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2 毫秒
1.
我的父亲     
50>>《 》2004年第8期50>>《 》2004年第8期来深圳打工,一转眼就是四年。四年间我一直没有回过家。我总觉得自己混得不好,等混得好一点再回去。父亲经常打电话给我,说我年龄不小了,应该找个对象了。哥哥也常常打电话给我,说父亲年纪大了,经常想我,叫我回家看看。可我为了那份虚荣心,没把这话放到心上。去年四月,哥哥打来电话说父亲病重,望即刻回家。起初我有点不相信,父亲身体一直很好,怎么会突然病了呢?经哥哥三番五次催我,我才感觉真的是父亲病了,于是急急忙忙地赶回家。我在医院里见到了躺在病床上的父亲,父亲插着氧气管,挂着药水,处于…  相似文献   

2.
点歌的人     
那天我在办公室编写电视新闻稿件,正忙得昏头昏脑的时候,老人推门进来了。 他是来点歌的。 老人走到我跟前,并不像其他点歌者那样送上事先写好的祝词,而是浑身上下摸了半天,慢慢掏出一支皱巴巴的香烟递过来,见我摆摆手,他却并不收回,执意放在我的办公桌上。 我不会写字,能不能帮我一下?他有些难为情地搓搓手──这种代笔的事以前也碰到过,于是我便拿起圆珠笔:说吧,怎么写? 老人想了想,说:就写上“祝父亲生日快乐”吧。父亲?你父亲多大年纪了?我有些惊讶,来人的头发已经花白,看样子有六七十岁,他父亲怕不是有八九十岁高龄了。 他有些尴尬地笑…  相似文献   

3.
编辑同志: 我父亲在江西省宜春市有一栋二层楼房。房子建成之日,父亲当着众多亲友的面慎重地说:这栋二层楼房归兄弟二人所有,一人一层,他老了,归我兄弟二人养他的老。因我在江西省上饶市工作、居住,我弟在广东省东莞市工作、居住,两地往来不便,父亲便决定轮流在我兄弟二人之间每家生活三年。但1997年我父亲第二次去广东后打电话给我说他年纪大了,不方便两边跑,决定以后长住弟弟家,我只好时常寄钱寄物以表孝心。今年元月份我退休后亲赴广东探望老父,竞意外发现父亲已于去年十二月过世,我的亲弟弟竞不通知我奔丧,并瞒着我正准备将宜春的房产出卖,气愤之极,我找他理论,谁知他竟不理睬我,请问像我这种情况,该向哪里的法院起诉呢? 上饶读者:谭兵  相似文献   

4.
在安徽省庐江县汤池镇百花村,青年何海军可是当地的"名人".虽然是残疾人,但他却身残志坚,开设养殖场养鹌鹑和土鸡,成为村里出了名的养殖大户.如今,靠这一买卖,他一年就能净赚20多万元. 何海军今年32岁,有先天性腿部残疾,行走不便.提起搞养殖业的初衷,他向笔者道出了来龙去脉:在养殖鹌鹑之前,他手上有电焊技术,常年在外打工.2010年的一天,他辞职回家,向父亲表达了想要创业的念头,"父母年纪都大了,啃老总不是办法,不如创业,争取做出点成绩."他的想法正说到父亲的心坎里.  相似文献   

5.
三爷     
玉璞是三爷的名字,家族里数他的辈分大,又排行老三,村里的人都喜欢叫他三爷。三爷打小就随卖唱的戏团去了东北,后来在沈阳落了脚安了家。上个世纪80年代初,村里的几个木匠去了沈阳投奔三爷打工。木匠回乡后,就说三爷如何如何富有。所以,三爷成了村人茶余饭后的谈资。我的父亲和三爷成为忘年之交也是在那个年代。那时,父亲在村办企业里跑业务。他每次出差去沈阳,总要带些诸如绿豆、红枣之类的土特产给三爷。父亲看过老人就走,他从不在三爷家里吃饭。父亲说,三爷上了年纪不便给老人添麻烦。他还从木匠那里得知,三奶是后娶的(据…  相似文献   

6.
村里人宁愿出去打工也不种田,他却摔了“铁饭碗”,回农村种起了地,并且种了3200亩,他的胆子怎么这么大?  相似文献   

7.
在审讯过程中,年纪仅19岁的犯罪嫌疑人王某说:"你们什么时候放我出去啊?不就是抢了辆摩托车嘛!"  相似文献   

8.
父親     
父亲永远走了。老人家走得是那样匆忙,匆忙得让我心碎。 父亲78岁那一年智力开始衰退。徐州话叫“糊涂”。有一回和他共事多年的朋友来看他,他竟吃惊地问对方找谁,只是现出温和而歉疚的神情说,“我怎么就是想不起来了呢?”来人于是乎大为感慨  相似文献   

9.
燕子     
初中的时候,学会了那一首《送别》的歌,常常爱唱: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有一个下午,父亲忽然叫住我,要我从头再唱一遍,很少被父亲这样注意过的我,心里觉得很兴奋,赶快再从头来好好地唱一次: “长亭外,古道边……” 刚开了头,就被父亲打断了,他问我:“怎么是长亭外?怎么不是长城外呢?”我一直以为是长城外啊! 我把音乐课本拿出来,想要向父亲证明他的错误。可是父亲并不要看,他只是很懊丧地对我说:“好可惜!我一直以为是长城外,以为写的是我们老家,所以第一次听这首歌时就特别的感动,并且一直没有忘记,想不到竟然这  相似文献   

10.
三代人     
我与我父亲尘缘只有五十年,如果我与我的儿子也如此的话,这一百年就是三代人感性的历史。我知道我这辈子洒向父亲的眼泪何其少,他走的那一天合着秋风送去了咸涩的泪珠儿后,从此真情固化成悲哀像座冰山。打小我心中的“神“就是父亲,没有父亲哪来的我们呢?我的  相似文献   

11.
演绎父爱     
马凯 《中国保安》2006,(14):49-50
几年来,自己尝试着写了些东西,远在故乡的父亲为此甚是自豪,他常常在喝了酒的时候,喜欢拿出我那些文章夸耀于乡邻朋友,希望从他们的眼神里获得一种慰藉。父亲年轻的时候连生活都成问题,自然也就没读过什么书,更不懂得什么文章了。如今,父亲常感叹说,大山里出了个会写文章的儿子,其实,我那些贫瘠的文字,在巍峨如山的父亲面前又算得了什么呢?有时,静下心想一想,自己写了那么多东西,为什么偏偏就没有想到写一写父亲呢?他老人家一生中的故事,苦涩而温馨地演绎在我的心灵深处。我的家在西南山区的一个农村里。八十年代初,家乡正闹自然灾害,当时我…  相似文献   

12.
赵小兵  钟伟 《今日浙江》2006,(12):42-43
在44岁的唐利民身上,有3个响当当的头衔:展望村党委书记、浙江展望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浙江华联三鑫石化有限公司总裁。第一个是党的基层干部,第二个是民企老板,第三个他自喻为“国企打工仔”。一家香港媒体的记者曾经这样问过他:“3个角色中,你最看重哪一个?”唐利民回答说“:最看重的还是村党委‘班长’这个岗位。”他以朴实的语言为自己的选择做了注释:我是农民的儿子,是展望村的水土和乡亲父老养育了我;我父亲给我取了“利民”的名字,希望我长大后做一个有利于人民的人;把家乡建设好,带领更多的人过上好日子,是我的责任,也是实现我父亲…  相似文献   

13.
几年爸爸当下来,感到不容易。爸爸得兼有教师的知识和技巧,二者缺一教子难。我不知别人的小孩是怎样“刁难”父亲的。但我深受自己四岁的儿子“那为什么呢?”“那干什么呢?”的不断追问之苦。见到江河里的水,他会说:“爸爸,这水是干什么的呢?”我说:“水形成江河。”“江河是干什么的呢?”“滋润大地山川。”“滋润大地山川干什么呢?”……这样的追问可至无穷多,世上的爸爸有几个不被问倒!毕竟比儿子多吃几十年饭,多吃几十年盐和醋,想来想去,找到了应对“那为什么的呢?”的万全之策。这就是在他“那为什么  相似文献   

14.
编辑同志: 我父亲生前为他自己投保了人身意外伤害险,并指定了受益人是我。今年夏天,我父亲去赣江游泳,因体力不支,不幸溺水身亡。后保险公司履行了保险合同,将两万元保险金支付给了我。上个月,我父亲的一位朋友说我父亲生前欠了他人民币1万元,向法院起诉,要求我从两万元的保险金中偿还这笔欠款。请问:他的做法是否合法?这笔保险金能归我所有吗? 南昌读者:叶茜  相似文献   

15.
照片上的民警曾是在北京市家喻户晓、浴血勇斗劫匪的吉林保安杨晓东。初听他的故事就非常好奇,一个在北京打工的普通保安是怎样成为一名人民警察的呢?通过采访我揭开了这个疑问,那要从一起抢劫运钞车的案件说起。  相似文献   

16.
《中国保安》2013,(18):80-80
编辑老师: 我从去年开始离开家乡外出打工,当了一名保安员,也开始接触、学习一些法律知识。近期家里遇到一个让我很困惑的问题。2009年5月18日,我父亲的一位朋友张某向他借了5万元.当时他写了一张欠条给我父亲,约定在一年内还清借款。  相似文献   

17.
我是一个父亲,一个在北京做保安的父亲。因为儿子有一个做保安的父亲,所以他见到他父亲的时间还不如他每天早晨喝牛奶的时间多。因为“非典”的缘故,今年六月份的休假泡汤了。儿子在电话里说:“我想你。”一下子把我激动得眼泪汪汪。等我回过神,才有点明白,我想儿子是真的,儿子想我,怕是“别有用心”。儿子是很现实的,在他的眼里只有一个叫“叔叔”的爸爸对他不错。“叔叔”每年的六月份到家里一次,会给他带好吃的好玩的。叫“叔叔”的爸爸会抱着他出去玩儿,而且肯为他花钱。更重要的是,当妈妈向他动手挥舞鸡毛掸子的时候,这个人会很及时地…  相似文献   

18.
父亲是三天前的一个下午进城的。当时无人在家 ,他搁下背兜蹲在门口抽叶子烟。傍晚 ,楼上的张婆告诉我 ,她下楼撞见父亲 ,以为是盲流 ,喝斥他走开。父亲惶惶不安 :“这是我儿家呢 !”我向父亲求证此事时 ,父亲正在厨房择菜 ,他像了错的孩子 ,局促地站起来 ,搓着双手 ,目光游移 ,嗫嚅着说 :“下次 ,我一定穿周正一点。”我本是怕父亲心灵受到创伤 ,欲安慰他一番的 ,岂料他不但没有半点委屈和愤慨 ,反而以为自己丢了我的丑而深感惭愧 ,我心里有种说不出的痛。家里不宽敞 ,我们把父亲和儿子安排在一间屋里。父亲进屋不久 ,我就听见巴掌落在脸上…  相似文献   

19.
一生的欠条     
大学毕业那年,父亲求亲告友,在家乡小城给我找了份他认为蛮体面的工作,我却毫不犹豫拒绝了,决定到外面闯一闯。那晚,我和父亲深谈,描绘自己的理想抱负。父亲说我心比天高,母亲则在一旁抹眼泪,都苦口婆心地劝我留下。我却冥顽不化,非要“走出去”。  相似文献   

20.
正春节回老家,听到几个不好的消息:一个中学同学的父亲因为癌症去世,一个大学同学的父亲因为肝癌住院,妈妈的一个朋友查出癌症……都是和我的父母差不多的年纪。最近几年,这样的事情越来越多。是因为现在环境真的恶化到癌症越来越多的地步?还是爸妈真的老了?或者是我陪他们的时间太少,连他们身边发生的事情都不知道?节后,父母跟随我到重庆帮着带孩子。他们那么小心翼翼,把女儿捧在手里,含在嘴里,将所有的爱都给了我的女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