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同文 《当代广西》2005,(22):41-42
近几年来,我区各级党委、政府、各有关部门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共同推进多党合作事业健康发展,多党合作制度在我区政治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多党合作进一步发展了团结、稳定、振奋、活跃的局面。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在我区政治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多党合作是共产党和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之间的合作,民主党派在中国政党制度体系中是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加强多党合作制度建设离不开对民主党派地位和作用的理解,本文从中国共产党人对民主党派政治定位的认识过程、人民民主专政政权性质对民主党派的要求以及各民主党派在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实际作用等方面进行阐释,有助于加深对民主党派在国家政权中的参政党地位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今年是我们伟大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创立五十周年。这五十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由创立到发展并逐步完善的过程。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一种完全新型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中国致公党是以归侨侨眷中上层人士组成的参政党。五十年来,致公党在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总格局中,始终坚持共产党的领导,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真诚合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为改革开放和…  相似文献   

4.
谈肝胆相照与合作共事娄渊富共产党与党外人士合作共事,这是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基本要求和原则,是中国政党制度的一大特色,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是巩固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基本保证。在(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省委近日召开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暨多党合作制度确立60周年座谈会。省委副书记杜宇新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更好地坚持和完善多党合作制度,团结动员全省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投身科学发展的伟大实践,进一步开创我省多党合作事业的新局面。杜宇新在讲话中回顾了我国多党合作制度创建与发展的伟大历程和重大贡献,高度评价了我省多党合作事业的宝贵经验,充分肯定了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为推动我省改革与发展所作的重要工作和积极贡献。杜宇新指出,  相似文献   

6.
《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选配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担任县以上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领导职务,是实现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认为,当前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放宽视  相似文献   

7.
充分发挥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作用,是贯彻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的必然要求。研究明确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特点和原则,是充分发挥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作用的重要条件。一、近年来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取得新成绩去年中共中央下发的关于加强多党合作制度建设的文件,是指导新世纪新阶段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文件强调指出:“发挥无党派人士作用是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必然要求。无党派人士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支重要力量。”“鼓励和支持无党派…  相似文献   

8.
支持无党派人士发挥作用,是坚持和完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必然要求。提高无党派人士的参与性是 多党合作的重要条件和前提。  相似文献   

9.
信阳市参政议政出新招为了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完善并发展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开辟新的阵地和渠道,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当地的两个文明建设服务,经信阳市委同意并批准,市委统战部从去年第三季度开...  相似文献   

10.
《中州统战》2001,(3):17-19
(四)关于统一战线各主要领域的工作12、提出无党派人士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支重要力量。解放前后,一些没有参加任何党派组织而又投身民主运动的知名人士被称为无党派民主人士。由于自然规律的作用,老一代无党派知名人士逐渐减少,新一代无党派代表人士成长起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关于无党派人士的一些基本问题亟待明确。这次中央制定下发的《决定》,专门就无党派人士问题写了一条,明确了无党派人士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强调做好无党派人士工作是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方面;提出无党派人…  相似文献   

11.
共产党与党外人士(包括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在政权机构中合作共事,是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的重要内容。就共产党与党外人士合作的传统看,可以追溯到抗日战争时期各革命根据地所实行的“三三制”政权;但是,如果就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多党合作形成为一项政治制度而言,则始于1949年代行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第一届中国  相似文献   

12.
知识窗     
我国多党合作的内容和形式有: ——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之间的合作与协商,是我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我国多党合作的主要形式。中共中央在做出重大决策之前,一般都召开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协商会、座谈会,通报情况,共商国是,听取意见。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它的显著特征是“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其中最根本的特征和最核心的问题是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  相似文献   

14.
《中州统战》2000,(3):6-7
10年来,省委、省政府和各市、地对贯彻落实中央(89)14号文件高度重视,工作扎实,成绩显著。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我省基本上已经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党与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合作共事呈现出团结活跃、关系融洽、齐心协力、共谋发展的良好局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各级党委坚持重大问题与民主党派协商已形成制度。14号文件下发后,省委认真贯彻落实文件精神,坚持协商于决策之前的原则。省委、省政府的重大方针、政策,重要人事安排及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都及时邀请各民主党派负责人和无党…  相似文献   

15.
吴晓红 《前沿》2008,(4):62-64
西方国家两党制或多党制,是为资本主义制度服务的。我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与社会主义制度相适应并为之服务的;西方国家政党之间以竞争和相互倾轧为主。我国是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西方国家执政党与在野党轮流执政。我国是共产党执政,多党参政。我国政党制度具有利益整合,资源兼容;凝聚民意,稳定政局;民主监督,互利双赢的优势。充分发挥我国政党制度的优势和作用,完善我国的多党合作制度。  相似文献   

16.
知识窗     
多党合作有哪些形式和内容(一)陈 哲多党合作是指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之间的合作,其形式和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之间的合作和协商。1、中共邀请民主党派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举行民主协商会,就大政方针问题进行协商;2、邀请民主党派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举行谈心活动;3、召开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座谈会,通报交流情况,传达重要文件,听取意见建议,讨论某些专题。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也可就国家大政方针及其他重大问题,约请中共党委负责人进行交谈。二、在人民代表大会中发挥民主党派成员和无党派人士的作…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省委近日召开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暨多党合作制度确立60周年座谈会.省委副书记杜宇新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更好地坚持和完善多党合作制度,团结动员全省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投身科学发展的伟大实践,进一步开创我省多党合作事业的新局面.杜宇新在讲话中回顾了我国多党合作制度创建与发展的伟大历程和重大贡献,高度评价了我省多党合作事业的宝贵经验,充分肯定了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为推动我省改革与发展所作的重要工作和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8.
《统一论坛》2010,(1):40-48
四、多党合作制度中的政治协商 政治协商是中国多党合作制度的重要内容。中国共产党就国家重大方针政策和重要事务在决策前和决策执行过程中与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进行协商,是实行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重要环节,是中国共产党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多党合作制度是社会主义的政党制度,无论执政党还是参政党都是社会主义的政党。多党合作制度具有中国特色,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8个民主党派是参政党,接受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的多党合作制度既不是多党制,也不是一党制。一党制缺乏公平和民主;多党制各种社会力量不集中,反对党与执政党互相拆台,社会不稳定。我国的多党合作制度则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在多党合作制度中,处于领导地位的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需求和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进行执政。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与共产党长期合作共事,共同为建设…  相似文献   

20.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也是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用20个字对我国政党制度作了精辟的概括:即“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深刻认识我国政党制度的内涵、特征、优势,弄清它形成的历史、与西方多党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