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2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前沿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前沿问题主要是对人、主体、价值、发展、科技哲学、伦理的研究,人的研究是最早着手且难度较大的问题,目前主要是在哲学层面进行思考。主体研究实质上也是人的研究,它是侧重同客体的对应关系角度来考虑主体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自觉能动性和创造性以及受动性。价值研究主要是研究客体或物对人的效用和人自身的价值。发展研究是探讨人类社会整体及各个领域的进化和人自身的进步。科技哲学是研究自然界、人的自然观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规律,从科学技术和工艺上揭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及与人自身的关系。伦理学主要是揭示伦理规范与利益、与人性及与环境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2.
第六届全国马克思哲学论坛于2006年8月在天津举行。论坛围绕“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阐述与创新”这一主题展开,130多名与会学者对当代社会生活方式的变迁与政治哲学的复兴、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及其当代意义、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的主要问题、现代性问题与当代中国政治文化建设等论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此次论坛对推进当代中国政治哲学研究,尤其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最近,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系统哲学专业委员会、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社会系统工程研究所、福建省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福建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中国社会发展战略》杂志社、《技术经济与管理》杂志社、福州大学软科学研究所等单位,在福建武夷山市组织举办了全国系统科学与战略规划研讨会。来自全国的100多位专家、学者及从事规划  相似文献   

4.
1987年6月24日至28日,《中国哲学史研究》编辑部在北京市昌平县爱智山庄举行第八次夏季学术讨论会,议题为“中国现代哲学的发展”。 会议对与中国现代哲学发展相关的问题,例如,中国现代哲学的起止时间界限,中国现代哲学的具体形态、特征、发展线索及评价,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现代社会中的传播、发展和历史地位,西方哲学对中国现代哲学的影响,中国传统哲学在中国现代社会中的演变,马克思主义哲学、西方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的关系,研究现代哲学的态度、方法和批判继承等问题,进行热烈的讨论,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中国源远流长的"和谐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之间的关系问题是当前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必须弄清的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中国古代和谐哲学是以农业社会经济为基础的、具有素朴的马克思主义性质的粗陋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工业社会时代诞生的更高级更精致的科学的社会发展理论,其所包含的和谐思想从理论形态上说是对以往人类和谐思想也包括对中国古代和谐思想的质的提升,因而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和谐哲学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兼容性。  相似文献   

6.
李荣海 《理论前沿》2003,3(16):45-47
人类社会的发展,需要在经验的总结中开辟道路。同样,哲学也需要在对“哲学史”所隐蕴的理论逻辑的开掘中寻觅到自身的未来。由此,对中国当代哲学的发展过程、态势演变进行总体评点,相对于哲学在21世纪的演进,就具有了“继往开来”的意义。一、哲学的聚焦主题与主导精神:人与相对性中国当代哲学,是与中国社会实践在同一起点上被激活的。1978年兴起的真理标准讨论,其后果是开启了政治上的拨乱反正,拉开了中国解放思想的帷幕。中国政治上的拨乱反正在哲学上的回响,即是激发了人们对传统哲学的反思:在与“左”的思想相扭合过程中而定于一尊的传…  相似文献   

7.
19世纪中叶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巨大变革、哲学必须适应时代而予以范式转换的内在需要,使黑格尔哲学过渡到现代西方哲学,并使之出现了欧洲大陆哲学和英美分析哲学的分野。现代西方哲学已经明显不同于过去那种包罗万象、一统天下的哲学,它分化多元,演变迅速。我们要在准确把握西方哲学本质的基础上,积极借鉴它的成果,努力把哲学研究与中国现实结合起来,为创建中国特色的哲学理论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8.
恩格斯说: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这是由于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它发展的结果必将与旧的生产关系发生矛盾,进而成为导致生产关系发生变革的重要因素之一。马克思早在1847年初为批评蒲鲁东的《贫困的哲学》而写的《哲学的贫困》一书中,就曾指出:“随着新生产力的获得,人们改变自己的一切社会关系。手工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揭示了作为生产力的科学技术在生产方式以及生产关系变革中的作用。马克思在1861年8月到1863年7月积极准备《资本论》的写作期间,写了…  相似文献   

9.
19世纪中叶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巨大变革、哲学必须适应时代而予以范式转型的内在需要,使黑格尔哲学过渡到现代西方哲学,并使之出现了欧洲大陆哲学和英美分析哲学的分野。现代西方哲学已经明显地不同于过去那种包罗万象、一统天下的哲学,它分化多元,演变迅速。我们要在准确把握西方哲学本质的基础上,积极借鉴它的成果,努力把哲学研究与中国现实结合起来,为创建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理论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
伽达默尔继承了古希腊的实践哲学传统,进一步阐明和拓展了哲学诠释学中的实践哲学维度,倡导实践理性,但是他在生产、技术和实践之间的区分方面,割裂了物质利益与社会实践活动之间的关系,忽视了物质生产活动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基础性作用。马克思把亚里士多德的劳动和实践结合起来,探究了物质利益关系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实现了对传统实践哲学的综合创新,在一定程度上为弥补哲学诠释学实践观方面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了理论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1.
本文探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2.
和谐社会与小康社会是“一鸟两翅”的关系,是从斗争哲学向和谐哲学转变的重要体现。和谐社会是包容共生、结构合理、规范有序、运筹得当的社会。中国提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有社会均衡论等多种理论支撑,又是对国外理论的突破和发展。建设和谐社会重要的是协调阶级、阶层关系、城乡关系,要建立社会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社会早期,道器关系是中国工艺哲学的核心问题,而对道技关系的思考则相对薄弱。之所以出现这种差异,原因在于社会的不平等导致了器具使用和器具制作的分离。到战国时代,西周确立的社会政治等级制全面崩解,新兴的思想者要么是技术劳动的同情者,要么本身就出身于匠人阶层,这种时代变化直接导致了思想界对技术思考的深化。其中,墨家的贡献主要在于技术的目的论和认识论,道家(庄子)的贡献主要在于技术的过程论和心理学,但两者又共同将技术的本源提升到了形而上学乃至神学的层面。这种提升使原本卑下的百工之技因哲学的支持而获得神圣价值,同时也促成了中国"巨匠"观念的诞生。  相似文献   

14.
张志林,男,1957年生,重庆人。现任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科学技术哲学博士点、外国哲学博士点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分析哲学研究所所长、哲学系学术委员会主任,全国科学哲学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全国科学技术哲学重点研究基地学术委员,全国科学基础与信息网络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在全国多所高校和研究机构任兼职教授、研究员,其中任福建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人文学研究所特聘研究员。学术专长:科学哲学、语言哲学、分析哲学、科学思想史。张志林教授于1992—1993年在英国牛津大学作高级访问与合作研究,任牛津大学林纳克学院高级研究员,获得英国皇家研究员奖学金奖,享受牛津大学学士院院士待遇。承担过各级科研项目(包括国家社科规划项目、国家“攀登计划”项目和教育部重点项目),已发表论文、论著数十篇(部)。代表性学术专著有《反本质主义与知识问题》、《因果观念与休谟问题》和《技术解释研究》等。获得过包括金岳霖学术奖、全国青年优秀社科成果奖和广东省优秀青年科学家奖在内的多种学术奖。张志林教授风采  相似文献   

15.
F·C·康普勒斯东为著名西方哲学史家。我们从他的著作《哲学与文化》中编译出这篇文章,不过是想说明西方学术界对中国哲学与文化的一般看法。康氏注重从宗教、文化和社会历史发展的角度研究东方哲学思想。他从文化和社会功能的角度,以比较的历史方法,考察了中国哲学儒、释、道三者的关系。现将其中的主要观点编译如下。  相似文献   

16.
技术时代对哲学的影响,主要是产生了一些消极的乃至过激的看法.哲学主要成为一种批判的工具.然而在技术的时代,哲学应当起的作用除了批判之外,还有教化.在哲学的"教化"作用这一认识上,中国传统哲学与西方哲学有共同之处,但对教化目标的认识则不同.对于前者而言,教化是要使人修"君子之道",而对后者来说,则是要使人提升为一种普遍的理性存在.教化观上的上述差别,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中西哲学关注点上的不同,并且带来一系列相关的差别.自20世纪后期进行改革开放以来,在如何看待科技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上,通过从传统哲学资源中挖掘天人合一思想所蕴含的现代意义,中国哲学发挥着它的教化功能.  相似文献   

17.
哲学的发展,一是哲学形态的演进.二是哲学功能的变迁.这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不同方面.哲学形态的演进.是哲学家们立足于科学技术和社会实践的发展.对以往的哲学思想进行再度阐释.以寻求新的理论支点.进行理论创造,从而导致哲学研究重心的转移,推进哲学概念和哲学范畴的演进和更替,形成与以往的哲学思想既有批判继承关系.又有新哲学见解的理论形态.哲学功能的变迁.是指哲学的社会作用所发生的某些变化.这是由社会和时代对哲学的要求所引发的.特定的社会和时代需要产生与它自身相适应的哲学思想.以引导它向前发展.而这种哲学,则会成为“时代精神的精华”,从观念上引导社会和时代向前发展.社会和时代的特点不同.因而对哲学的要求不同.而哲学能否适应社会和时代的要求,除了哲学必须反映这种要求.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现状、问题及未来走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研究格局、研究路径、研究视野、研究内容等方面来描述当前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现状 ,可以看出目前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从四个方面反映出来的问题 :与政治意识形态的关系 ;相对主义的危险 ;对中国传统哲学、西方哲学的态度 ;缺乏组织性、计划性。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 ,我们有必要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未来走向作出预见性判断。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关系问题,是学者们长期关注的理论热点。近年来,哲学界对二者的融合说形成共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包括两个方面: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的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相结合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相结合。建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形态,就是注重现实的重大实践课题研究促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本土化和儒家哲学的现代化的同一过程两个方面分别展开。  相似文献   

20.
文章作者从四个方面探讨了近年来国内重大哲学问题: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与21世纪;二、价值哲学与中国特色价值观建设;三、发展哲学与全球化问题;四、人学研究与社会现代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