预较少.然而,自1972年马科斯在菲律宾宣布军管,实行独裁统治后,在经济上相应逐步加强了国家垄断.因此,以1972年军管为起点,菲律宾国营企业在数量上和规模上迅速膨胀.本文第一部分讨论菲军管后至马科斯下台前菲国营企业的一些情况以及菲国营  相似文献   

13.
1986年2月马科斯独裁政权被推翻后阿基诺政府上台,从而重新掀起了对菲律宾发展战略的辩论。本文旨在分析菲律宾的不发达并概略地论述一项可供替代的发展计划。关于菲律宾的不发达的辩论特别带有批评性,因为菲律宾的不发达是发生在世界的这样一个地区,这里的新兴工业化国家通过把资本主义方向和国家的大量干预结合起来,近来已经过渡到工业国的地位,而菲律宾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曾试图采用(至少在形式上)各种解决发展问题的流行办法,但看来都失败了。  相似文献   

14.
后马科斯时期,菲律宾的宏观经济政策与管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特点是自由化、私有化和非制度化。外资政策和外资管理机构的变动便是一例。新政策颁布和采纳了新的有关本国与外国投资的政策,废除了马科斯时期所有有关法令与政策。重组和增设了有关外资管理机构。外资政策和外资管理朝向更为开放和自由化的方向发展,以适应追赶亚洲“四小龙”,在21世纪实现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宏伟经济目标的需要。一、菲律宾主要外资政策1.有关菲律宾外资投资的基本法现行有关外资投资的法令主要有1987年综合投资法案;1991年外资投资法;出口加工区法;…  相似文献   

15.
菲律宾政治带有浓厚的精英家族特色,精英家族政治的起源可追溯到前殖民时期,历经西班牙殖民时期、民族独立革命时期、美国殖民时期、两党民主时期和马科斯独裁时期。在历史演进过程中,一方面,精英家族政治权力由地方向中央延伸并最终垄断国家政治权力;另一方面,精英家族政治所依赖的经济基础从较单一的农业向多样化的工商业发展。可以判断,长期存在的精英家族政治是菲律宾依然相当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东南亚》1989,(2)
1986年2月,菲律宾发生了震惊世界的政权更迭事件。统治菲律宾20年之久的马科斯政权在人民运动的风暴中彻底垮台。科拉松,阿基诺夫人戏剧性地就任菲律宾新总统。菲律宾人民把这一重大事件称为“二月革命”。“二月革命”的发生有着深刻的背景,它是非律宾社会多年来各种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对于菲律宾“二月革命”发生的原因,国内有不少文章作过论述,但是对1983年8月菲律宾反对党领袖贝尼尼奥·阿基诺被害事件与菲律宾“二月革命”的关系,却往往未能展开分析,本文想就这一问题作一些探讨,这对我们研究1986年菲律宾“二月革命”或许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7.
卡特总统正在形成的亚洲战略(突出地表现在他决定从南朝鲜撤出地面部队和推进与共产党中国最后实现全面的外交关系)引起了两个涉及菲律宾的问题。在卡特的计划中,这个美国的前保护国和长期的盟友将扮演什么角色?美国在菲律宾的两个主要军事基地对卡特的战略是否重要到必须接受马科斯所提出的菲律宾必须对基地的管理拥有更大发言权的要求的程度呢?  相似文献   

18.
1986年2月科拉松·阿基诺出任菲律宾新总统,费南尔德·马科斯被迫流亡夏威夷。马科斯长达二十年的强权统治从此结束,菲律宾历史展开了新的一页。诚然,科拉松·阿基诺之出任总统,是在反对派群龙无首的情况下,托庇其被害丈夫尼雷·阿基诺的威信,才得其然。科·阿基诺自己也承认,她是临时支撑局面,只是一位过渡时期的总统。国际上,最初对家庭主妇出身的阿基诺,能否胜任总统一职也普  相似文献   

19.
毫无疑问,1972年菲律宾最重大的事件是马科斯政府颁布了军管法令。由于这一事件,1972年将作为一个里程碑载入菲律宾共和国史册。有人可能觉得,军管法令是不是一种伟大试验的悲剧性的结果,或者仅仅是承认菲律宾政治制度的现实,但是不管怎么  相似文献   

20.
对于任何关心菲律宾恢复经济增长和正常政治秩序的人来说,1986年2月以后出现的形势应该会使他感到由衷的宽慰。在当年1月马科斯最后一次注定要失败的全国大选的前夕,前景一片暗淡;经济急剧衰退,一个令人生厌的总统仍然大权在握,暴力行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