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目的PCR RFLP技术调查武汉地区汉族人群PGM 1基因型。方法应用PCR RFLP技术检测PGM 1基因型 ,调查 3 0 0例汉族无关个体。扩增PGM 1基因外显子 4和 8中的靶片段 ,并分别经过Bg1Ⅱ和NlaⅢ限制酶消化。酶切片段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型。结果PGM 1 RFLP技术可分出 9种基因型 ,在汉族人群 ,PGM 1 RFLP系统的个体识别能力为 0 745 0。与传统的PAGE酶型检测比较 ,本法不能区分 1+ 2 -和 1-2 +型 ,不能检测出PGM 1稀有基因 ,但克服了IEF无法分析微量、陈旧材料的缺点 ,对保存 2 5年陈旧血痕及 0 1ng模板DNA均能成功分型。 结论PGM 1 RFLP技术在法医个体识别中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正> 本文采用淀粉凝胶电泳,研究分析了孕早期绒毛膜磷酸葡萄糖脱氢酶(6-PGD)的多态性及西安汉族人的表型频率。结果表明:6-PGD在孕早期绒毛膜组织中亦具遗传多态性, 相似文献
4.
红细胞EsD和PGM_1的同步电泳分型及其在上海地区的分布与频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用 pH7.4的 Tris-马来酸缓冲系统和混合淀粉凝胶同步检测血液及血癌中 EsD 和 PGM_1的表型,获得良好的分型效果。EsD 和 PGM_1的图谱区带平直、狭窄、清晰。各种表型之间差异著,极易区分容易发现稀有表型。我们在上海地区居民中检查了390人的 EsD 表型和724人的 PGM_1表型,其分布与其基因频率详见附表。在检测尸体血及尸体血痕时,发现一例尸体血和一例尸体血痕的 PGM 1活性明显增强,前者尚显现了一条额外的同工酶区带。 相似文献
5.
6.
应用PCR-SSCP技术检测PGM1基因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应用PCR-SSCP技术分型PGM1基因型.方法提取156份武汉地区汉族无关个体的血样DNA,分别扩增PGM1基因外显子4和外显子8的多态性靶DNA,用SSCP分析PCR产物,判断基因型.结果两种PCR产物均检出了两个等位基因、三种基因型,DP值分别为0.5620、0.4405.综合外显子4和8的PCR-SSCP结果,分出8种PGM 1基因型,DP值为0.731 8.应用本法对保存10年的陈旧血痕和精斑PGM1分型成功.结论用PCR-SSCP分型PGM1基因型在法医物证检验中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告用等电聚焦方法,采用拉丁方设计,对血痕保存的温度、布质及含量,以及血痕中 PGM_1亚型检出时间进行了研究。保存在0℃(6个月)、4℃(2个月)、18℃(1个月)及30℃(3周)的6μL 血痕,PGM_1亚型均可检出。血痕的总量对 PGM_1亚型的检出时间也有一定的影响。不同布质对血痕中 PGM_1亚型的检出时间,无明显差异。另外,利用聚脂膜具有亲水膜面的特点,将 PGM_1原始酶谱贴附在聚酯膜上,可长期保存酶谱。 相似文献
8.
作者用大柱制备电泳法从人红细胞解离波中分离提取磷酸葡萄糖变位酶(PGM),并以此为抗原,免疫新西兰家兔,制备得到了兔抗PGM血清.经SDS—PAGE检测,纯PGM为单体,分子量为50,713道尔顿;经琼脂双扩散法检测,兔抗PGM血清效价为1:16,可检出PGM的最低浓度为15.6μg/ml,兔疫电泳表明,该抗血清与PGM2—1型及PGM2—2型人红细胞解离液产生单一的沉淀线,特异性较好。用戊二醛法将该抗血清标记HRP,ELISA测得酶一抗体结合物最适工作浓度为1:128稀释度。 相似文献
9.
应用聚丙烯酸胺凝胶等电聚焦技术,调查了吉林地区226名朝鲜族个体唾液酸性富含脯氨酸蛋白二位点上共6种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PRH1*1为0.0331,PRH1*2为0.2124,PRH1*4为0.7477,PRH1*6为0.0068;PRH2*1为0.7544,PRH2*2为0.2456。按Hardy-Weinberg法则进行吻合度检验,其观察值和期望值一致,并对吉林地区朝鲜族与其它地区人群酸性富含脯氨酸蛋白等位基因的差异性做了比较。PRH1和PRH2在吉林延边地区朝鲜族的个人识别能力分别为0.58和0.53,两者总鉴别机率为0.80;PRH1和PRH2的非父排除率为0.1875和0.1510,两者总非父排除率为0.3102。 相似文献
10.
11.
近数十年来,经法生物学家的努力,血痕中可测定的血型日益增多.不少学者研究了血痕中各种红细胞酶及血清蛋白的可测期限,但对同一批血痕同时进行多种酶及血清蛋白可测期限的研究,尚未见有报道.为了了解GLOI、EsD、EAP、PGM_1及Gc在各种环境下的可测期限,本研究采用同一批 相似文献
12.
13.
The PGM1 polymorphism as revealed by ultrathin-layer isoelectric focusing in the population of Padua
P. Cortivo M. Biasiolo C. Scorretti L. Caenazzo P. Benciolini 《Forensic science international》1984,24(3):169-172
The occurrence of PGM1 phenotypes in 589 samples from the population of Padua was investigated by ultrathin-layer isoelectric focusing. All ten phenotypes were observed. Frequencies of the PGM1 alleles (1+ = 0.6180; 1? = 0.1163; 2+ = 0.2122; 2? = 0.0535) have been compared to those found in other populations. 相似文献
14.
15.
本文采用薄层聚丙烯酰胺凝胶等电聚焦电泳检测红细胞及血痕酸性磷酸酶表型,并对不同条件下的血痕标本进行检测,发现室温下(15~33℃)保存的110例纱布血痕7周内可全部正确分型,21例磁板血痕9周内均可正确分型;含血量≥5λl 的血痕可被正确检出 EAP 表型;日晒、水洗、发霉等因素可影响血痕 EAP 型的正确检出。同时调查了广东人群的 EAP 表型分布,基因频率为 p~a=0. 2338,p~b=0. 7662,发现 EAP 基因频率分布存在着地区差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