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9 毫秒
1.
阳华兵 《学理论》2009,(2):26-27
以人为本的人是少数人还是多数人?作者认为是多数的人,从而提出了以人为本向以仁为本的转变,并分析了以仁为本对企业的重要性。最后从主体出发,分析了以仁为本如何在企业得以实施的办法。  相似文献   

2.
毫不夸张地说,这些年来,“以人为本”不仅是各类文件、领导讲话和媒体报道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词,也几乎成了一些人的口头禅。但究竟什么是“以人为本”?怎样才算做到了“以人为本”?不少人其实并不了了,甚至有人以为,以人为本就是以我为中心,以个人为目的,其价值取向只能是以个人利益为归属。因此,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人心理上患得患失,工作上怕苦怕累,生活上贪图享受,作风上损公肥私……却振振有辞地归结为“以人为本”。如果说这不是有意曲解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至少也是对以人为本的一种误读。众所周知,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相似文献   

3.
什么是“人文”?作家梁晓声用了6堂课的时间讲这两个字的含义。不少学生觉得惊讶,“‘人文’,我懂啊。”“就一句话,以人为本。”梁晓声发出一声感叹:除了“以人为本”,我们还能告诉别人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4.
陈华  徐娟娟 《党政论坛》2009,(22):22-23
什么是“人肉搜索”?从实际隋况看,“人肉搜索”是以网络为平台,以网民为资源,逐渐获取某个人或某些人的信息,然后整理分析这些信息,最后找出这个人并确认其个人信息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应当如何正确对待享受呢?在现实生活中,曲解享受,畸形享受,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痛苦,现在迫切需要对享受问题进行理论探讨,以期使更多的人提高享受的质量。享受是人们合理的需要人有各种需要人们的需要得到满足,不是只能维持生存的低层次满足,而是丰厚的满足,这就是享受。物质享受是人们对物质需要的极大满足,精神享受是人们对精神需要的极大满足。由于极大地满足了人们的需要,会使人有一种快慰感、欢乐感、舒服感。享受是享受者的主动行为,强迫人去享受不会有快慰感。享受者因为感到快慰,才去享受。…  相似文献   

6.
仇珍 《民主》2009,(5):54-54
最近,常听到基层同志抱怨:接待领导下来调研,或接待外地同志来开会,忙得连轴转,搞得头昏脑胀不说,心里还像堵了块大石头:为什么“开会”、“调研”耗费如此之大?收效却不高?难道不值得思考、不值得注意吗?前几年常听说:“口中没味,下去开会”,是指借开会之名.满足了某些人的食欲需求。这几年情况有所变化了,  相似文献   

7.
“以人为本,依法治税”,是山东省地税局1999年工作的指导思想。这是一个非常有理性的提法。那么,该地税局提出的“以人为本,依法治税”的含义和本质是什么,它又如何指导全省的地税工作呢?就此,记者专门采访了宋协秀局长。记者:家局长,请问“以人为本、依法治税”是如何提出来的?其含义是什么?宋协秀:1998年6月我局党组成立以来,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带好队,收好税”的工作要求,我们一手抓队伍建设树形象,一手抓依法治税组织收入,取得了明显成效,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今年1月13日,在国务院召开的税收工作座谈会上,我以“以…  相似文献   

8.
李黎 《党政论坛》2011,(8):31-31
每逢节日,人们总会互祝佳节快乐;但什么是快乐,可能每个人的定义不尽相同。被问到“你快乐吗?”可能要迟疑片刻思索答案,但“不快乐”却很容易看出迹象——周遭和这个社会上的人,语言和行为暴力的,极端自私的,扰攘不安的,永不餍足的,为得到某些事物不择手段的……都是不快乐的人。“可恶之人必有其可怜之处”,为什么可怜?因为此人必然极不快乐,才会作出可恶的事。  相似文献   

9.
文学艺术界的朋友聚在一起时,往往喜欢海阔天空地闲聊,容易慷慨激昂地发宏论。前几天,我们这些文艺界和在文艺界服务的人,集中学习贯彻党的六中全会决议精神时,就有这样一些问题提了出来: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决议中为什么要突出强调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呀?耍“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人本身怎样“优秀”起来呀?“都应当是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某些人的灵魂究上怎么样啊?有个别文艺家的所作所为、所言所行,距离“有理想、有造稳、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的要求好象太远了吧……在热烈的讨论中,不可避免地提到了某…  相似文献   

10.
素质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以人为本的涵义及其根本思想、基本特征    以人为本,顾名思义,就是以人为中心,以人作为根本。人是社会实践活动的主体,社会必须以人为基础,以人为根本。随着人类社会对人在宇宙中中心地位和重要作用的确立,人类认识的座标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人类征服自然和建构社会的过程中,人类对人自身的认识、对人的价值的关注、对人的尊严的重视不断增强,“以人为本”的思想已成为现代人类文明的基本标志,成为驾驭人类社会的重要指南。    以人为本的根本思想就是要体现人的主体性。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认为,人不仅是认识的主…  相似文献   

11.
这里所指的黑白如一,不是痴人说梦,也不是是非不辨,而是提倡一种品质,一种精神。有些人的言行,在白天和黑夜,常是两种模样,白天显得很高尚、伟大,伊然天使一般,然而当黑夜降临后,整个灵魂好像也被染黑了,变得卑劣、低下,活象一头魔鬼。不是吗?某些领导干部台上慷慨激昂要清正廉洁、大公无私,可一到台下就“黑”了.收受贿赂.大行钱财;某些人当上级来检查工个时,又是认真汇报,又是勤恳劳作,可当检查组一走,便故态复萌,办事推诿;某些企业帐本也有黑白之分,“白”帐对外,”“黑”帐对内。黑白就颜色讲是不同的,但一块…  相似文献   

12.
3月23日下午2时,俄罗斯 和平号空间站由距地220 公里高空飞奔地球,剧烈的磨擦使得重达130吨的空间站主体在进入大气层后迅速烧毁,残骸破裂成无数碎片后,以时速560公里的速度坠入南太平洋。没有发生如某些人所预言的残骸偏离轨道,甚至砸人的戏剧性“灾难”。倒是和平号的坠毁,引起了人们对人类航天活动的浓厚兴趣。比如,太空中的人造天体到底有多少?这些花巨资送上天的神秘物体到底干了些什么?当它们的寿命结束时都要“叶落归根”吗?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我国航天界的有关专家。 人造天体知多少 1957年10月…  相似文献   

13.
“以人为本”德育的涵义 以人为本德育强调人的发展。人既是德育的中心,也是目的;人既是德育的出发点,也是归宿;人既是德育的基础,也是根本。以人为本的德育要把教育和人的幸福、自由、尊严联系起来,使教育真正成为促进人走向完善和发展的教育。对此,必须以全面发展的视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14.
自从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以后,我国理论界发表了大量关于科学发展观的研究成果。在这些成果中,“以人为本”的原则引起了不少争论。今年是《共产党宣言》发表160周年,在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来源之一的《共产党宣言》中,有没有“以人为本”的思想呢?这个问题自然引起人们的关注。我近来也在思考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199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的第一个年头,也是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关键一年。在新的一年里,要把十五大精神落到实处,一个大前提就是要继续深入学习和完整准确地理解十五大精神。值得注意的是,自十五大召开以来,有些误解、曲解十五大精神甚至明显与十五大精神相违背的观点和主张,不断见诸某些报刊文章和会议发言之中,有的甚至出现于某些地方领导干部的谈话和报告之中,对干部群众学习理解党的十五大精神产生了误导作用,甚至在党内和社会上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思想混乱。这里对时下流行的一些观…  相似文献   

16.
两位患者得了同一种病,医生给他们开了同一种药,一位吃药后不久就病愈了,但另一却没这么幸运,需要加大药量或换药。这是为什么?因为人体对某些外来物质敏感性不同,对外来基因蛋白反应不一样,说到底,是人与人的遗传基因结构有差异c于是医生想,要是能在服药前,将人的有关基因拿出来看看,对症施药,因人而异开处方岂不更好?实现这一愿望,在今天已为期不远,用一滴血或用一根棉签从口腔中收集点勤液样品,就有可能提取出DNA,查出某人的遗传基因特性,因为~种快捷便利的检验新技术--生物芯片技术已经诞生了。生物芯片技术是什么…  相似文献   

17.
《党政论坛》2010,(11):26-27
现在以人为本的理念已深入人心,这是非常值得赞许的。但中,由于一些人没有真正认识和理解以人为本的本质内涵,从而出现了—些不和谐的声音和做法,  相似文献   

18.
李海毓 《学理论》2009,(6):105-106
党中央提出的“以人为本”思想,既强调了人的最高价值,即人是最重要、最根本的、最值得关注的,也彰显了人的本体地位,即人在创造历史时也将自己创设为历史之“本”。“以人为本”思想作为与我国现实发展紧密相关的科学理念,渗透于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体现了目的与手段、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9.
以人为本21世纪,“以人为本”成为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基础 改革开放的20世纪80年代,一些何责任感的理论工作者开始重新提倡以人为本和人道主义的价值,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以人为本”再次成为中国思想界的强大声音。到了21世纪,“以人为本”的观念终于融入中国共产党的主流意识形态,成为中国共产党改革政策的重要理论基础。“人的全面发展”和“以人为本”正式被中国新一代领导人宣布成为中国政府的重要政治发展目标,成为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出发点,这标志着“以人为本”从知识界的一种理念转变成为党和政府的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20.
我们沈阳特种环保设备制造股份有限公司是区属集体企业,现有职工1500人。几年来,我始终注重从企业实际出发,把精神文明建设当做企业兴衰的大事来抓,探索并走出了一条具有环保特色的培养高素质人才、注重高科技管理、塑造高人格班子、力创高效益企业的发展新路,使一个当年亏损45万元、负债32万元的区街小厂,发展为拥有18个分厂、4个销售公司、3.6亿元固定资产的国家大二型企业和国家环保系统的知名企业。有人可能会问,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区街小厂是怎么发展壮大的?你有什么“绝招”?我的“绝招”就是以人为本,千方百计提高人的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