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波 《党史纵览》2012,(5):22-25
在群星璀璨的中国经济学界,董辅初是一位德高望重、备受推崇的贤者。他是“中国经济成长论”的杰出代表,又是第一个提出改革我国国有企业体制问题的经济学家。  相似文献   

2.
在社会主义改革的浪潮中,中国是最早提出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国家之一。从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97年的十五大,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大体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每一个阶段在实践上和理论上取得的成果,都对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前途和命运发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从改革的内容、认识和实践深入的角度看,以 1992年邓小平的南巡讲话为分界线,之前的改革属于传统体制外围的改革,之后的改革才由传统体制的外围进入到传统体制的深层。  相似文献   

3.
以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30周年大会为标志.中国改革的第一个30年“这一页”已经掀过.开始进入下一个30年的新阶段。下一个30年.历史赋予中国所承担的.应该是类似奥运“五环式”的改革,包括经济改革、政治改革、社会改革、文化改革、环境制度改革。这“五环式”改革,环环相扣,共进共荣。完成此任务,恐怕还需要二、三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相似文献   

4.
张艳凤 《世纪桥》2011,(3):120-122
陈独秀自幼苦读诗书,学习八股文,先后参加了院试和乡试,在这期间,他对中国旧教育进行了许多思考,对中国传统教育的种种弊病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否定,尤其是在提倡民主和科学的教育思想方面,他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在借鉴西洋教育的基础上,逐步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教育观。通过研究陈独秀的教育思想可知,他的教育改革思想体现在其一生的经历中,是一个不断发展、成熟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同志是我国改革的总设计师,他不仅指出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而且明确地确定了我国改革的性质、方向、目的、对象和方法,形成了一整套关于改革的理论和具体方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变革不符合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具体体制、运行机制,解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这就是我们需要的改革。我国的改革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绝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相似文献   

6.
好书推荐     
《理论导报》2012,(6):61-61
《中国改革三步走》 作者根据自己这些年来对中国改革的观察,试图理出一个改革的实践逻辑来。改革都有哪些方而?改革的现状如何?面临什么样的问题?改革的未来做如何的选择?这是作者想要说明的问题。作者在书中明确提出了中国改革分为三步走的看法,即中国的改革要经过经济改革,到社会改革,再到政治改革。作者在书中有时也会涉及一些理论问题,但作者的重点并不在此。作者想做的是寻找中国改革的实践逻辑,  相似文献   

7.
书海导航     
《学习月刊》2013,(5):56-56
重启改革议程:中国经济改革二十讲 作者:吴敬琏马国川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时间:2012年12月定价:30.00元同绕着中国的下一步方向,有两种对立的观点:一种坚持强化政府,强化国有经济对整个国民经济的控制:另一种坚持市场化、民主化、法治化改革,走向法治的市场经济。本书对争论涉及的有关问题做出了回应,全面反映了吴敬琏先生对中国改革的最新思考。在他看来。  相似文献   

8.
俞可平在2005年第3期《马克思主义与现实》撰文说,推动并领导改革事业的邓小平同志,认为思想观念的变化是中国全部改革事业的前提,因此,他把“解放思想”当作其改革运动的首要任务。简单地说.解放思想就是要使人们从旧的教条、旧的思想中挣脱出来。提出与社会进步和时代要求相一致的新思想、新理论.并用这些新的思想观念去指导社会的实践。中国20多年的改革事实充分证明,思想观念的变革,与社会政治的进步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的改革开放过程,就是一个新旧思想观念的碰撞过程,一个新的思想观念战胜旧的思想观念从而推动社会进步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虽然党中央提出国有企业要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要求已经多年了,但时至今日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推进得并不是很顺畅,原因在于对于国有企业为什么要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改革要达到什么目的、如何进行改革等问题没有达成共识。厘清这些问题,有助于达成改革共识、明确改革目的、汇聚改革力量。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是经济原因、法制原因和政治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要达到的目的是多方面的,但主要目的在于促进国资民资互补共进、共同发展,提高中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混合所有制企业在遵循公司治理基本原则的基础上,通过构建科学的公司治理结构,建设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有助于实现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的今天,中国全面改革和发展吸引着全球,其中政治体制改革更是引人关注。邓小平的政治体制改革思想对于中国进一步推进改革具有重要价值。他对于政治体制现状,改革的依据、性质、地位、总方向和主要内容做出深刻地分析和指示,并提出评价政治体制的标准。重温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思想,对于我们认识和评价已取得的政治体制改革成果,坚定和加快政治体制改革步伐,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王翰武 《当代贵州》2013,(34):36-36
贵州省1983年成立省经济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和1988年成立体改委,我就作为其中一员参与和经历了贵州的经济改革。现在中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并要设立更高权威的改革机构。完全相信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明确的重大改革举措得到实施,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中国及贵州更好更持续的发展和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2.
正重视组织机构建设和改革是邓小平的一贯思想。早在抗日战争时期,他就因对党中央提出精兵简政受到毛泽东的高度赞扬。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他更是强调机构改革"是一场革命",并将之与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党和国家领导人制度的改革紧密联系起来。随着认识的深化,尤其是他在1980年、1982年和1986年所做的《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精简机构是一场革命》和《关于政治体制改革问题》等专题讲话,集中反映了他关于机构改革的设想和思路。直到1989年,他仍然强调,"消除机构臃肿"是  相似文献   

13.
《理论与当代》2005,(6):47-48
郑功成在他的《构建和谐社会》(人民出版社2005年3月出版)一书中指出:只要不是对中国有偏见的人,都会承认中国近20多年的改革与发展确实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然而,中外的发展实践表明,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并不能够自动地消除社会问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及改革进程中的某些矫枉过正的做法,旧的社会问题虽然得以化解,  相似文献   

14.
李有昌 《新长征》2008,(12):30-31
中国改革与开放的第一步发轫于农村,当年农村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为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和市场经济体制进行了“创造性探索”,30年后,中国改革进入“深水区”。这一次.人们的目光又将投向农村?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为农村改革提出了全新的发展思想目标、全新的机制创新体系、全新的改革任务和全新的发展方向,它确立了我国农村发展的具体目标就是实现2020年的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15.
《理论与当代》2008,(7):57-57
洪群联、杨俊在5月27日的《中国经济时报》上报道:经济学家辜胜阻指出,中国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就是当今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由于中国的特殊国情和时代背景,中国三十年改革开放的进程走出了一条与前苏联及东欧经济转型国家截然不同的道路。一是渐进式改革与激进式改革相结合,以渐进式改革为主。二是体制外改革与体制内改革相结合,以体制外创新“倒逼”  相似文献   

16.
陈磊 《党建文汇》2009,(10):10-10
朱镕基以《答记者问》的形式“回归”公众视野。再次将人们的视角拉回那个年代。 朱镕基的总理任期并不长,只有5年,但这5年时间让他走入历史。观察家们分析,朱镕基的成名源于之前中国政坛少有像他那样有鲜明个性的人物,比如第一次以总理身份公开亮相,他的“地雷阵”、“万丈深渊”等极富形象色彩的比喻,让公众激动,也道出了中国改革的艰难现实。  相似文献   

17.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关于安理会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但是,由于各国所提出的关于安理会改革的方案差别太大,因而安理会改革一直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各国关于安理会改革的方案之所以差别太大,主要是各国对于安理会改革所应当遵循的原则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在众多的差异中,八国集团(英国、美国、俄国斯、法国、日本、德国、意大利和加拿大)与中国关于安理会改革的原则差异表现得最为明显。那么,八国集团在安理会改革上提出了什么样的原则?中国的原则又是什么?在安理会改革上,中国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应对策略?这些问题的解答将…  相似文献   

18.
国情     
高层 李克强:体制的改革包含着巨大的潜力 去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务院副总理李克强首次提出“改革是中国最大的红利”,之后他义频繁提及“改革红利”,人民网评论为“观点正在变为更加清晰的路径”。曾有地方负责人“诉苦”说,西部边境地区的一些建设项目,需要千里迢迢跑到中央汇报审批。  相似文献   

19.
吉洪武 《党史纵览》2008,(11):11-15
2008.中国改革开放进入“而立之年”。 30年。弹指一挥间,30年,沧桑巨变。 “中国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农村改革是从安徽开始的”.这是1992年春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在南巡谈话中所讲的.至今言犹在耳。  相似文献   

20.
《党课》2014,(14):36-43
如果说中国的改革开放始自1978年,那么中国现代企业的起点应该是1984年。这一年,中国改革的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这一年,邓小平第一次南巡开启了经商的热潮。这一年,诞生了联想、万科、海尔、招商地产、上海大众等著名企业。这一年,社队企业正式改称乡镇企业。这一年,马胜利开始了他的承包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