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贾高建 《新视野》2006,1(2):26-29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正在取代旧的计划经济体制而逐步建立起来,而在这一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越来越迫切地提到了议事日程。市场经济与法治国家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离开市场经济的法治要求,政治体系本身的法治化是没有根据的;而没有政治领域的法治化,经济领域的法治化又是无法实现的。只有将经济领域的法治化和政治领域的法治化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有效地建构起法治国家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2.
魏春明 《求实》2004,22(12):77-79
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继提出“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后 ,对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又一重大历史贡献。依法执政突出执政活动的法治化 ,要求执政党依照国家的宪法和法律来执掌国家政权 ,用宪法和法律来规范执政党的活动 ,实现执政地位法治化、执政权限法治化、执政程序法治化、执政监督法治化。  相似文献   

3.
新农村建设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转变,它必然要求新一轮的制度创新和法律改革。认真分析和审视农民的法治意识,是农村法治化进程中的重要任务。应通过发展市场经济、增强立法的亲和力、确保执法与司法的公正等途径重塑农民的法治意识,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4.
王琼 《理论研究》2003,(3):16-18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而法治又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目标取向。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在经历了从人治到法治的一个曲折发展过程之后,应从法律运作机制、党的执政方式、公众法治观念等几个环节加快法治化步伐,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法治化进程,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相似文献   

5.
法治观念的培育是中国法治化的难点之一。要实现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首先必须确立与之相适应的法治观念,这是法治化赖以顺利进行并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历史的规律是通过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实现的,法治的实现更需要人的能动活动。由于中国的法治化进程实际上是从传统的人治制度向法治制度的创造性转换过程,因此,屏弃一切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治观念,培育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治观念,并使之普及、深入,使法律至上的观念成为人们的共识将显得更有意义,本文拟或此作些探讨.一、传统法文化的涓极影响中国法律传统…  相似文献   

6.
《探索》2016,(2)
建设法治型马克思主义政党,推进党内治理法治化,是贯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是体现和检验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方面。提高党内治理的法治含量,务实推进法治型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和党内治理法治化,有利于使法治型政党与法治型国家、党内治理法治化与国家治理法治化之间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7.
《先锋队》2015,(9):5
前不久,最高人民检察院出台《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意见》。意见提出,将积极推动反腐败国家立法,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推动完善惩治贪污贿赂犯罪法律制度,把贿赂犯罪对象由财物扩大为财物和其他财产性利益。同时提出,检察机关要围绕实现公民权利保障法治化、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法治化、建立健全文化法律制度、推进社会治理体制创新法律制度建设、加快国家安全法治建设、加快建立生态文明法律制度等重点  相似文献   

8.
李永亮 《奋斗》2023,(9):38-40
<正>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坚持法治思维、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调控和治理经济。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治体系,加快法治经济和法治社会建设,把经济社会发展纳入法治化轨道。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进入到更加完善的阶段,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法治环境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须全力打造公平公正法治环境,为各类市场主体尤其是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9.
潘永才 《学习论坛》2003,(10):65-66
依法治国 ,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是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是实现十六大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必然要求。像任何国家走向法治社会一样 ,我国要步入法治化轨道 ,建成法治国家 ,须具备两个条件 :一是有一套反映社会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法律制度体系 ;二是有社会公众对法律秩序所蕴含的伦理价值的信仰 ,即社会公众对法律的忠诚信仰。如果说前者是法治得以实现的前提和基础 ,那么后者就是法治得以实现和法治精神得以形成的关键。一个社会如果没有社会公众对法律的信仰和尊重 ,那么即使有再多的、再完善的法律制度也无法…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以来,全面依法治国的推进成为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和发展路径。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肩负着推动国家法治建设进程的重任。如何有效提升大学生法治素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化建设的必然选择,也是贯彻落实"依法治国"方略的需要。提升大学生法治素养的路径主要有:依靠思想政治教育的法治化;开设与法律有关的专业课程;通过严格依法治校、参与社会法治活动、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法律思维、法治精神;提高教师的法治素养水平等。  相似文献   

11.
《世纪风采》2008,(1):F0002-F0002
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十七大报告就全面落实这一基本方略进行了部署。报告中关于“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加强宪法和法律实施,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尊严、权威”,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第一次提出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法治化。从政治发展的角度看,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法治化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关键环节,对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法治化,以法治限定民主,提升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理论境界;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法治化,以法治规范民主,指明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方向;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法治化,以法治促进民主,拓展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道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法治化,以法治代替法制,划清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人治的界限,丰富了民主与法治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13.
依法治党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亦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重要任务与政治保障。依法治党须夯实党依法执政的法治基础,落实好党内法规建设,做好基层治理法治化工作,处理好法治建设中"依法治军"、"一国两制"以及"涉外法律工作"之间的关系,把执政党自身建设搞好,保证依法治国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行。  相似文献   

14.
姚立才 《唯实》2008,(6):72-74
市场经济在一定意义上说是法治经济。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借鉴西方国家发展市场经济的普遍规律,以及总结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市场经济的经验教训,进而按照市场规律和社会主义要求,从市场与法治内在本质联系角度,推进市场经济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严格的法治经济。所谓法治经济,就是按照反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客观规律,体现人民意愿的法律来运作的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所以是法治经济,这是由以下客观因素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6.
社区治理法治化是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基础。当前,城市社区治理存在法律体系不健全、选择性运用法律、信访不信法、法律方法使用边界不清等问题,要发挥社区党组织和基层政府在推进社区治理法治化进程中的领导、主导和示范带头作用,通过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优化法律服务、加强法律监督等途径,完善法律体系,建构法律权威,强化法律执行,用法治为和谐社区建设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7.
市场经济要求强化法治意识焦秀端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把依法治国确定为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这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尤其是对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实行和坚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18.
●执政党,党的各级组织的领导干部有无法治观念和依法执政的意识,是依法治国的根本所在。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党中央、国务院就如何从宏观上管理国家作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理性选择。如何使反映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笔者认为,领导干部法治观念的提高是依法治国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9.
法治建设的基本理念是法治建设过程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它直接关系着法治建设发展的方向和如何发展的问题。文章通过对法律权威性、权利性和平等性产生基础的分析 ,指出法律权威性、权利性和平等性是市场经济对法律的必然要求 ,法律必须反映这些要求 ,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在全社会特别是国家机构和国家机构的工作人员中大力培育尊重法律、尊重个体权利的意识 ,以实现建设法治国家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正>"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这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大决策。没有法治意识,就没有法治国家。要把法治国家建设纲领和蓝图变为人民生活现实,必须举全党之力、全民之力,万众一心、共同努力。为此,需要领导干部带头,在全社会树立崇法、守法、护法的法治意识。树立法治意识是民主政治实践的呼唤我们今天之所以强调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是因为我国虽然已经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