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栗史 《政协天地》2011,(7):11-12
粉碎“四人帮”不久的一天下午,我正在北京西颐宾馆参加新闻采访活动。忽然,《人民日报》一位编辑来找我说:“我们副总编要找你。”那时,我既是新华社记者,也是《人民日报》记者。于是,我马上答应说:“好,我明天一早就去。”  相似文献   

2.
在一个记者网站,一位自称新来者对早来人这样请教:你为何当记者?也许他是真心求教,也许他是对“记者”这一职业提出质疑甚而嘲弄。许多人都给他回帖了,然而那些回贴让我大失所望,而且非常愤懑。从这些记者的回帖中,我看不到对职业的激情与人生的理想,看不到有谁对自己充满希望,看不到反省与应有的悲伤,只是一种若有若无的随意与散淡,一种敷衍与游戏。  相似文献   

3.
我是新闻人,朱镕基当总理时,我关注他每一次在全国人大会议记者招待会上的“答记者问”,那确是很重要的节目。中国总理答记者问的精彩一页,就是在朱镕基手上开创的。《朱镕基答记者问》一书不仅收录了他五次在全国人大会议记者招待会上答中外记者问,还收录了他“接受外国记者采访”、“在境外的演讲和答问”、“接受香港记者境外随行采访”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读者来信     
吴婷婷记者朋友: 您好!辛苦了,您给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已收到,五元现金(购书款)也退回来了,我深受感动。这是您给农村弱势群体的一份厚礼,我代表农民朋友向您致谢!俗话说:求官难,求记者易,确实兑现了。  相似文献   

5.
李学江 《时事报告》2013,(11):59-59
2008年冬,我从一家媒体的记者岗位竞聘到合肥政务文化新区建设指挥部担任宣传主管,开始了基层宣传干部的工作历程。起初,我觉得记者和宣传干部都是做文字工作,搞好宣传对我来说应该不是难事。一次,领导让我写一份年度宣传工作总结,我洋洋洒洒把报告写得像一篇散文,领导看后说:“工作总结不能这样写,要言之有物,要有准确的数据和事实,而不能仅仅是华丽辞藻的堆砌。”  相似文献   

6.
为女性讴歌苦中有乐顾兰英有人说,记者就像职业旅行家,整日都在东奔西走,因此,认为记者是年轻人的职业。可我,35岁已是两个孩儿的妈妈时,才迈进《中国妇女》杂志社的大门,当了一名记者。当时,新闻界的老前辈吴全衡问我:“作为中国妇女杂志的记者,有二重任务:...  相似文献   

7.
檀国柱  程朔 《台声》2013,(4):47-47
“广州,一个是我现在生活工作的地方,台湾,一个是我父亲来大陆前生活的地方,父母要我记住广东,也不忘台湾,所以给我取了这个名字。”不等记者询问,这位新政协委员就先解说了自己姓名的来历。这果然满足了后来一批记者的好奇心,同时还省去了欲问者的尴尬与答者重复回答的麻烦。  相似文献   

8.
平凡是福     
鲁钟鸣 《政策》2009,(1):60-60
杜鲁门当选为美国总统时.许多记者采访他的家人。有记者问杜鲁门的弟弟有何感受?他一语惊人:“我为哥哥感到骄傲,他将是美国最优秀的总统之一。但我同时也为自己感到骄傲,我是一名农夫,用自己的手养活了自己,照顾了父母。”听罢此故事,我为杜鲁门的弟弟竖起大拇指。  相似文献   

9.
记者认识的一家咨询公司的美国朋友安德森最近到中国洽谈生意,他从广州寄给记者的一张明信片上写道:“我在这里顿顿大餐,夜夜笙歌,真是不想回来啦。”  相似文献   

10.
吴安臣 《创造》2010,(10):106-107
吕江是个健谈的人,还没等记者提出问题,他率先开口说,“我今天想和你聊一聊‘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问题’,我说的这个话题或许很拉杂”等他的话匣子打开你会发现,其实他始终围绕着一个主题,像一篇构思好的文章,比记者落笔成文还要缜密,一流律师的思维或许都是这样。  相似文献   

11.
秦豪 《新东方》2000,(6):9-9
1998年九届一次人大闭幕后在记者招待会上,一开始朱总理便在如闪电交织般的照相机闪光中说:“我长得不好看,但希望你们把我拍得好看一点,因为我的形象代表政府。”  相似文献   

12.
张君  建生  新河 《民主与法制》2013,(16):44-45
3月2日。记者接到一个女士的电话:“你是记者吗?我叫张便云,是河北省武安市武安镇城关四街人,我有天大的冤枉。希望能通过媒体的呼吁,还我公道。”  相似文献   

13.
马剑 《中国保安》2004,(18):13-15
当记者结束了一个多星期的采访任务后,几十页的采访笔记这几天一直摆放在记者的案前,随后记者又到过北京的几家大的图书馆,查阅了相关的资料。与此同时,记者却又经常想起一位采访过的保安员对记者说过的一句话,“保安员的保险问题,你写了也没有用,全国这么大,这么多的保安员如果都去交保险,得多少钱,你怎么解决,我看,我和你说的那些话也是白说的!”记者听后多少有些惭愧,但记者告诉他,有总比没有强,也许现在解决不了,但一定会有一天解决的,但在解决之前我们决不能只是坐在这里等。谁想买保险记者在此次采访前,预先给了自…  相似文献   

14.
云敛晴空,七月如火。升腾的是热浪,燃起的是希望。我来了,在内心,记者轻声徐吟。坐了一夜的“闷罐”火车,浑身上下已不知被汗水濡湿过几遍。可一踏入这方土地,记者内心没有烦躁不安,却平添了一份平和与安宁。  相似文献   

15.
周文辉 《台声》2001,(6):44-45
“亲不亲,故乡人。我几十年在台湾,做梦都是故乡的一树一木、一丘一壑的熟悉环境。我到美国看望女儿,有人问我是哪里人?我就自豪地回答:我是中国人。” 4月 19日,回故乡莆田省亲的台湾文化大学教授吴东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吴教授老家在莆田县西天尾镇东星村, 1946年在家乡项青中学初中毕业,即随表兄到台湾谋生。当记者问他初中文化怎么当上教授的?吴教授感叹地说:“离开父母,才知父母的恩情。我 17岁到台湾,假如自己稍不努力,就一事无成。我先在财政部门当雇员,抄抄写写,什么都干,看到别人文化比我高,我就发奋…  相似文献   

16.
那年秋天,我回老家探亲。一直住在我家的姨母,看到我回来有车送,走时有车接,便惊奇地问:“太娃,你在北京当了啥官 ?”“没有当什么官,是记者 !”我说。姨母摇摇头,不解记者何意。因为在乡下人看来,不当官怎么会坐小车呢 ?这时来接我的同学向姨母解释说:“记者就是‘无冕之王’,厉害着啦 !”如此解释,姨母反而更糊涂了。   《辞海》里对无冕之王的解释是,指没有权威的名义而影响作用极大的人,多指记者。由此可见,人们在各种场合喊记者是无冕之王,也就见怪不怪了。也不知从何时起,有人把记者也分为三六九等,民间早就流传…  相似文献   

17.
与武汉晚报记者成熔兴、熊波一见面,刘锦成就给采访定了“调”:“千万不要把我拔高了,我只是一个普通人,对于老涂的帮助,只是时间长一点,而且在我的能力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18.
杨波  曹永龙 《公民导刊》2004,(11):44-45
重阳节,记者来到重庆市万盛区万东镇敬老院采访。一跨进院门,便看见一老头坐在院子里修理一把暗锁。同去的朋友告诉我,那便是双目失明的傅芝鸣。  相似文献   

19.
洪丰 《公民导刊》2005,(5):49-50
宽厚、善良、豁达。这是市人大代表岳龙芳给记者的第一印象。年过6旬的她是垫江县白家乡湖滨村一位普通农民。面对记者的采访,她谦逊地说:“我很平常,没有什么值得报道的。”  相似文献   

20.
一封惊动两位厅长的来信本刊记者雷叔叔:一我是一名贵州女青年,今年17岁,我是去年12月份被人贩子给骗来的,现在我被卖给临颖县陈庄乡洛程村程某明为妻。到这以后,我被他们一家人严加看管,动不动就拳脚相加,我求求你救救我吧,我很想回家。雷叔叔,我是在《公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