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构筑法治社会的前提和基础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法律文化现代化。那么要实现中国法律文化的现代化,必须摒弃传统法律文化的阻滞因素,同时必须公平立法,严格守法,公正司法,树立法律信仰;强化法制教育和普法宣传工作。本文正是基于此,先概述制约中国法律文化现代化进程的因素,而后对法律现代化模式的构建提出一些思路,以期利于实务。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法律文化在维护社会政治稳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法律要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必须要有文化的支持,即法律要深植于文化之中.要实现中国法律文化的现代化,必须摒弃传统法律文化的阻滞因素,同时必须公平立法、严格守法、公正司法,树立法律信仰,强化法制教育和普法宣传工作.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法律文化在维护社会政治稳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法律要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必须要有文化的支持,即法律要深植于文化之中。要实现中国法律文化的现代化,必须摒弃传统法律文化的阻滞因素,同时必须公平立法、严格守法、公正司法,树立法律信仰,强化法制教育和普法宣传工作。  相似文献   

4.
朱振辉 《理论建设》2012,(5):48-50,76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对现代中国法治建没具有深刻的影响;构建现代法治必须克服传统法律文化中的一些制约因素;积极培养民众的现代法律意识,建构中产阶级的市民社会,推进法治现代化,实现从传统到法治现代化的合理跨越。  相似文献   

5.
法律文化的现代化是我国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经历了近百年的艰辛历程,但是仍然没有真正实现。中国法律文化要实现真正的现代化,必须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培育市民社会和公民的法律信仰;正确处理法律文化本土化和国际化的关系;强化法制教育和普法宣传工作。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从制度文化和观念文化角度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进行了总体分析;其次,评价了在当代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观念文化存在诸多不适应性;最后指出传统法律文化已基本不适应当代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时代要求,应立足当代中国实践,重塑反映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新的法律文化.  相似文献   

7.
日前,传统法律文化仍然是中国法治化进程中的一个突出的制约因素。如果要使中国的法律文化从法治化的阻滞力变为法治化的内在驱动力,必须进行转型或重建,大力加强与时代相适应的法律文化的培育、建设。  相似文献   

8.
单方利 《理论学刊》2007,(11):113-116
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是双重的,既有大量促进社会发展的因素,同时也有阻碍社会发展的成分。从当代的视角看,中国传统文化不可能直接通向现代化;东亚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发展证明,中国的现代化离不开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中国近代以来传统文化的演变告诉我们,文化的现代化必须以经济的现代化为基础,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涉及的范围是极其广泛的,其中最主要的是传统思想观念的现代化、传统思维方式的现代化和传统行为方式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9.
《世纪桥》2016,(6)
法治社会的前提和基础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法律文化的现代化。我国法律文化对于维护社会和政治稳定来说发挥了比较积极的作用,但同时,儒家思想对法律文化现代化建设的消极影响也不可忽视。对古代法律文化儒家化的正确认识有利于弃糟粕而吸收其精华,能提供一些有益思路给法治现代化模式之构建。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社会进步发展的指导思想,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充分理解它的丰富内涵,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必须根植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使得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契合,使得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与世界文明相承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发展必须继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系列科学理论成果,必须充分吸收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现代化的同时也要积极推进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途径的多样化.  相似文献   

11.
文化建设是关系中国现代化的一个重要课题.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面向现代化,总结历史,展望世界,成功地探索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路线.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文化建设中,必须正确把握指导思想,处理好传统文化和现代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发展路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回顾了近代以来中国传统文化向现代化转型的艰难历程,分析了传统文化走向现代化的动因,指出中国建设先进文化必须立足本国,面向世界,才能更好地为现代化服务.  相似文献   

13.
讨论现代性问题,一方面,我们必须最大限度地澄明关于现代性的“问题语境”;另一方面,我们必须尽可能避免达成某种语境主义的规则共识,这就是现代性的吊诡.现代性不是魔戒,正如民族文化不是圣经.现代性在中国的绵延约略分为三个阶段:思想的现代性、市民社会的现代性和富裕社会的现代性.中国现代化的“社会动员”过程和前景,更多是在文化意义即“文化现代化”层面展开和定位的,因而现代性是中国“文化现代化”最基本的理论理性之命题.  相似文献   

14.
杨秀环 《求贤》2010,(8):15-16
法制现代化直接指向的是现代社会法律发展方向的价值判断,由于事物的发展必然是历史与现实的统一,法制现代化也必然会存在法律文化的传统性与现代性的交融。“必须记住法律是特定民族的历史、文化、  相似文献   

15.
聂火云 《求实》2005,(9):79-81
传统伦理对中国法律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甚至起支配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它在许多方面与现代法制的精神相冲突,因而在中国法制现代化进程中,必须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实现传统伦理在现代法制中的合理转化。  相似文献   

16.
在法制现代化的进程中,法律文化的现代化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改革开放后的法治建设实 践告诉我们:在中国法律文化现代化的过程中,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是指导原则;市场经济的发展是根 本动力;政治文明建设是直接力量;对外开放是外部动力。  相似文献   

17.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是在多种动力的综合作用下前进的。精神文化动力是最重要的动力之一。它对我国现代化建设,起着不可低估的推动作用。为了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前进步伐,必须从以厂几个方面下功夫,大力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一)批判地继承和发扬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这是建设有中国待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客观要求。只有把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作为现代化建设中的一个必要的因素,才有可能建成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凝结了我…  相似文献   

18.
正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从西周直至清末经历数千年的法律实践活动,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法律精神品格和制度特征,从而形成了在世界法律文化之林中独树一帜的法律文化体系。在当代中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对传统法律文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把积极可取的因素吸收到当代中国法律文化中,为建设现代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服务。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理论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涉及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各个领域,涵盖现阶段我国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科学、军事、外交、法制和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其中有关搞现代化建设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的发展,实施科教兴国必须与经济建设统筹发展的思想,是实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和完成中国现代化伟大任务的根本战略思想.对此,我们必须认真学习、全面掌握.  相似文献   

20.
法律信仰是现代法治的观念基础.实现依法治国,推进法治化进程,必须突破法律不被信仰的困境.树立法律信仰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需要.形成法律信仰必须树立正确的法的理念、法律价值理念,并依靠现实中的法的运作来实现.树立法律信仰的途径主要包括宣传、强化法制观念,加强和改进立法、执法和司法工作以及强化法律监督制约机制、保证法律的正确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