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圣彼得堡有这样一句话:一个人如果在圣彼得堡住上一星期。他会说我已经非常了解圣彼得堡了;如果住上一个月,他会说我已经有些了解圣彼得堡了:如果住上一年。他就会说,我一点也不了解圣彼得堡。如此推理,像我等在圣彼得堡两脚生风暴走三天的家伙,就完全有资格当圣彼得堡的“全权代言人”了。  相似文献   

2.
故交     
我与章先生的交往是因着祖父的平反的事宜。七几年我和祖母因为祖父平反的事情去南京找到了章先生 ,章先生说 :“你们写个东西 ,我递给有关中共统战部。”很快特函就到了芜湖 ,给平反了 ,补发了在“文革”中扣发的工资。1 987年爱人去北京出差 ,我们一家三口都去了 ,我们安顿好旅社 ,就去地安门辛安里拜访章先生。章先生和章师母非常热情 ,叫我们马上去退了旅社住到他们家 ,他叫他的怀孕临近生产的女儿回中关村婆家去住 ,叫我们住他的女儿的房间。我有一点不好意思 ,我讲 :“是不是我和爱人分开住。”他哈哈大笑 ,他讲 :“我们不忌讳这个事…  相似文献   

3.
吴翠芳 《台声》2004,(8):70-71
采访陈大刚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从一群台胞大学生中把他找出来,当时他正跟其他学生聊得火热,还打打闹闹着,同伴都亲切地称呼他“大刚”。 当记者提出要采访他此次大陆之行的感受时,他笑笑说:“我已经在北京一年了。”原来,他已经是人民大学的硕士研究生。  相似文献   

4.
小幽默     
小幽默经验“妈妈,我发现他很爱我。”“你是怎么知道的?”“每当他拥抱我的时候,我都听到他的心在怦怦跳。”“傻女儿,要当心啊,当年你爹就是身藏一只怀表使我受骗的。”愿望一位青年问一位老者:“您已年近古稀,年轻时候的愿望都实现了吗?”老者说:“年轻的时候,父亲责备我时总揪我的头发,当时我想,要是我没有头发就好了。今天,这个愿望算是实现了。”财务顾问一个专业财务顾问拿到新印的名片,气急败坏地打电话到厂家抗议:“我的名片印成‘专业顾门’少了一个口,请更正。”隔了数日,他收到更正的名片,上面职务头衔印着:专业顾门口。持家之…  相似文献   

5.
胡富国朗声笑着说:咱们是朋友了啊 我与山西省委书记胡富国相处不超过一个小时,而且大部分时间是在病房里度过的。当时,我有些搞不清楚我是在采访一位领导还是来看望一个病人,或者,我们更像是朋友一样在倾心交谈——尽管,他是中国一个既孕育了古老文明又掌握着现代经济命脉的能源大省的第一把手。 这位“第一把手”那时真就只有“一把手”了——输液管绑住了他的左臂,可他那只尚有自由的右臂不  相似文献   

6.
常听人说:“××这孩子呀,我看将来也不会有什么出息,你看他现在……。”还有人说:“从小看大,三岁到老”当时我倒觉得他们说的都正确,可是当我在政治课上学习了一些唯物辩证法原理后,才知道他们说的是不对的。“三岁”不能“看到老”的。  相似文献   

7.
直面枪口     
肖海员 《人民公安》2010,(14):24-26
接受采访时,方新龙说:"枪口就在我脑袋正前方不足半米远,我当时的第一想法就是,要控制住他,控制住枪!"亲眼目睹全过程并亲耳听到枪声的方新龙爱人张燕说:"枪口指着他头的那一刻,我全身猛地一紧,发抖,但我心里只有一个强烈的念头:他能抓住他,一定不会有事的!"  相似文献   

8.
作何感想     
“你走你的,管别人干啥?”是一句普通话,街上、车站,常常都可听到,尤其在家长对儿女的唠叨中,更为广泛。我的同学××从家里到学校来,他妈说:“你要小心呀,那些小偷太多了,而且技术高明。就是拐别人的,看见了也不要做声,不然,会吃亏的”。我和同学××乘车,身上带了30元钱,不慎被偷了。下车时××对我说:“罗震,你的钱被偷了吗?”我一摸,确实不在,便问他看见小偷没有。他说“看见了”,我又问他当时为什么不叫我一声,他说“我能叫吗?我怕挨揍”。一天,我在车站等车,看见有好几个“乘  相似文献   

9.
爱心链     
落雪的时候,我特意驱车千里去石家庄为我赞助的学生送棉衣,临别时,男孩怯生生地说:“阿姨,不知我将来如何报答你?”我说:“我不用你报答,只希望有一天如果你能帮助别人,你一定要帮助他。”雪花飘飘中,是男孩润红的眼睛。话一出口,我的眼里也满是泪水,多么熟悉的话语,十年前高伯伯这样对我说,事隔多年,我又不觉说给另一个人。有时候一件事或是一个人能够改变你的一生。15年前,我从北方的一个小城来天津读书,临毕业时我去探望一个朋友,认识了同病房的高伯伯。他问我:“毕业分到哪儿去?”我说:“我已经考进一个大公司,但是要交3000元的跨省费,…  相似文献   

10.
“自行车”?还是“漂亮的汽车”?伊安·吉格斯在17岁那年,已经进入主力阵营并已代表曼联踢了25场比赛。当时曼联足球俱乐部有很多球员都拿到了俱乐部配给的汽车,那种车很漂亮,也挺便宜。吉格斯觉得自己也应当有资格有这么一辆汽车。于是他就去找老板,鼓起勇气对老板说:“我现在已经进入主力阵营,而且踢得挺好,我想我也应该得到一部汽车。”老板说:“你想得到一部车?你的意思是一部自行车吗?”听了老板的话,吉格斯差点气晕了,但他没有因老板的轻视而萌生去意,更没有因此消极,而是憋着一口气,把劲儿用在了比赛上,他要用…  相似文献   

11.
备课卡片     
科目修养第3课任弼时不接受照顾解放初期,任弼时住的房子很挤,又靠近大街,不适宜养病。组织上给他找了个安静的地方。任弼时不答应,他说:“那房子住着一个机关,我一个人怎能牵动一个机关呢?当干部的一丝不能特殊。“后来,组织上又给他找了一所房子,准备花钱修理,又被他拒绝了。他说:“现在国民经济还在恢复发展时期,还是把钱用到工业建设上去吧!”就这样,一直到他逝世,始终住在原来的房子里。谢觉哉的自我批评有一次,谢老女儿要到外地,没有跟他说,就叫司机到火车站买票,谢老知道后,严肃地对女儿说:“国家给我的汽车,是工作时候才用的。你们没有权利叫司机开我的车外出。”接着又对他的爱人说:“你外出也不能动用我的车。”之后,谢老如数付了车费,还在党组织生活上,就此事作了自我批评。  相似文献   

12.
制订周密的歼敌计划 当即,我派人把张宝贵送到一团,他带着我们进攻部队的干部潜行到大龙华南面,指点着告诉我们:敌人驻在九幢大房子里,哪里有炮,哪里有电台,指挥部在哪个小楼里,哪里放了岗,哪里有暗哨,他指着不远处一座灰屋说: “那就是我家,住了十一个鬼子,你们可劲打,房子打倒了我再盖新的!” 当时,大龙华的碉楼还只盖起小半截,敌人都住着民房,比较分散,有利于我们集中兵力一股一股地  相似文献   

13.
有一次,与朋友一起到一位领导家做客,闲谈起书画,这位领导当即说,他特别喜欢某位书法家的字,又特别喜欢他所书写的“剑胆琴心”。我当时听了心里就涌起一阵很别样的感动。很多年过去了,“剑胆琴心”四个字却时常在有意无意间跳跃在我的思维。后来我想,尽管这四个字,已经被前人说穿,它和所有中国文学中那些灿烂锦句、绝妙诗词一样,给人以美感以昭示外,之所以能猛然间深深地打动我,是因为,在那刹那间,我想起了咱们那些已经牺牲的战友,想起了发生在我们这支队伍中的许许多多感人肺腑的也很人性的故事。“剑胆”,分明就是一种英…  相似文献   

14.
刘延 《北京观察》1999,(1):13-15
周汝昌先生在一篇文章中说过一句很有独创性的话:“情感智慧有着隔世的共鸣。”因为这个“共鸣”他便在心灵上与曹雪芹“汇合”了,成为一代红学名家。我和周先生之间,似乎也有某种类似“共鸣”一类的东西,但绝不敢言“共鸣”,只能说有那么一点小小的“缘分”。我是个地道的红学盲,而且从未有过扫盲举措,但偏偏有了一个接近周先生、听他畅谈的机会,而且,有了一种心灵的“交往”,这不是“缘分”是什么? 第一次采访周先生,是请他谈他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中的一篇叫《谈笑》的文章,不料周先生一开始就“走了题”说:无意间涉足红学,便被贴上了一个“红学家”的标签,我便成了红学家。这话似乎专为我说的,我特别高兴,立即从不懂红学的思想围囿中解放了出来,轻松地进入了自己的“角色”。尽管我后来逐渐明白当时相信了那个“标签”的说法是“上了当”,但还是挺乐意有这种当可上。因为我从那时起已自然地走进了周老的思维活动中,感受着他的思想,特别深刻地记下了他那几句我感受、思索了许多年而没有结果、自己始终不敢肯定的话:语言就是  相似文献   

15.
网耕 《中国减灾》2005,(2):59-60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天一个男孩送给他的女朋友一台汉显传呼机,温柔的对她说:“我以后再也不怕找不到你了。”女孩调皮的说:“如果我离开这座城市,你就呼不到我了。”男孩得意的摇摇头:“我可是办了漫游的,无论你走到哪里我都会呼到你。”女孩问他,传呼号是什么,男孩说:“  相似文献   

16.
会心茶座     
□尹玉生爱在心间那是一个忙碌的早晨。大约8点半,医院来了一位老人,看上去80多岁,是来给拇指拆线的。他急切地对我说,他原本应在一个小时后去找另外一位大夫拆线,但因9点钟他有一个重要的约会,希望我能照顾一下。出于对老人的尊重,正好我当时又有一点空闲时间,我就为老人拆起线来。在治疗过程中,我和老人攀谈了几句。我好奇地问:“来这么早干什么?”老人不好意思地笑道:“我要在9点钟到康复室和我的妻子共进早餐。”这一定是一对恩爱老夫妻,我心里猜想。话题便转到老人妻子的健康上。老人告诉我,妻子已患了老年痴呆症。我问道:“如果你去迟…  相似文献   

17.
我住的房子久居未修,便找来一位小师傅修理。他吹嘘一番后说:“保证有质有量地完成”。可他言行不一,又去接第二家、第三家的摊子,而对我的事采取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慢慢拖着干。我问他:你怎么能一个没完又去占摊子?他倒很有理:“我不这样,去喝西北风啊!”房子没弄好,我还惹了一肚子气。于是,我就改换了  相似文献   

18.
在木樨地部长公寓一间朝北的小屋里,80高龄的荒煤老人给我讲述过去的事情。他思维清晰,话音徐缓。随着他沉静的诉说,我眼前仿佛慢慢展开来一长卷色彩斑斓的现代文学史稿、现代戏剧史稿、现代电影史稿……后来我问到冯牧同志的住处,荒煤马上说:“他住203号!”说罢,他抬眼望着窗外湛蓝的天空,沉默良久,然后轻声告诉我:“我对203这个数字有一种特殊的记忆……”我便想到“203”后面或许藏着剪不断的友情,或许藏  相似文献   

19.
忙人焦国强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终于找到了大忙人焦国强。而在这之前,我已找了他不下三四次。不是说他到基层法院去了,就是说为哪个案件出去了。来到他的办公室,我就被整个办公室紧张的工作气氛慑住了:庭长正在向焦国强布置写“上海法院信访接待的情况报告”的要点,焦国强迅速地记录着(这篇报告第二天早上必须拿出来。  相似文献   

20.
当年陶行知先生任育才学校校长。一天他看到一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遂将其制止,并责令他到校长室等候。陶先生回到办公室,见男生已在等候。陶先生掏出一块糖递给他:“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按时到了。”接着又掏出一块糖给他:“这也是奖励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说明你很尊重我。”男生将信将疑地接过糖果。陶先生又说:“据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有正义感。”陶先生遂掏出第三块糖给他。这时男生哭了:“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陶先生又拿出第四块糖说:“你已经认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