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叶子 《党政论坛》2009,(20):42-42
官场“变脸定律”:“对上要笑,对下要跳。”对上级笑,因为人家是领导,不笑行吗;对下级跳,因为经常发怒,不跳行吗。另一种说法是:“对上媚短脸,对下甩长验。”对上媚笑,眼睛眯着,嘴角咧着,是短捡型;对下发威,脸色阴着,肌肉竖着,是长脸型。  相似文献   

2.
汪丽艳 《求知》2006,(6):31-32
建设新农村,干部是关键。“十一五”期间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时期。而培养“想干事、真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村干部,是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当务之急。如何在换届选举、挑选带头人的过程中.按照管理民主的要求。选拔出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人民群众信得过的“村官”,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中共湖南省委提出并实行的“不能让综合素质高的人吃亏,不能让干事的人吃亏,不能让老实人吃亏”的选人用人导向,引起了强烈反响,受到了广泛关注。“三个不吃亏”具有深刻的内涵,是科学发展观的选人用人理念的具体运用,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保证“三个不吃亏”的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4.
陈仓 《各界》2013,(3):37-37
“砖家”祢衡热衷政治又不懂政治,藐视官场规矩却厕身官场,这种错误选择注定了他的人生悲剧。曹操欲招安刘表,问何人可以劝降。贾诩进言,刘表是个好结交名士的老文艺青年,找个名士游说比较合适。荀攸推荐名士孔融,孔融却推荐名“砖家”祢衡。孔融看重祢衡的文采口才,却对他智商极高,情商极低,参政议政能力极差的致命弱点认识不足。  相似文献   

5.
让干事的人好好干事刘根生翻开中国历史,我们可以看到这么两种人:实实在在干事的人和专门琢磨干事人的人。前者要好好干事,后者却偏偏想方设法不让他好好干事,这就有了矛盾。矛盾既然存在,斗争也就难免;有斗争,当然也就有胜负之分。按照“邪不压正”的常理,干事的...  相似文献   

6.
陈乃举 《党政论坛》2010,(20):17-17
“未能随俗唯求己,除却读书都让人”,这副楹联可以说是撰写者唐英为人为官的真实写照,很为世人称道。祖籍沈阳,雍正六年(1728年)被朝廷派到江西景德镇任督陶官,是清代戏曲家和著名的陶瓷家。在世风颓废、尔虞我诈的封建官场上,一个北方人到南方做官,人生地不熟,若不入乡随俗,奉行官场的“潜规则”,  相似文献   

7.
《求知》2008,(3):47-48
管健针对当前流行泛滥并腐蚀党的肌体的官场酒文化现象发表文章指出.为什么“酒文化”在个别地方成为考核干部的“标准”呢?这是因为,人们认定能喝酒的人就拥有在酒桌中迅速复制关系的能力,越能喝则能力越强。而那些能喝酒者除了拥有拉关系的能力外,还具备了为领导挡酒的能力,现代社会这种举动已经就是为“领导两肋插刀”了。更可怕的是,官场酒文化成了擅权作为的杀手锏。  相似文献   

8.
聚焦和解决“四风”问题,是教育实践活动的突出主题。而“四风”问题通常不是一天两天就形成的,往往是和平时干部身上的“坏习惯”以及官场中的“潜规则”有着重要的关系。因此,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即知即改,都要向“坏习惯”说不,向“潜规则”叫板,严厉查处违规违纪行为,真正把改作风改到群众心坎上。  相似文献   

9.
清官难做     
屠雨迅 《民主》2007,(4):41-42
据说上古时代人们并不热衷于做官,尧与舜都曾主动禅让了帝位,可是到了战国时期.人们却为小小的县令争得你死我活。人心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呢?韩非子给出了答案:“夫古之让天子者.是去监门之养而离臣虏之劳也,故传天下而不足多也:今之县今,一日身死,子孙累世驾,故人重之。是以人之于让也,轻辞古之天子.难去今之县令者,薄厚之实异也。”原来尧舜为帝时比后来的县令要辛劳得多,而享有的福利却远不如后者。在我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无论社会形态发生怎样的变化.但人们对权与利的认识却没有什么改变.“权利”一词是我们祖先对此所作的经典概括。权力不仅是通向财富的最佳捷径。权力的大小还与财富的多少呈正相关,所谓“高官厚禄”、“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说的就是这种现象。既然权力与利益联系得如此紧密.“升官发财”也就自然成了广大老百姓永远不变的理想,就连浪漫主义诗人屈原与李白也未能免俗。当一批又一批争名逐利之徒挤入官场以后,封建社会官场的黑暗与政治的腐败就必然成为老百姓心头永远挥之不去的恶梦。  相似文献   

10.
“古往今来,学而优则仕”,相对于暗流汹涌的官场“潜规则”,这仿佛是堂而皇之的“明规则”。于是,优秀的专业人才因成绩突出走上领导岗位已不再是新闻。那种以“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为由,不考虑人才自身因素和社会公众意愿,将一些优秀专业人才提拔到领导岗位的现象确是屡见不鲜,效果并不好。  相似文献   

11.
最近,曾庆红同志在湖南农村考察工作时提出,把那些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而又能共事、不出事的人,选进基层党组织班子中来。这一论述是针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而言的,但它同样应该成为各级党委选人用人的标准。“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能共事”、“不出事”,这五句话、十五个字是新时期以发展为核心的干部观,是干部德才兼备标准的通俗化,是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具体化。  相似文献   

12.
莫养“乾坤窃禄人”刘根生唐代诗人杜荀鹤在《自叙》诗中云:“宁为宇宙闲吟客,怕作乾坤窃禄人。”他所说的窃禄人,即那些不称职的官吏。他们身在其位,不负其责,白吃百姓供奉的米饭,白拿国家的奉禄,这种白吃白拿,就像窃贼一样。古往今来,官场里多少过客,能有多少...  相似文献   

13.
我家乡的老百姓,常用“吃的灯草,说的轻巧”这句话来形客和讽刺吃闲饭、不干活,出了事就站在旁边说空话的不负任何责任的“自在人”。时下这种“自在人”,在官场里几乎随处可见。 上海某县,为求发展,投资一百九十多万元修建一座贝港桥。不料桥建成尚待“剪彩”通车之际,竞轰然坍塌,近二百万元的巨资,几百人几百个昼夜的辛劳,随着一声巨响  相似文献   

14.
陆其国 《各界》2013,(5):18-20
就像袁世凯于戊戌变法期间突然“扬名”一样,他的儿女亲家黎元洪,也是于武昌起义爆发后一举成名。有意思的是,两人当时显然都不愿意暴得这个大“名”,然而其“名”却还是不期而至。世事难以逆料,由此可见。  相似文献   

15.
一要干事、二要干净,这是对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也是干部群众的殷切期望。新班子要树立新作风新形象,说到底,就是既要一心干事又要一身干净。 干净是为政之德,干事是履职之要。进入新班子,有了干事创业的机会,更面临廉洁从政的考验。廉而不勤会误事,勤而不廉会出事。一个干部,不干事就是庸官,老百姓不答应;不干净就是贪官,老百姓最痛恨。清廉自守、干净干事出正气、出形象、出威信,出号召力、凝聚力、带动力。现实中,个别会干事的“能人”,虽然也有业绩,但由于自身不干净,结果沦为党和人民的“罪人”。身为领导干部,决不能以干事为不干净“遮羞”,同样也不能借干净为不干事“开脱。”。  相似文献   

16.
这里讲的“好人”,有特定的含义,即大家都说他“好”的人。有句俗语形容这种人,叫“好好先生”,也是毛主席曾批评过的那种明哲保身、但求无过的人。现实生活中,这样的好好人,不乏存在。在领导看来,缺点不明显;在群众眼里,印象也不坏,所以这些人做起官来,大多春风得意,平步青云。  相似文献   

17.
中国当前社会的一些腐败与不公正,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因于显规则机制不健全和不良“潜规则”的泛滥。腐败行为高发现象与官场不良“潜规则”的蔓延之间存在着一种互动机制。现阶段,官场不良“潜规则”的存在有着复杂的社会历史原因和现实土壤。官场不良“潜规则”是政治运行中的一个痼疾,应采取有效措施破除官场不良“潜规则”。  相似文献   

18.
凌河 《党政论坛》2009,(6):33-33
中国人的“出去”,总要“回来”的。虽然古诗中有豪壮之言,曰“何必马革裹尸还”,然而“叶落归根”,却也堪称人之常情。有成就的人“回来”,叫做“衣锦还乡”,芸芸众生们,则称为“常回家看看”。难怪这一首歌,可以风靡南北。  相似文献   

19.
于天宇 《理论探讨》2023,(1):140-146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十二章“剩余价值分为资本和收入。节欲论”部分将资本家比喻成资本主义社会机制的“主动轮”,并指出,竞争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在的规律作为外在的强制支配着每一个资本家,因此,资本家的私人消费也就成为对他资本积累的掠夺。这使得资本家必须履行其“主动轮”身份的义务,在资本主义“竞赛社会”中不断轮转,并带动作为“从动轮”的劳动者。马克思“主动轮”的比喻揭露了资本主义“竞赛社会”中主体的“齿轮”本质,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的机制下,资本实现了全方位的自由,而主体则被迫陷入自由陷阱,失去自由。这意味着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真正的主体空场,即人的主体地位沦陷,全体人成为维持资本机器运转的齿轮。在此意义上,资本权力已然取代了全体人的主体地位,实现了资本权力的控场。  相似文献   

20.
《求知》2004,(1):42-42
上个世纪80年末90年代初,国内腐败现象呈易发多发态势。纪检监察机关临危受命,承担着查处严重败案件的重任。虽重任在肩,手段却只有一张嘴、一支笔。在此尴尬的情况下,一些能够突破的大案要案活生生地煮成夹生饭;一些本该绳之以法的腐败分子,眼睁睁地逃脱惩处。在反腐斗争形势严峻的特殊时期,“两规”、“两指”措施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