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验 1.开展支持性就业工作,政府应该怎么做? 促进心智障碍者平等就业既是落实宪法规定的平等劳动权利的需要,也是解决重大民生问题的需要,这就需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首先,政府机关及事业单位应当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心智障碍者支持性就业中来,对于具备就业能力的心智障碍者予以安置;其次,更新观念强化认识.充分认识到心智障碍者支持性就业这一新兴就业模式的优势,在坚持以往残疾人就业由政府构建社会保障体系建立托底机制的基础上,抓住参与试点的创新机遇,形成示范效应.  相似文献   

2.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教育是国计,也是民生.以就业为导向是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国家竞争力密切相关,是国家经济发展、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支撑,也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放眼全球,德国非常重视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美国也高呼重返制造业,重视工程人员培养,并开始采用德国模式改造社区学院;瑞士人均GDP及收入居于世界前列,归根结底靠的也是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澳大利亚提出技能发展战略规划;俄罗斯树立大职业教育观……可见,很多发达国家的教育体系皆以就业导向的职业教育为核心.这些经验说明,以职业教育的发展来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人力资源提升和配置优化,可以稳固提高国际竞争力.其中,德国的“双元制”模式是世界上最为成功的职业教育模式之一,被誉为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有许多可学习和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3.
通过就业辅导员向企业、残疾人提供持续的就业服务,建立多重支持,最终促进残疾人实现就业,这种被称为支持性就业的新的就业培训模式目前正在我国各地逐步推开。在8月19日开幕的第四届心智障碍者支持性就业国际论坛上,来自德国、日本、马来西亚等国的就业专家,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150名各界人士围绕着促进心智障碍者就业的可行模式进行了深入探讨。中国残联副理事长程凯出席论坛并讲话。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残疾人职业教育及就业服务已成为残疾人事业发展中的重要议题。然而,在大量的有关残疾人就业服务的研究中较缺少作为就业关系另一方的残疾人雇主的声音。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残疾人就业已然市场化,残疾人雇主的声音对残疾人就业服务及职业教育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对小样本的我国雇主进行个别访谈的基础上,借鉴美、澳两国的经验,从雇主的视角看残疾人职业教育与就业现存问题,并提出促进残疾人就业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的同时,中国残联在吉林省长春市召开高校残疾人毕业生就业工作暨发展残疾人职业教育座谈会,与会人员对发展残疾人职业教育建言献策,既有对经验的总结,也有对问题的认识。此外本期教育栏目还编发了两篇关于残疾人职业教育具体做法的文蕈,是经验也是探索。我们衷心希望残疾人职业教育不断完善,残疾人就业的比例和层次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6.
2006年,是实施《贵州省残疾人事业“十一五”计划纲要》的开局之年,贵州省残疾人就业工作在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残疾人职业教育、技能培训等方面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  相似文献   

7.
心智障碍者能融入社会,能像健全人一样工作吗?答案是肯定的,在大连,我们为心智障碍者提供职业训练,与家庭、与社会、与用工单位爱心协作,为他们进入融合环境,成为普通劳动者中的一员而不懈努力,这就是大连市残联就业中心开展的针对心智障碍者“支持性就业”服务.  相似文献   

8.
近些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在求职择业越来越注重专业技能的需求作用下,各类职业学校大都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为本位来开展各项工作.重职业技能培养、轻职业道德教育的直接后果,就是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过是一般劳动者而非“高素质实用人才”.要使职业教育快速健康发展,必须从内容、时间、思想等各方面对职业技能培养与职业道德教育进行有机的整合.  相似文献   

9.
王金莲 《前沿》2012,(22):183-184
德国是世界上开展职业教育较好的国家,采用“双元制”教育模式,经过职业教育培训的学生,既可利用已经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从事相应的职业,也可接受更高层次的职业教育.这种教育模式充分调动了行业协会及用人单位的积极性,促使社会各界都来关注职业教育,拓宽了办学渠道,增加了职业院校的学生就业,提高了就业率,使职业院校备受重视,促进了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0.
因地制宣,开创残疾人就业新局面 记者:来之前就听说佛山有个残疾人职业能力评估体系,您能给我详细介绍一下吗? 吴嘉丽:我们在香港考察时,发现他们在残疾人就业方面跟国内做法有很大的区别,他们没有为残疾人就业提供任何补助,但是香港的残疾人依然能够稳定、高质量的就业,这让我们感到很惊奇.后来通过调研才知道,他们有一套完善的评估、培训体系,其独特之处就在于,可以对有就业需求的残疾人进行科学的能力评估,然后根据评估结果进行针对性培训,以达到成功就业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就业乃民生之本,也是解决残疾人问题的根本出路,关系到残疾人这一特殊群体的生存和发展。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注和残联的努力下,残疾人的就业状况得到很大改善,但是依然存在种种问题。残疾人就业问题特征以山东省为例,据统计,目前全省15岁至59岁人口年龄段中,有54.4%的残疾人有工作,有45.6%的残疾人未工作。在就业残疾人口中,有60.8%的残疾人为男性,女性占39.2%。从职业看,绝大部分残疾人从事农业生产,占80.9%;从事生  相似文献   

12.
石哥:各位聊友,今天咱们的话题是“我从事的职业”。就业是民生之本。残疾人问题说到底就是就业问题。咱们残疾人有了自己的一份工作,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谈起这个话题,大家一定有很多的话要说,诸位请:我从事的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人们常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  相似文献   

13.
职业技术教育是大学教育的后续流程,是人才培养的一种延续。“回炉”现象折射出大学生对职业教育观点的良性改变.也反映了他们对就业市场的理性认识。  相似文献   

14.
残疾人就业是残疾人“平等、参与、共享”的重要体现,也是残疾人改善生活状况,实现“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基础.近年来,政府不断出台各种法律法规,对残疾人就业给予政策支持,各级残联的劳动就业服务机构,也不断加大对残疾人培训和就业指导的力度,但残疾人就业难的问题仍然存在,总体来看,残疾人难以就业是因为在其求职的道路上有“四道坎”.  相似文献   

15.
“3+2”联合培养模式是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主要模式之一,有利于提升本科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课程衔接效果。以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剖析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数学课程衔接背景与课程开展现状,从目标衔接、内容衔接、教法衔接、考核评价衔接等方面,深入分析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数学课程衔接发展的措施,有助于为“3+2”联合培养模式下本科与职业教育数学课程的顺利衔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支持性就业工作的理念来源于美国.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相关法案明确规定“每一个人都有权利要求回到社会、参与生产线工作”.通常的做法是,由专业人员做好市场调查,帮助残疾人评估能力,根据其能力寻找合适的工作,然后带他去和雇主商谈,让雇主认识到他的特质,再请雇主协助在此工作上安置、训练残疾人.  相似文献   

17.
1994年颁布实施的《残疾人教育条例》是我国第一部有关残疾人教育的专项法规,也是《残疾人保障法》颁布实施后,最早制定实施的有关残疾人权利保障的配套行政法规,至今已实施22年.此次修订后的《残疾人教育条例》在理念上更加体现教育公平,体现权利为本,明确禁止任何基于残疾的教育歧视;在教育方针上,明确“保障义务教育,着重发展职业教育”,提出“提高教育质量”“积极推进融合教育”和“优先采取普通教育方式”;进一步明确了各级人民政府的职责;强调了合理配置特殊教育资源、规范教育教学、提高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水平和待遇等要求.  相似文献   

18.
2016年12月3日,第25个国际残疾人日. 据联合国统计,目前全球约有10亿残疾人,他们面临许多障碍,经常难以像健全人一样享有教育、保障、就业及其他基本社会服务.2016年是联合国会员国执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开局之年,议程提出了17个相互依存的可持续发展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让残疾人全面融入并有效参与社会发展.针对此,本年度国际残疾人日的主题定为,“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建设人人向往的美好未来”.  相似文献   

19.
为促进残疾人就业创业,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残联积极探索“互联网+”残疾人居家就业模式,他们通过与当地具有供货、物流、网站等一体化平台的电商企业合作,让残疾人开设电子商务服务站,既帮助残疾人实现就业、增加收入,又使广大村民便捷地购买到电商平台提供的价廉物美的商品,继而实现了残疾人、电商企业、村民、政府四者共赢,在此,将结合其具体做法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将教育对象培养成为“学有专长”的各种实用型人才,以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磐安职业技校在加强基础教学的同时,开设了“实习就业指导”课,拓宽了实习就业渠道。近年来,学生的实习就业率达98%以上,使学校真正成为学生踏入社会的桥梁。我们的具体做法是:一、明确办学目标,确立职校“升学”、“就业”两条腿走路的方针“职业技术教育与劳动力市场沟通,是职业教育的一大特色,也是职业教育的生命力所在。”办学目标的确定,应充分考虑毕业生的去向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才需求有了变化,毕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