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的案头,一直放着一期“又是一年春草绿”时的杂志 ──《中国律师》第四期。刘桂明总编辑《拥抱春天》 的“絮语”一直让我忘不了这个春天,即中国律师制度恢复20年的春天,亦即作者所拥抱的“律师的春天,法治的春天,改革的春天。”《拥抱春天》写得很美,很有意境,很有深度,使11万中国律师充满了希望。但作者又出了一道相当难的“律考”试题“你为什么当律师?”五个月来,我一直在想,我为什么当律师呢?没有想到数月思考得出的结论竟是:我本不想当律师。 可能与出身军人之家有关,从小我生性好动,在政法大学读书时还任校武…  相似文献   

2.
胡济邦 《江淮法治》2012,(10):24-24
一次提审经历。改变了我的婚恋观,更让我找到了真爱,感谢检察工作缔结了我的美满姻缘。 认识现在的妻子,是在我学校毕业走上工作岗位不久。那时的她。在单位干着一份内勤岗位的临时工作,负责接收公安送来的案子,到月底做考核用的案卡。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她.似乎怎么也进不了我当初制定的“择偶标准”。  相似文献   

3.
在我接手办理的案件中,有这样一个赔偿案件让我一直心存感动.它让我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善良,并且看到了因为善良而换来的和谐之美.  相似文献   

4.
追随清风     
小时候,乍暖还寒的初春,从阳光和煦的田野,徐徐飘来油菜花的芬芳,伴着湿润的泥土味,带着青草嫩芽的清香。我惊喜得一把脱去沉甸甸的冬装,迎着春天的气息和进田野。于是,我第一次认识了清风,知道清风来自春天的田野上。酷暑的夏日,空气沉闷得令人窒息,我登上屋后高坡树荫里寻找清风,在丛林枝叶的微微颤动中,她来了,带着沁人心脾的清凉。于是,我看见了清风的颜色,她像嫩叶一般翠绿。走进课堂,在书本、老师那儿,我认识了朱自清、鲁迅,知道了李大钊、毛泽东,懂得文坛、政界有清风。怀着追随清风的期望,我走进工厂、走进军营…  相似文献   

5.
母爱无边     
自打我的生命降临的那一刻起,就深深地感觉到了母亲对我的爱。母亲对我的这种爱.如春天的细雨.无声无息。深刻而朴素.又如浩翰的大海.无边无际,宽厚而凝重,渗透在我生命的时时刻刻,一直伴随着我走到今天。  相似文献   

6.
春天里,在《中国律师》杂志总编辑刘桂明先生的安排下,我到广东佛山和广州两地为当地的律师们作了两场题为“法律职业化的阴云与曙光”的演讲。出席演讲会的律师数量之多、他们表现出的强烈的学术热情和家国关怀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广东是伍廷芳的故乡,也是当代律师业最为发达的地区。在那里,我仿佛听得到中国律师迈向职业化的坚定的脚步声。律师的职业化包含着多方面的意义。让我不避“小人喻于利”之嫌,首先说职业化的经济意义。律师本来就是运用法律知识与技能获取报酬的职业,获利的行为本身并没有多少可以指责的。但是,对利益…  相似文献   

7.
今年春天,为了美化环境,机关大院里新栽种了四棵木瓜树。木瓜树是南方果树,栽种在北方能成活吗?能结木瓜吗?我的心里一直有些疑问。从春天到秋天,八个多月的时间过去了,在管理人员的精心养护下,术瓜树凭着坚强的意志,终于成活了,并且大都长势良好。  相似文献   

8.
前方 《中国公证》2012,(3):13-16
记者:多年来,据我所知.作为中国公证协会公证文书研究委员会主任委员.您一直致力于公证文书改革,首先能否请您给我们简要回顾一下公证文书改革走过的历程?薛凡:呵呵,你的提问开门见山。我也就直奔主题吧。公证文书改革是中国公证行业的一件大事.早在1998年这件大事就已开始启动,那一年春天。在司法部的召集和主持下,我和一些公证同行会聚南京.花了大约两个星期的时间,反复研讨、论证。起草了新的公证书格式报司法部审定,那也是我第一次接触到“要素式公证书”这个全新的概念.当时就有一种焕然一新、豁然开朗的感觉.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名人大代表,就要把群众日常生活中的点滴之事办好,让群众真真切切感受到幸福的意义。自当选为肥东县十五届人大代表后.这句话一直是我的“座右铭”。履职期间,我经常深入到选民中开展调研.把群众的呼声和意见都进行详细的记录,回去之后进行梳理,认真写好议案、建议。因而,无论是会议期间还是闭会期间,我都积极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建议,力促一桩桩事儿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10.
老家的快件     
2009年春天的一个上午,当我又收到一个快件的时候,心情顿时变得很糟,不由想起了前两次收到快件的情景。我和妻子结婚后,一直在千里之外的南方城市打工.一年到头很少回去。这七八年来,我收到过两封从家乡寄来的快件,都让我终生难忘。一次是进城打工的当年,村里要我交清全家的农业税款;另一次是六年前乡计生办要我妻子回去检查身体。先是打电话催,接着是寄来快件,里面装着文件规定。两个快件的措辞都异常强硬,并且还限定了苛刻的时间和一系列令人可怕的处罚措施。  相似文献   

11.
康燕 《江淮法治》2012,(15):54-55
我连续3届被推选为县人大代表,荣幸之余,更感责任重大。作为一名县人大代表.怎样回报选民的信赖之情,更好地尽代表之责,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于是,在履职中我不断学习,在学习中加强实践,争取从小事着手,从事实做起,每当周围的群众遇到困难我就会毫不犹豫地伸出援助之手,回想履职期间给父老乡亲带来的实惠,欣慰之情就会在我内心升腾……  相似文献   

12.
贺卫方 《中国律师》2002,(10):30-30
春天里,在《中国律师》杂志总编辑刘桂明先生的安排下,我到广东佛山和广州两地为当地的律师们作了两场题为“法律职业化的阴云与曙光”的演讲。出席演讲会的律师数量之多、他们表现出的强烈的学术热情和家国关怀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广东是伍廷芳的故乡,也是当代律师业最为发达的地区。在那里,我仿佛听得到中国律师迈向职业化的坚定的脚步声。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个普通的法律工作者.我和公证有着三十多年的缘分.不仅参与了河北公证制度的恢复重建,也见证了中国公证事业的发展壮大。时光荏苒.如今.我已经由一个朝气蓬勃的热血青年变成了即将退休的老司法人员,但我对公证工作的热爱,对公证事业的拳拳之心却一直未变.而且历久弥坚。  相似文献   

14.
初到人大     
高原 《江淮法治》2014,(23):55-55
年末岁初,因工作之需,我从宣传部来到了县人大常委会工作。没去之前,听别人讲,人大不是太忙,我想这正好可多读点书.写点东西。事实却不是这样。刚到,我参加了全县人代会的筹备工作。同事很热情,桌上绐我放了一摞往届大会材料汇编、人大工作手册、人大刊物,领导也想让我迅速进入角色,八个筹备小组,基本上都有我的职责.同时给我任命为大会副秘书长。这既是信任,也是让我全面实习。大家都是忙如陀螺,我也是乐此不疲。但人大的忙有这样几个小特点撷取给大家。  相似文献   

15.
《检察纵横》2012,(6):50-50
我的母亲王某生前一直与我哥哥一起生活,1999年进行第二轮土地承包时,我哥哥共承包土地5亩,其中含母亲的土地份额0.7亩。母亲去世前留有遗嘱,将0.7亩土地交由我来继承,但由于我在外地打工,因此这0.7亩土地一直由我哥哥耕种。去年春节我回家过年时要求哥哥将0.7亩土地交由我来耕种,但遭到拒绝。请问,母亲通过遗嘱让我继承这0.7亩土地是否有法律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到城关派出所参加巡防工作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回想那次的夜巡经历至今仍然让我心有余悸,不寒而栗。从警已有十余载,一直以来对自己的警察生涯无怨无悔,一直梦想着工作能创造奇迹,有所突破,也知道警察的工作具有高风险性,可一直以来也从未遇到过亡命之徒,但那个夜晚却让我刻骨铭心一辈子。  相似文献   

17.
夜来香     
疏泽民 《江淮法治》2014,(17):60-60
从小就喜爱夜来香.一到春天,大院里就会长出一大片蓊蓊郁郁的夜来香。傍晚,微风吹来.千朵万朵夜来香点缀在万绿丛中,用它那独特的香味,驱赶着夜幕下的蚊虫.向劳作了一天的人们送去一缕缕沁人心脾的清香。  相似文献   

18.
前不久,在重庆出现了温暖的一幕。重庆渝北区的两名交警在处罚一名违反交通规则的摩托车驾驶员时,从衣着举止上发现对方生活拮据,于是在开出罚单之后,又在罚单中夹送了罚款-100元现金.虽然没有更多的报道.但是“生活拮据’的违法者面对这样一张罚单,一定会心生感动。新的一年春天里一件小小的执法故事让我感受到了法律春天的温度。  相似文献   

19.
席清海 《江淮法治》2014,(23):54-54
1984年我被组织安排到合肥市郊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工作.一干就是8年,后来调任到区法院、区委政法委工作几年。区划调整为包河区后我又回到人大常委会任副主任.直至退休。人大及其常委会对我来说受教之深、影响之广、获益之多,难以言表。  相似文献   

20.
汉字在我眼中,像一个个活着的生灵。它均衡的笔画和结构.不仅是一幅小型图画,也让写作者感到,每个字都有独立的生命意志。只不过.从古汉语到现代汉语,很多汉字的生命变得单薄了。这是所有写作者的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