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理论》2013,(36)
民间组织的产生与发展对弱势群体的权益保护有着特殊的促进作用。在我国西部地区残疾人事业发展滞后、民间助残服务组织力量较为薄弱的情况下,大力培育和发展民间助残组织,有利于满足西部地区残疾人特殊需求,改善残疾人社会资源,维护西部地区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同时能够改善西部地区社会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2.
西部地区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具有特殊意义。必须从发展水平滞后、经济文化落后、少数民族聚居、社会矛盾集中、接壤国家众多的特点出发,充分认识西部地区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的重大战略意义,明确西部地区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切实加强西部地区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为西部地区的发展和振兴提供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3.
张艳娥 《学理论》2012,(19):111-112
西部大开发,人力资源开发是关键。当前西部人力资源开发相对滞后,严重制约了西部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必须加大西部人力资源开发的力度。通过对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进行分析,结合西部实际及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就如何搞好西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西部大开发与西部地区现代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大开发是我国本世纪前半叶实现现代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西部的工业化、城镇化和信息化进程将与东中部地区融为一体。如何协调东中西三大地带关系 ,是中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大课题。受西部地区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西部地区现代化还相当落后。当前 ,对于西部地区来说 ,缩小地区发展差距 ,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加快现代化建设 ,需要处理和解决好西部地区的农村现代化、工业化、城镇化和信息化四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和学艳 《学理论》2013,(17):111-112,117
西部民族地区是我国比较落后的地区,又是地域范围广阔的地区。现阶段,研究西部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从西部民族地区所处的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出发,对农村居民的收入与消费进行定量分析并针对如何提高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居民收入提出相关的建议和对策如下:加大财政对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居民的转移支付力度;完善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居民养老和医疗保障制度;继续实行西部大开发政策;适度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相似文献   

6.
覃小英 《学理论》2012,(25):98-99,168
西部农村地区义务教育的重要性已被我们所认识,在农村学龄人口锐减和"撤点并校"制度广泛推行的背景下,西部农村地区义务教育出现的隐患亟须得到重视。健全财政分配体制、提升教师队伍质量、合理安排农村学校布局以及提供校车服务是解决当前西部农村教育问题的可行性对策。  相似文献   

7.
我国小城镇建设的东西部区域差距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竹林 《理论导刊》2001,(12):26-28
小城镇的崛起是继我国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之后,农村深化改革的第三个里程碑。步入新世纪,我国小城镇究竟如何建设,如何发展,理论界在不断研究,全国各地也不断探索。然而,与东部相比,西部小城镇建设仍显得滞后,这不仅严重影响西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而且对中国的城市化建设、现代化建设也会产生不利影响。适逢西部大开发的良机,西部地区的小城镇建设也被纳入大开发战略的规划之中。因此,正视差距并找准原因,以图发展,是非常必要的。一、东西部小城镇建设的现实差距1.与东部地区相比,西部小城镇建设的速度…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3,(30)
近年来,我国相继出台十几个中央一号文件对解决三农问题做了重要的政策性规定。在探讨我国西部地区惠农政策绩效评估存在的问题的同时,并试图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促进我国西部农村地区惠农政策的有效落实,进而更好地解决三农问题,推动我国广大农村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9.
青年是西部大开发的生力军,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迫切需要千千万万扎根西部、奋发有为的青年人。对于每一个胸怀远大志向、渴望建功立业的青年,西部都是追求人生理想,实现人生价值,成就一番事业的大舞台。  相似文献   

10.
农民人均纯收入是农村全面实现小康目标的关键性指标 ,西部地区要大幅度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 ,只有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增加农业收入或发展农村非农产业 ,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因此要发展西部地区特色农业 ,拓展农副产品市场空间 ,尽可能降低农业结构调整的成本和风险 ;同时创造条件加速西部地区农村城市化进程 ,创新发展乡镇企业 ,发展城镇支柱产业 ,普及 9年制义务教育建立农民培训工程 ,多渠道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相似文献   

11.
余雪梅  刘海燕 《学理论》2013,(22):113-115
目前我国能源和矿产资源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问题,西部地区为能源矿产丰富、资源潜力巨大的地区,为保障我国国民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西部地区国土资源系统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进行介绍,并且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建议高位审视西部地区人才问题,为多渠道引进人才以及如何留住人才做了一定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谢菊 《行政论坛》2007,(2):67-69
生态危机已向西部新农村建设提出了巨大挑战,以生态建设和管理促使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成为西部新农村建设的关键。西部地区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必须承担起相应的生态责任,即生态教育责任、生态政策责任和生态管理责任。  相似文献   

13.
高等教育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和高新技术的辐射源,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作用。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和科教兴国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作为我国欠发达的西部地区的高等教育如何以创新性的思维和创造性的工作,在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实现自身的新发展,是西部高等教育面临的一个现实性、历史性的课题。 一、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西部地区的高等教育事业经历了50多年的历程,特别是近20多年来的发展,已经有一个坚实的基础。但随着信息社  相似文献   

14.
刘渊 《理论视野》2023,(2):68-73
数字乡村建设是数字经济赋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持续提供乡村振兴动力引擎的战略选择。区域差异、目标偏离和主体差异是西部欠发达地区数字乡村建设客观上存在的问题。推进西部欠发达地区的数字乡村建设,需要注意区域性差异、注重分类性要求、重视主体性培育,采取理念创新、因地制宜、逐步推进等方式,坚持以特色产业发展为引领,充分激发农民内生动力,不断弥合城乡数字鸿沟,着力构建数字乡村建设共同体之路。  相似文献   

15.
高德胜  金哈斯 《学理论》2011,(36):74-75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地域辽阔,人口密度小,牧民居住较为分散,其生产生活环境复杂,条件落后。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水平滞后,尤其牧民人口城镇化进程缓慢。由于文化与制度、生活习惯与传统经济生产方面的特殊地域性,牧民人口城镇化不可能也不可以重复东部地区农村自上而下的城镇化模式。我们要依据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牧区自身经济社会以及城镇化水平落后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通过科学合理的城镇化建设规划来选择正确的发展道路,促进牧民人口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16.
西部地区农村教育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教育投入不足,教育设施落后,教师队伍中学历合格率低、结构性短缺、老龄化和流动性大等问题严重。要发展西部地区的农村教育,就必须解决好观念问题、资金问题和师资问题。  相似文献   

17.
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颇具特性,这种特性不仅与党的民族政策和少数民族自身特点有关,而且与其所处的特定历史发展阶段有关。当前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党建问题突出表现在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能力与党中央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存在差距。因而,要根据党中央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出的基本要求和基本任务,结合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主要特征、突出困难,以及其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抓住农村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坚持党的领导的一致性原则和民族地区党建的特殊性原则相结合,探索具有西部民族地区特色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道路。  相似文献   

18.
江月卫 《学理论》2009,(17):107-108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社会转型,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民族地区农村文化建设也面临着新的问题与挑战。如何加强民族地区农村文化建设: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已成为一个紧迫的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19.
西南边疆多民族地区社会事业发展中的差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西南边疆多民族地区社会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但在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也还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如"不公平问题",体现为收入分配不合理,贫富差距扩大;"结构性问题",体现为失业问题、无序流动问题;"差距问题",体现为地区发展差距、城乡发展差距、阶层发展差距等;"越轨犯罪问题",体现为严重的社会失范现象.特别是在农村,公共义化没施十分短缺,教育基础依然薄弱,普及和巩同义务教育任重道远;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依然十分突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步履维艰.社会事业是事关天下百姓的民生大事,是解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矛盾的重要途径之一,必须是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20.
受西部地区的自然、历史、文化教育背景的制约,形成了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需转移的数量较多、转移的难度较火等特点.而农民工转移培训工作中的急功近利现象、培训规划与农村实际脱节的现象、培训的短视行为、培训的投入不足、重技能教育轻基础文化教育等现象,制约着农民工转移培训的效果.要走出培训困境,应立足于西部地区的特点,有针对性地研究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