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公安院校对学员进行人文素质的培养是公安教育本质的体现,将人文教育融入警务教学中,充分发挥人文教育功能,这也是公安学科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新时期,我国公安教育中人文素质培养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在公安教育中,公安职业技能培养和社会人文素质教育对学员成才的影响是互助关系,公安院校应以转变教育思想为先导,构建以人文素质为主的特色警务课程,通过加强公安专业课堂教学与对学员进行警察人文教育的有机结合,以全方位育人的理念来提升公安院校学员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2.
警察人文素质教育注重人性养成与人格塑造,它关乎警察人性化执法理念和管理方法,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公安本科院校要不断突破传统公安教育重专业技能轻文化素质,重实训培养轻人文熏陶的速成模式。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从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警务化管理科学性、通识基础教育方面探索警察人文素质培养模式,提升警察人文素质,培养现代法治社会复合型警务人才。  相似文献   

3.
考核是反映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手段,是教学工作的"导向标"和"指挥棒"。公安院校的警务技能课程专业性、实践性、应用性强,职业定位明确,承担着服务警务实战的重要职能,警务技能课程的考核评价关系着学生警务技能素质的培养质量。但当前公安院校的警务技能课程考核评价并不容乐观,还存在不少问题,如方法简单、标准模糊、手段粗糙、操作随意等,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警务技能素质的培养与提高。加强对公安院校警务技能课程考核评价的改革与探索,是提高警务技能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提高学生警务技能素质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大学语文教育教学具有复合功能,即工具性功能和人文性功能。"人文"一词包含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的内涵,以大学语文教育教学为代表的人文学科教育教学是培养大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途径。公安院校大学语文教育教学中人文素质培养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公安院校业务素质培养与人文素质培养失衡、公安院校大学语文教育教学存在不利于人文素质培养的因素以及公安院校学生对人文素质培养缺乏足够的重视。对此,需要公安院校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教学改革,实现人文素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培养警务人才严谨、顽强的科学精神和崇高的人文精神,是世界一流警察大学的神圣使命和标志,是公安院校人文精神和人文素质教育的终极目标。人类积淀起来的人文精神和创造的人文思想丰富多彩,博大精深,我们应站在人类文明的高度,以宽广的胸怀,培养警务人才。为此,我们要广泛习得人文知识,大力拓宽人文视野,深刻理解人文思想,提高人文思维水平,吸收人类人文精神成果,培养警务人才崇高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6.
人文精神和人文素质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大学语文是公安院校实施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课程,对提升被培养对象人文素养和综合能力起着重要作用。针对公安院校的学生人文素质有欠缺和教学现状落后的事实,教师应尽快改变教学形式,践行人文素质教育,使大学语文教学起到真正的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7.
用“警务化管理”来命名公安院校的管理工作模式并没有多大不妥。公安院校必须遵循高等院校共性规律,但也不能抹煞自己的个性。警察队伍既要有高度的组织纪律性,又要求人人具有独立作战的素质和技能,所以警务化管理不仅仅强调严管,培养高度的组织纪律性,还必须重视对学生的自我管理素质的培养。警务化管理之难,主要在于如何为公安院校的素质教育服务和如何发挥自身素质和教育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论警务化管理与学生个性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安院校实行警务化管理,是学生警察意识和警察素质养成教育模式,而学生个性发展旨在发挥人的潜能,主要体现为创新能力的培养,两者都是建立在完成教育目标的基础之上,是培养创新型杰出警务人才的需要。个性是创新的土壤,没有个性就没有创新,忽视学生个性发展是不科学的,不考虑公安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特殊性而淡化警务化管理也是不可取的。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正确处理警务化管理与个性教育的关系,不断完善公安院校警务化管理机制,关注个性差异,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个性发展,在警务化管理与学生个性发展的和谐统一中培养创新能力,是公安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公安队伍专业化进程的推进,对警察职业道德素质提出了新要求。公安院校作为预备警察培养基地,在加强警察职业道德教育中,必须以思政课为主导,把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于各学科教学,同时把加强警务化管理与对学生进行人文关怀相结合,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搭建高效的网络学习平台,最终在警务实践中不断强化警察职业道德。  相似文献   

10.
作为维护我党执政、保障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人民警察的“内在素质”十分重要。要充分认识大学语文在公安院校人文教育中的重要意义,紧紧围绕为社会培养复合型和高素质人才这一目标,突出大学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优势,在提高公安院校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公文写作能力的同时,要注重全面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促进其综合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公安院校担负着培养公安专业人才的重任,其毕业生是警力的重要来源。公安院校培养的学生对警察体育的认识程度,对其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否坚持身体锻炼、能否保持良好的身体状况至关重要。因此,应在警体教学中贯彻警察职业体育、健康体育、终身体育等理念。具体实施上应采取增强师资力量、调整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手段、扩展教学时间等措施,真正在提高公安民警身体素质方面实现"向无增长改善要警力"目标。  相似文献   

12.
公安院校是培养公安人才的主阵地,大学语文在公安学子人格培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公安院校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背景下,大学语文课堂教学要以人格培养为旨趣,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动机,依据学生的气质、能力、性格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创新。  相似文献   

13.
为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公安人才应具备高尚的人格素养及良好的心理素质,而这些均属EQ素质的范畴。对我国公安院校毕业生EQ的调查、分析、比较,发现我国公安人才的素质结构不尽合理,特别EQ素质存在较严重缺陷。为了培养出面向21世纪的公安高层次人才,公安院校对开设课程应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一要拓宽公安学科的知识领域;二要改进“两课”教学的方法;三要加强人文社科艺术类课程的教学力度,使其内化为学生高尚人格的营养素;四要改革警体训练,在练“体”的同时注重练“心”,使公安院校的学生成为EQ素质和IQ素质和谐发展的人才。  相似文献   

14.
创新教育就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为国家培养政治坚定、业务精良、适应公安机关一线专门人才的公安院校,同样应重视创新教育。公安院校侦查专业的教学,尤应注重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相似文献   

15.
依托公安特色,在法学教育的基础上结合公安执法现状,有针对性地进行法学理论与法律实践教育,继而培养专门执法人才是公安院校法学教育目标.设置实践性教学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战能力,积极改进适合公安院校的法学教育,并在具体实施中切实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锻炼学生职业能力为目的的法学实践课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6.
论警务化管理中的“以人为本”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为本"是现代大学教育的哲学观,是现代大学最重要的办学理念,也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理念。公安高校担负着为公安机关培养和输送高素质公安人才的重任。为此,公安高校学生警务化管理工作更应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在管理工作中注重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通过观念创新、内容创新、机制创新等完善原有的警务化管理的体制和方法,这样,才能培育出全面发展的公安人才以服务于公安实践。  相似文献   

17.
高校的师德师风建设是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高校培养高质量人才的重要保证。教师的政治思想品德和业务素质是构成师德师风的主要内容。良好的师德师风主要体现在老师的人格感召力、学术的影响力和行为表率上。公安院校的师德师风建设还应体现公安院校教师的特殊要求。公安院校教师具有双重身份,既是人民警察,又是人民教师,二者必须有机的结合。  相似文献   

18.
治安管理专业教学是公安高等学校治安管理专业的建设之本,也是发展之基。公安院校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试点治安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模式、途径,是治安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治安管理专业(专科)人才培养的实现途径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教育改革的根本目标是实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9.
对公安院校大学生开展廉政教育,是引领大学生健康成长、实现公安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和从源头上增强公安队伍廉政素质的客观需要。湖南警察学院坚持“政治建校、政治育警”,将政治合格作为人才培养的首要目标,积极推进廉政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要进一步增强廉政教育的实效性,必须对大学生开展系统性的廉政理论教育,深化廉政教育课堂教学改革,切实加强师德师风师能建设。  相似文献   

20.
竞争激烈的21世纪,对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塑造审美人格、训练表达艺术、培育创造能力的人文素质教育在公安高等院校尤显重要.而大学语文课教学是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最佳途径之一,因为它不但能在有效的时间内使学生扎实地掌握课文的字词句意基本内容,而且能使学生深入理解作品中深层的民族意识、人文精神、中华传统之精髓,让其在中外古今的名著佳作中思考人生的目的、意义、价值,树立理想人格的目标或典范,明确人生的责任,追求人生的完美,激发创新的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